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法石磨艾条艾绒及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52815发布日期:2018-08-24 20:08阅读:11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保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古法石磨艾条艾绒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艾叶是一味用途广泛,疗效可靠的中草药,其气味芳香,安全无毒,具有理气血、温经脉、祛寒湿、止冷痛、抗过敏、止咳平喘、健脾开胃、抗菌消炎、祛秽除瘴、净化空气、预防感冒、安胎等诸多功效。艾叶是中医鼻祖《黄帝内经》中所提到的为数不多的几味中药之一。中国民间自古就有:“居家常备艾,老少无疾患”的谚语。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记载:“艾叶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炙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寒湿脚气人亦宜以此夹入袜内。”

现代中药成分分析发现,艾叶富含挥发油及鞣质、黄酮类、甾醇类、多糖类、微量元素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植物营养素。临床研究证实,艾叶对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痛经、不孕、心脑血管类疾病、骨伤及风湿类疾病、皮肤科疾病等多种疾病均具有显著疗效。尤其能抑制细菌和病毒在空气中的传播,因而具有预防流行性传染病的作用,在抗击“非典”期间,艾叶就曾发挥了积极有效的预防作用。

据《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将艾叶“悬于户上,可攘毒气。”从古至今在端午时节民间均有将艾叶悬挂于门前和室内以驱虫、避秽、除瘴的习俗。民间还将新鲜的艾叶捣烂与糯米混合做成“艾粑”食用,其不但香甜可口,还具有健脾养胃、温经散寒、理气养血等食疗功效,深受人们喜爱。由此可见,人们对艾叶的认识和使用已经远远超过了普通中医药的范畴,几千年来,艾叶在人们生活日用、养生保健、食疗健身、防病祛病等方面所发挥的独特作用是其他中草药物所不可比拟的。

我国的野生艾叶资源极为丰富,由于其适应能力极强,不需要人工种植、培育,只要是向阳而排水顺畅的地方,无论是路旁、荒野、草地均可自然繁殖、茂密生长,因此,其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西南以及陕西及甘肃等地区均有广泛分布。目前,由于人们对艾叶的使用还主要局限在医药领域,因而对这一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还远远不够。艾叶是一种用途广泛、实用价值极高而又可重复再生的自然资源,将这种宝贵的中草药物置之荒野,任其自生自灭,是对野生医药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艾叶,将其更加广泛的运用于生活用品、预防保健、医药卫生等诸多领域,使之更好的为人类健康服务,将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艾条素以洞庭长杆艾为佳,叶厚而绒多,是历代制作金艾绒的上等原料。洞庭地理位置优越,冠以“鱼米之乡”,气候湿润,艾草繁密旺盛,以其制作的上等艾条最适宜用于艾灸,历史上深得御医信赖,广泛用于宫廷。1973年,在我国湖南长沙马王堆发掘了三号汉墓,这是一次颠覆历史的重大考古发现。在出土的众多文物中,出现三篇记载有关经脉灸法的帛书,是早于《本草纲目》、《内经》的珍贵医学文献,从而大大提前了人们对中医艾灸的认识。通过这三篇残缺不全的文字,我们能够窥测到远古先民以艾条治病的起源、方法和应用,历史上曾广泛应用于临床,湖南的艾灸,制艾技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贡献,由此也奠定了湖南在制艾技术上发达的历史地位。

制作艾条的艾绒必须预先备制,取陈艾叶经过反复晒杵,筛选干净,除去杂质,令其软细如绵,即成艾绒,方可使用。而艾绒又分两种,以上法炮制者为粗艾绒,一斤可得六、七两,适用于一般灸法。如再精细加工,经过数十日晒,筛拣数十次者,一斤只得二、三两,变为土黄色,为细艾绒,可用于直接灸法。有机制艾绒成品,也是印泥的原料。

