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田蓟苷的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26235发布日期:2019-06-15 00:26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载田蓟苷的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田蓟苷医药技术领域,是一种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田蓟苷是从新疆特色植物药香青兰中提取所得的一个黄酮类单体化合物。前期研究发现田蓟苷抗氧化应激、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保护心肌、抗动脉粥样硬化等生物活性。而田蓟苷溶解度差,血管内给药受限,限制了其制剂的有效开发利用。

而具有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清除能力的两亲性聚合物pps-peg是由亲脂性片段pps和亲水性片段peg组成,在水中自组装可形成纳米胶束。作为亲水性的外壳peg,由于胶束表面形成peg水化层避免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可延长其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pps形成疏水性内壳将田蓟苷包封于壳内,同时,当胶束随血液循环到达病灶部分后,pps可以被体内的活性氧簇氧化成亚砜或砜,从而将体内的包载的药物释放出来,从而使药物在体内暴露进而提高药效,同时作为还原性片段pps可清除过量的ros,达到协同田蓟苷增加抗氧化的能力,而pps的降解产物可以完全被肾脏清除。

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10178345b公开了田蓟苷的制备方法。但是,该方法的不足是,没有根据田蓟苷不溶于水的性质,为所公开的田蓟苷提供一种为满足临床给药需要制成制剂的成型技术。

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107115321a公开了田蓟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所制备的田蓟苷固体脂质纳米粒虽然粒径较小,包封率较高,但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根据田蓟苷的生物活性,为所公开的田蓟苷制剂提供一种不仅载带田蓟苷并且可以协同田蓟苷发挥生物活性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其克服了现有技术之不足,所得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粒径较小、粒径分布为60nm-130nm、聚合物pps-peg载体与田蓟苷协同发挥抗氧化应激的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由质量份组成为0.1~0.5份的田蓟苷、质量份组成为1~15份的pps-peg聚合物、质量份组成为0.02~0.05份的有机溶剂和质量份组成为1~15的up水组成。

所述的pps-peg聚合物为pps18-peg45、pps20-peg45、pps22-peg45、pps24-peg45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的溶解pps-peg聚合物的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丙酮、四氢呋喃、二甲基亚砜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的溶解田蓟苷的有机溶剂是二甲基亚砜(dmso)。

本发明的载田蓟苷氧化相应型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如下:

第一步,将取所需量的具有清除活性氧能力的两亲性pps-peg溶于有机溶剂中,待其完全溶解后,将含聚合物的有机溶剂转移至1.0ml注射器中后,将其在涡旋缓慢震摇下(100rpm·min-1)缓慢逐滴加入到up水中,自组装形成纳米胶束。借助旋转蒸发仪(80rpm·min-1,40℃)去除有机溶剂,即得空白胶束。

第二步,另取所需量的田蓟苷溶于有机溶剂中,再将含田蓟苷的有机溶剂在涡旋缓慢震摇下(100rpm·min-1)逐滴缓慢加入第一步所得的空白胶束中,于室温下,于160rpm·min-1的室温摇床上载药过夜,即得载药胶束溶液。

第三步,将载药胶束溶液置透析袋(mwco8000-14000)内透析24h,每隔4小时换水一次,最后将含载药胶束的溶液过0.45μm水系滤膜,即得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载田蓟苷氧化相应型纳米胶束,具有粒径小,其粒径分布为60nm至130nm,可实现缓释及氧化释药的特性,同时聚合物pps-peg载体材料与田蓟苷协同发挥抗氧化应激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所制备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的粒径分布图。

图2是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所制备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的zeta电位图。

图3是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所制备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的冷冻透射电镜图。

图4是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制备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的体外体外氧化释放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实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的技术方案与实际需求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发明中所提到各种化学试剂和化学用品如无特殊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公知公用的化学试剂和化学用品;本发明中的百分数如没有特殊说明,均为质量百分数。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该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原料按质量份数计包括田蓟苷:0.2份、pps18-peg45聚合物:5份、有机溶剂:0.02份、up水:5份。

