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栓取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8593发布日期:2019-02-10 13:20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颅内血栓取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实施机械取栓治疗的颅内血栓取出装置。



背景技术:

颅内血栓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溶栓和机械溶栓,但药物溶栓治疗存在溶栓成功率低和时间窗窄(小于4.5小时)的问题,相比之下,机械取栓治疗的时间窗可以延长至8小时且取栓成功率较高,因此机械取栓目前已经成为救治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最重要的一个手段。

血栓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白色血栓(palethrombus)、主要由许多聚集呈珊瑚状的血小板小梁构成,其表面有许多中性白细胞粘附,形成白细胞边层,推测是由于纤维素崩解产物的趋化作用吸引而来。血小板小梁之间由于被激活的凝血因子的作用而形成网状的纤维素,其网眼内含有少量血细胞。肉眼观呈灰白色,表面粗糙有波纹,质硬,与血管壁紧连。

2、红色血栓(redthrombus),肉眼观呈暗红色,新鲜的红色血栓湿润,有一定的弹性,陈旧的红色血栓由于水分被吸收,变得干燥,易碎,失去弹性,并易于脱落造成栓塞。

3、混合血栓(mixedthrombus),呈红色与白色条纹层层相间,亦或是灰白色和红褐色交替的层状结构。

4、透明血栓(hyalinethrombus),主要由纤维素构成。

常规颅内血栓取出装置通常仅能捕获红色血栓和混合血栓,难以捕获复杂结构的血栓,尤其是结构较长、较大或较硬的白色血栓和透明血栓落。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提高大块以及较硬血栓的取栓效果,提供一种改进的颅内血栓取出装置。

一种颅内血栓取出装置,具有镂空的管状结构,且具有径向压缩的装载状态以及径向扩张的释放状态,所述管状结构的轴向一端为用于连接输送器械的近端,另一端为通过网罩结构封闭的远端,还设有多个捕集爪,各捕集爪一端为与管状结构侧壁相连的根部,另一端为延伸至管状结构轴线部位的尖端,且各捕集爪在延伸的同时由近端向远端倾斜。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释放状态下,各捕集爪的尖端部位自由悬浮在管状结构的内腔中。

可选的,释放状态下,释放状态下,各捕集爪除根部以外,其余部位均自由悬浮在管状结构的内腔中。

可选的,所述捕集爪与管状结构一体编织成型或一体切割成型。

可选的,释放状态下,部分或全部所述捕集爪整体上为弯曲结构,弯曲的凹陷部位朝向近端。

可选的,所述捕集爪包括一根或分叉结构的多根杆体;多根杆体在捕集爪的尖端汇聚至一处,各杆体在捕集爪的根部相互发散并连接至管状结构侧壁的相应位置。

可选的,所述杆体为一根,在释放状态下,杆体两端点连线与管状结构的轴线之间夹角为10度~60度。

可选的,所述杆体为两根,两根杆体在捕集爪的尖端以圆角结构汇聚。

可选的,所述杆体为两根,在释放状态下,每根杆体的两端点之间的连线作为第一参照线,两根杆体所对应的两第一参照线之间的夹角为30度~60度。

可选的,所述杆体为两根,在释放状态下,每根杆体的两端点之间的连线作为第二参照线,两根杆体所对应的两第二参照线确定一参照面,所述管状结构的轴线与该参照面之间夹角为10度~60度。

可选的,所述杆体为两根,在释放状态下,每根杆体的两端点之间的连线作为第二参照线,两根杆体所对应的两第二参照线之间具有与该两第二参照线共面的平分线,所述平分线与管状结构的轴线之间夹角为10度~60度。

可选的,所述杆体为两根,在释放状态下,每根杆体的两端点之间的连线作为第二参照线,两根杆体所对应的两第二参照线确定一参照面;

所述管状结构的轴线在该参照面上的投影为投影线;

所述管状结构的轴线与所述投影线之间夹角为10度~60度。

可选的,所述杆体为两根,两根杆体在捕集爪根部处的连线中点与所在捕集爪尖端的连线为第三参照线;所述管状结构的轴线与所述第三参照线之间夹角为10度~60度。

可选的,所述捕集爪在管状结构的轴向上分布一组或间隔分布多组,同组内的捕集爪至少包括两个且在管状结构周向上依次排布。

可选的,释放状态下,同组捕集爪中的尖端具有相互邻近抱拢的趋势。

可选的,同组捕集爪中,相邻两捕集爪在管状结构的轴向上位置相同或错位布置。

同组捕集爪为2、4或6个,在管状结构的轴向上间隔错位。

同组捕集爪为2~4个,在管状结构的轴向上依次同向错位。

可选的,所述管状结构包括多个网格单元,网格单元中至少包括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单个第二单元的网格面积为单个第一单元的网格面积的2~6倍,所述捕集爪的根部与相应的第二单元连接。

