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鼻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70713发布日期:2018-12-14 22:14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尤其是一种治疗慢性鼻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大多间歇性鼻塞反复发作、遇寒加重、鼻涕量多而黏、鼻音重、迁延难愈,伴或不伴头昏、耳鸣、记忆力减退、嗅觉不敏等症状。西医对慢性鼻炎的治疗,主要方法是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两大类。1、鼻腔滴药:(1)减充血剂:属于对症处理,目的是缩小鼻甲,改善鼻腔通气,从而使症状暂时性缓解,常用药物有:麻黄碱滴鼻液、赛落唑啉鼻雾剂、盐酸羟甲唑啉滴鼻液、盐酸萘甲唑林滴鼻液,等等,长期使用将导致药物性鼻炎的发生。(2)局部消炎剂:包括①局部用激素:激素的作用机理较广泛。常用药如曲安奈德鼻喷雾剂等。2、下鼻甲黏膜下注射:无论是慢性单纯性鼻炎还慢性肥厚性鼻炎,均可以采用鼻甲注射的方法,均具有一定的效果。所用药物一般有二类,但无论是何类,均有可能引起并发症如视力障碍等。手术疗法:(1)传统手术方法:如切除下鼻甲的一部分,或从下鼻甲黏膜下切除部分,不破坏黏膜表层,或将鼻甲骨骨折、外移、切除等等,从而使鼻甲组织变小,降低鼻腔阻力,改善鼻腔通气的状态。(2)微创手术:包括低温射频消融术、微波、激光、微波治疗,或通过热凝固的破坏作用,使鼻甲组织收缩、变小。手术疗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将肥大的鼻甲缩小,从而在手术后有可能取得改善鼻腔通气的显著效果;存在的不足主要是:a、有可能引起继发性萎缩性鼻炎;也称为“医源性空鼻综合征”。b、不能解决慢性鼻炎患者的机体功能状态。因此,当机体功能失调时,即使使原来容易肿得较大的鼻甲已经有所缩小,但只要有鼻甲的存在,鼻甲仍然会继续存在有时肿大、有时不肿大的病理现象;而且时间长了,原有的症状容易再复发,疗效不巩固。中医认为慢性鼻炎主要是人体的寒、热之邪滞留,久病产生血瘀痰凝。往往缠绵难愈,一则是正虚而邪恋,二则是外邪久客,化火灼津而痰浊阻塞鼻窍,这一认识也符合西医关于慢性鼻炎与全身因素如许多慢性疾病、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以及机体的免疫功能障碍、变态反应等有关的认识。慢性鼻炎患者往往会出现鼻中有黄涕,或者鼻痒,鼻热等表现。曾有古代医家对鼽、嚏均从火热病机而论。如元代的《素问玄机原病式》指出:“鼽者,鼻出清涕也。或言鼽为肺寒者,误也。彼但见鼽嚏鼻窒,冒寒则甚,遂以为然,岂知寒伤皮毛,则腠理闭密,热极怫郁,而病愈甚也。”又说:“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鼻为肺窍,痒为火化,心火邪热干于阳明,发于鼻而痒则嚏也。或故以物扰之,痒而嚏者,扰痒属火故也。”据此,一些中医就辨证鼻炎为风热犯肺,于是大量地滥用寒凉解毒中药。岂不知这些所谓的热症其实都是假象,是标象。出现热象,根本是正气不足,邪气内伏,郁而化热。外感风寒之后,正气不足,无力祛邪,于是风寒邪气内伏于肺窍,久而化热,灼津成痰。如果只是见热清热,就会犯见症治症的毛病。越是清热,越是伤正;正越虚则邪越伏。如此,必然会且越治越重。发明专利:201210148234.1;一种治疗鼻炎、鼻窦炎的中药制剂,由以下班重量的原料药配制而成:细辛15克、白芷20克、地榆25克、黄芪15克、薄荷20克、般石膏20克、苍耳子8克、辛夷花10克、鹅不食草20克、菊花20克、生麻10克、甘草10克。制备方法:取上述原料药,加水1500m1,武火烧开,文火煎煮40分钟,捞渣过滤制成汤剂。