艾灸,乃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中医外治法。它源于远古时代,形成于商周年间,历时几千年。艾灸是中华国粹,追溯千年,艾灸曾是帝皇养生的秘藏。流传至民间后又成为最主要的百姓治病良方,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黄帝内经》就有灸治未病的说法,即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艾灸身体稍感不适处穴位,治病于未然。《黄帝内经》的《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灸法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由于其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养生保健,因此流传很广。

艾灸养生是通过百草之王艾草特制成艾条,直接悬灸或配合温灸器敷于经络或患处四周,借灸火的温热及药物作用,帮助人体全面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散寒止痛、驱寒温中,尤其对小儿风寒感冒、妇女产后保养、月经不调、宫寒畏冷有独特疗效。艾灸能激发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防病保健、延年益寿。《孟子》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可见灸法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

艾中最好的要数蕲艾,蕲艾是名贵的中草药,历史悠久,誉满中国。早在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对蕲艾推崇有加,据《本草纲目》记载:“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渭之蕲艾。”《孟子·离娄章》载“七年之病,蕲三年之艾”,蕲春民间也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之说。蕲艾的微量元素含量、挥发油含量、燃烧放热量等都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艾品质,并且香气浓郁,药效独特。蕲艾具有温通经络、益气活血、散寒止痛、祛寒温中、补正固阳、清热解毒、消瘀散结、活血化瘀、理气调经等功能,对风湿、胃病、高血压、头疼、眩晕、支气管炎等病症有积极治疗效果,尤其对小儿风寒感冒、头晕腹疼、妇女产后保养、月经不调、宫寒畏冷、卵巢保养、面黄生斑以及皮炎湿疹皮肤类疾病等具有独特疗效。

艾绒是由艾叶经过反复晒杵、捶打、粉碎,筛除杂质、粉尘,而得到的软细如棉的物品。艾绒是制作艾条的原材料,也是灸法所用的主要材料。由菊科植物艾蒿的干叶制成。其色泽灰白,柔软如绒,易燃而不起火焰,气味芳香,适合灸用。根据加工程度的不同有粗细之分,粗者多用于温针或制作艾条,细者多用于制作艾炷,质地以陈年者为佳。艾绒是艾草的天然加工品,它的功效主要有:通经活络、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生肌安胎、回阳救逆、养生保健的作用。外用灸法则能灸治百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古法石磨艾条艾绒及其加工工艺,通过对中药材的前处理、设定适宜的提取参数、利用古法石磨等技术方法来达到提取艾条艾绒的目的,提高现有提取技术的提取率。该艾条艾绒具有通经活络、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生肌安胎、回阳救逆、养生保健的作用,外用灸法则能灸治百病。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古法石磨艾条艾绒,由如下重量份比例的原料制成:

艾叶100-200份、黄桷根40-60份、裸茎千里光40-60份、桫拉木40-50份、小花梾木40-50份、岩梭20-40份、黑藁本20-40份、箭杆风10-30份、木姜子根10-30份、云雾七20-30份、岗边菊20-30份。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原料按如下重量份制作成:

艾叶100-190份、黄桷根40-50份、裸茎千里光40-50份、桫拉木40-45份、小花梾木40-45份、岩梭20-30份、黑藁本20-30份、箭杆风10-20份、木姜子根10-20份、云雾七20-25份、岗边菊20-25份。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原料按如下重量份制成:

艾叶150-200份、黄桷根50-60份、裸茎千里光50-60份、桫拉木45-50份、小花梾木45-50份、岩梭30-40份、黑藁本30-40份、箭杆风20-30份、木姜子根20-30份、云雾七25-30份、岗边菊25-30份。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原料按如下重量份制成:

艾叶200份、黄桷根60份、裸茎千里光60份、桫拉木50份、小花梾木50份、岩梭40份、黑藁本40份、箭杆风30份、木姜子根30份、云雾七30份、岗边菊30份。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原料按如下重量份制作成:

艾叶180份、黄桷根40份、裸茎千里光40份、桫拉木40份、小花梾木40份、岩梭20份、黑藁本20份、箭杆风10份、木姜子根10份、云雾七20份、岗边菊20份。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原料按如下重量份制作成:

