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鸭呼肠孤病毒的灭活疫苗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50295发布日期:2018-11-07 09:45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疫苗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防鸭呼肠孤病毒的灭活疫苗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017年3月以来,国内大型肉鸭养殖集团的养殖场流行一种雏鸭临床症状为脚软、拉稀和病理变化为肝脏有微黄色坏死灶并偶见伴有出血点、脾脏有灰白色坏死灶或脾脏肿大呈紫黑色的疾病,临床称为鸭“肝脾坏死症”,致病病原为鸭呼肠孤病毒,各品种鸭如麻鸭、白羽肉鸭、杂交鸭等均易发生,但以樱桃谷鸭更易发生,发病日龄以9日龄以内居多,发病率30%以内,发病后7日内死亡率10%左右。

目前临床上除了用鸭呼肠孤病毒精制卵黄抗体在1-5日龄时给雏鸭注射0.5-0.8ml/只来预防鸭呼肠孤病毒导致的“肝脾坏死症”外,无疫苗用于预防鸭呼肠孤病毒,另外,给雏鸭注射鸭呼肠孤病毒精制卵黄抗体需每只都注射,存在工作量大、成本高、接种操作不当易导致雏鸭死亡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防鸭呼肠孤病毒的灭活疫苗制备方法,旨在解决临床上除了用鸭呼肠孤病毒精制卵黄抗体在1-5日龄时给雏鸭注射0.5-0.8ml/只来预防鸭呼肠孤病毒导致的“肝脾坏死症”外,无疫苗用于预防鸭呼肠孤病毒,另外,给雏鸭注射鸭呼肠孤病毒精制卵黄抗体需每只都注射,存在工作量大、成本高、接种操作不当易导致雏鸭死亡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预防鸭呼肠孤病毒的灭活疫苗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选择标准毒种;步骤2:将标准毒种制备成生产用毒种;步骤3:抗原制备材料的准备和根据生产用毒种对抗原的制备;步骤4:抗原的检验和抗原浓缩灭活;步骤5:通过浓缩灭活的抗原对疫苗的配置;步骤6:疫苗的保存及检验。

优选的,所述步骤1包括检验基础毒种标准和检验用强毒标准两种。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为将鸭呼肠孤病毒js株基础毒种用生理盐水20倍稀释,经尿囊腔接种11日龄spf鸭胚,每胚0.1ml,用蜡封孔,于37℃静置孵化,收集48~168小时死亡鸭胚,于4℃冷却6~12小时,收获胚液(羊水和尿囊液),分装,注明收获日期、毒种代次及装量,于-70℃以下保存。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制备抗原材料选择发育良好的11日龄易感鸭胚作为制备抗原用材料。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抗原的制备包括毒种的接种、实验品孵育和观察、抗原的收获。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抗原的检验标准为前期的抗原检验和后期的灭活检验。

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疫苗的配置分为两种疫苗,分别为鸭呼肠孤病毒油佐剂灭活疫苗、鸭呼肠孤病毒蜂胶佐剂灭活疫苗制备。

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鸭呼肠孤病毒油佐剂灭活疫苗的制备过程为油相和水相的制备以及油相和水相的乳化;所述步骤5中鸭呼肠孤病毒蜂胶佐剂灭活疫苗制备过程为蜂胶的制备和鸭呼肠孤病毒蜂胶佐剂灭活疫苗的配置。

优选的,所述步骤6中检验均包括通用的检验以及特定的检验,通用检验包括性状、无菌检验、安全检验、效力检验、汞类防腐剂残留量,特定检验用于鸭呼肠孤病毒油佐剂灭活疫苗制备中的检验包括外状、外型、稳定性、黏度。