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原料配比以及载体材料、有机溶剂、up水的配合使用,按照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得到本发明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第一步,将取所需量的两亲性pps18-peg45聚合物5份溶于0.02份dcm中,待其完全溶解后,将含聚合物的有机溶剂转移至1.0ml注射器中后,将其在涡旋缓慢震摇下(100rpm·min-1)缓慢逐滴加入到5份up水中,自组装形成纳米胶束。借助旋转蒸发仪(80rpm·min-1,40℃)去除dcm,即得空白胶束;第二步,另取所需量的田蓟苷0.2份溶于0.02份dmso中,紧接着将含田蓟苷的dmso在涡旋缓慢震摇下(100rpm·min-1)逐滴缓慢加入第一步所得的空白胶束中,于室温下,于160rpm·min-1的室温摇床上载药过夜,即得载药胶束溶液;第三步,将载药胶束溶液透析袋(mwco8000-14000)中透析24h,每隔4小时换水一次,最后将含载药胶束的溶液过0.45μm水系滤膜,即得本发明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

实施例2:该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原料按质量份数计包括田蓟苷:0.4份、pps20-peg45聚合物:8份、有机溶剂:0.04份、up水:8份。

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原料配比以及载体材料、有机溶剂、up水的配合使用,按照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得到本发明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第一步,将取所需量的两亲性pps20-peg45聚合物8份溶于0.04份thf中,待其完全溶解后,将含聚合物的有机溶剂转移至1.0ml注射器中后,将其在涡旋缓慢震摇下(100rpm·min-1)缓慢逐滴加入到8份up水中,自组装形成纳米胶束。借助旋转蒸发仪(80rpm·min-1,40℃)去除thf,即得空白胶束;第二步,另取所需量的田蓟苷0.4份溶于0.04份dmso中,紧接着将含田蓟苷的dmso在涡旋缓慢震摇下(100rpm·min-1)逐滴缓慢加入第一步所得的空白胶束中,于室温下,于160rpm·min-1的室温摇床上载药过夜,即得载药胶束溶液;第三步,将载药胶束溶液透析袋(mwco8000-14000)中透析24h,每隔4小时换水一次,最后将含载药胶束的溶液过0.45μm水系滤膜,即得本发明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

实施例3:该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原料按质量份数计包括田蓟苷:0.5份、pps22-peg45聚合物:15份、有机溶剂:0.05份、up水:15份。

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原料配比以及载体材料、有机溶剂、up水的配合使用,按照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得到本发明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第一步,将取所需量的两亲性pps22-peg45聚合物15份溶于0.05份at中,待其完全溶解后,将含聚合物的有机溶剂转移至1.0ml注射器中后,将其在涡旋缓慢震摇下(100rpm·min-1)缓慢逐滴加入到15份up水中,自组装形成纳米胶束。借助旋转蒸发仪(80rpm·min-1,40℃)去除at,即得空白胶束;第二步,另取所需量的田蓟苷0.5份溶于0.05份dmso中,紧接着将含田蓟苷的dmso在涡旋缓慢震摇下(100rpm·min-1)逐滴缓慢加入第一步所得的空白胶束中,于室温下,于160rpm·min-1的室温摇床上载药过夜,即得载药胶束溶液;第三步,将载药胶束溶液透析袋(mwco8000-14000)中透析24h,每隔4小时换水一次,最后将含载药胶束的溶液过0.45μm水系滤膜,即得本发明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

实施例4:该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原料按质量份数计包括田蓟苷:0.3份、pps18-peg45聚合物:13份、有机溶剂:0.03份、up水:13份。

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原料配比以及载体材料、有机溶剂、up水的配合使用,按照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得到本发明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第一步,将取所需量的两亲性pps18-peg45聚合物13份溶于0.03份dcm中,待其完全溶解后,将含聚合物的有机溶剂转移至1.0ml注射器中后,将其在涡旋缓慢震摇下(100rpm·min-1)缓慢逐滴加入到13份up水中,自组装形成纳米胶束。借助旋转蒸发仪(80rpm·min-1,40℃)去除dcm,即得空白胶束;第二步,另取所需量的田蓟苷0.3份溶于0.03份dmso中,紧接着将含田蓟苷的dmso在涡旋缓慢震摇下(100rpm·min-1)逐滴缓慢加入第一步所得的空白胶束中,于室温下,于160rpm·min-1的室温摇床上载药过夜,即得载药胶束溶液;第三步,将载药胶束溶液透析袋(mwco8000-14000)中透析24h,每隔4小时换水一次,最后将含载药胶束的溶液过0.45μm水系滤膜,即得本发明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

实施例5:该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原料按质量份数计包括田蓟苷:0.1份、pps20-peg45聚合物:7份、有机溶剂:0.02份、up水:7份。

