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靶向药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87973发布日期:2019-02-15 22:48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靶向药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靶向给药领域,特别的,是一种靶向药物装置。



背景技术:

靶向药物是指被赋予了靶向能力的药物或其制剂,其目的是使药物或其载体能瞄准特定的病变部位,并在目标部位蓄积或释放有效成分,靶向制剂可以使药物在目标局部形成相对较高的浓度,从而在提高药效的同时抑制毒副作用,减少对正常组织、细胞的伤害,靶向药物给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给药方式可以较为精确的控制药物释放到特定的组织、器官或细胞;

在靶向药物给药中推进的动力与药物质量成正比,靶向药物的颗粒大小与表面性质对于给药中的推进系统有着较大的影响,若靶向药物为粉体状,这使得药物给药系统中便会有多余残留从而造成在特定的推进力下药物质量偏少,造成靶向药物无法充分的使用在靶组织、靶器官或细胞中,因此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靶向药物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靶向药物装置,其结构包括推进器、筒罩、筒体、弹簧、喷射头,所述推进器贯穿于筒体的内部设有橡胶活塞罩,所述筒体的内部设有添加口、体腔,所述推进器的外端焊接有为半圆形结构的手柄,内端水平贯穿于筒体内,并通过橡胶活塞罩接触于筒体的内壁,所述筒体的外表面环绕配合有筒罩,在筒体相对于推进器另一端的外部与焊接的喷射头之间安装有弹簧,所述添加口设有两个并分别位于体腔靠近于推进器一端的两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筒罩的内部包含有旋钮机构、可回弹台,所述旋钮机构设于可回弹台的内部,所述可回弹台相对于旋钮机构的壁面上设于体腔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回弹台包括导撑、空腔、回弹管、顶头、伸缩性顶杆,所述回弹管的上端设有与之一体成型的顶头,所述导撑呈45°固定于回弹管的底部,而导撑与回弹管的外侧边形成一个为弧形结构的空腔,在两个所述回弹管之间安装有伸缩性顶杆,所述伸缩性顶杆上固定配合有旋钮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钮机构设有旋钮、支柱、固定脚、导药腔,所述旋钮的内部通过焊接的支柱安装在固定脚上,所述导药腔的内部均匀配合有两个以上的伸缩性顶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脚安装在内圆盘上,且内圆盘与外圆盘同轴转动连接,其中内圆盘通过其圆周面上一体化设有的挡块与设于外圆盘上的下固定杆接触配合,所述挡块与下固定杆结构大小一致组成导药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伸缩性顶杆组成有上伸缩杆、下固定杆,所述上伸缩杆的宽度小于下固定杆,其中上伸缩杆间隙活动配合下固定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弹管为喉管式结构,而可回弹台的两侧均为弧形结构与空腔相配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脚设有三个,该固定脚的汇聚点固定在支柱内,呈等边三角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推进器延伸于筒体内的一端密封嵌套有橡胶活塞罩,其中橡胶活塞罩的两端均为弧形结构,该弧形结构与可回弹台的边角弧形结构相互对应,可使推进器在行进中可充分接触配合,实现可回弹台的压缩驱动力。

本发明利用可回弹台与橡胶活塞罩相配合,可回弹台分为缩进系统与稳定系统两部,在缩进系统中通过回弹管与顶头、伸缩性顶杆在空腔与导药腔中活动,而稳定系统通过导撑固定配合旋钮机构,因此推进器在行进中通过配合的回弹管与伸缩性顶杆推开两侧的可回弹台,在橡胶活塞罩下将可回弹台内壁上残留的粉体药物有效的刮下,从而稳定靶向药物的质量,保持推进力与药物质量的比值。

本发明因回弹管采用喉管式结构,且在回弹管的两外侧均空留有空腔,该空腔与可回弹台的两边角结构相同,喉管式的设计与空腔的配合,为可回弹台提供伸缩空间。

本发明固定脚与支柱、旋钮共同配合,利用固定脚固定连接的导药腔,使固定脚所配合的旋钮可控制于导药腔的开合,提高筒体内导药的时效性。

本发明在固定脚所固定的平面上配合有内圆盘,该内圆盘与外圆盘同轴安装且间隙旋转配合,从而控制下固定杆与挡块的接触断开,接触时促使挡块为镂空结构,断开时挡块封闭,便于控制残留药物的导出。