优选的,所述一种预防鸭呼肠孤病毒的灭活疫苗制备方法还包括鸭呼肠孤病毒灭活疫苗质量标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预防鸭呼肠孤病毒的灭活疫苗制备方法,只需在种鸭开产前接种,两种疫苗的接种剂量分别为1ml/只和0.8ml/只,接种疫苗后21日左右,即可收集种蛋用于孵化,以雏鸭的鸭呼肠孤病毒预防保护率大于等于98%为标准,两种疫苗免疫后的种蛋利用周期分别为接种疫苗后6周和9周,再两种疫苗免疫后6周和9周后再次加强免疫疫苗,剂量同前,所产种蛋又可以利用6周和9周,如此反复接种疫苗直至种鸭淘汰,两种佐剂的疫苗对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导致“肝脾坏死症”的预防效果确切,与现有技术方案比较,本发明技术方案只需给种鸭注射疫苗,雏鸭无需注射,即可预防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导致“肝脾坏死症”,可显著减少工作量1/3-1/2、成本降低至约1/10,雏鸭成活率提高0.1-0.15%。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预防鸭呼肠孤病毒的灭活疫苗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选择标准毒种;步骤2:将标准毒种制备成生产用毒种;步骤3:抗原制备材料的准备和根据生产用毒种对抗原的制备;步骤4:抗原的检验和抗原浓缩灭活;步骤5:通过浓缩灭活的抗原对疫苗的配置;步骤6:疫苗的保存及检验。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种预防鸭呼肠孤病毒的灭活疫苗制备具体过程:首先将鸭呼肠孤病毒js株基础毒种用生理盐水20倍稀释,经尿囊腔接种11日龄spf鸭胚,每胚0.1ml,用蜡封孔,于37℃静置孵化,收集48~168小时死亡鸭胚,于4℃冷却6~12小时,收获胚液(羊水和尿囊液),分装,注明收获日期、毒种代次及装量,于-70℃以下保存作为生产用毒种,然后选择发育良好的11日龄易感鸭胚作为制备抗原用材料,随后用灭菌生理盐水将生产用毒种作20倍稀释,经尿囊腔接种11日龄易感鸭胚,每胚0.1ml,用蜡封孔,于37℃静置孵育,弃去48小时前死亡的鸭胚,以后每隔6小时照蛋1次,收集48~120小时死亡鸭胚,于4℃冷却6~12小时,鸭胚用碘酊消毒蛋壳表面气室部,无菌操作除去气室部蛋壳,收获胚液,置于灭菌容器内,标记,即为抗原,置-20℃保存,同时取样用于检验,在收获的同时,检查胎儿病变,将鸭胚体无典型病变、胎儿腐败、鸭胚尿囊液浑浊及疑似污染者弃去不用,将检验合格的抗原于2~8℃条件下解冻、混合,于4℃条件下4000rpm离心30min,取上清液用4层灭菌纱布过滤,收集滤液用截留分子量为6000kd的中空纤维超滤器2倍浓缩,浓缩液加入终浓度为0.2%的甲醛溶液(含量:hcho为37.0~40.0%),密闭后置37℃温箱中灭活24小时(其间4~6小时振摇1次,每次3分钟),于4℃保存备用,同时取样用于灭活检验,随后分别对两种疫苗进行配置,首先对鸭呼肠孤病毒油佐剂灭活疫苗进行制备:首先油相的制备,取94份注射用白油,加入2份硬脂酸铝,边加边搅拌,加热直至完全透明,再加入6份司本-80,充分混匀,115℃高压灭菌30min,冷却至室温,备用,随后水相的制备,将灭活的浓缩抗原96份加入4份灭菌的吐温-80,充分振摇后使吐温-80完全溶解,最后进行乳化,水相与油相按体积比1:1的比例,将油相导入胶体磨,2500rpm搅拌,缓慢加入75%的水相,约90s内加完,停机后加入剩余25%的水相,10000rpm乳化3~5min,在终止乳化前加入1.0%的硫柳汞溶液,使其终浓度为0.01%,无菌操作分装,加盖密封,于2~8℃避光保存,保存期为12个月;鸭呼肠孤病毒蜂胶佐剂灭活疫苗制备包括蜂胶制备,首先市售蜂胶提取物,于-20℃冷冻24小时以上,用灭菌滤布包裹,砸碎,按蜂胶:酒精(分析纯级)1:1(w/v)配制,装入灭菌容器内,密封,于室温下保存,每隔12小时振摇1次,每次10分钟,直至蜂胶80%以上溶解,取上清用8层灭菌纱布过滤,收集滤液,分装,于4℃保存备用,然后疫苗配制,将灭活的浓缩抗原:灭菌注射用水:蜂胶按4.5:4.5:1(v/v/v)配制,加入1.0%的硫柳汞溶液,使其终浓度为0.01%,最后无菌操作分装,加盖密封,于2~8℃避光保存,保存期为12个月。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包括检验基础毒种标准和检验用强毒标准两种。

