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套、展翼及微创筋膜腹壁缝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01863发布日期:2018-12-08 06:41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保护套、展翼及微创筋膜腹壁缝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护套、展翼及微创筋膜腹壁缝合器。

背景技术

腹腔镜手术是现代医疗中常见的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需要先设置3个至5个大小直径在5mm至10mm的贯穿腹壁组织的穿刺通道,使得手术器械能够从这些穿刺通道进入腹腔或者胸腔实施相应的手术。而在手术完成后,在去除手术器械后,需要将这些穿刺通道进行缝合,以便伤口愈合。

现有技术中的腹壁缝合器需要使用引线针将缝合线引导至待缝合的腹壁组织中,例如公开号为cn204797923u的专利中公开的筋膜缝合器在一对展翼相对的端面设置为开口结构,在引线针穿刺的过程中,引线针会从展翼的开口结构处伸出,在此过程中,容易出现引线针直接戳到人体组织的情况,若戳到内脏组织,极有可能出现较大的医疗事故,因此针对上述腹壁缝合器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风险,设计可以避免引线针戳到人体组织的结构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风险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护套,以解决对于腹壁缝合器的引线针的穿刺过程中起到对于人体组织的保护作用以避免引线针直接戳到人体组织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展翼,以解决对于腹壁缝合器的引线针的穿刺过程中起到对于人体组织的保护作用以避免引线针直接戳到人体组织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创筋膜腹壁缝合器,以解决对于腹壁缝合器的引线针的穿刺过程中起到对于人体组织的保护作用以避免引线针直接戳到人体组织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保护套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保护套,包括:具有一空心收容腔的保护套本体、沿着所述保护套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相对开设的镜像分布的一对套口,以及沿着所述保护套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相对开设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其中

一对所述套口与所述空心收容腔贯通;

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与所述空心收容腔贯通;所述第一开口适于引线针插入,而所述第二开口适于引线针穿出;以及

在所述保护套本体对应设有所述第二开口的端面背离第一开口的一侧一体设有保护垫;所述保护垫通过若干根弹性束带与保护套本体相连。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垫的内部设有硬质塑料垫片。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垫通过四根弹性束带与保护套本体相连;且四根所述弹性束带均匀分布在保护垫的四周以使得保护垫被平衡拉伸。

本发明的展翼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展翼,包括:展翼本体、设置于所述展翼本体上的容置腔和贯穿所述容置腔的通孔,以及适于收容在所述容置腔内的硅胶垫;其中

所述展翼本体包括一体结构的近段部、中段部和远段部;

所述近段部与所述中段部的交界处形成有第一台阶;所述中段部外套设有所述的保护套;该保护套的其中一个套口适于抵顶在所述第一台阶处;以及

所述远段部包覆套设有一套帽,该套帽与所述中段部的交界处形成有第二台阶;所述保护套的另一个套口适于抵顶在所述第二台阶;

沿着所述展翼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相对设有对应所述通孔的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

所述第一开孔与第一开口契合贯通以适于引线针依次插入第一开口和第一开孔;所述第二开孔与第二开口契合贯通以适于引线针依次穿出第二开孔和第二开口;

所述保护垫适于覆盖所述第二开孔。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一开口的形状尺寸均相同。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开孔的尺寸;即

所述保护套套设在中段部后,在第一开口处露出第一开孔的边沿。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第二开口的形状尺寸均相同。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口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开孔的尺寸;即

所述保护套套设在中段部后,在第二开口处露出第二开孔的边沿。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垫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开孔的尺寸。

本发明的微创筋膜腹壁缝合器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微创筋膜腹壁缝合器,包括所述的展翼。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一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保护套、展翼及微创筋膜腹壁缝合器,设计的保护套,当引线针插入展翼后,从第二开孔处穿出时,引线针的针尖可以戳在保护垫上,保护垫通过弹性束带与保护套本体相连,使得引线针可以利用弹性束带的弹性朝向保护垫下戳一段距离,这样既可以满足引线针引导缝合线的作用,又可以避免引线针的针尖直接戳到人体组织,起到了保护人体组织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保护套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保护套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保护套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展翼未设置保护套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展翼未设置保护套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展翼设置有保护套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展翼设置有保护套状态下的引线针使用情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保护套本体1、套口101、空心收容腔102、第一开口103、第二开口105、保护垫107、弹性束带108、展翼2、第一开孔201、第二开孔202、容置腔203、近段部205、中段部206、套帽208、第一台阶处210、第二台阶211、引线针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护套,包括:具有一空心收容腔102的保护套本体1、沿着保护套本体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相对开设的镜像分布的一对套口101,以及沿着保护套本体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相对开设的第一开口103和第二开口105。一对套口101与空心收容腔102贯通;第一开口103和第二开口105均与空心收容腔102贯通;第一开口103适于引线针3插入,而第二开口105适于引线针3穿出;以及在保护套本体1对应设有第二开口105的端面背离第一开口103的一侧一体设有保护垫107;保护垫107通过若干根弹性束带108与保护套本体1相连。