本发明诸药配伍,能清热解毒,温肺化湿,补脾益气,通鼻窍。发明专利200710115104.7;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口服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属中药领域。该种口服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由茯苓12克、苍耳子10克、川芍10克、防风6克、鹅不食草10克、桔梗15克、辛夷10克、白芷12克、鱼腥草15克、冬瓜子10克、金银花和甘草6克配制而成。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早晚服用。本发明诸药和用,共奏补气托毒、活血通窍之疗效。发明专利即存在这样的问题,目前的中医常规治疗思路,相信药物对致病源的直接杀灭作用。于是就偏爱清热解毒之类的中药,因为据称它们含有某些杀菌成分,对于某些致病菌有杀灭作用。在炎症上下功夫,见炎即认为是热,而且非寒凉不用,非解毒不止。见炎就用苦寒伤正之药。且美其名曰既清热凉血而化瘀,又具抗变态反应之效而有利于调节免疫功能。鼻炎,顾名思义,是鼻子发炎了,是鼻子里有细菌引起的发炎。抗生素可以消炎杀菌,治疗炎症应该药到病除。事实上用抗生素治疗鼻炎,百无一愈,而且越治越重,甚至于渐而治成顽疾。因抗生素性寒凉,伤害阳气。滥用抗生素,不但不能治病,反而会适得其反,导致机体阳气损伤,病情加重。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慢性鼻炎多为寒证,本虚标实。再者,所有的药物根本就不可能在体内直接杀死致病源,而是刺激机体的正气产生排邪反应而已。所以说,冀希望于苦寒解毒中药,不如直接扶足正气,配合以祛邪之法。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西医治疗慢性鼻炎存在的治标不治本,副作用多的问题,及中医临床中多用寒凉药物局部治疗忽视整体调理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鼻炎的中药,不仅可以快速的去除慢性鼻炎导致的不适,并且在系统调理治疗的基础上,可以达到根除鼻炎的效果,其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慢性鼻炎的中药:由以下成分苍耳子15克,辛夷花15克,白芷15克,鹅不食草30克,金银花15克,野菊花15克,细辛6克,猪牙皂6克,荆芥15克,薄荷12克,甜瓜蒂15克,甘草6克,麝香0.6克,冰片12克等制成。优选的由以下成分苍耳子15克,辛夷花15克,白芷15克,鹅不食草30克,金银花15克,黄柏12克,野菊花15克,细辛6克,猪牙皂6克,荆芥15克,薄荷12克,天花粉15克,甜瓜蒂15克,甘草6克,麝香0.6克,冰片12克成分制成。进一步优选的由以下成分苍耳子15克,辛夷花15克,白芷15克,鹅不食草30克,金银花15克,黄柏12克,野菊花15克,细辛6克,猪牙皂6克,荆芥15克,薄荷12克,天花粉15克,穿山甲15克,甜瓜蒂15克,甘草6克,麝香0.6克,冰片12克制成。更进一步优选的由以下成分苍耳子15克,辛夷花15克,白芷15克,鹅不食草30克,金银花15克,黄柏12克,野菊花15克,细辛6克,猪牙皂6克,荆芥15克,薄荷12克,天花粉15克,穿山甲15克,甜瓜蒂15克,甘草6克,麝香0.6克,冰片12克,菟丝子20克,益智仁20克成分制成。其滴剂制备方法是:将药物用麻油浸泡7天,(除麝香,冰片)文火煎至药枯,用消毒纱布过滤,干净容器盛下,加入麝香,冰片搅拌均匀,制成滴剂。用时点滴双侧鼻腔,每日2-4次,每次2-3滴,七天为一疗程。其膏剂制备方法是:将此药粉成细粉,加入适量蜂蜜,调成膏状。涂抹鼻腔,一日2-3次,七天为一疗效。鼻炎是外邪客于肺脏,因肺气不足,无力祛邪,导致邪气久客。邪客愈久,其病越是缠绵。正愈虚而邪愈盛,且变症百出,渐而成难治痼疾。