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6430发布日期:2019-02-01 19:25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液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输液方式俗称“挂瓶”或“吊针”,这种沿袭多年的传统输液方式,其特点是利用药液与人体注射部位高差所形成的压差进行输液,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必须将药液高挂,所以对于某些不具备一定高差或需要频繁挪动位置的场合就会感到无所适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打破传统输液方式对于输液环境场合局限的困扰,本发明设计了一个能够满足输液压差条件的非高差形式专属的输液装置,并对输液过程赋予智能化的内涵,本发明不再拘泥于药液与输液位置的高差要求,甚至可以在负于输液位的情况下使用,应用范围较广,尤其适合于救灾、战地等复杂环境及流动性比较大的状态下的应急救护。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它由储气罐、电控调节阀、单向阀、进气接口、输液盒、压力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触摸屏、plc、指令交换器、电动增压泵、电源、药液袋、茂菲滴管、针头、过滤器、手动调节阀组成。所述的输液盒为存放药液袋的盒子,外形呈矩形状,它由盒盖、透视窗、密封条、锁扣、弹性隔膜、盒身、铰链组成;所述的盒身为一由弹性隔膜分隔的双层容器,由塑料或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盒底层为密闭的隔膜压力腔,隔膜压力腔与进气接口、压力传感器可靠连接,弹性隔膜的上方是放置药液袋的区域,一侧盒壁设有搁置药液袋头部的开口;所述的弹性隔膜由橡胶材料制造;所述的密封条其作用是固定弹性隔膜,采用粘合胶结的方法,在固定的同时且对缝隙进行了密封;所述盒盖呈平板状,中间设置条状透视窗,且设有一组超声波传感器安装孔,盒盖用铰链与盒身铰接。所述的压力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触摸屏与plc电连接;所述的指令交换器与plc、电动增压泵、电控调节阀电连接;所述的电动增压泵与储气罐管道连接,储气罐与电控调节阀管道连接,电控调节阀的一端管道连接单向阀的进气端,单向阀的输出端经进气接口与输液盒管道连接。所述的电源与plc、电动增压泵、电控调节阀电连接。所述的药液袋置于输液盒内,药液袋与茂菲滴管、手动调节阀、过滤器、针头用输液管连接。

根据人体输液安全给药的要求,本发明对系列输液管管径及长度进行模拟实验,制备输液相关的技术参数,在plc中建立数据库,供不同工况时选用。

操作程序和作用机理:药液袋通过输液管依次连接茂菲滴管、手动调节阀、过滤器、针头。将药液袋出口朝上,挤压药液袋,让空气顺着输液管向外排放,空气排尽后用手动调节阀锁闭管道。然后将药液袋放入输液盒,盒盖用锁扣扣住,打开电源开关,电控调节阀呈开路,在触摸屏设置输液给药参数,并发布输液指令,plc接收自压力传感器所反馈的压力信号,当压力信号小于设定值时,plc通过指令交换器启动电动增压泵对储气罐供气,气流经电控调节阀、单向阀进入输液盒隔膜压力腔,随着隔膜压力腔压力的增加,隔膜压力腔开始鼓胀并压迫隔膜压力腔外侧的药液袋,此时医务人员可将针头扎入病人静脉血管,逐步放开手动调节阀。当输液盒隔膜压力腔的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信号反馈给plc,随即通过指令交换器自动调整电控调节阀的即时开度,以稳定隔膜压力腔的工作压力。所述的储气罐其作用是保证输液装置气源的持续和稳定,输液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尚可通过手动调节阀进行调整。输液装置的整个操作程序可以通过触摸屏来进行设置和操控。本发明系密闭正压输液,故输液袋不必设置回气管,这就相当于减少了一个药液可能被污染的节点,且当输液结束时,输液管路仍处于密闭状态,则有效杜绝了空气栓塞事故的发生,因此即便不及时拔除针头也无大碍。输液管路中的茂菲滴管不再负有监视输液进程快慢的作用(本文叙述的是以配置现有带茂菲滴管的输液器材,其实这里可以忽略茂菲滴管的存在,)。本发明输液进度可通过制备的技术参数进行选择,输液过程中药液存量可从输液盒上设置的透视窗直接观察,或通过超声波传感器检测探头与弹性隔膜间的距离来获知药液存量信息,当距离趋近于零时,输液结束,可通过超声波传感器反馈的电信号在触摸屏上显示相关的预警信息,或自动终止输液装置工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输液盒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输液盒的外形图。