可选的,释放状态下,所述第一单元的面积为5~10mm2,所述第二单元的面积为20~30mm2

可选的,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一单元开放连通形成一个对应的第二单元。

可选的,四个彼此相邻的第一单元间开放连通形成一个对应的第二单元。

可选的,装载状态下,所述捕集爪处在所连接的第二单元内。

可选的,装载状态下,所述捕集爪的根部位于所在第二单元内的近端部位,所述捕集爪的尖端朝所在第二单元内的远端延伸。

可选的,装载状态下,所述捕集爪的尖端延伸至所在第二单元内的远端部位。

可选的,各第二单元互不相邻或至少有两个第二单元相邻。

可选的,所述颅内血栓取出装置上至少在近端、远端、轴向中部中的至少一处设置显影点。

可选的,所述管状结构近端具有逐渐聚拢的多条连接杆,用于与输送器械连接,在多条连接杆的聚拢部位设有近端显影点。

可选的,所述网罩结构的远端聚拢,且在聚拢部位设有远端显影点。

可选的,在所述管状结构的侧壁或捕集爪上设有中部显影点。

可选的,部分或全部捕集爪的尖端部位设置有显影点。

可选的,捕集爪上的显影点为环形或直条状。

可选的,释放状态下,位于各捕集爪上的所有显影点沿管状结构的轴线排列,形成显影标识轴线。

可选的,所述网罩结构为伞形结构,该伞形结构包括多根辐射分布的杆部;所述管状结构包括多个网格单元,各所述杆部的近端与管状结构的接连部位为网格单元的顶点或相邻两网格单元的连接部位。

本发明通过在取栓直接内设置合适延伸方向以及延伸长度的捕集爪,进一步提高取栓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颅内血栓取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其中图1中颅内血栓取出装置装载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其中图1中颅内血栓取出装置的展开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中颅内血栓取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其中图4中颅内血栓取出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6a为其中图4中颅内血栓取出装置的展开图;

图6b为另一实施例中捕集爪弯曲趋势的示意图;

图6c为另一实施例中捕集爪弯曲趋势的示意图;

图7~图9为另一实施例中颅内血栓取出装置的网罩结构不同角度示意图;

图10~图11为另一实施例中颅内血栓取出装置的网罩结构不同角度示意图;

图12和图13a分别为另一实施例中颅内血栓取出装置局部显影示意图;

图13b为图13a中颅内血栓取出装置弯曲后的显影示意图;

图14~图18为另一实施例中颅内血栓取出装置捕获普通血栓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19为另一实施例中颅内血栓取出装置捕获复杂结构较大血栓的示意图;

图20为另一实施例中颅内血栓取出装置捕获易碎易脱落血栓的示意图;

图21为另一实施例中颅内血栓取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2~图26为不同的实施方式中颅内血栓取出装置的展开图;

图27为另一实施例中颅内血栓取出装置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更好地描述和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可参考一幅或多幅附图,但用于描述附图的附加细节或示例不应当被认为是对本申请的发明创造、目前所描述的实施例或优选方式中任何一者的范围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或部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或部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参见图1,本实施中一种颅内血栓取出装置,整体上具有镂空的管状结构1,颅内血栓取出装置本身可以由金属管,例如镍钛管激光雕刻,经热定型后而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由镍钛丝编织而成。

本实施例的颅内血栓取出装置的管状结构1且具有径向压缩的装载状态以及径向扩张的释放状态,装载状态下例如图2,管状结构1径向压缩具有较小的外径,可随输送鞘管在血管内穿行直至病灶部位,而后输送鞘管后撤,管状结构1暴露在血管内后径向扩张进入释放状态。

管状结构1的轴向一端为用于连接输送器械(输送器械例如为输送丝)的近端,例如图1中右侧一端,近端具有稀疏的杆状结构并且收束作为连接部3,连接部3与输送丝相连,可在体内穿行以及实现与输送鞘管的相对运动。