其本全在正虚,而标不过是鼻炎所出现的各种相关症状。《内经》认为:“肺开窍于鼻”,故鼻病当责之于肺。但人体是一个动态的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平衡体,凡病需要整体辨证,以求其根本。治疗慢性鼻炎也不能拘泥于肺脏。故慢性鼻炎以五脏六腑功能失调为本,主要包括肺、脾、肾之虚损。脾属土,为肺之母,脾虚则肺之生源化绝而肺虚;肾属水,金水互生,且肺纳气归于肾,二者互相影响。因此,正气是祛邪的基础,扶正即所以祛邪。菟丝子,益智仁,甘草重点是温补肺气、健脾益气、温补肾阳。“久病入络”。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云:“久发频发之恙,必伤及络;络病病机特点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黄柏,天花粉,穿山甲以化瘀通络,清热解毒,滋阴健脾。久病化热病人往往有风热之象,在辛温解表的基础上配合少许辛凉解毒之药,金银花,薄荷,清热,化解宣通鼻窍药物辛温之性,又可去除病人的风热燥象。鼻炎日久,首先得对鼻部进行治疗,因为长期寒气累积到鼻部,会损伤鼻粘膜,所以必须得对鼻粘膜进行修复。治疗鼻炎应用温药。本发明用鹅不食草、辛夷、白芷、苍耳子、细辛、辛温宣通鼻窍,保护鼻粘膜,可促进鼻粘膜分泌物的吸收,消除炎症,使鼻窍通畅。菊花、荆芥解表祛风,发明人在长期治疗中发现治疗鼻炎添加祛风解表药效果比单纯辛温宣统鼻窍效果更好,鼻炎日久生顽痰本发明添加猪牙皂,甜瓜蒂,通络祛痰,协助宣统鼻窍;麝香,冰片开窍醒神,同时因为药物外用可以引药性入病灶,充分发挥外用药物的有点,本发明外用药物可直接作用病灶局部,药物吸收快,突出了局部用药、直达病所的治疗优势。发明人在临床治疗中研究发现过敏性鼻炎主要与肺、脾、肾三脏之虚损有关,多为肺气虚弱、感受风寒、肺脾气虚、肾气不足所致。多见肺气虚、肾气虚、脾气虚。所以治疗过敏性鼻炎,重在改善人体状态,扶助人体正气,通过补足肺、脾、肾气,使人体对致敏源不敏感,从而消除鼻炎过敏的症状。过敏性鼻炎与慢性鼻炎的发病有相似之处,发明人在临床中用本发明的中药治疗过敏性性鼻炎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进一步也说明了过敏性鼻炎的病因也是因为人体正气虚损。鼻炎和鼻窦炎作为临床常见的伴生性疾病,两者常同时存在,患有鼻炎的患者在长期反复的鼻腔感染后,有较大几率侵犯至鼻窦,引发鼻窦炎。在西医的治疗中因为发病部位的不同,治疗方法不尽相同,然而发明人在临床中发现慢性鼻炎和鼻窦炎有着相似的病因,因此发明人在临床中用该发明治疗鼻窦炎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治疗慢性鼻炎的中药:由以下成分苍耳子15克,辛夷花15克,白芷15克,鹅不食草30克,金银花15克,野菊花15克,细辛6克,猪牙皂6克,荆芥15克,薄荷12克,甜瓜蒂15克,甘草6克,麝香0.6克,冰片12克等制成。将药物用麻油浸泡7天,(除麝香,冰片)文火煎至药枯,用消毒纱布过滤,干净容器盛下,加入麝香,冰片搅拌均匀,制成滴剂。实施例2一种治疗慢性鼻炎的中药:由以下成分苍耳子15克,辛夷花15克,白芷15克,鹅不食草30克,金银花15克,黄柏12克,野菊花15克,细辛6克,猪牙皂6克,荆芥15克,薄荷12克,天花粉15克,甜瓜蒂15克,甘草6克,麝香0.6克,冰片12克成分制成。将药物用麻油浸泡7天,(除麝香,冰片)文火煎至药枯,用消毒纱布过滤,干净容器盛下,加入麝香,冰片搅拌均匀,制成滴剂。实施例3一种治疗慢性鼻炎的中药:由以下成分苍耳子15克,辛夷花15克,白芷15克,鹅不食草30克,金银花15克,黄柏12克,野菊花15克,细辛6克,猪牙皂6克,荆芥15克,薄荷12克,天花粉15克,穿山甲15克,甜瓜蒂15克,甘草6克,麝香0.6克,冰片12克制成。将药物用麻油浸泡7天,(除麝香,冰片)文火煎至药枯,用消毒纱布过滤,干净容器盛下,加入麝香,冰片搅拌均匀,制成滴剂。