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吸液型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纤维医用敷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9895发布日期:2018-11-20 19:19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菌吸液型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纤维医用敷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菌吸液型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纤维医用敷料,属医用卫生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医用创面敷料是一类用以覆盖疮、伤口或其他损伤的重要生物医用材料,它可覆盖于皮肤创面上保护伤口,避免皮肤受到二次伤害,同时也可以为伤口的愈合提供有利的环境,其研究和发展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随着医学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患者的需求,人们对敷料的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棉纱布敷料在使用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产品种类和功能单一、没有形成系列产品、功能性缺陷等诸多问题。

新型敷料可以加速创面修复,减少伤口感染,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同时医用新型敷料使用也较为方便。医用新型敷料是根据湿润愈合理念研制的,能保持创面湿润。

基于常规创伤敷料使用性能上的缺陷,现代创伤敷料使用敷膜、抗菌和生物涂层处理等技术,可实现多功能性。现阶段,使用生物基纤维及纳米纤维材料的创伤敷料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大量的研究成果显示,聚合物纳米纤维创伤敷料可明显改善其对流出液的吸收性能,此外有研究显示,伤口在没有医用敷料保护下,伤口在12-24h内会被细菌覆盖,48h内伤口表面的细菌可达到一亿多,细菌会引发伤口发炎,伤口感染发炎严重影响伤口的愈合情况。因此有必要研究开发具有良好抗菌功能的新型医用创伤敷料。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的抗菌敷料产品主要是在敷料的表面喷涂一层无机银抗菌剂或者将敷料浸入含银溶液后再干燥获得负载银的敷料,这类敷料在使用中接触创面后释放银或银离子从而达到抗菌的目的,但是表面载银的敷料存在银离子释放过快且易脱落的问题,敷料使用寿命短,在使用过程中银离子直接接触皮肤,可能会影响伤口的愈合。另一方面无机抗菌剂对人体也有一定的毒性,安全性不确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抗菌敷料存在的制作工艺复杂,抗菌持久性差,无机抗菌剂安全性差的问题,本发明设计一种抗菌吸液型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纤维医用敷料。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抗菌吸液型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纤维医用敷料,所述敷料是由聚乙烯醇、海藻酸钠、交联剂和阳离子聚合物抗菌剂经过静电纺丝结合热交联方法获得的复合纳米纤维材料;所述敷料组分的质量比为:聚乙烯醇40%-80%,海藻酸钠10%-30%,交联剂9.8%-28%,阳离子聚合物抗菌剂0.2%-2%。

所述聚乙烯醇是聚合度17-25、醇解度88%-99%的水溶性聚合物,包括pva1788,pva1799;所述海藻酸钠是粘度在4mpa.s-200mpa.s之间的水溶性聚合物;所述交联剂是含有一个或多个环氧基团的有机小分子,包括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醚;所述阳离子聚合物抗菌剂是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聚六亚甲基胍磷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阳离子聚合物抗菌剂以化学共价键结合到材料分子上,获得的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纤维材料具有良好持久的抗菌性,同时材料具有良好吸液性,吸收液体后材料呈透明水凝胶状,与皮肤贴合性好,作为新型功能性创伤敷料使用。

本发明抗菌吸液型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纤维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纺丝溶液的配制

以去离子水作溶剂,称取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后再加入交联剂,阳离子聚合物抗菌剂继续搅拌溶解形成透明均相体系,获得复合物纺丝溶液。

(2)静电纺丝制备复合纳米纤维膜

将配制好的纺丝溶解在静电纺丝装置上进行静电纺丝加工,控制纺丝参数电压,温湿度等,获得复合纳米纤维膜,材料克重70-150g/m2

(3)复合纳米纤维膜热处理

将获得复合纳米纤维膜放置到烘箱中,控制温度100℃-140℃之间,8-12h后取出冷却到室温获得抗菌吸液型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纤维医用敷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阳离子聚合物抗菌剂以共价键形式结合到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纤维中,可使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纤维医用敷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并长久保持材料抗菌性;本发明的抗菌吸液型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纤维医用敷料具有良好吸液性,吸收液体后材料呈透明水凝胶状,与皮肤贴合性好,材料具有抗菌和吸液双重功能;本发明的阳离子聚合物抗菌剂具有安全无毒的特点,对皮肤不造成伤害,添加在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纤维医用敷料中作为敷料可放心使用。