艾叶170份、黄桷根50份、裸茎千里光50份、桫拉木45份、小花梾木45份、岩梭30份、黑藁本30份、箭杆风20份、木姜子根20份、云雾七25份、岗边菊25份。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古法石磨艾条艾绒的加工工艺:

所述原料是由以下步骤制备而成:

步骤1:选料、计量

为了保证艾叶的质量,挑选不低于两年半的艾叶作为原料,备用;

按上述原料重量份数配比称取相应的黄桷根、裸茎千里光、桫拉木、小花梾木、岩梭、黑藁本、箭杆风、木姜子根、云雾七、岗边菊等中药材,备用;

步骤2:一次筛选、除杂

将步骤1得到的艾叶、中药材分别置入三次元振动筛中进行筛分净选处理,筛分出较大的枝梗和杂质,去掉发霉变质的艾叶,得到净选后的艾叶及中药材;

步骤3:清洗、烘干

将步骤2得到的艾叶、中药材分别置入摇摆式高压滚筒清洗设备中进行清洗,原料经浸泡池输送至滚筒清洗机入口端,滚筒转动通过螺旋导板送入滚筒内部,滚筒内部加有高压喷淋管道,使产品清洗均匀无死角,得到清洗后的艾叶及中药材;

将清洗后的艾叶及中药材置入智能烘干设备中干化,艾叶及中药材在烘干设备内运转,使艾叶及中药材与热风充分接触,得到烘干后的艾叶及中药材;

步骤4:破碎、二次筛选

将干化后的艾叶置入风冷式破碎机中,将大的叶片打散成细碎的小叶片,得到破碎后的艾叶片;将干化后的中药材置入风冷式破碎机中粉碎,得到粉碎后的中药材;

将破碎后的艾叶片以及粉碎后的中药材再次利用三次元振动筛进行细致筛选,筛分出枝梗和杂质,得到二次筛选后的艾叶片及中药材,中药材备用;

步骤5:制取艾绒

将二次筛选后的艾叶片置入石磨中,进行研磨粉碎,得到艾绒,将得到的艾绒置入圆筒式筛选装置中,利用气旋和离心力进行细筛,筛掉残留的艾叶叶肉组织,得到精制的艾绒;

步骤6:加热浓缩、提取

将步骤4得到的中药材分别加入5倍、3倍和2倍的纯净水,在常温下利用中药提取浓缩器进行加热浓缩,次数为3次,加热时间分别为25分钟、15分钟、5分钟,加热温度分别控制在95℃、100℃、105℃,得到中药浓缩液,中药浓缩液分3次进行提取,将3次提取的中药浓缩液合并,得到中药提取液;

步骤7:搅拌融合

通过中药混合设备将步骤5得到的艾绒与步骤6得到的中药提取液进行搅拌融合,使艾绒充分吸收中药提取液,3-4小时后捞出阴干;

步骤8:制取半成品

将阴干后的艾绒输入到艾条卷条机中加工成长圆柱形的艾条半成品;

步骤9、烘干、包装

艾条半成品经过烘干处理后,用桑皮纸包装,得到艾条成品。

各原料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艾叶:性苦、辛,温,归肝、脾、肾经。能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消炎止痛,调整生理机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强身健体。

黄桷根:苦;酸;性温,主治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消肿;杀虫。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劳伤腰痛;跌打损伤;水肿;疥癣。

裸茎千里光:辛、微酸、涩,平;主治消炎,清热,通经活络,利湿,调经。主治肝炎水肿,小儿疳积,月经不调,白带过多,产后腹痛,跌打骨折。

桫拉木:涩,温。主治通经活络,祛风除湿。治风湿性关节囊,腰肌劳损,体虚无力。

小花梾木:味甘;咸;性凉,主治清热解毒;通经活络。主高热不退;疟疾;痞块;痛经;跌打损伤;骨折;瘫痪。

岩梭:味辛;性温,主治祛风除湿;通经活络。主风湿痹痛;骨节疼痛;跌打损伤。

黑藁本:辛,温。主治散寒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偏头痛,神经性头痛,胃寒痛,肌肉关节痛。

