一种缓释型利奈唑胺眼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89706发布日期:2018-09-21 20:22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眼科药物制剂,尤其涉及一种缓释型利奈唑胺眼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于应用。
背景技术
:利奈唑胺是人工合成的唑烷酮类抗生素,2000年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革兰阳性(G+)球菌引起的感染,包括由MRSA引起的疑似或确诊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复杂性皮肤或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以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利奈唑胺是一种全新类别的噁唑酮类抗菌药,全面覆盖革兰阳性菌-金葡菌/肠球菌/链球菌等耐药菌株,为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作用于细菌50S核糖体亚单位,并且最接近作用部位。与其它药物不同,利奈唑胺不影响肽基转移酶活性,只是作用于翻译系统的起始阶段,抑制mRNA与核糖体连接,阻止70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从而抑制了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利奈唑胺的作用部位和方式独特,因此在具有本质性或获得性耐药特征的阳性细菌中,都不易与其它抑制蛋白合成的抗菌药发生交叉耐药,在体外也不易诱导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利奈唑胺的制剂目前上市的只有静脉注射液和口服片剂两种剂型,均为全身性用药,均有不良反应的报道,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腹泻、头痛和恶心,其他不良事件有呕吐、失眠、便秘、皮疹、头晕、发热、口腔念珠菌病、阴道念珠菌病、真菌感染、局部腹痛、消化不良、味觉改变、舌变色、瘙痒等。对于眼部疾病而言,局部用药较之全身用药具有诸多好处。结膜下和玻璃体内注射用药可以在眼组织内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但眼内注射给药毕竟是一种创伤性的给药方法,多次重复注射给药会大大增加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眼科局部用药的最佳方式是滴眼液,而研发生产一种为广大眼部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提供疗效好、副作用少、眼内穿透力强、性质稳定、没有耐药性的新型眼用制剂一直是有价值的研发课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疗效好、副作用少、眼内穿透力强、性质稳定、没有耐药性的缓释型利奈唑胺眼用制剂。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之一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缓释型利奈唑胺眼用制剂,包括利奈唑胺、聚卡波非、依他酸二钠、辅料以及注射用水,且质量比为利奈唑胺:聚卡波非:依他酸二钠=1:0.5~2:0.05~0.2,利奈唑胺的质量分数为0.1%~1%。所述制剂的剂型包括凝胶,滴眼液,眼膏或药剂学上所说的任何一种适于眼局部外用的其他剂型。进一步地,所述眼用制剂的剂型为滴眼剂,质量比为利奈唑胺:辅料=1:0.102~1.5;所述辅料包括抑菌剂和增稠剂,且所述滴眼剂的pH值为5.5~7.5;进一步地,所述抑菌剂为硫柳汞、季铵盐类、杜米芬、冼必泰、三氯叔丁醇、尼泊金类、三梨酸中的一种或多种任意组合;且抑菌剂与利奈唑胺的质量比为利奈唑胺:抑菌剂=1.0:0.002~0.5;进一步地,所述增稠剂为羟丙甲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玻璃酸钠、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任意组合;增稠剂与利奈唑胺的质量比为利奈唑胺:增稠剂=1.0:0.1~1.0。进一步地,所述滴眼剂的渗透压摩尔浓度采用氯化钠和/或甘露醇调节,滴眼剂的渗透压摩尔浓度为250~350mOsmol/kg。进一步地,所述滴眼剂的pH值采用氢氧化钠、盐酸、枸橼酸钠、枸掾酸、硼酸、硼砂中的一种或多种调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药效显著持久,具有良好的眼内穿透性,眼内生物利用度较高,渗透力强、靶向作用强、毒副作用小优点;适用于治疗及预防非感染性炎症引起的外眼及眼前节疾病以及术后炎症,抗菌消炎效果好,刺激性小,安全性高;原料易得,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可以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本发明给药方便,药液在眼膜表面有滞留和缓释作用。