实施例4一种治疗慢性鼻炎的中药:由以下成分苍耳子15克,辛夷花15克,白芷15克,鹅不食草30克,金银花15克,黄柏12克,野菊花15克,细辛6克,猪牙皂6克,荆芥15克,薄荷12克,天花粉15克,穿山甲15克,甜瓜蒂15克,甘草6克,麝香0.6克,冰片12克,菟丝子20克,益智仁20克成分制成。将药物用麻油浸泡7天,(除麝香,冰片)文火煎至药枯,用消毒纱布过滤,干净容器盛下,加入麝香,冰片搅拌均匀,制成滴剂。本发明中的药物菟丝子补阳类中药性味:辛、甘,平;归经:归肝、肾、脾经;功效:补阳益阴,固精缩尿,明目,止泻;主治:用于肾虚腰痛,阳痿遗精,小便频数,目暗不明,脾虚泄泻,胎漏下血,胎动欲坠。益智仁补阳类中药性味:辛,温;归经:归脾、肾经;功效:温脾止泻,暖肾固精缩尿;主治:用于腹痛吐泻,食少多唾,遗精遗尿。苍耳子辛温解表类中药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归经:归肺经;功效:散风通窍,祛风湿;主治:用于鼻渊头痛,风湿痹痛。辛夷辛温解表类中药性味:辛、温;归经:归肺、胃经;功效:散风寒,通鼻窍;主治:用于感冒鼻塞、鼻渊头痛。白芷辛温解表类中药性味:辛、温;归经:归肺、胃经;功效:散寒解表,祛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主治:用于风寒表证,头痛,牙痛,痈疮肿痛,寒湿带下。鹅不食草辛温解表类中药性味:味辛;性温;归经:归肺;肝经;功效:祛风通窃,解毒消肿;主治感冒;头痛;鼻渊;鼻息肉;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肿毒;疥癣;咳嗽;喉痹;耳聋;目赤翳膜;疟疾。金银花清热解毒类中药性味:甘,寒;归经:归肺、心、胃、大肠经;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主治: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发热,痈肿疮疡,咽喉肿痛,热毒痢疾。黄柏清热燥湿类中药性味:苦,寒;归经:归肾、膀胱、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主治: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毒疮疡,湿疹,阴虚发热。菊花辛温解表类中药性味:辛、甘、苦;归经: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清肝明目;主治:用于风热表证,温病初起,目赤肿痛,目暗昏花,头目眩晕。细辛辛温解表类中药性味:辛,温;归经:归肺、肾经;功效:祛风止痛,散寒解表,温肺化饮,宣通鼻窍;主治:用于风寒头痛,牙痛,痹痛、风寒感冒,寒饮咳喘,鼻塞鼻渊。猪牙皂性味:辛、咸,温,有小毒;归经:归肺、大肠经;功效:通窍,涤痰,搜风,杀虫。主治:治中风口噤,头风,风痼,喉痹,痰喘;痞满积滞,关格不通,痈肿,疥癞,癣疾,头疮。荆芥辛温解表类中药性味:辛、微温;归经:归肺、肝经;功效:祛风解表,透疹,止血;主治: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麻疹不畅,疮疡肿瘤,出血证。薄荷辛凉解表类中药性味::辛,凉;归经:归肺,肝经;功效:发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主治:用于风热表证,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天花粉清气泻火类中药性味:苦、微甘,寒;归经:归肺、胃经;功效:清热生津,消肿排脓;主治:用于热病津伤,口干,消渴,肺热咳嗽,肺燥咳血,热毒疮痈。穿山甲活血通瘀类中药性味:咸,微寒;归经:归肝、胃经;功效:活血通经,下乳,消肿排脓;主治:用于经闭,癥瘕,乳汁不通,风湿痹痛,四肢拘挛,痈肿,瘰疬痰核。