具体的,本实施例设计的保护套在使用的过程中是通过套装在展翼2外侧实现对于引线针3的针尖的保护限位作用的。一对套口101的设计用于方便将保护套本体1套装载展翼2的外侧,故此,为了使得保护套与展翼2之间套接后形成良好的两者之间的整体性,保护套采用具有微弹性的材料制成,从而使得保护套与展翼2之间良好贴合。

为了提高保护垫107对于引线针3的针尖的保护作用,避免保护垫107在使用中被引线针3的针尖戳破,在保护垫107的内部设有硬质塑料垫片,此处的硬质塑料垫片可选采用在保护垫107的加工中一体注塑使其形成在保护垫107的内部的方式。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比较熟知的是,由于引线针3的针尖处用于牵引缝合线,故此,在引线针3插入展翼2后,需要向展翼2外部伸出一定的距离,才能确保引线针3的针尖牵引的缝合线的线头被展翼2内腔填充的硅胶垫207夹紧而避免跟随引线针3一起退出展翼2,所以,本实施例在展翼2外侧套设的保护套也要便于引线针3伸出展翼2外侧一定的距离,本实施例采用的结构为,将保护垫107通过四根弹性束带108与保护套本体1相连;且四根弹性束带108均匀分布在保护垫107的四周以使得保护垫107被平衡拉伸。这样的设计使得,在引线针3插入展翼2需要伸出展翼2外部的时候,引线针3的针尖抵顶在保护垫107上,随着引线针3的不断伸出,保护垫107收到引线针3的压力不断变大,在此过程中,弹性束带108变形拉伸,使得保护垫107朝向远离保护套本体1的方向随着引线针3的针尖一起移动,从而满足引线针3的伸出空间的需要。在引线针3逐渐退出展翼2的过程中,弹性束带108逐渐复位,保护垫107又逐渐恢复到初始状态。因此,本实施例通过设计的保护垫107对于引线针3的针尖起到了限位保护的作用,避免了针尖直接戳到人体组织的现象的发生,降低了人体组织被引线针3戳伤的风险。

可选的,对于弹性束带108采用例如但不限于天然乳胶材质制成。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弹性束带108可选与保护套本体1和保护垫107均采用相同的材质一体成型,对于此处的材质同样可选采用弹性较好的天然乳胶材质,天然乳胶材质不仅可以使得保护套紧密套设在展翼2上使用,而且便于弹性束带108满足使用的弹性需求。

实施例2:

如图4至图7所示,在实施例1的保护套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展翼2,该实施例涉及的展翼2为微创筋膜腹壁缝合器上的展翼2。具体的,一种展翼2,包括:展翼本体、设置于展翼本体上的容置腔203和贯穿容置腔203的通孔,以及适于收容在容置腔203内的硅胶垫207。沿着展翼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相对设有对应通孔的第一开孔201和第二开孔202,即第一开孔201和第二开口105连通共同形成通孔。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展翼2的具体设计的容置腔203、通孔和硅胶垫207,以及第一开孔201和第二开孔202结构均为现有技术中的微创筋膜腹壁缝合器中惯用的结构,具体的例如公开号为cn204797922u公开的展翼2及具有该展翼2的筋膜缝合器的专利中的展翼2涉及的容置腔203、通孔和硅胶垫207结构,以及第一开孔201和第二开孔202,对此,本实施例不再赘述上述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将实施例1的保护套套装载展翼2上,本实施例的展翼本体包括一体结构的近段部205、中段部206和远段部,此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此处的“近”和“远”均是以腹壁缝合器操作者为参照,以靠近操作者的一端定义为“近”,而远离操作者的一端定义为“远”。故此,此处的近段部205意为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而远段部则意为远离操作者的一端。