因利奈唑胺难溶于水,在水溶液中不稳定,故采用粘膜粘附性聚合物释药系统(聚卡波菲,依他酸二钠)制备缓释型利奈唑胺滴眼液,将水和活性成分利奈唑胺包埋在其中,形成了稳定的水性凝胶状滴眼液,从而解决了利奈唑胺在单纯水溶液中溶解性和稳定性差的问题,可减少给药频率,增加患者的顺应性。首次在国内外申报其眼科适应症,本发明填补了利奈唑胺治疗眼部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空白,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下便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缓释型利奈唑胺眼用制剂,包括利奈唑胺、聚卡波非、依他酸二钠、辅料以及注射用水;眼用制剂的剂型为滴眼剂、眼用凝胶、眼药膏或药剂学上的任何一种适于眼局部外用的剂型。当眼用制剂的剂型为滴眼剂时,质量比为利奈唑胺:聚卡波非:依他酸二钠:辅料=1:0.5~2:0.05~0.2:0.102~1.5,利奈唑胺的质量分数为0.1%~1%,即每100重量份的眼用制剂中,利奈唑胺的含量为0.1~1重量份。辅料包括抑菌剂和增稠剂,滴眼剂的渗透压摩尔浓度为250~350mOsmol/kg;抑菌剂为硫柳汞、季铵盐类、杜米芬、冼必泰、三氯叔丁醇、尼泊金类、三梨酸中的一种或多种任意组合;且抑菌剂与利奈唑胺的质量比为利奈唑胺:抑菌剂=1.0:0.002~0.5;增稠剂为羟丙甲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玻璃酸钠、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任意组合;增稠剂与利奈唑胺的质量比为利奈唑胺:增稠剂=1.0:0.1~1.0。滴眼剂的pH值采用氢氧化钠、盐酸、枸橼酸钠、枸掾酸、硼酸、硼砂中的一种或多种调节;滴眼剂的渗透压摩尔浓度采用氯化钠和/或甘露醇调节,且滴眼剂的pH值为5.5~7.5。其中,各实施例1-7中的缓释型利奈唑胺眼用滴眼剂的组分及配比情况如表1所示:表1缓释型利奈唑胺眼用滴眼剂的组分及配比情况以上实施例中缓释型利奈唑胺眼用滴眼剂的制备方法如下:1)、按照表一中实施例1-7的组分和配比,分别准备原料;取20%注射用水溶解处方量的聚卡波非和依他酸二钠,混匀后溶解处方量的利奈唑胺,备用;2)、将增稠剂用10%注射用水分散放冷,再加入抑菌剂,搅匀过滤,加入至步骤1所得的利奈唑胺溶液;3)、用10%注射用水溶解pH调节剂,缓慢添加步骤2所得的利奈唑胺溶液中,调节pH值为5.5~7.5即停止;所述pH调节剂为氢氧化钠、盐酸、枸橼酸钠、枸掾酸、硼酸、硼砂中的一种或多种。4)、用注射用水溶解渗透压调节剂,缓慢添加步骤3所得溶液中,调节渗透压摩尔浓度至250~350mOsmol/kg即停止添加;所述渗透压调节剂为氯化钠和/或甘露醇,用以调节溶液渗透压摩尔浓度。5)、加注射用水定容,使得滴眼液中利奈唑胺的浓度为0.5~5mg/ml,过滤,分装,即得。利奈唑胺作为一种全新类别的噁唑酮类抗菌药,全面覆盖革兰阳性菌-金葡菌/肠球菌/链球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耐药菌株。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和较高的组织穿透性,保证足量药物到达感染部位,和其它类别抗生素之间没有交叉耐药性。(1)实施例8药代动力学试验以健康新西兰兔(雌雄各半)为实验动物,利奈唑胺滴眼剂单次(于给药后20、40、60、80、100、120、150、210、270、360、480min抽取房水30μl)及多次(连续给药7天,每天4次,每6小时一次。在第6天最后1次给药前、第7天第1次和第2次给药前取房水30μl,第3次给药后于20、40、60、80、100、120、150、210、270、360、480min抽取房水30μl)给药后,房水样品经HPLC-MS测定。单次给药后房水中利奈唑胺的Cmax为38.754±9.426g/ml;Tmax为102.00±12.55min;T1/2为81.52±13.64min;AUC0-t为5179.60±1881.16gminml-1,AUC0-为5374.01±2056.85gminml-1;Ke为0.01±0.001min-1。多次滴眼给药后,房水中利奈唑胺的Tmax为94.00±13.32min,T1/2为84.46±14.02min,Ke为0.01±0.002min-1,AUC0-t为6014.86±1428.17g·min·ml-1,AUC0-为6085.50±1458.94g·min·ml-1,Cssmax为47.73±11.25g·ml-1,Cssmin为2.8±0.76g·ml-1,Cavg为10.79±3.92g·ml-1,FI(%)为95.7%±9.5%。比较多次与单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参数,Ke、T1/2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表明两种方法利奈唑胺眼部给药的消除速度基本恒定,不随连续给药变化。药物的波动百分数较大、Cssmin很低,证明利奈唑胺在房水中基本不蓄积。单次与多次给药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比较见下表2。