在本实施方式中,1.2、毒种标准,

1.2.1、基础毒种标准,

1.2.1.1、对鸭胚半数致死量,将毒种用灭菌生理盐水作10倍系列稀释,取10-3、10-4和10-5、3个稀释度各经尿囊腔接种11日龄spf鸭胚6枚,每胚0.1ml,用蜡封孔,于37℃静置孵育,24小时以前死亡鸭胚弃去不计,24~168小时死亡鸭胚随时取出,计算对鸭胚半数致死量应≥10-3.0eld50/0.1ml。、

1.2.1.2、对鸭胚毒力,将毒种用灭菌生理盐水10倍稀释,经尿囊腔接种11日龄spf鸭胚10枚,每胚0.1ml,用蜡封孔,置37℃继续孵育,观察至168小时。鸭胚应全部死亡,死亡鸭胚有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导致的典型病变。

1.2.1.3、特异性,将毒种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至100eld50/0.1ml,与等量鸭呼肠孤病毒阳性血清混合,置37℃中和1小时,经尿囊腔接种11日龄spf鸭胚10枚,每胚0.2ml;设病毒对照10枚,每枚接种同条件处理的病毒与灭菌生理盐水等量混合液0.2ml,上述鸭胚用蜡封孔,于37℃静置孵化,观察至120小时。中和组鸭胚应全部健活,对照组鸭胚应全部死亡。死亡鸭胚有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的典型病变。

1.2.1.4、免疫原性,按本试行规程制备鸭呼肠孤病毒精制卵黄抗体,鸭呼肠孤病毒中和抗体效价应≥1:128。

1.2.1.5、纯净,按现行《中国兽药典》三部附录3306、3308和3305检验,应无菌、支原体生长和外源病毒污染。其中,外源病毒检测中的鸡胚检查法改为spf鸭胚检查法;细胞检查法中的鸡胚成纤维细胞改为spf鸭胚成纤维细胞。

1.2.1.6、基础种子代数,为e1~e5代。

1.2.2、检验用强毒标准,

1.2.2.1、毒种标准,同基础毒种标准。

1.2.2.2、对雏鸭毒力,1日龄健康易感雏鸭2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分别在同条件下隔离饲养。一组为攻毒组,毒种用生理盐水10倍稀释,肌肉注射接种1ml/只;另外一组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连续观察5日。对照组鸭应全部健活,观察期结束后全部扑杀,检查肝脏和脾脏均应无异常。观察期结束后扑杀攻毒组鸭,检查肝脏和脾脏病变,至少8只有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导致的肝脏或脾脏坏死症状。

1.2.2.5,毒种代数,e1~e5代。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为将鸭呼肠孤病毒js株基础毒种用生理盐水20倍稀释,经尿囊腔接种11日龄spf鸭胚,每胚0.1ml,用蜡封孔,于37℃静置孵化,收集48~168小时死亡鸭胚,于4℃冷却6~12小时,收获胚液(羊水和尿囊液),分装,注明收获日期、毒种代次及装量,于-70℃以下保存。

在本实施方式中,2.1、生产用毒种制备,

2.1.1、毒种繁殖,将鸭呼肠孤病毒js株基础毒种用生理盐水20倍稀释,经尿囊腔接种11日龄spf鸭胚,每胚0.1ml,用蜡封孔,于37℃静置孵化,收集48~168小时死亡鸭胚,于4℃冷却6~12小时,收获胚液(羊水和尿囊液),分装,注明收获日期、毒种代次及装量,于-70℃以下保存。