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原料配比以及载体材料、有机溶剂、up水的配合使用,按照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得到本发明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第一步,将取所需量的两亲性pps20-peg45聚合物7份溶于0.02份thf中,待其完全溶解后,将含聚合物的有机溶剂转移至1.0ml注射器中后,将其在涡旋缓慢震摇下(100rpm·min-1)缓慢逐滴加入到7份up水中,自组装形成纳米胶束。借助旋转蒸发仪(80rpm·min-1,40℃)去除thf,即得空白胶束;第二步,另取所需量的田蓟苷0.1份溶于0.02份dmso中,紧接着将含田蓟苷的dmso在涡旋缓慢震摇下(100rpm·min-1)逐滴缓慢加入第一步所得的空白胶束中,于室温下,于160rpm·min-1的室温摇床上载药过夜,即得载药胶束溶液;第三步,将载药胶束溶液透析袋(mwco8000-14000)中透析24h,每隔4小时换水一次,最后将含载药胶束的溶液过0.45μm水系滤膜,即得本发明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

实施例6:该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原料按质量份数计包括田蓟苷:0.2份、pps22-peg45聚合物:6份、有机溶剂:0.03份、up水:6份。

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原料配比以及载体材料、有机溶剂、up水的配合使用,按照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得到本发明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第一步,将取所需量的两亲性pps22-peg45聚合物6份溶于0.03份dcm中,待其完全溶解后,将含聚合物的有机溶剂转移至1.0ml注射器中后,将其在涡旋缓慢震摇下(100rpm·min-1)缓慢逐滴加入到6份up水中,自组装形成纳米胶束。借助旋转蒸发仪(80rpm·min-1,40℃)去除dcm,即得空白胶束;第二步,另取所需量的田蓟苷0.2份溶于0.03份dmso中,紧接着将含田蓟苷的dmso在涡旋缓慢震摇下(100rpm·min-1)逐滴缓慢加入第一步所得的空白胶束中,于室温下,于160rpm·min-1的室温摇床上载药过夜,即得载药胶束溶液;第三步,将载药胶束溶液透析袋(mwco8000-14000)中透析24h,每隔4小时换水一次,最后将含载药胶束的溶液过0.45μm水系滤膜,即得本发明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

实施例7:该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原料按质量份数计包括田蓟苷0.3份、pps24-peg45聚合物:6份、有机溶剂:0.03份、up水:6份。

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原料配比以及载体材料、有机溶剂、up水的配合使用,按照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得到本发明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第一步,将取所需量的两亲性pps24-peg45聚合物6份溶于0.03份dcm中,待其完全溶解后,将含聚合物的有机溶剂转移至1.0ml注射器中后,将其在涡旋缓慢震摇下(100rpm·min-1)缓慢逐滴加入到6份up水中,自组装形成纳米胶束。借助旋转蒸发仪(80rpm·min-1,40℃)去除at,即得空白胶束;第二步,另取所需量的田蓟苷0.3份溶于0.03份dmso中,紧接着将含田蓟苷的dmso在涡旋缓慢震摇下(100rpm·min-1)逐滴缓慢加入第一步所得的空白胶束中,于室温下,于160rpm·min-1的室温摇床上载药过夜,即得载药胶束溶液;第三步,将载药胶束溶液透析袋(mwco8000-14000)中透析24h,每隔4小时换水一次,最后将含载药胶束的溶液过0.45μm水系滤膜,即得本发明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

实施例8:该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原料按质量份数计包括田蓟苷:0.5份、pps20-peg45聚合物:14份、有机溶剂:0.05份、up水:14份。

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原料配比以及载体材料、有机溶剂、up水的配合使用,按照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得到本发明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第一步,将取所需量的两亲性pps20-peg45聚合物14份溶于0.05份at中,待其完全溶解后,将含聚合物的有机溶剂转移至1.0ml注射器中后,将其在涡旋缓慢震摇下(100rpm·min-1)缓慢逐滴加入到14份up水中,自组装形成纳米胶束。借助旋转蒸发仪(80rpm·min-1,40℃)去除at,即得空白胶束;第二步,另取所需量的田蓟苷0.5份溶于0.05份dmso中,紧接着将含田蓟苷的dmso在涡旋缓慢震摇下(100rpm·min-1)逐滴缓慢加入第一步所得的空白胶束中,于室温下,于160rpm·min-1的室温摇床上载药过夜,即得载药胶束溶液;第三步,将载药胶束溶液透析袋(mwco8000-14000)中透析24h,每隔4小时换水一次,最后将含载药胶束的溶液过0.45μm水系滤膜,即得本发明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