表2单次与多次给药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ParametersSingle-doseMultiple-doseTrough12.16±0.55Trough22.24±1.03Trough32.13±0.70Tmax(min)102.00±12.5594.00±13.32T1/2(min)81.52±13.6484.46±14.02Ke(min-1)0.01±0.0010.01±0.002AUCo-t(μg·min·ml-1)5179.60±1881.166014.86±1428.17AUC0-∞(μg·min·ml-1)5374.01±2056.856085.50±1458.94Cssmax(μg·ml-1)31.40±9.3247.73±11.25Cssmin(μg·ml-1)2.8±0.76Cavg(μg·ml-1)10.79±3.92FI(%)95.7±9.5组织样本的制备:最后一次滴眼后2.5小时用气体栓塞方法处死动物,然后用刀片刮除角膜上皮,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抽取房水,用棉签吸干结膜囊的水分,用显微剪取部分球结膜、角膜、虹膜、视网膜、玻璃体和巩膜,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滤纸吸干水分后放在1.5ml试管中,盖上盖子,尽快放在电子天平称重,然后转移到8ml玻璃试管中,加二氯甲烷5ml,用显微剪充分粉碎组织。用离心机离心10分钟后,取底层二氯甲烷4.5ml于另一试管中,用氮气吹干。封闭试管口,于4℃保存。对照眼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利奈唑胺广泛分布于眼内各主要组织,以结膜、角膜及虹膜中浓度最高。给药60min,120min和240min后,角膜中的浓度分别为673.59±388.78g/g,519.32±289.80g/g和265.75±51.67g/g。利奈唑胺滴眼剂单次给药后眼部主要组织的分布浓度见下表。下表表明,应用按本方法制备的滴眼液单次和多次滴眼,眼内各主要组织内的利奈唑胺浓度都比较高,尤其以结膜、角膜及虹膜中浓度最高,说明本滴眼液眼内组织穿透性较好,浓度较高,用于治疗眼内细菌感染性疾病完全可以达到有效的杀菌浓度。表3利奈唑胺滴眼剂单次给药后眼部主要组织的分布浓度组织60min120min240min角膜(μg/g)673.59±388.78519.32±289.80265.75±51.67结膜(μg/g)699.58±398.76349.31±153.49319.84±189.2虹膜(μg/g)260.08±116.64109.42±26.10207.36±169.28视网膜(μg/g)131.25±123.2287.79±53.8215.73±8.49玻璃体(μg/g)3.04±2.913.61±2.942.07±1.25巩膜(μg/g)75.88±32.5446.50±20.0119.15±17.62(2)对比实施例1缓释型利奈唑胺眼用滴眼剂和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体内外抗菌试验目的:通过观察眼表面应用缓释型利奈唑胺眼用滴眼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链球菌等进行体内外抗菌试验,并与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做对照,以研究利奈唑胺滴眼剂的抗菌作用。对照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为市售品,商品名:可乐必妥,规格25mg:5ml。方法:体外采用营养肉汤稀释法,新鲜菌种接种营养肉汤培养18h作原菌液,取0.1mL测活菌数调整菌液1010CFU/L。用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稀释利奈唑胺滴眼剂,过滤除菌4℃保存备用,试验时先用营养肉汤倍比稀释,每管加1.0mL不同浓度的利奈唑胺滴眼剂,分别加入1010CFU/L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链球菌0.1mL,肺炎链球菌加兔血1滴,最终接种细菌量每管109CFU/L。同时设空白对照和阳性对照管(不加药)。37℃培养18~24h,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继之选出未见细菌生长管中液体0.1mL接种到琼脂培养基平板上(肺炎链球菌接种血琼脂培养板)进一步做最低杀菌浓度(MBC)测定。体内试验将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平板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和血琼脂培养板的肺炎链球菌用接种环刮下,用生理盐水分别配成2×1012CFU/L(光电比浊仪测定浓度)。用角膜环钻致家兔角膜损伤(双眼),家兔每眼感染细菌0.1mL,2d用无菌盐水棉签取眼睛分泌物,放入4mL无菌生理盐水瓶中,用琼脂平板培养法对其液体做细菌培养。同时进行炎症评分,0级:眼明亮无分泌物;0.5级:无分泌物覆盖,眼稍有红肿;1级:分泌物覆盖小于6mm;2级:分泌物覆盖充满6mm;3级:分泌物覆盖大于6mm。