瓜蒂性味:苦,寒有毒;归经:入脾、胃经;功效:吐风痰宿食,泻水湿停饮;主治:治痰涎宿食,壅塞上脘,胸中痞梗,风痰癫痫,湿热黄疸,四肢浮肿,鼻塞,喉痹。甘草补气类中药性味:甘,平;归经:归心、脾、肺、胃经;功效: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主治:用于脾胃虚弱,气短乏力,心悸怔忡,咳嗽痰少,热毒疮疡,药食中毒,脘腹急痛,四肢挛痛。麝香开窍类中药性味:辛,温;归经:归心、脾经;功效:开窍醒脾,活血化瘀,止痛,催产;主治:用于窍闭神昏、心腹暴痛,跌打损伤,经闭癥瘕,疮疡,咽喉肿痛,难产,死胎。冰片开窍类中药性味:辛、苦,微寒;归经:归心、脾、肺经;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止痛;主治:用于窍闭神昏,疮疡,咽喉肿痛,口舌生疮。临床效果验证目的:以下为本发明不同实施例之间的疗效对比试验,以求在病例选择无差别的前提下,检验药物之间的增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优选最优是实施例,同时根据药物之间的搭配取得的效果,进一步明确慢性鼻炎的不同发展阶段对应病因及发展病机,更进一步明确不同的治疗阶段选用药物的标准,以期在慢性鼻炎的治疗过程中优选治理方案,达到缩短治疗周期,减小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取得最优的治疗效果。实验结果检验选取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2年间的具有典型慢性鼻炎的患者160例,年龄跨度在16-56,岁平均35岁,在两年时间内每年的3月到4月份,9月到10月份选择40人为一阶段样本,40人分为10人每组,每组用实施例1、2、3、4的药物治疗,一周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统计结果,结果以病情完全控制为人数显示。病例选择标准,凡具有一下症状及检查结果的皆为可选病例;症状1.主要症状:鼻塞,黏性或黏脓性鼻涕。2.次要症状: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或丧失。诊断时以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症状为依据,其中主要症状中的鼻塞、黏性或黏脓性鼻涕必具其一。检查1.鼻内镜检查:来源于中鼻道、嗅裂的黏性或黏脓性分泌物,鼻黏膜充血、水肿或有息肉。2.影像学检查:鼻窦ct扫描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和(或)鼻窦黏膜炎性病变。诊断时依据临床症状、鼻内镜检查和(或)鼻窦ct扫描结果进行。对儿童慢性鼻-鼻窦炎诊断时应严格掌握ct扫描的指征。治疗方案用时点滴双侧鼻腔,每日2一4次,每次2一3滴,七天为一疗程。疗效评定:在综合评定患者症状改善、鼻-鼻窦黏膜恢复状态和(或)ct检查结果基础上,将治疗效果分为:病情完全控制、病情部分控制、病情未控制三种。参考评价指标为:1.病情完全控制:症状完全消退,vas总评分为0分,lund-mackay和(或)lund-kennedy总评分不超过1分。手术后内镜检查窦口开放良好,窦腔黏膜水肿消失,无黏性或黏脓性分泌物,上皮化良好。由于内镜手术使术腔解剖结构发生变化,手术后的鼻内镜检查可不与手术前进行对照。2.病情部分控制:症状明显改善但未完全消退,术后vas总评分减少3分或以上、lund-mackay鼻窦病变评分术后较术前均减少1分或以上,和(或)lund-kennedy总评分超过1分。手术后内镜检查表现为窦腔黏膜部分区域水肿、肥厚或肉芽组织形成,有少量黏性或黏脓性分泌物。手术后术腔评定单侧总分低于3分视为明显改善。3.