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芩素纳米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80074发布日期:2018-10-16 20:28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领域,涉及一种黄芩素纳米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黄芩素是中药黄芩的重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保肝利胆、利尿、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黄芩素水溶性差,在水中解度为17.5μg/ml,大豆油中溶解度小于0.3mg/ml;水中溶解度随ph值上升有增加趋势,但在ph7.0以上极易发生降解。黄芩素体内被快速代谢,口服生物利用度低,无法直接制成注射剂。

现有技术中,对黄芩素制剂的研究有乳剂、亚微乳剂、胶束注射液、脂质体等不同类型的探索,但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弊端,比如油相载药能力有限,采用了不常用于静脉注射的表面活性剂如solutol、sds,采用毒性有机溶剂二甲基亚砜等,安全性较低,稳定性差,等等。

纳米混悬剂(nanosuspension)是利用适量稳定剂将药物分散在介质中,并通过粉碎或控制析晶的技术形成的稳定的纳米胶态分散体。该技术能够将药物纳米化,增加其比表面积,从而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和溶解度。目前尚没有黄芩素纳米混悬剂的报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黄芩素纳米混悬剂。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提供上述黄芩素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黄芩素纳米混悬剂,该黄芩素纳米混悬剂的处方含有质量百分比的下列物质:

黄芩素磷脂复合物0.1~2%

磷脂0.05~10%

f-680.1~3%

甘油1~10%

余量为水。

所述的黄芩素纳米混悬剂,该黄芩素纳米混悬剂的处方含有质量百分比的下列物质:

黄芩素磷脂复合物0.5~1%

磷脂0.05~10%

f-680.2~1.5%

甘油1~8%

余量为水。

所述的黄芩素纳米混悬剂,该黄芩素纳米混悬剂的处方含有质量百分比的下列物质:

黄芩素磷脂复合物0.1~1%

磷脂0.05~10%

f-680.5~1%

甘油1~5%

余量为水。

所述的黄芩素纳米混悬剂,该黄芩素纳米混悬剂的处方含有质量百分比的下列物质:

黄芩素磷脂复合物0.38%

磷脂0.1%

f-680.58%

甘油2.4%

余量为水。

所述的黄芩素纳米混悬剂,其中黄芩素磷脂复合物中黄芩素与磷脂的质量比为1:1~5。

所述的黄芩素纳米混悬剂,其中黄芩素磷脂复合物中黄芩素与磷脂的质量比为1:3。

所述的黄芩素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黄芩素、磷脂、四氢呋喃按1g:1~5g:70ml的比例溶解后,30~45℃加热,回流1-2h,然后抽真空除去四氢呋喃,置真空干燥箱20~40℃干燥,得黄芩素磷脂复合物;

2)将处方量黄芩素磷脂复合物、磷脂、甘油搅拌,使混匀,得半固体分散物;处方量f-68溶于注射用水中;

3)将半固体分散物加入f-68水溶液中,冰浴条件下高速剪切分散成粗混悬液;

4)将粗混悬液置于高压均质机中,室温条件下400-800bar均质4-10次;

5)过滤,灌封,热压灭菌。

进一步,优选处方为:

黄芩素磷脂复合物1g+3g

磷脂10g

f-680.6g

甘油5g

注射用水至100ml

制备工艺:

1)黄芩素、磷脂、四氢呋喃(1g:3g:70ml)加入三颈瓶溶解后,40℃加热,回流1-2h,然后抽真空出去四氢呋喃,置真空干燥箱(30℃)干燥12h,得黄芩素磷脂复合物

2)将黄芩素磷脂复合物、磷脂、甘油搅拌,使混匀,得半固体分散物;处方量f-68溶于注射用水中

3)将半固体分散物加入f-68水溶液中,冰浴条件下高速剪切分散成粗混悬液;

4)将粗混悬液置于高压均质机中,室温条件下均质(400-800bar,4-10次);

5)过滤(0.45um微孔滤膜);

6)充氮气灌封;

7)热压灭菌121℃,15-40min。

说明:

处方中磷脂和f-68(pluronicf-68)为表面活性剂,作为纳米混悬剂的稳定剂,甘油用于调节注射剂的渗透压。

通过制备黄芩素中间载体-黄芩素磷脂复合物,改变药物分散状态,使其更易于粉碎分散,且制备出的纳米混悬液物理稳定性高,可耐受热压灭菌、低温和冻融等。

本制剂亦可加入适量甘露醇,冷冻干燥,得冻干粉。临用前,加灭菌注射用水复溶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黄芩素纳米混悬剂与现有技术中的黄芩素制剂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处方优势