管状结构1的另一端为通过网罩结构2封闭的远端,例如图1中左侧一端,网罩结构2整体上为伞状,由远端向近端发散并与管状结构1对接,便于捕集较小体积的血栓。

本说明书中提及的近端、远端在整体朝向上具有相同含义,即使用状态下,远端为邻近病灶或血栓部位的一端,近端为远离病灶或血栓部位的一端,操作者在近端控制颅内血栓取出装置。

管状结构1上还设有多个捕集爪4,各捕集爪4一端为与管状结构1侧壁相连的根部42,另一端为延伸至管状结构1轴线部位的尖端41,且各捕集爪4在延伸的同时由近端向远端倾斜。

图1中显示了捕集爪4延伸的大致方向,管状结构1在释放状态下,捕集爪4的尖端41朝管状结构1的轴线部位延伸,且整体上相对轴线倾斜布置,即同一捕集爪4中,其尖端41相对于根部42更靠近远端,采用这样的倾斜方式更有利于管状结构1以及捕集爪4进行装载,转载时随着管状结构1以及捕集爪4进入输送鞘管,捕集爪4会逐渐捋直,而不会翻翘至输送鞘管外部。

本实施例的颅内血栓取出装置中,管状结构1包括多个网格单元,具有良好的径向支撑力、以及柔顺性,通过捕集爪4以及远端网罩结构2的结合具有很强的血栓捕获性能,尤其可捕获复杂结构的血栓。

颅内血栓取出装置上至少在近端、远端、轴向中部中的至少一处设置显影点,显影点可采用铂钨合金、铂铱合金或者钽合金等金属材料,但不限于此,分布在颅内血栓取出装置各处,并能提供良好的不透射线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部3近端部位可设置近端显影点5,网罩结构2远端部位可设置远端显影点6,在一些捕集爪4的尖端41部位可设置中部显影点7。

在管状结构1释放状态下,各捕集爪4的尖端部位自由悬浮在管状结构1的内腔中,在优选的实施例中,释放状态下,各捕集爪4除根部42以外,其余部位均自由悬浮在管状结构1的内腔中。

结合图1~图3,捕集爪4的根部42与相邻的单元格边框相连固定,而其余部位直至尖端41均悬浮在所处的单元格中,在管状结构1释放状态下,各捕集爪4探向管状结构1的轴线方向,且并没有其他部件束缚,即悬浮在管状结构1的内腔中,更便于适应且锚定进入管状结构1内腔中不同形状的血栓。

在另一实施例中,各捕集爪4与管状结构1之间可以采用一体编织成型或一体切割成型。

在另一实施例中,释放状态下,部分或全部捕集爪4整体上为弯曲结构,弯曲的凹陷部位朝向近端。即捕集爪4由根部至尖端在向远端延伸的同时以弯曲的方式逐渐靠近管状结构的轴线;弯曲的凹面朝向近端应理解为大致朝向,即相对于远端而言,弯曲形状为弧形或类似与弧形,越邻近尖端,向管状结构的轴线的靠拢趋势越快。

部分或全部或捕集爪整体上为上述特点的弯曲结构,应理解为至少有一部分捕集爪采用弯曲结构,当然也可以是所有的捕集爪均采用上述特点的弯曲结构。

由于释放状态下的捕集爪有可能是三维结构,因此弯曲结构应理解为捕集爪的整体形状特点,即并非沿直线或在某一平面内延伸,而是在某一曲面或略复杂的空间内延伸。

若没有采用上述特点的弯曲结构,则就某一捕集爪而言,其自身沿直线延伸或至少在某一平面内延伸,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释放状态下,各捕集爪为杆状且分别沿直线延伸。在另一实施例中,释放状态下,各捕集爪分别在各自所处的平面内延伸。

释放状态下,以捕集爪4由根部42至尖端41沿弧线延伸为例,椭圆弧或类似曲线同理,弧线的圆心在该捕集爪4的近端侧,即捕集爪4在整体上沿弧线路径朝管状结构1的轴向延伸,径向渐变的几何设计,更容易捕获复杂结构的血栓;

在另一实施例中,捕集爪4包括一根或分叉结构的多根杆体;多根杆体在捕集爪4的尖端41汇聚至一处,各杆体在捕集爪4的根部42一侧相互发散并连接至管状结构侧壁的相应位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杆体为一根,释放状态下,杆体两端点连线与管状结构的轴线之间夹角为10度~60度。就杆体本身而言可以是直杆或采用上述的弯曲结构。所有捕集爪可以全采用直杆;或全采用上述的弯曲结构;或部分采用直杆部分采用上述的弯曲结构。