箭杆风:辛,温。主治止咳平喘,散寒止痛,除风湿,解疮毒。用于风寒咳喘,胃气痛,风湿关节疼痛,跌损瘀血停滞,月经不调,无名肿毒。

木姜子根:辛,温;胃,肝经;主治温中理气;散寒止痛。主胃脘冷痛;风湿关节酸痛;疟疾;痛经。

云雾七:辛,温。主治活血,止痛。主治头痛,腰背痛,腹痛,劳伤。

岗边菊:苦、辛,温。主治温中散寒,止咳,止痛。用于肺寒喘咳,慢性胃痛。

有益效果

本发明是由艾叶、黄桷根、裸茎千里光、桫拉木、小花梾木、岩梭、黑藁本、箭杆风、木姜子根、云雾七、岗边菊组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古法石磨艾条艾绒及其加工工艺,通过对中药材的前处理、设定适宜的提取参数、利用古法石磨等技术方法来达到提取艾条艾绒的目的,提高现有提取技术的提取率。该艾条艾绒具有通经活络、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生肌安胎、回阳救逆、养生保健的作用,外用灸法则能灸治百病。

临床资料

为证实本发明古法石磨艾条艾绒在通经活络、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养生保健等方面的疗效,用按实施例制得的古法石磨艾条艾绒,进行了以下临床试验研究: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经过病理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查确诊为皮肤病患者,年龄在30-65之间,重要脏器组织功能基本正常,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患者为154例。男69例,女85例,平均年龄48.36岁。

2、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为出现感冒风寒、脾胃虚弱、颈椎病、腰椎病、风湿疼痛、皮肤病、高血压等症状。

3、治疗方法

每天使用实施例制得的古法石磨艾条艾绒,每日一次,7天为一个周期。

4、治疗效果

临床观察患者共154例,经本发明配方治疗1-2个周期后,症状改善显效124例,有效率80.5%。

本发明经两组临床验证,其中一组为治疗组,每天使用本发明1次,7天为一个周期,另一组为对照组,使用舒通筋骨片,7天为一个疗程,在志愿者中随机抽取154例,临床表现为颈椎病、腰椎病、风湿疼痛、皮肤病、高血压等症状。

表1服用前后两组疗程比较(单位:人)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从而可以看出本发明在临床上的应用有显著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需要指出的是,以下说明仅仅是对本发明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举例说明,并非对这些技术方案的任何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内容为准。

实施例1

一种古法石磨艾条艾绒,所述原料按如下重量份制成:

艾叶200份、黄桷根60份、裸茎千里光60份、桫拉木50份、小花梾木50份、岩梭40份、黑藁本40份、箭杆风30份、木姜子根30份、云雾七30份、岗边菊30份。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古法石磨艾条艾绒的加工工艺:

所述原料是由以下步骤制备而成:

步骤1:选料、计量

为了保证艾叶的质量,挑选不低于两年半的艾叶作为原料,备用;

按上述原料重量份数配比称取相应的黄桷根、裸茎千里光、桫拉木、小花梾木、岩梭、黑藁本、箭杆风、木姜子根、云雾七、岗边菊等中药材,备用;

步骤2:一次筛选、除杂

将步骤1得到的艾叶、中药材分别置入三次元振动筛中进行筛分净选处理,筛分出较大的枝梗和杂质,去掉发霉变质的艾叶,得到净选后的艾叶及中药材;

步骤3:清洗、烘干

将步骤2得到的艾叶、中药材分别置入摇摆式高压滚筒清洗设备中进行清洗,原料经浸泡池输送至滚筒清洗机入口端,滚筒转动通过螺旋导板送入滚筒内部,滚筒内部加有高压喷淋管道,使产品清洗均匀无死角,得到清洗后的艾叶及中药材;

将清洗后的艾叶及中药材置入智能烘干设备中干化,艾叶及中药材在烘干设备内运转,使艾叶及中药材与热风充分接触,得到烘干后的艾叶及中药材;