1.1和乳剂或亚微乳剂相比,不需油相,工艺简便,载药量提高,且稳定性(热压灭菌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均有所提高。

1.2和胶束注射剂相比,除静脉注射剂规定可使用的磷脂和f-68外,不再使用其他表面活性剂(如solutol、tween-80等),安全性高。

1.3和脂质体相比,未使用胆固醇。

本发明不使用胆固醇,节约成本,简化工艺。脂质体制备方法如(薄膜超声法)通常需在成膜时加入胆固醇,会引入大量有机溶剂。而本法只需在形成磷脂复合物时加入少量四氢呋喃,且容易除去。节约成本且耗能较低。

1.4物理稳定性好:在热压灭菌条件下,仍保持良好的物理稳定性(保持原有状态,不析出沉淀);4000rpm离心10min,未见分层;4℃放置12h,40℃放置12h,共循环3次,4000rpm离心10min,未见分层。

1.5载药量高:可达1.0mg/ml,明显高于黄芩素磷脂复合物亚微乳。

1.6粒径约200nm,多分散指数0.125,zeta电位-22mv。

2、工艺优势:

不需要长时间的介质研磨,不需乳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处方:

黄芩素磷脂复合物1g+3g

磷脂10g

f-680.6g

甘油5g

注射用水至100ml

制备工艺:

1)黄芩素、磷脂、四氢呋喃(1g:3g:70ml)加入三颈瓶溶解后,40℃加热,回流1-2h,然后抽真空出去四氢呋喃,置真空干燥箱(30℃)干燥12h,得黄芩素磷脂复合物

2)将处方量黄芩素磷脂复合物、磷脂、甘油搅拌,使混匀,得半固体分散物;处方量f-68溶于注射用水中;

3)将半固体分散物加入f-68水溶液中,冰浴条件下高速剪切分散成粗混悬液;

4)将粗混悬液置于高压均质机中,室温条件下均质(400-800bar,4-10次);

5)过滤(0.45um微孔滤膜);

6)充氮气灌封;

7)热压灭菌121℃,15-40min。

长期稳定性:按照注射剂上市包装,在室温25℃±2℃,相对湿度rh60%±10%条件下放置12个月,每3个月取样一次,分别于0、3、6、9、12月取样。分别考察外观、粒径、包封率、ph和渗透压等参数。

长期稳定性

热压灭菌:取黄芩素纳米混悬液5ml封装于安瓿瓶中,于121℃条件下热压灭菌15min。比较灭菌前后的粒径、包封率、ph和渗透压变化。

灭菌前后稳定性

实施例2

处方:

黄芩素磷脂复合物2g+6g

磷脂10g

f-681g

甘油2.25g

注射用水至200ml

制备工艺:

1)黄芩素、磷脂、四氢呋喃(1g:3g:70ml)加入三颈瓶溶解后,40℃加热,回流1-2h,然后抽真空出去四氢呋喃,置真空干燥箱(30℃)干燥12h,得黄芩素磷脂复合物

2)将黄芩素磷脂复合物、磷脂、甘油搅拌,使混匀,得半固体分散物;处方量f-68溶于注射用水中

3)将半固体分散物加入f-68水溶液中,冰浴条件下高速剪切分散成粗混悬液;

4)将粗混悬液置于高压均质机中,室温条件下均质(400-800bar,4-10次);

5)过滤(0.45um微孔滤膜);

6)充氮气灌封;

7)热压灭菌121℃,15-40min。

长期稳定性:按照注射剂上市包装,在室温25℃±2℃,相对湿度rh60%±10%条件下放置12个月,每3个月取样一次,分别于0、3、6、9、12月取样。分别考察外观、粒径、包封率、ph和渗透压等参数。

长期稳定性

热压灭菌:取黄芩素纳米混悬液5ml封装于安瓿瓶中,于121℃条件下热压灭菌15min。比较灭菌前后的粒径、包封率、ph和渗透压变化。

灭菌前后稳定性

实施例3

处方:

黄芩素磷脂复合物0.5g+1.5g

磷脂10g

f-681.2g

甘油5g

注射用水至100ml

制备工艺:

1)黄芩素、磷脂、四氢呋喃(1g:3g:70ml)加入三颈瓶溶解后,40℃加热,回流1-2h,然后抽真空出去四氢呋喃,置真空干燥箱(30℃)干燥12h,得黄芩素磷脂复合物

2)将黄芩素磷脂复合物、磷脂、甘油搅拌,使混匀,得半固体分散物;处方量f-68溶于注射用水中

3)将半固体分散物加入f-68水溶液中,冰浴条件下高速剪切分散成粗混悬液;