本发明的抗菌吸液型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纤维医用敷料抗菌功能在材料制备加热处理过程中实现,不需要对敷料进行二次处理,制备工艺简单,克服现有抗菌敷沫制备需额外喷涂或浸润并干燥的复杂工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抗菌吸液型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纤维医用敷料的制备流程;

图2为本发明抗菌吸液型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纤维医用敷料;

图3为抗菌吸液型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纤维医用敷料吸液后材料形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复合物纺丝溶液配制

称取70gpva1788,15g海藻酸钠,加入1000ml去离子水60℃水浴下搅拌3h溶解后加入15g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2g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phmb)继续搅拌1h获得复合物纺丝溶液,记为c1;

称取80gpva1788,10g海藻酸钠,加入1000ml去离子水60℃水浴下搅拌3h溶解后加入10g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g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phmb)继续搅拌1h获得复合物纺丝溶液,记为c2;

称取80gpva1799,5g海藻酸钠,加入1000ml去离子水60℃水浴下搅拌3h溶解后加入15g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0.5g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phmg)继续搅拌1h获得复合物纺丝溶液,记为c3;

称取70gpva1799,20g海藻酸钠,加入1000ml去离子水60℃水浴下搅拌3h溶解后加入10g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0.8g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phmg)继续搅拌1h获得复合物纺丝溶液,记为c4;

称取60gpva1788,20g海藻酸钠,加入1000ml去离子水60℃水浴下搅拌3h溶解后加入20g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1g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phmb)继续搅拌1h获得复合物纺丝溶液,记为c5;

称取70gpva1788,10g海藻酸钠,加入1000ml去离子水60℃水浴下搅拌3h溶解后加入20g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g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phmg)继续搅拌1h获得复合物纺丝溶液,记为c6。

实施例2:静电纺丝制备复合纳米纤维膜

将配制好的复合物纺丝溶液c1,c2,c3,c4,c5,c6分别置于静电纺丝装置中,进行静电纺丝加工获得复合纳米纤维膜,对应记为f1(克重70g/m2),f2(克重100g/m2),f3(克重85g/m2),f4(克重92g/m2),f5(克重132g/m2),f6(克重143g/m2)。

实施例3:抗菌吸液型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纤维医用敷料制备

将获得的复合纳米纤维膜f1置于120℃烘箱中热处理10h,然后取出冷却至室温获得抗菌吸液型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纤维医用敷料d1,材料吸液倍率13倍,直接接触法评价材料抗菌性能,7天后材料对大肠杆菌抗菌率95%,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93%,白色念珠菌抗菌率90%。

实施例4:抗菌吸液型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纤维医用敷料制备

将获得的复合纳米纤维膜f2置于140℃烘箱中热处理8h,然后取出冷却至室温获得抗菌吸液型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纤维医用敷料d2,材料吸液倍率14倍,直接接触法评价材料抗菌性能,7天后材料对大肠杆菌抗菌率85%,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83%,白色念珠菌抗菌率80%。

实施例5:抗菌吸液型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纤维医用敷料制备

将获得的复合纳米纤维膜f3置于100℃烘箱中热处理12h,然后取出冷却至室温获得抗菌吸液型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纤维医用敷料d3,材料吸液倍率12倍,直接接触法评价材料抗菌性能,7天后材料对大肠杆菌抗菌率80%,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78%,白色念珠菌抗菌率75%。

实施例6:抗菌吸液型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纤维医用敷料制备

将获得的复合纳米纤维膜f4置于110℃烘箱中热处理8h,然后取出冷却至室温获得抗菌吸液型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纤维医用敷料d4,材料吸液倍率13倍,直接接触法评价材料抗菌性能,7天后材料对大肠杆菌抗菌率82%,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80%,白色念珠菌抗菌率82%。

实施例7:抗菌吸液型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纤维医用敷料制备

将获得的复合纳米纤维膜f5置于120℃烘箱中热处理8h,然后取出冷却至室温获得抗菌吸液型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纤维医用敷料d5,材料吸液倍率13倍,直接接触法评价材料抗菌性能,7天后材料对大肠杆菌抗菌率87%,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83%,白色念珠菌抗菌率83%。

实施例8:抗菌吸液型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纤维医用敷料制备

将获得的复合纳米纤维膜f6置于140℃烘箱中热处理8h,然后取出冷却至室温获得抗菌吸液型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纤维医用敷料d6,材料吸液倍率12.5倍,直接接触法评价材料抗菌性能,7天后材料对大肠杆菌抗菌率86%,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81%,白色念珠菌抗菌率8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