步骤4:破碎、二次筛选

将干化后的艾叶置入风冷式破碎机中,将大的叶片打散成细碎的小叶片,得到破碎后的艾叶片;将干化后的中药材置入风冷式破碎机中粉碎,得到粉碎后的中药材;

将破碎后的艾叶片以及粉碎后的中药材再次利用三次元振动筛进行细致筛选,筛分出枝梗和杂质,得到二次筛选后的艾叶片及中药材,中药材备用;

步骤5:制取艾绒

将二次筛选后的艾叶片置入石磨中,进行研磨粉碎,得到艾绒,将得到的艾绒置入圆筒式筛选装置中,利用气旋和离心力进行细筛,筛掉残留的艾叶叶肉组织,得到精制的艾绒;

步骤6:加热浓缩、提取

将步骤4得到的中药材加入5倍的纯净水,在常温下利用中药提取浓缩器进行加热浓缩,加热时间为25分钟,加热温度分别控制在95℃,得到中药浓缩液,中药浓缩液分3次进行提取,将3次提取的中药浓缩液合并,得到中药提取液;

步骤7:搅拌融合

通过中药混合设备将步骤5得到的艾绒与步骤6得到的中药提取液进行搅拌融合,使艾绒充分吸收中药提取液,3-4小时后捞出阴干;

步骤8:制取半成品

将阴干后的艾绒输入到艾条卷条机中加工成长圆柱形的艾条半成品;

步骤9、烘干、包装

艾条半成品经过烘干处理后,用桑皮纸包装,得到艾条成品。

实施例2

一种古法石磨艾条艾绒,由如下重量份比例的原料制成:

艾叶180份、黄桷根40份、裸茎千里光40份、桫拉木40份、小花梾木40份、岩梭20份、黑藁本20份、箭杆风10份、木姜子根10份、云雾七20份、岗边菊20份。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古法石磨艾条艾绒的加工工艺:

所述原料是由以下步骤制备而成:

步骤1:选料、计量

为了保证艾叶的质量,挑选不低于两年半的艾叶作为原料,备用;

按上述原料重量份数配比称取相应的黄桷根、裸茎千里光、桫拉木、小花梾木、岩梭、黑藁本、箭杆风、木姜子根、云雾七、岗边菊等中药材,备用;

步骤2:一次筛选、除杂

将步骤1得到的艾叶、中药材分别置入三次元振动筛中进行筛分净选处理,筛分出较大的枝梗和杂质,去掉发霉变质的艾叶,得到净选后的艾叶及中药材;

步骤3:清洗、烘干

将步骤2得到的艾叶、中药材分别置入摇摆式高压滚筒清洗设备中进行清洗,原料经浸泡池输送至滚筒清洗机入口端,滚筒转动通过螺旋导板送入滚筒内部,滚筒内部加有高压喷淋管道,使产品清洗均匀无死角,得到清洗后的艾叶及中药材;

将清洗后的艾叶及中药材置入智能烘干设备中干化,艾叶及中药材在烘干设备内运转,使艾叶及中药材与热风充分接触,得到烘干后的艾叶及中药材;

步骤4:破碎、二次筛选

将干化后的艾叶置入风冷式破碎机中,将大的叶片打散成细碎的小叶片,得到破碎后的艾叶片;将干化后的中药材置入风冷式破碎机中粉碎,得到粉碎后的中药材;

将破碎后的艾叶片以及粉碎后的中药材再次利用三次元振动筛进行细致筛选,筛分出枝梗和杂质,得到二次筛选后的艾叶片及中药材,中药材备用;

步骤5:制取艾绒

将二次筛选后的艾叶片置入石磨中,进行研磨粉碎,得到艾绒,将得到的艾绒置入圆筒式筛选装置中,利用气旋和离心力进行细筛,筛掉残留的艾叶叶肉组织,得到精制的艾绒;

