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8855发布日期:2019-02-10 13:22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护理用辅助起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频发,疾病恢复期及日后生活中,由于疾病影响一侧肢体活动或者下半身瘫痪等,这些病况的患者常需要护理者辅助病患者起床,这些起床方式不利于病、患者自身主动调节起床,起床时亦不能独立完成,在住院病人中,很多术后身体虚弱的患者、孕产妇、老年人、瘫痪病人等需要卧床休息,医生和护士在进行护理时需要将病人扶起,便于护理,医生和护士的体力消耗大,劳动强度高,但是由于患者的身体较为虚弱,所以力气较小,所以使得患者使用起来非常的不便,而且也存在着操作不便的问题,而现有的辅助起身装置多不存在可以方便人躺卧并坐下的功能,也不能辅助恢复病人的身体,对人体进行一定的按摩作用。

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下端四角均设有四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内设有升降装置,且同一侧的两个支撑杆为一组,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铰接有靠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固定有第二承载板,所述靠板内设有调节装置,所述靠板的两端设有辅助固定装置,两个辅助固定装置之间固定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内设有按摩机构,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下端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设有辅助恢复装置,两组支撑杆之间设有支撑装置。

优选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撑杆内的油缸,所述支撑杆内设有第一空腔,所述油缸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空腔的底部,所述油缸的一端固定有固定架,所述油缸的末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下端转动连接在固定架的一端,所述连接架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连接架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端固定有竖杆,所述竖杆的一端贯穿连接件并延伸至连接件的上端,所述竖杆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推块,所述第一空腔的一端设有第一开口。

优选地,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承载板上的承载块,所述承载块固定在第二承载板上,所述第二承载板的上端固定有凹形块,所述承载块的上端固定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轴末端固定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贯穿凹形块的两端,所述第二转动杆上固定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一侧设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转动连接在第二转动杆上,所述转动块上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上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且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相互啮合,所述螺杆的一端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内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杆贯穿螺纹通孔,所述支撑板的两端转动连接在靠板上。

优选地,所述辅助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靠板两端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等间距设有多个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滑槽内安装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设有和第一限位孔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贯穿设有第一插杆并延伸至第一限位孔内,所述第一滑块的一端固定有连接杆,两个连接杆的一端共同固定有第二固定板。

优选地,所述按摩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固定板内的两个第二驱动装置,第二固定板内设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固定在第三空腔的的一端侧壁上,第三驱动装置的输出轴末端固定有第三转动杆,所述第三转动杆的一端固定有转动块,所述第三空腔的一端侧壁上固定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一端与转动块的一端相互抵触,所述转动块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三固定块的下端固定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下端固定有第二推块,所述第三空腔内设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内设有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内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等间距设有多个按摩凸块,所述第四空腔的上端设有和第二推块相对应的第二开口,所述安装块的上端两侧固定有支撑块,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贯穿支撑块的一端,所述第三空腔和第四空腔的侧壁上设有和按摩凸块相对应的第二通孔。

优选地,所述辅助恢复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滑槽内的两个第二滑块,两个第二滑块之间设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内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上端设有提手,所述提手的一端贯穿第二空腔的上端侧壁并延伸至第二空腔内,所述提手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接板,两个第三连接板上固定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端固定有夹块,两个夹块之间安装有载重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端铰接有封盖,所述封盖的一端固定有把手。

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设置在两组支撑杆之间的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两侧设有第三滑块,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块安装在第三滑槽内,所述第三滑块上等间距设有多个第二限位孔,所述支撑杆上设有和第二限位孔相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内贯穿设有第二插杆并延伸至第二限位孔内,所述移动块的上端四角均固定有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上端固定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共同固定有承载板,所述移动块的下端四角均设有行走机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端两侧固定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上端设有海绵垫。