2.1.2、毒种鉴定,按1.2.1.1、1.2.1.3和1.2.1.5、项进行,应符合规定。

2.1.3、毒种保存,-70℃及以下保存,有效期暂定12个月。

2.1.4、毒种继代,应不超过3代。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制备抗原材料选择发育良好的11日龄易感鸭胚作为制备抗原用材料;所述步骤3中抗原的制备包括毒种的接种、实验品孵育和观察、抗原的收获。

在本实施方式中,2.2、制备抗原材料的选择,应选择发育良好的11日龄易感鸭胚作为制备抗原用材料。

2.3,抗原制备,

2.3.1、接种,用灭菌生理盐水将生产用毒种作20倍稀释,经尿囊腔接种11日龄易感鸭胚,每胚0.1ml,用蜡封孔,于37℃静置孵育。

2.3.2、孵育和观察,弃去48小时前死亡的鸭胚,以后每隔6小时照蛋1次,收集48~120小时死亡鸭胚,于4℃冷却6~12小时。

2.3.3、收获,鸭胚用碘酊消毒蛋壳表面气室部,无菌操作除去气室部蛋壳,收获胚液,置于灭菌容器内,标记,即为抗原,置-20℃保存,同时取样用于检验。在收获的同时,检查胎儿病变,将鸭胚体无典型病变、胎儿腐败、鸭胚尿囊液浑浊及疑似污染者弃去不用。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抗原的检验标准为前期的抗原检验和后期的灭活检验。

在本实施方式中,2.4、抗原检验,

2.4.1、无菌,按现行《中国兽药典》三部附录3306检验,应无菌生长。

2.4.2、对鸭胚的半数致死量,将无菌检验合格的抗原样品等量混合,按1.2.1.1检测,对鸭胚的半数致死量应≥10-3.0eld50/0.1ml。

2.5、抗原浓缩于灭活,将检验合格的抗原于2~8℃条件下解冻、混合,于4℃条件下4000rpm离心30min,取上清液用4层灭菌纱布过滤,收集滤液用截留分子量为6000kd的中空纤维超滤器2倍浓缩,浓缩液加入终浓度为0.2%的甲醛溶液(含量:hcho为37.0~40.0%),密闭后置37℃温箱中灭活24小时(其间4~6小时振摇1次,每次3分钟),于4℃保存备用,同时取样用于检验。

2.6、灭活检验、

2.6.1、无菌,灭活的浓缩抗原按现行《中国兽药典》三部附录3306检验,应无菌生长。

2.6.2、灭活检验,灭活的浓缩抗原经尿囊腔接种11日龄spf鸭胚5枚,每胚0.1ml,用蜡封孔,于37℃静置孵育,观察至120小时,鸭胚应全部健活。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疫苗的配置分为两种疫苗,分别为鸭呼肠孤病毒油佐剂灭活疫苗、鸭呼肠孤病毒蜂胶佐剂灭活疫苗制备;所述步骤5中鸭呼肠孤病毒油佐剂灭活疫苗的制备过程为油相和水相的制备以及油相和水相的乳化;所述步骤5中鸭呼肠孤病毒蜂胶佐剂灭活疫苗制备过程为蜂胶的制备和鸭呼肠孤病毒蜂胶佐剂灭活疫苗的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3,鸭呼肠孤病毒油佐剂灭活疫苗制备

3.1、油相制备,取94份注射用白油,加入2份硬脂酸铝,边加边搅拌,加热直至完全透明,再加入6份司本-80,充分混匀,115℃高压灭菌30min,冷却至室温,备用。