在另一实施例中,杆体为两根,分别为杆体43和杆体44,杆体43和杆体44在捕集爪4的尖端41处汇聚,为了提高安全性,在另一实施例中,杆体43和杆体44以圆角结构汇聚。

在另一实施例中,杆体为两根,分别为杆体43和杆体44,杆体43和杆体44在捕集爪4的尖端41处汇聚,在释放状态下,每根杆体的两端点之间的连线作为第一参照线,两根杆体所对应的两第一参照线之间的夹角为30度~60度。两第一参照线之间的夹角影响了两根杆体相互靠拢的趋势,夹角越大相互靠拢的趋势越明显。

反之,夹角越小相互靠拢的趋势越不明显,捕集爪4整体上也更狭长,因此两第一参照线之间合适的夹角对血栓的捕集效果也具有一定影响,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优选的范围,更利于提高血栓捕集效果。

结合图4~图6a,另一实施例中,主要区别在于展开图中,宽度方向上排布的单元格数量较少,宽度方向上排布的捕集爪4的数量为三个,围成管状结构1后具有较小的直径。而图1~图3中展开图宽度方向上排布的捕集爪4的数量为四个,围成管状结构1后具有较大的直径。

本实施例中,释放状态下捕集爪4整体上也采用弯曲结构,即由根部至尖端在向远端延伸的同时以弯曲的方式逐渐靠近管状结构的轴线;弯曲的凹面朝向近端,弯曲形状为弧形或类似与弧形,越邻近尖端,向管状结构的轴线的靠拢趋势越快。

图4~图6a中每个捕集爪4包括的杆体为两根,分别为杆体45和杆体46,在释放状态下,每根杆体的两端点之间的连线作为第二参照线,两根杆体所对应的两第二参照线之间具有与该两第二参照线共面的平分线47,平分线47与管状结构1的轴线l之间夹角为10度~60度,还可以进一步优选30度~60度。

平分线47与管状结构1的轴线l之间夹角决定了捕集爪4倾斜弯曲的趋势,合适的趋势对血栓的捕集效果也具有一定影响,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优选的范围,更利于提高血栓捕集效果。

参见图6b,另一实施例中,每个捕集爪4包括的杆体为两根,分别为杆体45和杆体46,在释放状态下,每根杆体的两端点之间的连线作为第二参照线,两根杆体所对应的两第二参照线(图中两根粗实线)确定一参照面m;管状结构的轴线l与该参照面之间夹角为10度~60度。或管状结构的轴线l在该参照面m上的投影为投影线l`;轴线l与投影线l`之间夹角为10度~60度。

轴线l与投影线l`之间夹角决定了捕集爪4倾斜弯曲的趋势,合适的趋势对血栓的捕集效果也具有一定影响,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优选的范围,更利于提高血栓捕集效果。

参见图6c,另一实施例中,每个捕集爪4包括的杆体为两根,分别为杆体45和杆体46,在释放状态下,两根杆体在捕集爪根部处的连线中点p与捕集爪尖端o的连线为第三参照线op;管状结构的轴线l与第三参照线op之间夹角为10度~60度。

轴线l与第三参照线op之间夹角决定了捕集爪4倾斜弯曲的趋势,合适的趋势对血栓的捕集效果也具有一定影响,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优选的范围,更利于提高血栓捕集效果。

多个捕集爪4形成一个可供血栓嵌入的三维空间。相邻杆体在管状结构1的径向截面上形成致密网格单元,能有效拦截血栓的脱落。

在另一实施例中,捕集爪在管状结构的轴向上分布一组或间隔分布多组,例如图3中,每个虚线框中可视为一组捕集爪,整体上共分布有三组,在图6中捕集爪整体上共分布有两组。

同组内的捕集爪至少包括两个且在管状结构周向上依次排布。例如图3中同组内的捕集爪为四个,图6中同组内的捕集爪为三个,同组捕集爪中,相邻两捕集爪在管状结构的轴向上位置相同或错位布置。

释放状态下,同组捕集爪中的尖端具有相互邻近抱拢的趋势,能有效拦截血栓与镂空的管状结构1构成一个可供血栓嵌入的三维空间,极大提高血栓固定的牢固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同组捕集爪为2、4或8个,在管状结构的轴向上间隔错位。