根据评分标准随机分组:治疗组(感染细菌+利奈唑胺滴眼剂),治疗对照组(感染细菌+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未治疗对照组(感染细菌+滴生理盐水),各组6只家兔。正常对照组(不造模、不感染细菌、滴生理盐水)2只。每眼0.1mL,4次/d,连续点药7d。每隔24h双眼进行一次评分,连续观察7d,评分结果作统计学t检验处理。并于给药前1d,给药后1、3、5、7d用无菌盐水棉签取眼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判断阴阳性结果。d8处死家兔,取角膜放入40g/L甲醛中固定作病理切片,HE染色检查。结果:体外试验表明利奈唑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链球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2.0、1.0、2.0、1.0μg/mL,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分别为0.25~8、0.06~8、0.5~>8、0.12~2μg/mL。体内抗菌试验显示,家兔眼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链球菌后,利奈唑胺和左氧氟沙星在治疗3d评分结果与未治疗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利奈唑胺组5d细菌培养转阴率均为100%,左氧氟沙星5d细菌培养转阴率均为98%,7d细菌培养转阴率均为100%。角膜病理结果显示伤口斑痕愈合良好。体内试验:4种菌感染兔眼24h后出现炎性症状,轻者结膜红肿眼充血,重者全身状态欠佳伴结膜红肿充血,角膜水肿增厚,大量分泌物呈黄白色,将上下眼睑粘住,双眼紧闭。评分标准在1.5~3级。细菌培养结果:给药前角膜分泌物4种细菌培养均为阳性,利奈唑胺滴眼剂治疗5d的角膜分泌物细菌培养转阴率均为100%,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7d细菌培养转阴率均为100%。家兔眼评分结果,与未治疗对照组比较,利奈唑胺滴眼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链球菌感染组给药后4,5d都有明显差异(P<0.01),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感染组给药后4,5d都有明显差异(P<0.01),对肺炎链球菌感染组给药后4,5d都有差异(P<0.05)。病理切片:利奈唑胺滴眼剂治疗组和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的角膜各层结构基本完整,伤口表面被复层鳞状上皮覆盖,伤口处有纤维组织增生,伤口斑痕性愈合,未见炎细胞浸润;未治疗对照组感染4种菌后兔眼均显示角膜水肿,血管扩张充血,伤口未愈合并有溃疡,有大量炎细胞浸润及坏死组织。正常对照组角膜完好无损。体外、体内抗菌试验中,利奈唑胺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结论:利奈唑胺滴眼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链球菌敏感性均较强,所致家兔角膜炎治疗效果较好。(3)对比实施例2实施例7中缓释型利奈唑胺眼用滴眼剂与DuraSite眼用释药系统制成利奈唑胺滴眼剂的药代动力学试验新西兰兔左右眼同时给药,给药剂量为50μL。分别于给药后20、40、60、80、100、120、150、210、270、360、480min抽取房水30μl检测;房水样品经LC-MS测定,结果见下表4:表4:新西兰兔眼部单剂量给予实施例7中缓释型利奈唑胺眼用滴眼剂和DuraSite利奈唑胺滴眼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4)对比实施例3新西兰兔眼部给予实施例7中缓释型利奈唑胺眼用滴眼剂与DuraSite眼用释药系统制成利奈唑胺滴眼剂的眼组织中利奈唑胺的浓度试验组织样本的制备:单剂量给药后用气体栓塞方法处死动物,然后用刀片刮除角膜上皮,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抽取房水,用棉签吸干结膜囊的水分,用显微剪取部分球结膜、角膜、虹膜、视网膜、玻璃体和巩膜,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滤纸吸干水分后放在1.5ml试管中,盖上盖子,尽快放在电子天平称重,然后转移到8ml玻璃试管中,加二氯甲烷5ml,用显微剪充分粉碎组织。用离心机离心10分钟后,取底层二氯甲烷4.5ml于另一试管中,用氮气吹干。封闭试管口,于4℃保存。实验表明,利奈唑胺广泛分布于眼内各主要组织,以结膜、角膜及虹膜中浓度最高。给药后眼部主要组织的利奈唑胺分布浓度见表5-6。表5:新西兰兔给予实施例7后眼组织中利奈唑胺的浓度表6:新西兰兔给予DuraSite利奈唑胺滴眼剂后眼组织中利奈唑胺的浓度结果表明,本发明的利奈唑胺滴眼剂,眼内各主要组织内的利奈唑胺浓度都比较高,尤其以结膜、角膜及虹膜中浓度最高,说明本发明的利奈唑胺滴眼剂眼内穿透性更好,浓度高,用于治疗眼内细菌性感染疾病完全可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