本发明上伸缩杆与下固定杆相互配合,而上伸缩杆与回弹管同时配合,其中上伸缩杆的大小小于下固定杆,利用下固定杆为上伸缩杆提供一个可活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靶向药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筒体的内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可回弹台与旋钮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旋钮机构的驱动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旋钮机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推进器-1、筒罩-2、筒体-3、弹簧-4、喷射头-5、橡胶活塞罩-11、添加口-31、体腔-32、旋钮机构-21、可回弹台-22、导撑-220、空腔-221、回弹管-222、顶头-223、伸缩性顶杆-224、旋钮-211、支柱-212、固定脚-213、导药腔-214、内圆盘-13a、外圆盘-13b、挡块-13c、上伸缩杆-24a、下固定杆-24b。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图1~图5示意性的显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靶向药物装置的结构,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靶向药物装置,其结构包括推进器1、筒罩2、筒体3、弹簧4、喷射头5,所述推进器1贯穿于筒体3的内部设有橡胶活塞罩11,所述筒体3的内部设有添加口31、体腔32,所述推进器1的外端焊接有为半圆形结构的手柄,内端水平贯穿于筒体3内,并通过橡胶活塞罩11接触于筒体3的内壁,所述筒体3的外表面环绕配合有筒罩2,在筒体3相对于推进器1另一端的外部与焊接的喷射头5之间安装有弹簧4,所述添加口31设有两个并分别位于体腔32靠近于推进器1一端的两侧;

所述筒罩2的内部包含有旋钮机构21、可回弹台22,所述旋钮机构21设于可回弹台22的内部,所述可回弹台22相对于旋钮机构21的壁面上设于体腔32内;

所述可回弹台22包括导撑220、空腔221、回弹管222、顶头223、伸缩性顶杆224,所述回弹管222的上端设有与之一体成型的顶头223,所述导撑220呈45°固定于回弹管222的底部,而导撑220与回弹管222的外侧边形成一个为弧形结构的空腔221,在两个所述回弹管222之间安装有伸缩性顶杆224,所述伸缩性顶杆224上固定配合有旋钮机构21;

所述旋钮机构21设有旋钮211、支柱212、固定脚213、导药腔214,所述旋钮211的内部通过焊接的支柱212安装在固定脚213上,所述导药腔214的内部均匀配合有两个以上的伸缩性顶杆224;

所述固定脚213安装在内圆盘13a上,且内圆盘13a与外圆盘13b同轴转动连接,其中内圆盘13a通过其圆周面上一体化设有的挡块13c与设于外圆盘13b上的下固定杆24b接触配合,所述挡块13c与下固定杆24b结构大小一致组成导药腔214;

所述伸缩性顶杆224组成有上伸缩杆24a、下固定杆24b,所述上伸缩杆24a的宽度小于下固定杆24b,其中上伸缩杆24a间隙活动配合下固定杆24b;

所述回弹管222为喉管式结构,而可回弹台22的两侧均为弧形结构与空腔221相配合;

所述固定脚213设有三个,该固定脚213的汇聚点固定在支柱212内,呈等边三角结构。

下面对上述技术方案中靶向药物装置的工作原理作如下说明:

本发明在使用时,操作者将靶向药物通过添加口31加入,其中添加口31作为双口设计可提高加药效率,在加药完毕后,利用推进器1将靶向药物推送至靶向器官、靶向组织或细胞内,在推进过程中,筒体3内两侧活动配合的可回弹台22在橡胶活塞罩11的推动下往两侧扩开,直到推进器1完全送药结束后,可回弹台22则达到最大程度的压缩,在加药中,由于粉状靶向药物其颗粒表现性质具有一定的粘贴性,因此利用筒体3内可回弹台22内陷设计,可与推进器1的橡胶活塞罩11外表面充分接触,不存在一点缝隙,两者配合下可将残留的粉体药物充分刮下,达到特定推进力下维持与之匹配的药物质量(则药物质量的可允许的变化范围内),使其充分作用于靶向器官、靶向组织与细胞,实现较佳的治疗效果,而在推进器1复位后,基于复位动作,在橡胶活塞罩11的头部残留的少量药物利用导药腔214导出收纳,减少药物浪费。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