实施例9:该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原料按质量份数计包括田蓟苷:0.4份、pps18-peg45聚合物:12份、有机溶剂:0.05份、up水:12份。

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原料配比以及载体材料、有机溶剂、up水的配合使用,按照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得到本发明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第一步,将取所需量的两亲性pps18-peg45聚合物12份溶于0.05份dcm中,待其完全溶解后,将含聚合物的有机溶剂转移至1.0ml注射器中后,将其在涡旋缓慢震摇下(100rpm·min-1)缓慢逐滴加入到12份up水中,自组装形成纳米胶束。借助旋转蒸发仪(80rpm·min-1,40℃)去除dcm,即得空白胶束;第二步,另取所需量的田蓟苷0.4份溶于0.05份dmso中,紧接着将含田蓟苷的dmso在涡旋缓慢震摇下(100rpm·min-1)逐滴缓慢加入第一步所得的空白胶束中,于室温下,于160rpm·min-1的室温摇床上载药过夜,即得载药胶束溶液;第三步,将载药胶束溶液透析袋(mwco8000-14000)中透析24h,每隔4小时换水一次,最后将含载药胶束的溶液过0.45μm水系滤膜,即得本发明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

实施例10:该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原料按质量份数计包括田蓟苷:0.5份、pps22-peg45聚合物:15份、有机溶剂:0.05份、up水:15份。

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原料配比以及载体材料、有机溶剂、up水的配合使用,按照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得到本发明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第一步,将取所需量的两亲性pps22-peg45聚合物15份溶于0.05份thf中,待其完全溶解后,将含聚合物的有机溶剂转移至1.0ml注射器中后,将其在涡旋缓慢震摇下(100rpm·min-1)缓慢逐滴加入到15份up水中,自组装形成纳米胶束。借助旋转蒸发仪(80rpm·min-1,40℃)去除thf,即得空白胶束;第二步,另取所需量的田蓟苷0.5份溶于0.05份dmso中,紧接着将含田蓟苷的dmso在涡旋缓慢震摇下(100rpm·min-1)逐滴缓慢加入第一步所得的空白胶束中,于室温下,于160rpm·min-1的室温摇床上载药过夜,即得载药胶束溶液;第三步,将载药胶束溶液透析袋(mwco8000-14000)中透析24h,每隔4小时换水一次,最后将含载药胶束的溶液过0.45μm水系滤膜,即得本发明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

实施例11:该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原料按质量份数计包括田蓟苷:0.3份、pps24-peg45聚合物:13份、有机溶剂:0.03份、up水:13份。

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原料配比以及载体材料、有机溶剂、up水的配合使用,按照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得到本发明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第一步,将取所需量的两亲性pps24-peg45聚合物13份溶于0.03份dcm中,待其完全溶解后,将含聚合物的有机溶剂转移至1.0ml注射器中后,将其在涡旋缓慢震摇下(100rpm·min-1)缓慢逐滴加入到13份up水中,自组装形成纳米胶束。借助旋转蒸发仪(80rpm·min-1,40℃)去除dcm,即得空白胶束;第二步,另取所需量的田蓟苷0.3份溶于0.03份dmso中,紧接着将含田蓟苷的dmso在涡旋缓慢震摇下(100rpm·min-1)逐滴缓慢加入第一步所得的空白胶束中,于室温下,于160rpm·min-1的室温摇床上载药过夜,即得载药胶束溶液;第三步,将载药胶束溶液透析袋(mwco8000-14000)中透析24h,每隔4小时换水一次,最后将含载药胶束的溶液过0.45μm水系滤膜,即得本发明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

实施例12:该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原料按质量份数计包括田蓟苷0.1份、pps20-peg45聚合物:5份、有机溶剂:0.02份、up水:5份。

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原料配比以及载体材料、有机溶剂、up水的配合使用,按照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得到本发明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第一步,将取所需量的两亲性pps20-peg45聚合物5份溶于0.02份at中,待其完全溶解后,将含聚合物的有机溶剂转移至1.0ml注射器中后,将其在涡旋缓慢震摇下(100rpm·min-1)缓慢逐滴加入到5份up水中,自组装形成纳米胶束。借助旋转蒸发仪(80rpm·min-1,40℃)去除at,即得空白胶束;第二步,另取所需量的田蓟苷0.1份溶于0.02份dmso中,紧接着将含田蓟苷的dmso在涡旋缓慢震摇下(100rpm·min-1)逐滴缓慢加入第一步所得的空白胶束中,于室温下,于160rpm·min-1的室温摇床上载药过夜,即得载药胶束溶液;第三步,将载药胶束溶液透析袋(mwco8000-14000)中透析24h,每隔4小时换水一次,最后将含载药胶束的溶液过0.45μm水系滤膜,即得本发明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