本发明中,使用时,使用者可以通过靠在靠板上,利用第一驱动装置带动第二转动杆的转动,带动第二锥形齿轮的转动,带动第一锥形齿轮的转动,带动螺杆的转动,带动支撑板的移动,来达到使靠板的调节,在通过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移动至头部适应位置,利用第一插杆将第二固定板固定住,然后利用第二驱动装置带动转动块的转动,在带动转动板的一端转动,使第二固定块向下移动,挤压第二弹簧,利用支撑块阻挡第二弹簧,使第二推块推动安装板,在带动按摩凸块进行来回收缩,对人的头部进行按摩,在利用第二滑槽内的第二滑块带动第一固定块向两侧移动,使用者通过拉动提手,带动第一连接板,带动第二连接板的移动,带动第三连接板的移动,利用第二连接块进行稳定,利用夹块夹取载重块,并且可以通过打开封盖来换取不同种量的载重块,可以通过油缸带动连接架的移动,带动第一推块的推动,带动第一固定板的抬升,使使用者可以抬高自己的位置,也可以利用移动块通过行走机构的移动,带动第一弹簧的弹起,带动承载板的抬起,使使用者可以方便腿放置在适宜位置,本发明通过对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装置的改造,解决了患者身体虚弱,不方便起身,浪费人力的问题,并且可以对患者进行躺卧提供方便,可以辅助患者恢复治疗,并且可以按摩头部,方便使用,省时省力,适宜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装置的按摩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装置的移动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装置的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装置的辅助恢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装置的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固定板、2移动块、3行走机构、4第一固定块、5封盖、6支撑杆、7第二固定块、8第一滑块、9第二固定板、10靠板、11第三固定板、12第一承载板、13第一弹簧、14连接件、15第一连接块、16连接架、17固定架、18油缸、19第一推块、20第二锥形齿轮、21第三连接板、22第二连接块、23载重块、24提手、25第二滑块、26第一连接板、27第二连接板、28第三固定块、29第二弹簧、30第一转动杆、31安装块、32转动板、33转动块、34支撑块、35安装板、36按摩凸块、37支撑板、38螺杆、39第一锥形齿轮、40第一驱动装置、41承载块、42凹形块、43第二转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6,一种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1,第一固定板1的下端四角均设有四个支撑杆6,支撑杆6内设有升降装置,且同一侧的两个支撑杆6为一组,第一固定板1的一侧铰接有靠板10,第一固定板1的一侧固定有第二承载板,靠板10内设有调节装置,调节靠板10的移动,靠板10的两端设有辅助固定装置,辅助固定装置,两个辅助固定装置之间固定有第二固定板9,第二固定板9内设有按摩机构,帮助人体按摩,第一固定板1的下端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设有辅助恢复装置,辅助恢复的作用,两组支撑杆6之间设有支撑装置。

