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乌鳢诺卡氏菌病的中药添加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1657发布日期:2019-02-19 18:40阅读:11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水生动物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乌鳢诺卡氏菌病的中药添加剂。



背景技术:

乌鳢隶属于鲈形目、鳢科、鳢属,俗称黑鱼、乌鱼、财鱼、生鱼、黑鳢头等,是一种肉食性的名贵经济鱼类。在自然环境里,乌鳢生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都很强。但随着乌鳢集约化养殖的发展,放养密度大、投饵率高等原因使得乌鳢的养殖水域水质恶化,鱼体抵抗力下降,从而产生各种疾病,带来较大经济损失,成为制约乌鳢养殖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诺卡氏菌病是黑鱼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的高发病,诺卡氏菌病又称为乌鳢结节病,是由诺卡氏菌引起。诺卡氏菌是以腐生菌为主的革兰氏阳性丝状杆菌。该病流行季节较长,在每年的4-11月均有发生,发病高峰在6-10月,发病鱼常为1龄或2龄鱼,水温在15℃-32℃时都可流行,以水温在25℃-28℃时发病最为严重。诺卡氏菌病的特点是潜伏期长,病情发展缓慢,但是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自然发病率可达到15%-30%,严重的达到60%以上,乌鳢患有诺卡氏菌病后的死亡率可高达80%以上。其病原为鳀师鱼诺卡氏菌。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为:(1)未做好清塘及苗种消毒工作;(2)购进鱼种时,带入病原;(3)养殖密度过大,池塘水质恶化;(4)投喂量过大,生长速度很快的乌鳢养殖池,更容易出现乌鳢诺卡氏菌病。

感染诺卡氏菌的乌鳢起初并没有明显症状,仅表现为食欲下降,反应迟钝,上浮水面。随着病情加重,病鱼体色变黑并伴有出血现象,眼球突出或外缘混浊,腹部膨大,不吃食,游行缓慢,长时间浮于水面,或游荡在滩边直到死亡。鱼体解剖可见真皮下形成脓疮,有干酪状坏死,鳃上有棉絮状结节,最明显是脾和肾上有明显肉眼结节(肉芽肿),肝、心包和鳔上偶尔也可见。

孟思妤在《养殖鱼类诺卡氏菌病及其防治》中报道,使用氨苄青霉素、硫氰酸红霉或交沙霉素对野外治疗乌鳢诺卡氏菌病具有一定效果,但同时指出,采用抗生素治疗,只有在获得其致病菌对拟选用抗生素类药物敏感程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决定其适宜的用药量;另外因为病原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是会随着药物的使用频度以及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因此抗生素类药物并非永远是“特效药物”。吕伟清等在《乌鳢诺卡氏菌病的防治》中报道,用红霉素拌饲投喂患病乌鳢,用药从第四天开始死鱼数量逐渐下降,到第七天死鱼基本停止。目前市场上还没有有效的专门针对诺卡氏菌病的药物出现,治疗黑鱼诺卡氏菌病还是以抗生素为主,但效果不是很好。该病的防治对提高乌鳢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为解决抗生素治疗乌鳢诺卡氏菌病产生耐药性、效果不佳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取材容易、制备方便、减少药物残留及毒副作用、且价格低廉、疗效较高的防治乌鳢诺卡氏菌病的中药添加剂。

一种防治乌鳢诺卡氏菌病的中药添加剂,它的重量组分如下:

大黄3-5份,贯众3-5份,紫草3-5份,五倍子1-2份,金樱子1-2份,大蒜粉1-2份,黄连2-3、黄芪2-3、白术2-3,枳壳4-5份、川芎3-5份、陈皮3-5份、泽泻2-3份、猪苓3-4份、茯苓3-4份,甘草1-2份;

所述的大黄5份、贯众5份、紫草3份、五倍子2份、金樱子2份、大蒜粉1份、黄连2份、黄芪2份、白术3,枳壳4份、川芎3份、陈皮5份、泽泻3份、猪苓3份、茯苓3份,甘草2份。

所述的大黄5份、贯众3份、紫草5份、五倍子1份、金樱子1份、大蒜粉2份、黄连3份、黄芪3份、白术3份、枳壳5份、川芎3份、陈皮5份、泽泻2份、猪苓3份、茯苓3份,甘草1份。

所述的大黄5份、贯众5份、紫草5份、五倍子2份、金樱子2份、大蒜粉2份、黄连3份、黄芪2份、白术2份、枳壳4份、川芎3份、陈皮5份、泽泻3份、猪苓3份、茯苓3份,甘草2份。

一种防治乌鳢诺卡氏菌病的中药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它包括:

1)按所述一种防治乌鳢诺卡氏菌病的中药添加剂的原料配比称取各组分,除杂质,洗涤,干燥;粉碎各组分,加入60~90%的酒精,没过药粉3~5cm,浸渍4~6d;过滤,收集滤液;将过滤后药渣,再加入相同体积60~90%的酒精,浸渍4~6d;过滤,收集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浓缩,得1号药液;