实施例13:该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原料按质量份数计包括田蓟苷:0.2份、pps24-peg45聚合物:8份、有机溶剂:0.03份、up水:8份。

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原料配比以及载体材料、有机溶剂、up水的配合使用,按照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得到本发明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第一步,将取所需量的两亲性pps24-peg45聚合物8份溶于0.03份thf中,待其完全溶解后,将含聚合物的有机溶剂转移至1.0ml注射器中后,将其在涡旋缓慢震摇下(100rpm·min-1)缓慢逐滴加入到8份up水中,自组装形成纳米胶束。借助旋转蒸发仪(80rpm·min-1,40℃)去除thf,即得空白胶束;第二步,另取所需量的田蓟苷0.2份溶于0.03份dmso中,紧接着将含田蓟苷的dmso在涡旋缓慢震摇下(100rpm·min-1)逐滴缓慢加入第一步所得的空白胶束中,于室温下,于160rpm·min-1的室温摇床上载药过夜,即得载药胶束溶液;第三步,将载药胶束溶液透析袋(mwco8000-14000)中透析24h,每隔4小时换水一次,最后将含载药胶束的溶液过0.45μm水系滤膜,即得本发明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

实施例14:该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原料按质量份数计包括田蓟苷:0.1份、pps22-peg45聚合物:3份、有机溶剂:0.02份、up水:3份。

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原料配比以及载体材料、有机溶剂、up水的配合使用,按照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得到本发明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第一步,将取所需量的两亲性pps22-peg45聚合物3份溶于0.02份at中,待其完全溶解后,将含聚合物的有机溶剂转移至1.0ml注射器中后,将其在涡旋缓慢震摇下(100rpm·min-1)缓慢逐滴加入到3份up水中,自组装形成纳米胶束。借助旋转蒸发仪(80rpm·min-1,40℃)去除at,即得空白胶束;第二步,另取所需量的田蓟苷0.1份溶于0.02份dmso中,紧接着将含田蓟苷的dmso在涡旋缓慢震摇下(100rpm·min-1)逐滴缓慢加入第一步所得的空白胶束中,于室温下,于160rpm·min-1的室温摇床上载药过夜,即得载药胶束溶液;第三步,将载药胶束溶液透析袋(mwco8000-14000)中透析24h,每隔4小时换水一次,最后将含载药胶束的溶液过0.45μm水系滤膜,即得本发明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

实施例15:该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原料按质量份数计包括田蓟苷:0.2份、pps24-peg45聚合物:12份、有机溶剂:0.02份、up水:12份。

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原料配比以及载体材料、有机溶剂、up水的配合使用,按照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得到本发明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第一步,将取所需量的两亲性pps24-peg45聚合物12份溶于0.02份thf中,待其完全溶解后,将含聚合物的有机溶剂转移至1.0ml注射器中后,将其在涡旋缓慢震摇下(100rpm·min-1)缓慢逐滴加入到12份up水中,自组装形成纳米胶束。借助旋转蒸发仪(80rpm·min-1,40℃)去除thf,即得空白胶束;第二步,另取所需量的田蓟苷0.2份溶于0.02份dmso中,紧接着将含田蓟苷的dmso在涡旋缓慢震摇下(100rpm·min-1)逐滴缓慢加入第一步所得的空白胶束中,于室温下,于160rpm·min-1的室温摇床上载药过夜,即得载药胶束溶液;第三步,将载药胶束溶液透析袋(mwco8000-14000)中透析24h,每隔4小时换水一次,最后将含载药胶束的溶液过0.45μm水系滤膜,即得本发明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

本发明对实施例所制备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进行相关制剂学探索及体外氧化释药及抗氧化应激的研究。其具体操作如下:

(1)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根据实施例15得到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的粒径及电位,本实施例得到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的粒径图和电位图分别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图1中,横坐标为粒径/nm,纵坐标为分布程度。图2中,横坐标为电位,纵坐标为总数。