步骤6:加热浓缩、提取

将步骤4得到的中药材加入3倍的纯净水,在常温下利用中药提取浓缩器进行加热浓缩,加热时间为15分钟,加热温度控制在100℃,得到中药浓缩液,中药浓缩液分3次进行提取,将3次提取的中药浓缩液合并,得到中药提取液;

步骤7:搅拌融合

通过中药混合设备将步骤5得到的艾绒与步骤6得到的中药提取液进行搅拌融合,使艾绒充分吸收中药提取液,3-4小时后捞出阴干;

步骤8:制取半成品

将阴干后的艾绒输入到艾条卷条机中加工成长圆柱形的艾条半成品;

步骤9、烘干、包装

艾条半成品经过烘干处理后,用桑皮纸包装,得到艾条成品。

实施例3

一种古法石磨艾条艾绒,由如下重量份比例的原料制成:

艾叶170份、黄桷根50份、裸茎千里光50份、桫拉木45份、小花梾木45份、岩梭30份、黑藁本30份、箭杆风20份、木姜子根20份、云雾七25份、岗边菊25份。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古法石磨艾条艾绒的加工工艺:

所述原料是由以下步骤制备而成:

步骤1:选料、计量

为了保证艾叶的质量,挑选不低于两年半的艾叶作为原料,备用;

按上述原料重量份数配比称取相应的黄桷根、裸茎千里光、桫拉木、小花梾木、岩梭、黑藁本、箭杆风、木姜子根、云雾七、岗边菊等中药材,备用;

步骤2:一次筛选、除杂

将步骤1得到的艾叶、中药材分别置入三次元振动筛中进行筛分净选处理,筛分出较大的枝梗和杂质,去掉发霉变质的艾叶,得到净选后的艾叶及中药材;

步骤3:清洗、烘干

将步骤2得到的艾叶、中药材分别置入摇摆式高压滚筒清洗设备中进行清洗,原料经浸泡池输送至滚筒清洗机入口端,滚筒转动通过螺旋导板送入滚筒内部,滚筒内部加有高压喷淋管道,使产品清洗均匀无死角,得到清洗后的艾叶及中药材;

将清洗后的艾叶及中药材置入智能烘干设备中干化,艾叶及中药材在烘干设备内运转,使艾叶及中药材与热风充分接触,得到烘干后的艾叶及中药材;

步骤4:破碎、二次筛选

将干化后的艾叶置入风冷式破碎机中,将大的叶片打散成细碎的小叶片,得到破碎后的艾叶片;将干化后的中药材置入风冷式破碎机中粉碎,得到粉碎后的中药材;

将破碎后的艾叶片以及粉碎后的中药材再次利用三次元振动筛进行细致筛选,筛分出枝梗和杂质,得到二次筛选后的艾叶片及中药材,中药材备用;

步骤5:制取艾绒

将二次筛选后的艾叶片置入石磨中,进行研磨粉碎,得到艾绒,将得到的艾绒置入圆筒式筛选装置中,利用气旋和离心力进行细筛,筛掉残留的艾叶叶肉组织,得到精制的艾绒;

步骤6:加热浓缩、提取

将步骤4得到的中药材加入2倍的纯净水,在常温下利用中药提取浓缩器进行加热浓缩,加热时间为5分钟,加热温度控制在105℃,得到中药浓缩液,中药浓缩液分3次进行提取,将3次提取的中药浓缩液合并,得到中药提取液;

步骤7:搅拌融合

通过中药混合设备将步骤5得到的艾绒与步骤6得到的中药提取液进行搅拌融合,使艾绒充分吸收中药提取液,3-4小时后捞出阴干;

步骤8:制取半成品

将阴干后的艾绒输入到艾条卷条机中加工成长圆柱形的艾条半成品;

步骤9、烘干、包装

艾条半成品经过烘干处理后,用桑皮纸包装,得到艾条成品。

本发明内容仅仅举例说明了要求保护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一个或更多个技术方案中所记载的技术特征可以与任意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相组合,这些经组合而得到的技术方案也在本申请保护范围内,就像这些经组合而得到的技术方案已经在本发明公开内容中具体记载一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