3.2、水相制备,灭活的浓缩抗原96份加入4份灭菌的吐温-80,充分振摇后使吐温-80完全溶解。

3.3、乳化,水相与油相按体积比1:1的比例,将油相导入胶体磨,2500rpm搅拌,缓慢加入75%的水相,约90s内加完,停机后加入剩余25%的水相,10000rpm乳化3~5min。在终止乳化前加入1.0%的硫柳汞溶液,使其终浓度为0.01%。

4、鸭呼肠孤病毒蜂胶佐剂灭活疫苗制备

4.1、蜂胶制备,市售蜂胶提取物,于-20℃冷冻24小时以上,用灭菌滤布包裹,砸碎,按蜂胶:酒精(分析纯级)1:1(w/v)配制,装入灭菌容器内,密封,于室温下保存,每隔12小时振摇1次,每次10分钟,直至蜂胶80%以上溶解,取上清用8层灭菌纱布过滤,收集滤液,分装,于4℃保存备用。

4.2、疫苗配制,灭活的浓缩抗原:灭菌注射用水:蜂胶按4.5:4.5:1(v/v/v)配制,加入1.0%的硫柳汞溶液,使其终浓度为0.01%。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中检验均包括通用的检验以及特定的检验,通用检验包括性状、无菌检验、安全检验、效力检验、汞类防腐剂残留量,特定检验用于鸭呼肠孤病毒油佐剂灭活疫苗制备中的检验包括外状、外型、稳定性、黏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3,鸭呼肠孤病毒油佐剂灭活疫苗的保存和检验,

3.4、分装保存,无菌操作分装,加盖密封,于2~8℃避光保存,保存期为12个月。

3.5、检验,

3.5.1、性状,

3.5.1.1、外观,为乳白色均匀乳剂。

3.5.1.2、剂型,水包油包水型。取一清洁吸管,吸取少量免疫抗原滴于清洁冷水表面,应呈云雾状扩散。

3.5.1.3、稳定性,取10ml免疫抗原加入离心管中,3000rpm离心15min,管底析出的水相应≤0.5ml。

3.5.1.4、黏度,按现行《中国兽药典》三部附录3102检验,黏度应不超过200cp。

3.5.2、无菌检验,按现行《中国兽药典》三部附录3306检验,应无菌生长。

3.5.3、安全检验,用3~5周龄健康鸭10只,在隔离器内饲养,每只皮下注射疫苗1.0ml,观察14日,应不出现因疫苗引起的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

3.5.4、效力检验,健康种鸭于开产前皮下注射疫苗0.8ml/只,21日后采血,分离血清,按现行《中国兽药典》附录检测鸭呼肠孤病毒中和抗体效价,应≥1:128。

3.5.5、甲醛和汞类防腐剂残留量,按现行《中国兽药典》三部附录3203检验,应不超过0.20%甲醛溶液(含40%甲醛)量。

3.6、作用与用途,用于预防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导致的雏鸭“肝脾坏死症”。

3.7、用法用量,皮下注射。种鸭于开产前21日接种0.8ml/只,以后每隔9周重复接种一次,剂量同前。

3.8、注意事项,

3.8.1、本品一次注射后所产种蛋用于孵化的雏鸭的周期为接种抗体后9周内。

3.8.2、接种时种鸭应健康,病鸭不得注射。

3.8.3、用过的器具和包材应无害化处理。

3.9、规格、(1)100ml/瓶,(2)250ml/瓶,(3)500ml/瓶。

3.10、贮藏与有效期,2~8℃保存,有效期为12个月。

鸭呼肠孤病毒蜂胶佐剂灭活疫苗保存和检验,

4.3、分装保存,无菌操作分装,加盖密封,于2~8℃避光保存,保存期为12个月。

4.4、检验,

4.4.1、性状,久置分层,上层为微黄色液体,下层为灰褐色液体,摇匀后呈灰色悬浊液。

4.4.2、无菌检验,按现行《中国兽药典》三部附录3306检验,应无菌生长。

4.4.3、安全检验,用3~5周龄健康鸭10只,在隔离器内饲养,每只皮下注射疫苗1.0ml,观察14日,应不出现因疫苗引起的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