4)将粗混悬液置于高压均质机中,室温条件下均质(400-800bar,4-10次);

5)过滤(0.45um微孔滤膜);

6)充氮气灌封;

7)热压灭菌121℃,15-40min。

长期稳定性:按照注射剂上市包装,在室温25℃±2℃,相对湿度rh60%±10%条件下放置12个月,每3个月取样一次,分别于0、3、6、9、12月取样。分别考察外观、粒径、包封率、ph和渗透压等参数。

长期稳定性

热压灭菌:取黄芩素纳米混悬液5ml封装于安瓿瓶中,于121℃条件下热压灭菌15min。比较灭菌前后的粒径、包封率、ph和渗透压变化。

灭菌前后稳定性

实施例4

处方:

制备工艺:

1)黄芩素、磷脂、四氢呋喃(1g:3g:70ml)加入三颈瓶溶解后,40℃加热,回流1-2h,然后抽真空出去四氢呋喃,置真空干燥箱(30℃)干燥12h,得黄芩素磷脂复合物;

2)将黄芩素磷脂复合物加入到大豆油中,使用高速剪切分散,溶解后加入磷脂,得油相;将甘油泊洛沙姆等加入到水相中;

3)将油相和水相加热至55℃,将油相加入至水相中;

4)冰浴条件下高速剪切乳化制备初乳,将初乳于室温条件下均质(400-800bar,4-10次);

5)过滤(0.45um微孔滤膜);

6)充氮气灌封;

7)热压灭菌121℃,15-40min。

长期稳定性:按照注射剂上市包装,在室温25℃±2℃,相对湿度rh60%±10%条件下放置12个月,每3个月取样一次,分别于0、3、6、9、12月取样。分别考察外观、粒径、包封率、ph和渗透压等参数。

长期稳定性

热压灭菌:取黄芩素亚微乳5ml封装于安瓿瓶中,于121℃条件下热压灭菌15min。比较灭菌前后的粒径、包封率、ph和渗透压变化。

实施例5

黄芩素1g

磷脂10g

solutol0.1g

甘油15g

注射用水至500ml

制备工艺:

1)将磷脂、solutol和甘油加入到水中,冰浴条件下,使用高速剪切分散,制备粗混悬液;

2)将粗混悬液均质(600-800bar,6-10次),制备为胶束;

3)过滤(0.45um微孔滤膜);

4)充氮气灌封;

5)热压灭菌121℃,15-40min。

长期稳定性:按照注射剂上市包装,在室温25℃±2℃,相对湿度rh60%±10%条件下放置12个月,每3个月取样一次,分别于0、3、6、9、12取样。分别考察外观、粒径、包封率、ph和渗透压等参数。

长期稳定性

热压灭菌:取黄芩素胶束5ml封装于安瓿瓶中,于121℃条件下热压灭菌15min。比较灭菌前后的粒径、包封率、ph和渗透压变化。

热压灭菌稳定性

实施例6

处方:

黄芩素1g

磷脂10g

胆固醇0.1g

甘油15g

注射用水至500ml

制备工艺:

1)称取磷脂、黄芩素和胆固醇,加入适量二氯甲烷溶解;

2)30℃水浴条件下,旋转蒸发去除有机溶剂形成均匀薄膜;

3)加处方量的水并于35℃水化30min后,均质(600-800bar,6-10次);

4)加入甘油并过滤(0.45um微孔滤膜);

5)充氮气灌封;

6)热压灭菌121℃,15-40min。

长期稳定性:按照注射剂上市包装,在室温25℃±2℃,相对湿度rh60%±10%条件下放置12个月,每3个月取样一次,分别于0、3、6、9、12取样。分别考察外观、粒径、包封率、ph和渗透压等参数。

长期稳定性

热压灭菌:取黄芩素脂质体5ml封装于安瓿瓶中,于121℃条件下热压灭菌15min。比较灭菌前后的粒径、包封率、ph和渗透压变化。

热压灭菌稳定性

物理稳定测定方法:

热压灭菌稳定性:取各黄芩素制剂5ml封装于安瓿瓶中,于121℃条件下热压灭菌15min,观察灭菌前后各制剂外观。

离心稳定性:将各黄芩素制剂4000rpm离心10min,观察离心前后各制剂外观,是否有分层析出沉淀现象

低温实验:将各黄芩素制剂于4℃放置12h,40℃放置12h,共循环3次,4000rpm离心10min,观察离心前后各制剂外观,是否有分层或析出沉淀现象。

各制剂物理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