在另一实施例中,同组捕集爪为2~4个,在管状结构的轴向上依次同向错位。

在另一实施例中,管状结构1包括多个网格单元,例如图3中可见,网格单元中至少包括第一单元12和第二单元11,单个第二单元11的网格面积为单个第一单元12的网格面积的2~6倍,例如4倍,捕集爪的根部42与相应的第二单元连接。

各网格单元优选采用闭环结构,具有较强的径向支撑力,本实施中设置了网格面积较大的第二单元11,使管状结构1整体上具有较好的柔顺性;

网格面积较大的第二单元11便于较大体积的血栓进入管状结构1内部,例如图3每个捕集爪包括的杆体为两根,分别为杆体43和杆体44,杆体44的近端与第二单元11的顶点相连,杆体43同理。捕集爪处在网格面积较大的第二单元11部位两者相辅相成,使其容易捕获结构复杂的血栓且不容易脱落。

就网格单元自身形状而言,可以为四边形或六边形,但不仅限于此。本实施例采用面积不同的两种闭合网格单元组成镂空的管状结构1,较小的第一单元12提供较高的径向支撑力,而较大的第二单元11容易捕获尺寸较大、结构较复杂的血栓以及减少与血管壁的接触面。将较大网格单元和较小网格单元的间隔分布,可以使颅内血栓取出装置具备良好的径向支撑力以及血栓捕获性能。

在管状结构1释放状态下(也视为在展开图中的面积),第一单元12面积为5~10mm2,第二单元11面积约20~30mm2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单元12与第二单元11的构成方式可以是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一单元12开放连通形成一个对应的第二单元11;例如图3和图6中采用四个彼此相邻的第一单元间开放连通形成一个对应的第二单元。

结合图2以及图3,装载状态下,捕集爪4处在所连接的第二单元11内,捕集爪4的根部42位于所在第二单元11内的近端部位,捕集爪4的尖端41朝所在第二单元11内的远端延伸。

为了尽量形成较长的捕集爪4,装载状态下,捕集爪4的尖端41延伸至所在第二单元11内的远端部位,即轴向上尽量撑满所在的第二单元11,第二单元11有多个,在具体布置上各第二单元互不相邻或至少有两个第二单元相邻。本实施例中,同组捕集爪对应的第二单元周向上依次相邻。

参见图7~图9,在另一实施例中,网罩结构具有处在颅内血栓取出装置远端侧的结构中心,并由该结构中心朝近端侧辐射发散为伞形结构,伞形结构的开口端与管状结构的远端的对接。网罩结构的涉及可以防止血栓脱离或逃逸,有效避免二次血管栓塞的发生;结构中心处在管状结构的轴线部位,可使伞形结构位更为对称便于装载。

管状结构在邻近远端部位分布若干网格单元,图中可见第一单元13和第一单元14,伞形结构包括多根由远端向近端辐射分布的杆部,网罩结构包括六根杆部,例如图中的杆部21,杆部22。

各杆部的近端与管状结构的接连部位为网格单元的顶点或相邻两网格单元的连接部位。图7中可见杆部21连接在第一单元13和第一单元14的相邻部位。

网罩结构部位或管状结构的远端可设置显影点,例如图8中可见第一单元远端的顶点部位设置显影点61,其余第一单元远端的顶点部位也相应的设置显影点。

参见图10~图11,在另一实施例中,不同之处在于网罩结构包括12根杆部,结构更为致密。管状结构在邻近远端部位分布若干网格单元,图中可见第一单元15和第一单元16,图中的杆部23连接在第一单元15的顶点,而杆部24连接在第一单元15和第一单元16的相邻部位。

总体而言,网罩结构由辐射的多根杆部构成或利用较小网格单元的延展线连接而成,杆部数量为4~12根,释放状态下,杆部与管状结构轴线的夹角为15~45°,形成尺寸合适的远端网格单元,能防止血栓的脱落和逃逸。

网罩结构越致密越能防止血栓的脱落和逃逸,杆部数量以及与管状结构轴线的夹角据对致密程度有一定影响,本实施例优选的范围中可兼顾颅内血栓取出装置的输送性以及致密性,容易捕获易碎易脱落的血栓,如:红色血栓。

颅内血栓取出装置上至少在近端、远端、轴向中部中的至少一处设置显影点,显影点可采用铂钨合金、铂铱合金或者钽合金等金属材料,但不限于此,分布在颅内血栓取出装置各处,并能提供良好的不透射线性。