4.4.4、效力检验,健康种鸭于开产前皮下注射疫苗1.0ml/只,21日后采血,分离血清,按现行《中国兽药典》附录检测鸭呼肠孤病毒中和抗体效价,应≥1:128。

4.4.5、汞类防腐剂残留量,按现行《中国兽药典》三部附录3203检验,应不超过0.20%甲醛溶液(含40%甲醛)量。

4.5、作用与用途,用于预防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导致的雏鸭“肝脾坏死症”。

4.6、用法用量,皮下注射。种鸭于开产前21日接种1.0ml/只,以后每隔6周重复接种一次,剂量同前。

4.7、注意事项,

4.7.1、本品一次注射后所产种蛋用于孵化的雏鸭的周期为接种抗体后6周内。

4.7.2、接种时种鸭应健康,病鸭不得注射。

4.7.3、用过的器具和包材应无害化处理。

4.8、规格、(1)100ml/瓶,(2)250ml/瓶,(3)500ml/瓶。

4.9、贮藏与有效期,2~8℃保存,有效期为12个月。

进一步的,所述一种预防鸭呼肠孤病毒的灭活疫苗制备方法还包括鸭呼肠孤病毒灭活疫苗质量标准。

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品系用鸭呼肠孤病毒接种易感鸭胚,收获死亡鸭胚的胚液,灭活后制备成蜂胶佐剂或油佐剂灭活疫苗,接种种鸭,用于预防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导致的雏鸭“肝脾坏死症”。

1.鸭呼肠孤病毒蜂胶佐剂灭活疫苗性状:

(1)久置分层,上层为微黄色,下层为灰褐色,摇匀后呈灰色悬浊液。

2.鸭呼肠孤病毒油佐剂灭活疫苗性状:

(1)外观,为乳白色均匀乳剂。

(2)剂型,水包油包水型。取一清洁吸管,吸取少量免疫抗原滴于清洁冷水表面,应呈云雾状扩散。

(3)稳定性,取10ml免疫抗原加入离心管中,3000rpm离心15min,管底析出的水相应≤0.5ml。

(4)黏度,按现行《中国兽药典》三部附录3102检验,黏度应不超过200cp。

按现行《中国兽药典》三部附录3104检验,应符合规定。

按现行《中国兽药典》三部附录3306检验,应无菌生长。

用3~5周龄健康鸭20只,随机分为两组,在隔离器内饲养,分别皮下注射蜂胶佐剂疫苗和油佐剂疫苗各1.0ml/只和0.8ml/只,观察14日,应不出现因疫苗引起的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

健康种鸭于开产前皮下注射,其中蜂胶佐剂疫苗和油佐剂疫苗的接种剂量分别为1.0ml/只和0.8ml/只,21日后采血,分离血清,按现行《中国兽药典》附录检测鸭呼肠孤病毒中和抗体效价,应≥1:128。

按现行《中国兽药典》三部附录3203检验,应不超过0.20%甲醛溶液(含40%甲醛)量。

(1)蜂胶佐剂和油佐剂疫苗一次注射后所产种蛋用于孵化的雏鸭的周期分别为接种抗体后21日至随后的6周和9周内。

(2)接种时种鸭应健康,病鸭不得注射。

(3)用过的器具和包材应无害化处理。

包装可以分成100ml/瓶,或250ml/瓶,或500ml/瓶。

在2~8℃温度保存,有效期为12个月。

在本实施方式中,鸭呼肠孤病毒蜂胶佐剂灭活疫苗示例、鸭呼肠孤病毒油佐剂灭活疫苗示例。

鸭呼肠孤病毒蜂胶和油佐剂灭活疫苗分别在安徽某鸭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广西某牧业集团江苏分公司的种鸭公司进行了免疫接种,用免疫种鸭所产的种蛋孵化的雏鸭在上述公司所属养殖场进行了试验,雏鸭在被鸭呼肠孤病毒污染的养殖场饲养至10日龄,接种疫苗种鸭所孵化的雏鸭成活率大于99%,而没有免疫过疫苗的种鸭所产种蛋孵化的雏鸭发生“肝脾坏死症”死亡率为6.1%-8.9%,说明疫苗免疫效果良好,具体数据如下:

