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百尾参多糖的抗肿瘤药物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32824发布日期:2018-12-01 00:31阅读:8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百尾参多糖的抗肿瘤药物,同时还涉及该含百尾参多糖的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百尾参(disporμrncantoniense(loμt.)merr)为百合科(liliaceae)万寿竹属(disporμm)植物万寿竹,药用部位为根及根茎,为苗族习用药材。其味甘、淡、性平、具备润肺止咳、健脾消积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虚损咳喘、痰中带血、肠风下血、食积胀满等症状,是贵州百灵制药厂(安顺)“咳速停糖浆”中的主要药用植物。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百尾参具有抗炎、镇痛、抑菌和止咳祛痰等药理活性,药用价值高。关于百尾参活性成分分离、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有较多报道,其化学成分主要为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甾体类化合物以及脂肪酸类化合物和含氮类化合物等。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4844720a,于2015年8月19日公开了一种百尾参多糖的分离提取方法,包括:(1)脱脂:将百尾参粉末与石油醚按料液比1:50在索氏提取器中,于50℃下回流脱脂3小时,得去脂百尾参粉末;(2)提取:向去脂后的百尾参粉末中添加蒸馏水,料液比为1:20-80,于70-100℃下,提取1-4次,每次1-4小时,提取结束合并水提液;(3)分离:水提液用布氏漏斗抽滤,滤液与95%乙醇按1:3.5-4的比例醇沉,静置6-8h;3000-4000r/min离心15-20min,去掉上清液,沉淀用蒸馏水定容到500ml;(4)ab-8树脂脱色纯化、浓缩至原体积的1/3,得粗多糖液;(5)脱蛋白:粗多糖液按质量比3:1的比例加入氯仿和正丁醇的混合液,混合液中氯仿与正丁醇体积比为5:1,振摇后取上层清液,加入3-5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95%的乙醇,于4℃下静置24小时,然后通过3000-4000r/min离心15-20min得脱蛋白百尾参多糖;(6)洗涤,冷冻干燥即得。发明人曹剑锋等优化了其多糖的提取工艺,确定其多糖的提取率是15.68%;且证实了百尾参多糖具有显著体外抗氧化活性及止咳平喘作用。任朝辉等研究表明,百尾参水提取物具有镇咳平喘作用效果[安徽农业科学,2015]。

关于百尾参多糖在抗肿瘤作用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的一种的抑制肿瘤增殖活性,且安全无毒的含百尾参多糖的抗肿瘤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该含百尾参多糖的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含百尾参多糖的抗肿瘤药物,其组份含量为:

百尾参多糖300mg/kg、5-氟尿嘧啶25mg/kg。

其中:百尾参多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脱脂:将百尾参粉末与石油醚按料液比1:50在于50℃下回流脱脂3小时,得去脂百尾参粉末;

(2)提取:向去脂后的百尾参粉末中添加蒸馏水,料液比为1:20-80,于70-100℃下,提取1-4次,每次1-4小时,提取结束合并水提液;

(3)分离:水提液用布氏漏斗抽滤,滤液与95%乙醇按1:3.5-4的比例醇沉,静置6-8h;3000-4000r/min离心15-20min,去掉上清液,沉淀用蒸馏水定容到500ml;

(4)ab-8树脂脱色纯化、浓缩至原体积的1/3,得粗多糖液;

(5)脱蛋白:粗多糖液按质量比3:1的比例加入氯仿和正丁醇的混合液,混合液中氯仿与正丁醇体积比为5:1,振摇后取上层清液,加入3-5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95%的乙醇,于4℃下静置24小时,然后通过3000-4000r/min离心15-20min得脱蛋白百尾参多糖液,浓缩挥去氯仿和正丁醇;

(6)在温度为-30℃下冷冻干燥48小时,即得精制多糖;

(7)将精制百尾参多糖通过葡聚糖凝胶g-150凝胶柱分离,得到均一百尾参多糖。

本发明的含百尾参多糖的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方法,包括:

(1)口服百尾参多糖300mg/kg/天,同时5-氟尿嘧啶fμ腹腔注射25mg/kg/天;