病情未控制:症状无改善或无明显改善,各项评分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lund-mackay与lund-kennedy总评分均无明显减少。手术后内镜检查表现为窦腔黏膜充血水肿,息肉组织形成或结缔组织增生,较广泛粘连,窦口狭窄或闭锁,有黏性或黏脓性分泌物。实施例1(人数)实施例2(人数)实施例3(人数)实施例4(人数)1疗程的治疗效果34432疗程的治疗效果86763疗程的治疗效果989104疗程的治疗效果56675疗程的治疗效果35446疗程的治疗效果1236从以上的分析可知前期的治疗效果各个实施例效果相差不明显。但随着治疗周期延长,实施例1效果明显变差,在此也说明在治疗初期通过辛温通窍药物的作用,对慢性鼻炎的早期症状效果明显,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单纯的对症治疗效果下降,符合中医的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同时也说明了,慢性鼻炎已经不是单纯的寒气凝结,已经深入体内耗损了体内的阳气,随着疗程的延长,实施例4尤其是在5个疗程以后对顽固性鼻炎效果显著,也说明了,温肾助阳对慢性鼻炎治疗有积极的意义。现有药物对比检验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分组,应用实施例4中药治疗30例患者,与30例辛夷鼻舒爽的患者进行对照,疗程8周。观察临床症状与相关检查。一般资料治疗组30例,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20-65岁,平均34.51岁;病程5个月-20年,平均3.8年。对照组30例,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18-68岁,平均35.38岁;病程5个月-21年,平均4.2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治疗组30例,痊愈率73.06%,总有效率91.04%;对照组30例,痊愈率54.28%,总有效率85.46%。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典型病例病例1:患者张某某,男,50岁,公务员,慢性鼻炎多年。平时稍感风寒就鼻塞、流涕,喷嚏,早上鼻涕多,入睡后鼻腔干燥,头晕、头痛,脑袋沉重。曾到多家医院治疗,内服抗生素外用糖皮质激素喷剂缓解,没有彻底治愈。2015年10月来治疗,外用本发明实施例4中药滴剂,一周鼻涕减少,4周后症状全无,至今无复发。病例2:患者王某某,女,35岁,单位职工,慢性鼻炎10多年,反复发作,浓黄鼻涕增多,并伴有额头痛、鼻塞症状,影响睡眠,十分痛苦,曾用激光治疗无效,2015年10月来经人介绍来治疗,外用发明实施例4中药滴剂三周,症状见轻,继续使用6周治愈,至今回访无复发。病例3:患者蔡某某,女,44岁,教师,鼻塞、头痛,清涕多,伴有头晕;检查:鼻腔粘膜红肿,鼻甲肥大,鼻腔分泌物量大,诊断为鼻炎。2016年5月来治疗,外用发明实施例4中药滴剂2周,鼻腔粘膜红肿消失,鼻甲肥大减退,继续使用2周治愈,至今回访无复发。。病例4:患者杨某某,男,25岁,工人,鼻塞,流浓鼻涕,入夜鼻腔干燥难受,第二天早上鼻腔结痂严重,遇冷后症状加重,鼻涕增多,头部晕痛,病程2年多。2015年6月来治疗治疗,诊断为慢性鼻炎,外用发明实施例4中药滴剂,治疗3周,鼻涕消失,鼻甲恢复正常,继续治疗3周痊愈,至今回访无复发。病例5:患者汤某某,男,62岁,农民,患慢性鼻炎多年,平时鼻塞,浓黄鼻涕,遇寒加重,头痛、头晕,反复发作,复发时服用抗生素消炎,配合抗过敏药缓解症状,均未能彻底治愈,2015年9月来治疗,外用发明实施例4中药滴剂,治疗5周,所有症状消失,鼻甲恢复正常,继续治疗3周痊愈,至今回访无复发。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