结合图1,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部3包括逐渐聚拢的多条连接杆,用于与输送器械连接,在多条连接杆的聚拢部位设有近端显影点5,近端显影点5主要通过显影环以及弹簧圈方式焊接到颅内血栓取出装置与输送导丝连接处。

网罩结构2远端部位聚拢,且在聚拢部位设有远端显影点6,远端显影点6采用弹簧圈形式,将网罩结构2聚拢的杆部焊接到收束在一起。

在一些捕集爪4的尖端41部位可设置中部显影点,例如图3中的中部显影点71以及中部显影点72,中部显影点为环形或直条状。,可以采用焊接或铆接的方式固定在相应捕集爪的尖端。

在优选的方式中,同时设置近端显影点5、远端显影点6以及中部显影点,即多处显影点贯穿整个颅内血栓取出装置,通过上述几处显影结构,使其颅内血栓取出装置具有整体良好的不透射线性。

参见图12,圆框中示意了显影效果;图13a,方框中示意了显影效果。在血管9内,输送鞘管8回撤后,颅内血栓取出装置的管状结构1释放,输送鞘管8的端头部位也可以带有显影点,结合近端显影点5、远端显影点6以及多处中部显影点,给颅内血栓取出装置提供良好的整体显影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释放状态下,位于各捕集爪上的所有显影点沿管状结构的轴线排列,形成显影标识轴线l1。

例如参见图12,图13a和图13b,捕集爪4沿轴向分为三组,每组中其中两个捕集爪的尖端带有显影点,各捕集爪上的所有显影点沿管状结构的轴线排列,形成显影标识轴线,图中以中部显影点73、中部显影点74、中部显影点75为例,大致沿轴向排列,可以展示和体现管状结构1整体位置,由于中部显影点都处在轴线部位,因此可以间接获知管状结构径向的边缘位置以及在血管中的相对位置,若仅在管状结构1侧壁设置显影点,那么在不同视角下,可能会存在较大偏差。本实施例所有显影点形成了显影标识轴线l1,即使在图13b中颅内血栓取出装置弯曲的情况下,显影标识轴线l1仍可以准确的反映出管状结构的轴线位置。

参见图14~图18,另一实施例中颅内血栓取出装置捕获普通血栓的工作过程为,血管9内带有血栓10,输送鞘管8携带颅内血栓取出装置穿过血栓区域,而后输送鞘管8回撤,颅内血栓取出装置释放,即管状结构1径向扩展,血栓10逐渐进入管状结构1的管腔内部,并在捕集爪4的作用下定位,最后回撤颅内血栓取出装置,利用捕集爪4以及远端网罩结构的配合将血栓10取出,使血流恢复通常。

参见图19,另一实施例中颅内血栓取出装置捕获复杂结构较长较大血栓时,管状结构1径向扩展时,较大的血栓10会经由网格面积较大的第二单元11进入管状结构1内部,同时被相应部位的捕集爪4锚定,若网格面积均为较小的第一单元,则较大的血栓11不易进入管状结构1内部,难以取出,可见本实施例中颅内血栓取出装置可捕获复杂结构的血栓。

参见图20,另一实施例中颅内血栓取出装置捕获易碎易脱落血栓时,管状结构1径向扩展时,碎易的血栓10会进入管状结构1内部,同时被一组组相互抱拢的捕集爪4锚定,在远端配合致密的网罩结构将血栓捕集取出,可见本实施例中颅内血栓取出装置可捕获复杂结构的血栓。

参见图21,另一实施例中当然管状结构1远端也带有网罩结构2,管状结构1上的捕集爪4带有中部显影点7其余结构特点可结合或参照前述各实施例。

参见图22~图26,在另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单元11以及第一单元12的形状和分布略有不同,其余结构特点可结合或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各图中捕集爪4为双杆形式,固定连接在相应的第二单元11中,各实施例中每个第二单元11均设置捕集爪4,图中仅在其中一个第二单元11中示意了捕集爪4,其他第二单元11同理。

参见图27,另一实施例中颅内血栓取出装置比照前述各实施例主要区别在于捕集爪4为单根杆状,第二单元11以及第一单元12的形状和分布,以及其余结构特点可结合或参照前述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释放状态下的捕集爪4的远端既可以沿直线逐渐靠拢管状结构的轴线,优选采用弯曲结构的方式逐渐靠拢管状结构的轴线,例如沿弧线或类弧线的路径。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