(2)每天一次,连续使用14天。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有益效果,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百尾参多糖联合5-氟尿嘧啶在整个使用周期内均展现出显著的抑制恶性肿瘤生长的功能,本发明的疗效显著强于单独5-氟尿嘧啶化疗组,且能特异性逆转肿瘤生长及5-氟尿嘧啶单独化疗导致的免疫系统的异常,使其接近正常值。因此本发明的百尾参多糖与化疗药联用具有抑制肿瘤增殖活性的作用,且百尾参多糖体外细胞试验中工作浓度未见毒性,具有安全无毒的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含百尾参多糖的抗肿瘤药物,其组份含量为:

百尾参多糖300mg/kg、5-氟尿嘧啶25mg/kg。

其中:百尾参多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脱脂:将百尾参粉末与石油醚按料液比1:50在索氏提取器中,于50℃下回流脱脂3小时,得去脂百尾参粉末;

(2)提取:向去脂后的百尾参粉末中添加蒸馏水,料液比为1:20-80,于70-100℃下,提取1-4次,每次1-4小时,提取结束合并水提液;

(3)分离:水提液用布氏漏斗抽滤,滤液与95%乙醇按1:3.5-4的比例醇沉,静置6-8h;3000-4000r/min离心15-20min,去掉上清液,沉淀用蒸馏水定容到500ml;

(4)ab-8树脂脱色纯化、浓缩至原体积的1/3,得粗多糖液;

(5)脱蛋白:粗多糖液按质量比3:1的比例加入氯仿和正丁醇的混合液,混合液中氯仿与正丁醇体积比为5:1,振摇后取上层清液,加入3-5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95%的乙醇,于4℃下静置24小时,然后通过3000-4000r/min离心15-20min得脱蛋白百尾参多糖;

(6)在温度为-30℃下冷冻干燥48小时,即得精制多糖;

(7)将精制百尾参多糖通过葡聚糖凝胶g-150凝胶柱分离,得到均一百尾参多糖。

试验例:对s180-荷瘤小鼠抑瘤作用

通过建立小鼠s180-荷瘤模型,百尾参多糖(eps)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s180-荷瘤小鼠,研究eps对s180-荷瘤的治疗作用以及多糖对化疗药物的辅助作用。

试验方法:培养小鼠s180肉瘤细胞株,取对数期细胞,pbs稀释至5×106个/ml。挑选健康清洁级昆明种雄性小鼠(20±2g)无菌条件下,取0.2ml的s180细胞接种于小鼠右前肢皮下,待接种处长出80-90mm3大小的肿瘤。

荷瘤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模型组:生理盐水(0.3ml/只灌胃);5-氟尿嘧啶组:5-氟尿嘧啶(25mg/kg,腹腔注射);联合用药组:百尾参多糖(300mg/kg灌胃给药)、5-氟尿嘧啶(25mg/kg,腹腔注射)。每天一次,连续治疗14d。治疗期间观察小鼠的精神、行动、毛色、进食量等状况,每天测量小鼠体重变化。末次给药后禁食24h,最后一次称重后处死小鼠,剥去肿瘤组织,称重计算抑瘤率。

试验结果:肿瘤模型建立后,随着给药治疗的进行,组间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

模型组:小鼠活动迟缓,精神低糜;

5-氟尿嘧啶组:小鼠有些消瘦,但活动和摄食量较对照组和单独给药组比较灵活;

联合用药组:小鼠体质较好,瘤体积也较小,活动较灵活。

小鼠体重记录显示:小鼠接种移植瘤后小鼠体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灌胃后相应组小鼠体重呈上升趋势,但是第8-14天模型组小鼠体重比其他组增长速率快,可能是s180肉瘤细胞在体内大量快速增殖所致。联合用药组体重增长速度明显较其它用药组慢。

表1各组对s180-荷瘤小鼠的治疗(n=6,)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2百尾参多糖荷瘤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n=6,)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5-氟尿嘧啶组比较#p<0.05,##p<0.01。

由表1表明:5-氟尿嘧啶组的抑瘤率为53.12%,联合用药组的抑瘤率为57.20%。各用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较,瘤块重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减轻。从表1、2可见:单独使用5-氟尿嘧啶的抑瘤率较高,且对脾脏和胸腺有强的抑制作用;百尾参多糖与5-氟尿嘧啶联合用药的抑瘤率最高,且明显抑制了5-氟尿嘧啶对免疫器官的副作用,改善了5-氟尿嘧啶对免疫器官的生长抑制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