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妇产科支撑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98072发布日期:2018-11-20 19:05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妇产科支撑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妇产科支撑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妇产科是临床医学四大主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女性生殖器官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及防治,妊娠、分娩的生理和病理变化,高危妊娠及难产的预防和诊治,女性生殖内分泌,计划生育及妇女保健等。现代分子生物学、肿瘤学、遗传学、生殖内分泌学及免疫学等医学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医学诊疗检测技术的进步,拓宽和深化了妇产科学的发展,为保障妇女身体和生殖健康及防治各种妇产科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妇产科学不仅与外科、内科、儿科学等临床学有密切联系,需要现代诊疗技术、临床药理学、病理学胚胎学、解剖学、流行病学等多学科的基础知识,而且是一门具有自己特点并需有综合临床、基础知识的学科。

在妇产科临床中,经常会遇到待产孕妇在病床上临产待产,传统的待产床和产床较为笨重,为近几年一直采用的传统机械提升的方式实施的。这种传统的产床在使用时存在以下的缺陷:临产孕妇的姿势较为多变,特别是在顺产的过程中,需要不同的姿势变换来配合医生和护士完成顺产,在顺产的过程中,孕妇可能需要变换不同的体位和姿势来将胎儿产出,这就要求护士进行辅助搀扶作业或者产床具有较高的支护能力,保证在顺产的过程中姿势体位变换的需求。传统的方式是采取至少两个护士进行搀扶作业,再配合简单的产床动作来完成,这种传统的方式浪费人力资源,同时工作和运行效率较低,目前也没有专门的支撑设备来完成上述人工作业步骤。

因此,生产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设计轻巧,工作和运行高效率高,使用安全稳定,节省人力资源,自动化程度高,位置变换多样,使用方法简单易操作的妇产科支撑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设计轻巧,工作和运行高效率高,使用安全稳定,节省人力资源,自动化程度高,位置变换多样,使用方法简单易操作的妇产科支撑系统及其使用方法,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诸多缺陷。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妇产科支撑系统,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架,连接架上固定安装有液压站,液压站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操作台,在底座上设置有与操作台和液压站相连接的自动支撑装置。

所述的自动支撑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上方的背部支撑板、两个胳膊支撑板以及两个腿部支撑板,在背部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液压杆和第二液压杆,在每个胳膊支撑板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三液压杆和第四液压杆,在每个腿部支撑板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五液压杆和第六液压杆,第一液压杆、第二液压杆、两根第三液压杆、两根第四液压杆、两根第五液压杆以及两根第六液压杆均通过管道与液压站相连通,液压站与操作台内的控制器相连接,在操作台上还设置有与控制器相连接的电源总开关和自动模式选择按钮组。

所述的连接架的一端与底座的一端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液压站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安装在连接架的上部,操作台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安装在液压站上。

所述的第一液压杆、第二液压杆、两根第三液压杆、两根第四液压杆、两根第五液压杆以及两根第六液压杆的两端均分别设置有第一旋转架和第二旋转架,第一液压杆和第二液压杆的上部均分别通过第一旋转架与背部支撑板的底部相连接,第一液压杆和第二液压杆的下部均通过分别第二旋转架与底座的顶部相连接,两根第三液压杆和两根第四液压杆的上部均分别通过第一旋转架与两个胳膊支撑板的底部相连接,两根第三液压杆和两根第四液压杆的下部均分别通过第二旋转架与底座的顶部相连接,两根第五液压杆和两根第六液压杆的上部均分别通过第一旋转架与两个腿部支撑板的底部相连接,两根第五液压杆和两根第六液压杆的下部均分别通过第二旋转架与底座的顶部相连接。

所述的第一液压杆、第二液压杆、两根第三液压杆、两根第四液压杆、两根第五液压杆以及两根第六液压杆均为三级液压缸,第一液压杆、第二液压杆、两根第三液压杆、两根第四液压杆、两根第五液压杆以及两根第六液压杆的行程和长度均相等。

所述的背部支撑板的形状为弧形板状结构,两个胳膊支撑板的长度和大小均相等,并且两个胳膊支撑板的形状均为弧形板状结构,两个腿部支撑板的长度和大小均相等,并且两个腿部支撑板的形状均为弧形板状结构。

一种如上所述的妇产科支撑系统的使用方法,其使用方法如下:在孕妇临产时,由其自行或者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躺在本装置上,使其背部落入背部支撑板中,两个胳膊落入两个胳膊支撑板中,两条腿落入两个腿部支撑板中,在进行顺产操作时,根据医护人员要求,需要孕妇配合相应的动作时,只需要打开电源总开关,然后根据动作指令按下不同的自动模式选择按钮组即可实现孕妇动作体位的变换,自动模式选择按钮组为七个,分别为平躺模式按钮、抬头模式按钮、抬头支撑模式按钮、抬头支撑抬腿模式按钮、抬头支撑落腿模式按钮、支撑模式按钮和支撑抬腿模式按钮,根据不同体位和姿势的需求,碰触不同的按钮,利用控制器控制液压站实现第一液压杆、第二液压杆、两根第三液压杆、两根第四液压杆、两根第五液压杆以及两根第六液压杆的分别升降,实现孕妇动作与医护人员需求动作指令的统一。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积极效果:首先,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克服了传统的待产床和产床较为笨重的缺陷,整体采用单片式支护的结构,采用五片片状结构的支撑板实现支撑,给医护人员在操作中提供了大量的可操作的空间,节省了整体支撑的空间,使用极其方便;其次,本产品可以变换不同的位置,实现孕妇位置和体位的变换自如,并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节省了人力资源,提高了工作和运行的效率,实现了多样化姿势变化的可供参考和运行,并提供了专用的待产和临产的支撑设备,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5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6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7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之六。