1、鸭呼肠孤病毒蜂胶佐剂灭活疫苗

在安徽某鸭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种鸭场对5000只种鸭按质量标准中的剂量进行了免疫,免疫后21日起至其后6周,收集种蛋用于孵化,共孵化健康雏鸭130068只,上述雏鸭发给被鸭呼肠孤病毒污染的养殖场8个,每个场均设对照健康雏鸭,共计170000只,对照雏鸭来自于没有免疫过鸭呼肠孤病毒蜂胶佐剂灭活疫苗的种鸭所产种蛋孵化的,雏鸭观察至10日龄。接种疫苗种鸭所产种蛋孵化的雏鸭成活率99.97%,死亡鸭剖检无“肝脾坏死症”,为养殖过程中正常死亡;对照鸭有感染鸭呼肠孤病毒导致的“肝脾坏死症”并死亡15130只,死亡率8.9%。

2、鸭呼肠孤病毒油佐剂灭活疫苗

在广西某牧业集团江苏分公司种鸭场对10000只种鸭按质量标准中的剂量进行了免疫,免疫后21日起至其后9周,收集种蛋用于孵化,共孵化健康雏鸭472504只,上述雏鸭发给被鸭呼肠孤病毒污染的养殖场21个,每个场均设对照健康雏鸭,共计300000只,对照雏鸭来自于没有免疫过鸭呼肠孤病毒油佐剂灭活疫苗的种鸭所产种蛋孵化的,雏鸭观察至10日龄。接种疫苗种鸭所产种蛋孵化的鸭成活率99.84%,死亡鸭剖检无“肝脾坏死症”,为养殖过程中正常死亡;对照鸭有感染鸭呼肠孤病毒导致的“肝脾坏死症”并死亡183008只,死亡率6.1%。

与第一部分的现有技术方案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有何优点或有益效果,所述优点或有益效果是由本发明技术方案带来的。

1、可显少人工成本:

以注射灭活疫苗为例,三个人合作,一个人抓种鸭,1个人负责保定,1个人注射疫苗,每免疫1只鸭需要5秒钟,三个人为一组,1分钟可免疫12只,即每分钟1个人可免疫种鸭4只,一只种鸭1个疫苗(以免疫蜂胶佐剂和油佐剂疫苗为例)免疫周期,可产蛋35枚(蜂胶佐剂免疫有效期6周计算)或55枚(油佐剂免疫有效期9周计算),免疫疫苗的种鸭所产种蛋可孵化31.5只或49.5只雏鸭(以种蛋孵化率为90%计算),那么按雏鸭计算,1个人1分钟相当于给31.5或49.5只雏鸭注射了鸭呼肠孤病毒精制卵黄抗体。

2、著减节约生产成本:以鸭呼肠孤病毒蜂胶佐剂灭活疫苗为例,250ml/瓶的零售价为35元/瓶,每只种鸭用药成本0.14元/只,在疫苗保护期内,该种鸭所产种蛋可孵化雏鸭至少31.5只,每只雏鸭用药成本0.0044元/只。如接种鸭呼肠孤病毒精制卵黄抗体,250ml/瓶的零售价为25元/瓶,接种剂量为0.5ml/只,可用于500只雏鸭,每只雏鸭用药成本0.05元/只。按每只雏鸭的用药成本,用于预防鸭呼肠孤病毒,接种抗体是接种疫苗的11.4倍。

对第二部分中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是否还有其他的替代方案同样能完成本发明的目的。

就灭活疫苗来说,油佐剂和蜂胶佐剂是目前农业农村部批准的主要用灭活疫苗佐剂。还可以用其他佐剂如铝胶佐剂等,但该佐剂主要用于细菌类灭活疫苗,具体用于病毒类疫苗时,其效果不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