本发明中,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撑杆6内的油缸18,支撑杆6内设有第一空腔,油缸18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空腔的底部,油缸18的一端固定有固定架17,起到固定的作用,油缸18的末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架16,连接架16的下端转动连接在固定架17的一端,连接架16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块15,连接架16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接件14,起到连接的作用,第一连接块15的一端固定有竖杆,竖杆的一端贯穿连接件14并延伸至连接件14的上端,竖杆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推块19,起到推动的作用,第一空腔的一端设有第一开口,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承载板上的承载块41,承载块41固定在第二承载板上,第二承载板的上端固定有凹形块42,承载块41的上端固定有第一驱动装置40,第一驱动装置40的输出轴末端固定有第二转动杆43,第二转动杆43贯穿凹形块42的两端,第二转动杆43上固定有第二锥形齿轮20,第二锥形齿轮20的一侧设有第一转动块,第一转动块转动连接在第二转动杆43上,第一转动块上转动连接有螺杆38,螺杆38上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39,且第一锥形齿轮39和第二锥形齿轮20相互啮合,螺杆38的一端设有支撑板37,起到支撑的作用,支撑板37内设有螺纹通孔,螺杆38贯穿螺纹通孔,支撑板37的两端转动连接在靠板10上,使用者可以通过靠在靠板10上,利用第一驱动装置40带动第二转动杆43的转动,带动第二锥形齿轮20的转动,带动第一锥形齿轮39的转动,带动螺杆38的转动,带动支撑板37的移动,来达到使靠板10的调节,辅助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靠板10两端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等间距设有多个第一限位孔,第一滑槽内安装有第一滑块8,第一滑块8上设有和第一限位孔对应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贯穿设有第一插杆并延伸至第一限位孔内,第一滑块8的一端固定有连接杆,两个连接杆的一端共同固定有第二固定板9,按摩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固定板9内的两个第二驱动装置,第二固定板9内设有第三空腔,第二驱动装置固定在第三空腔的一端侧壁上,第三驱动装置的输出轴末端固定有第三转动杆,第三转动杆的一端固定有转动块33,第三空腔的一端侧壁上固定有转动板32,转动板32的一端与转动块33的一端相互抵触,转动板32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三固定块28,第三固定块28的下端固定有第一转动杆30,第一转动杆30的下端固定有第二推块,第三空腔内设有安装块31,安装块31内设有第四空腔,第四空腔内设有安装板35,安装板35上等间距设有多个按摩凸块36,在通过第一滑块8在第一滑槽内移动至头部适应位置,利用第一插杆将第二固定板9固定住,然后利用第二驱动装置带动转动块33的转动,再带动转动板32的一端转动,使第二固定块28向下移动,挤压第二弹簧29,利用支撑块34阻挡第二弹簧29,使第二推块推动安装板35,再带动按摩凸块36进行来回收缩,对人的头部进行按摩,第四空腔的上端设有和第二推块相对应的第二开口,安装块31的上端两侧固定有支撑块34,第一转动杆30的一端贯穿支撑块34的一端,第三空腔和第四空腔的侧壁上设有和按摩凸块36相对应的第二通孔,辅助恢复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滑槽内的两个第二滑块25,两个第二滑块25之间设有第一固定块4,第一固定块4内设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的上端设有提手24,提手24的一端贯穿第二空腔的上端侧壁并延伸至第二空腔内,提手2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板26,第一连接板26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二连接板27,第二连接板27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接板21,两个第三连接板21上固定有第二连接块22,第三连接板21的一端固定有夹块,两个夹块之间安装有载重块23,利用第二滑槽内的第二滑块25带动第一固定块4向两侧移动,使用者通过拉动提手24,带动第一连接板26,带动第二连接板27的移动,带动第三连接板21的移动,利用第二连接块22进行稳定,利用夹块夹取载重块23,并且可以通过打开封盖5来换取不同种量的载重块23,第一固定块4的一端铰接有封盖5,封盖5的一端固定有把手,支撑装置包括设置在两组支撑杆6之间的移动块2,移动块2的两侧设有第三滑块,支撑杆6的一端设有第三滑槽,第三滑块安装在第三滑槽内,第三滑块上等间距设有多个第二限位孔,支撑杆6上设有和第二限位孔相对应的第三通孔,第三通孔内贯穿设有第二插杆并延伸至第二限位孔内,移动块2的上端四角均固定有第三固定板11,第三固定板11的上端固定有第一弹簧13,第一弹簧13的一端共同固定有承载板12,通过油缸18带动连接架16的移动,带动第一推块19的推动,带动第一固定板1的抬升,使使用者可以抬高自己的位置,也可以利用移动块2通过行走机构3的移动,带动第一弹簧13的弹起,带动第一承载板12的抬起,使使用者可以方便腿放置在适宜位置,移动块2的下端四角均设有行走机构3,第一固定板1的上端两侧固定有第二固定块7,第二固定块7的上端设有海绵垫。

本发明中,使用时,使用者可以通过靠在靠板10上,利用第一驱动装置40带动第二转动杆43的转动,带动第二锥形齿轮20的转动,带动第一锥形齿轮39的转动,带动螺杆38的转动,带动支撑板37的移动,来达到使靠板10的调节,在通过第一滑块8在第一滑槽内移动至头部适应位置,利用第一插杆将第二固定板9固定住,然后利用第二驱动装置带动转动块33的转动,在带动转动板32的一端转动,使第二固定块28向下移动,挤压第二弹簧29,利用支撑块34阻挡第二弹簧29,使第二推块推动安装板35,在带动按摩凸块36进行来回收缩,对人的头部进行按摩,再利用第二滑槽内的第二滑块25带动第一固定块4向两侧移动,使用者通过拉动提手24,带动第一连接板26,带动第二连接板27的移动,带动第三连接板21的移动,利用第二连接块22进行稳定,利用夹块夹取载重块23,并且可以通过打开封盖5来换取不同种量的载重块23,可以通过油缸18带动连接架16的移动,带动第一推块19的推动,带动第一固定板1的抬升,使使用者可以抬高自己的位置,也可以利用移动块2通过行走机构3的移动,带动第一弹簧13的弹起,带动第一承载板12的抬起,使使用者可以方便腿放置在适宜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