图8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之七。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5、6、7、8所示,一种妇产科支撑系统,包括底座4,所述的底座4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架5,连接架5上固定安装有液压站17,液压站1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操作台6,在底座4上设置有与操作台6和液压站17相连接的自动支撑装置。

所述的自动支撑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4上方的背部支撑板1、两个胳膊支撑板2以及两个腿部支撑板3,在背部支撑板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液压杆9和第二液压杆10,在每个胳膊支撑板2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三液压杆11和第四液压杆12,在每个腿部支撑板3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五液压杆13和第六液压杆14,第一液压杆9、第二液压杆10、两根第三液压杆11、两根第四液压杆12、两根第五液压杆13以及两根第六液压杆14均通过管道与液压站17相连通,液压站17与操作台6内的控制器相连接,在操作台6上还设置有与控制器相连接的电源总开关7和自动模式选择按钮组8。

所述的连接架5的一端与底座4的一端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液压站17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安装在连接架5的上部,操作台6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安装在液压站17上。所述的第一液压杆9、第二液压杆10、两根第三液压杆11、两根第四液压杆12、两根第五液压杆13以及两根第六液压杆14的两端均分别设置有第一旋转架16和第二旋转架15,第一液压杆9和第二液压杆10的上部均分别通过第一旋转架16与背部支撑板1的底部相连接,第一液压杆9和第二液压杆10的下部均通过分别第二旋转架15与底座4的顶部相连接,两根第三液压杆11和两根第四液压杆12的上部均分别通过第一旋转架16与两个胳膊支撑板2的底部相连接,两根第三液压杆11和两根第四液压杆12的下部均分别通过第二旋转架15与底座4的顶部相连接,两根第五液压杆13和两根第六液压杆14的上部均分别通过第一旋转架16与两个腿部支撑板3的底部相连接,两根第五液压杆13和两根第六液压杆14的下部均分别通过第二旋转架15与底座4的顶部相连接。

所述的第一液压杆9、第二液压杆10、两根第三液压杆11、两根第四液压杆12、两根第五液压杆13以及两根第六液压杆14均为三级液压缸,第一液压杆9、第二液压杆10、两根第三液压杆11、两根第四液压杆12、两根第五液压杆13以及两根第六液压杆14的行程和长度均相等。所述的背部支撑板1的形状为弧形板状结构,两个胳膊支撑板2的长度和大小均相等,并且两个胳膊支撑板2的形状均为弧形板状结构,两个腿部支撑板3的长度和大小均相等,并且两个腿部支撑板3的形状均为弧形板状结构。

一种如权上所述的妇产科支撑系统的使用方法,其使用方法如下:在孕妇临产时,由其自行或者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躺在本装置上,使其背部落入背部支撑板1中,两个胳膊落入两个胳膊支撑板2中,两条腿落入两个腿部支撑板3中,在进行顺产操作时,根据医护人员要求,需要孕妇配合相应的动作时,只需要打开电源总开关7,然后根据动作指令按下不同的自动模式选择按钮组8即可实现孕妇动作体位的变换,自动模式选择按钮组8为七个,分别为平躺模式按钮、抬头模式按钮、抬头支撑模式按钮、抬头支撑抬腿模式按钮、抬头支撑落腿模式按钮、支撑模式按钮和支撑抬腿模式按钮,根据不同体位和姿势的需求,碰触不同的按钮,利用控制器控制液压站17实现第一液压杆9、第二液压杆10、两根第三液压杆11、两根第四液压杆12、两根第五液压杆13以及两根第六液压杆14的分别升降,实现孕妇动作与医护人员需求动作指令的统一。

本产品不同的体位和姿势的设定是经过多次试验后确定的位置定位,平躺模式按钮、抬头模式按钮、抬头支撑模式按钮、抬头支撑抬腿模式按钮、抬头支撑落腿模式按钮、支撑模式按钮和支撑抬腿模式按钮实施按钮开启后,会形成七个不同的姿势,分别为平躺模式、抬头模式、抬头支撑模式、抬头支撑抬腿模式、抬头支撑落腿模式、支撑模式和支撑抬腿模式,不同的姿势模式对应的图为:平躺模式对应图2,抬头模式对应图3,抬头支撑模式对应图4,抬头支撑抬腿模式对应图5,抬头支撑落腿模式对应图6,支撑模式对应图7,支撑抬腿模式对应图8。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