图4为图3横截面视图。

图5为输液盒内放置着药液袋时的横截面视图。

图中1、储气罐;2、电控调节阀;3、单向阀;4、进气接口;5、输液盒;5.1、盒盖;5.2、透视窗;5.3、密封条;5.4、锁扣;5.5、弹性隔膜;5.6、盒身;5.7、铰链;6、压力传感器;7、超声波传感器;8、触摸屏;9、plc;10、指令交换器;11、电动增压泵;12、电源;01、药液袋;02、茂菲滴管;03、针头;04、过滤器;05、手动调节阀;a、隔膜压力腔、n、横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由储气罐(1)、电控调节阀(2)、单向阀(3)、进气接口(4)、输液盒(5)、压力传感器(6)、超声波传感器(7)、触摸屏(8)、plc(9)、指令交换器(10)、电动增压泵(11)、电源(12)、药液袋(01)、茂菲滴管(02)、针头(03)、过滤器(04)、手动调节阀(05)组成。所述的输液盒(5)为存放药液袋(01)的盒子,外形呈矩形状,它由盒盖(5.1)、透视窗(5.2)、密封条(5.3)、锁扣(5.4)、弹性隔膜(5.5)、盒身(5.6)、铰链(5.7)、组成,所述的盒身(5.6)为一由弹性隔膜(5.5)分隔的双层容器,由塑料或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盒底层为密闭的隔膜压力腔(a),隔膜压力腔(a)与进气接口(4)、压力传感器(6)可靠连接,弹性隔膜(5.5)的上方是放置药液袋(01)的区域,一侧盒壁设有搁置药液袋(01)头部的开口;所述的弹性隔膜(5.5)由橡胶材料制造;所述的密封条(5.3)其作用是固定弹性隔膜(5.5),采用粘合胶结的方法,在固定的同时且对缝隙进行了密封;所述盒盖(5.1)呈平板状,由塑料或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中间设置条状透视窗(5.2),且设有一组超声波传感器(7)安装孔,盒盖(5.1)用铰链(5.7)与盒身(5.6)铰接。所述的压力传感器(6)、超声波传感器(7)、触摸屏(8)与plc(9)电连接;所述的指令交换器(10)与plc(9)、电动增压泵(11)、电控调节阀(2)电连接;所述的电动增压泵(11)与储气罐(1)管道连接,储气罐(1)与电控调节阀(2)管道连接,电控调节阀(2)的一端管道连接单向阀(3)的进气端,单向阀(3)的输出端经进气接口(4)与输液盒(5)管道连接。所述的电源(12)与plc(9)、电动增压泵(11)、电控调节阀(2)电连接。所述的药液袋(01)置于输液盒(5)内,药液袋(01)与茂菲滴管(02)、手动调节阀(05)、过滤器(04)、针头(03)用输液管连接。

根据人体输液安全给药的要求,本发明对系列输液管管径及长度进行模拟实验,制备输液相关的技术参数,在plc(9)中建立数据库,供不同工况时选用。

操作程序和作用机理:药液袋(01)通过输液管依次连接茂菲滴管(02)、手动调节阀(05)、过滤器(04)、针头(03)。将药液袋(01)出口朝上,挤压药液袋(01),让空气顺着输液管向外排放,空气排尽后用手动调节阀(05)锁闭管道。然后将药液袋(01)放入输液盒(5),盒盖(5.1)用锁扣(5.4)扣住,打开电源(12)开关,电控调节阀(2)呈开路,在触摸屏(8)设置输液给药参数,并发布输液指令,plc(9)接收自压力传感器(6)所反馈的压力信号,当压力信号小于设定值时,plc(9)通过指令交换器(10)启动电动增压泵(11)对储气罐(1)供气,气流经电控调节阀(2)、单向阀(3)进入输液盒(5)隔膜压力腔(a),随着隔膜压力腔(a)压力的增加,隔膜压力腔(a)开始鼓胀并压迫隔膜压力腔(a)外侧的药液袋(01),此时医务人员可将针头(03)扎入病人静脉血管,逐步放开手动调节阀(05)。当输液盒(5)的隔膜压力腔(a)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压力传感器(6)将压力信号反馈给plc(9),随即通过指令交换器(10)自动调整电控调节阀(2)的即时开度,以稳定隔膜压力腔(a)的工作压力。所述的储气罐(1)其作用是保证输液装置气源的持续和稳定,输液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尚可通过手动调节阀(05)进行调整。输液装置的整个操作程序可以通过触摸屏(8)来进行设置和操控。本发明系密闭正压输液,故输液袋(01)不必设置回气管,这就相当于减少了一个药液可能被污染的节点,且当输液结束时,输液管路仍处于密闭状态,则有效杜绝了空气栓塞事故的发生,因此即便不及时拔除针头(03)也无大碍。输液管路中的茂菲滴管(02)不再负有监视输液进程快慢的作用。本发明输液进度可通过制备的技术参数进行选择,输液过程中药液存量可从输液盒(5)上设置的透视窗(5.2)直接观察,或通过超声波传感器(7)检测探头与弹性隔膜(5.5)间的距离来获知药液存量信息,当距离趋近于零时,输液结束,可通过超声波传感器(7)反馈的电信号在触摸屏(8)上显示相关的预警信息,或自动终止输液装置工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