又具体的,近段部205与中段部206的交界处形成有第一台阶,此处是近段部205高出中段部206使得近段部205与中段部206的交界处形成有上述第一台阶。中段部206外套设有保护套;该保护套的其中一个套口101适于抵顶在第一台阶处210;以及远段部包覆套设有一套帽208,该套帽208与中段部206的交界处形成有第二台阶211;保护套的另一个套口101适于抵顶在第二台阶211。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展翼2的加工生产过程中,近段部205、中段部206和远段部一体成型,将保护套套装在中段部206,完成保护套的装配后,再将套帽208套装在远段部上,使得套帽208的朝向中段部206边沿与中段部206之间形成第二台阶211。为了使得套帽208与远段部之间连接牢固,套帽208采用例如但不限于过盈配合的方式与远段部配接。

为了使得保护套套装在中段部206后不影响展翼2的通孔的使用,即不影响引线针3从第一开孔201插入通孔中再插入硅胶垫207后从第二开孔202中伸出,第一开孔201与第一开口103契合贯通以适于引线针3依次插入第一开口103和第一开孔201;第二开孔202与第二开口105契合贯通以适于引线针3依次穿出第二开孔202和第二开口105。由于引线针3最后从第二开孔202和第二开口105出伸出至展翼2的外部,硅胶垫207会对引线针3起到限位作用,在引线针3穿出硅胶垫207后不会出现针尖的晃动,因此针尖在穿出硅胶垫207后整体的活动范围限定在第二开孔202的范围之内,故此,保护垫107要起到对于针尖的保护以避免针尖直接戳到人体组织上,保护垫107只需要对于第二开孔202的范围进行覆盖,即可有效保证引线针3的针尖不会脱离保护垫107的限位保护范围,因此,本实施例设计的保护垫107适于覆盖第二开孔202,此处的覆盖指的是在引线针3没有插入展翼2的过程中,弹性束带108处于常态未被拉伸的状态下,保护垫107对于第二开孔202形成覆盖效果,而引线针3插入展翼2,弹性束带108则被拉伸,保护垫107则处于朝向远离展翼2的方向移动,保护垫107不再覆盖于第二开孔202,而是运动到平行于第二开孔202的空间内形成对于引线针3的针尖的平行限位保护效果。

由于保护垫107主要对于第二开孔202的活动范围进行限位保护,因此对于保护垫107可选将保护垫107的尺寸设计为大于第二开孔202的尺寸,此处只需要将保护垫107的尺寸设计为比第二开孔202稍大即可,当然还可以将保护垫107的尺寸设计为与第二开孔202的尺寸相同。而且,优选,将保护垫107形状轮廓设计成与第二开孔202的形状轮廓相同,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整体展翼2结构的美观性和工整性,而且提高了整体结构的使用稳定性。

可选的,第一开孔201与第一开口103的形状尺寸均相同,这样的设计不仅不影响引线针3的使用,而且使得整体的展翼2套设有保护套后的结构更加工整美观。本实施例设计的第一开孔201与第一开口103的形状尺寸即设计的相同。

当然还可选的,第一开口103的尺寸大于第一开孔201的尺寸,此处对于第一开口103和第一开孔201的形状轮廓设计为相同,提高整体展翼2结构的工整性和美观性。上述结构使得保护套套设在中段部206后,在第一开口103处露出第一开孔201的边沿。这样的设计使得保护套套设在展翼2的中段部206上后,第一开口103不会影响展翼2本来的第一开孔201的使用。此处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可以将第一开口103的尺寸设计为大于第一开孔201的尺寸,不过为了有效保证保护套与展翼2之间的紧凑套装,第一开口103的尺寸不宜设置的壁第一开孔201的尺寸大很多,避免由于第一开口103的尺寸过大,影响保护套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可选的,第二开孔202与第二开口105的形状尺寸均相同。此时,这样的结构可以有效保证展翼2的第二开口105的正常使用。

还可选的,第二开口105的尺寸大于第二开孔202的尺寸;即保护套套设在中段部206后,在第二开口105处露出第二开孔202的边沿。本实施例采用的即这种结构,这样的结构设计的好处在于,不仅不影响正常的第二开孔202的使用,不会影响引线针3的穿刺,而且第二开口105的尺寸较大,可以在第二开口105内形成对于弹性束带108和保护垫107的容纳区间,整体的保护套套设在展翼2上后,结构工整美观,此时由于第二开口105形成用于容纳弹性束带108和保护垫107的容纳区间,因此,此处的第二开口105的形状轮廓与第二开孔202的形状轮廓设计为不相同。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展翼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创筋膜腹壁缝合器,本实施例的微创筋膜腹壁缝合器包括实施例2的展翼2。

以上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