通过图1可知,实施例7得到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的粒径为67.40nm,<100nm,大小分布均匀。

通过图2可知,实施例7得到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的电位为一3.74mv,呈负电荷,具有抗凝的功能,因此该电荷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持本发明实施例7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的稳定性,说明其具有较好的储存稳定性。

(2)使用透射电镜测定测定根据实施例15得到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的形态,其形态图如图3所示。

通过图3可知,实施例15得到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的形状为球形或类球形,大小分布均匀,说明根据实施例15得到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具有较好的形态。

(4)本发明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的体外氧化释放实验

采用透析法研究田蓟苷胶束的体外释放行为。首先将2ml田蓟苷载药胶束置于透析袋内(mwco=1kda),后将其浸入25ml含或不含0.1%h2o2的0.001mpbs中。在恒温振荡器中与25℃和37℃下进行释放实验。在预先设定的时间点取样,并加入相同体积新鲜的释放介质,将所取样于冻干机中冷冻干燥后,加入600μl70%乙醇溶解,紫外分管光度计测定吸光度od值,结合田蓟苷的标准曲线计算田蓟苷的累积释放百分比并绘制体外释放曲线,实施例7得到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的体外释放曲线如图4所示。累计释药百分比=mp/m×100%

其中m是最初胶束所含田蓟苷的总质量,mp为田蓟苷的累计释放质量。

由图4可知:首先,在体外释放过程中基本没有药物突释现象,说明聚合物纳米表面几乎没有吸附药物,药物都被包裹在核内部。此外,当0.1%h2o2存在及温度为37℃时,药物释放加快,10小时释放达35%,24小时释放42%。因此,过氧化氢的存在显着增加了田蓟苷从peg-pps胶束中的释放。

(5)本发明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抗缺氧/复氧诱导h9c2细胞氧化应激实验

采用丙二醛试剂盒(malonaldehyde,mda)以及借助流式细胞术检测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对缺氧/复氧诱导h9c2细胞产生的mda以及活性氧簇(reactiveoxy-genspecies,ros)。

首先选择经典的细胞株h9c2心肌细胞为研究对象,经历缺氧6小时,复氧4h来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分为以下六个组。

(1)正常对照组(nor):心肌细胞不给予任何药物预处理,同时也不经历缺氧/复氧模型;

(2)模型组(h/r):不给予任何药物预处理,只进行缺氧/复氧处理;

(3)田蓟苷组(til):用含5.00μg·ml-1田蓟苷的培养基预处理细胞24h后,再进行缺氧/复氧处理;

(4)空白胶束组(bms):用含0.29mg·ml-1pps-peg纳米胶束的培养基预处理细胞24h后,再进行缺氧/复氧处理;

(5)载田蓟苷纳米胶束组(tlms):用(含田蓟苷浓度为5.00μg·ml-1)载田蓟苷纳米胶束的培养基预处理细胞24h后,再进行缺氧/复氧处理;

(6)阳性药物组(pro):用含0.60μg·ml-1的培养基预处理细胞24h后,再进行缺氧/复氧处理。

h9c2心肌细胞按相同剂量药物(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5μg·ml-1、田蓟苷5μg·ml-1、pps-peg纳米胶束0.29mg·ml-1)预处理,经历缺氧/复氧处理后,采用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试剂盒及ros试剂盒检测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对缺氧/复氧诱导h9c2心肌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结果见表1、表2。

由表1及表2可知:h/r组中mda的释放量(134.80nmol·ml-1)和ros水平(775753.01)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8.75nmol·ml-1,155665.70,p<0.001)。而田蓟苷、载田蓟苷纳米胶束及pps-peg空白胶束均可不同程度的抑制mda释放(52.82nmol·ml-1,50.46nmol·ml-1,78.05nmol·ml-1)和ros大量生成(555691.62,344680.03,658285.12),与h/r组比较(p<0.05,p<0.01,p<0.001),三者均有统计学差异。同时阳性药物普萘洛尔组也显著的抑制了mda(43.48nmol·ml-1,p<0.001)释放和ros生成(472638.02,p<0.01,)。

因此,由此可知,本发明所制备的载田蓟苷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其聚合物pps-peg载体可协同田蓟苷提高田蓟苷抗氧化应激的作用。

表1不同药物预处理对h/r诱导的h9c2中mda含量的影响(n=3)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p<0.001

表2不同药物预处理对h/r诱导的h9c2中ros水平的影响(n=3)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