2)按所述一种防治乌鳢诺卡氏菌病的中药添加剂的原料配比称取各组分,除杂质,洗涤,干燥;粉碎各组分,加5~10倍重量的水浸泡30~60分钟,煎煮20~40分钟,过滤,收集滤液;药渣再加5~10倍重量的水煎煮20~40分钟;过滤,收集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浓缩,得2号药液;

3)合并1号和2号药液,得到一种防治乌鳢诺卡氏菌病的中药添加剂;

步骤1)中所述加入70%的酒精,浸渍5d,浸渍过程中振荡或搅拌;

步骤2)中所述加6倍重量的水,煎煮30分钟。

发明详述:本防治乌鳢诺卡氏菌病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是在进行了大量实际应用的基础上,依据传统医学古方,结合鱼类生理学、传染病病原学和免疫学的理论筛选而成。方中大黄、贯众、紫草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作用,抗菌谱广,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有效,在此方中共同组成君药,用以抑制乌鳢体内的诺卡氏菌(革兰氏阳性菌)。五倍子、金樱子、大蒜粉止久痢、厚肠胃、调中健脾,主要用于治疗乌鳢病变的消化系统;黄连、黄芪、白术有扩张血管、抗血凝、保肝利胆、提高免疫力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乌鳢病变的循环系统;泽泻、猪苓、茯苓有利水、渗湿等功效,主要用于缓解乌鳢的水肿症状;枳壳、川芎、陈皮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等作用,主要用于调节乌鳢的消化系统,增强其食欲;甘草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用以甘温益气、通行经络、调和诸药。这些药物起辅助治疗的作用,共同组成方中的臣药。方中诸药相和,共奏抗菌消炎、消食化积、止泻止痢、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的功效,可以有效地杀灭乌鳢体内的诺卡氏菌,有效地改善诺卡氏菌对乌鳢脏器的损伤,从而达到治愈乌鳢诺卡氏菌病的目的。

本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用以防治乌鳢的诺卡氏菌病,具有治愈率高、效果好、安全、无毒副作用、服用方便的特点。本发明提供使用一种安全、绿色环保的防治乌鳢诺卡氏菌病的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其中:

大黄,药性苦、寒,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如柱状嗜纤维菌、气单胞菌等有强抑制作用;

贯众,药性苦、凉,具抗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对多种致病性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可用于水质消毒;

紫草,中含乙酰紫草素,经水解所得紫草素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亦有抑制作用。

五倍子,味酸涩、性寒,归肺、大肠、肾经。对伤寒、副伤寒、痢疾等均有明显的抑菌或杀菌作用。

金樱子,味酸、甘,性涩、平。具涩肠固精、止泄痢之功效。

大蒜粉,味甘,性温。具温中健胃、消食理气、杀虫解毒、止泻止痢之功效。

黄连,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现代药理试验证明,黄连具有抑菌及抗病毒、抗原虫作用,并能降低血压,扩张冠状动脉等;

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白术,有镇静、血管扩张、抗血凝、抗胃溃疡、保肝利胆、利尿、强壮、提高免疫、抗氧化、抗菌等。

泽泻,有利水,渗湿,泄热之功效。

猪苓,有利尿治水肿之功效;

茯苓,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功效。

枳壳,性苦、辛、酸、温,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

川芎,性味辛,温。入肝、胆经。具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之功效。

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具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效。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乌鳢诺卡氏菌病的中药添加剂,它的重量组分如下:大黄3-5份,贯众3-5份,紫草3-5份,五倍子1-2份,金樱子1-2份,大蒜粉1-2份,黄连2-3、黄芪2-3、白术2-3,枳壳4-5份、川芎3-5份、陈皮3-5份、泽泻2-3份、猪苓3-4份、茯苓3-4份,甘草1-2份;制备方法为:按所述一种防治乌鳢诺卡氏菌病的中药添加剂的原料配比称取各组分两份,除杂质,洗涤,干燥;粉碎,一份加入60~90%的酒精,浸渍;过滤,收集滤液,浓缩,得1号药液;另一份加5~10倍重量的水浸泡,煎煮,过滤,浓缩,得2号药液;合并1号和2号药液,得到中药添加剂;本发明临床疗效良好,治愈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防治乌鳢诺卡氏菌病的中药添加剂

一种防治乌鳢诺卡氏菌病的中药添加剂,其重量组份:大黄5份、贯众5份、紫草3份、五倍子2份、金樱子2份、大蒜粉1份、黄连2份、黄芪2份、白术3,枳壳4份、川芎3份、陈皮5份、泽泻3份、猪苓3份、茯苓3份,甘草2份。

实施例2一种防治乌鳢诺卡氏菌病的中药添加剂

一种防治乌鳢诺卡氏菌病的中药添加剂,其重量组份:大黄5份、贯众3份、紫草5份、五倍子1份、金樱子1份、大蒜粉2份、黄连3份、黄芪3份、白术3份、枳壳5份、川芎3份、陈皮5份、泽泻2份、猪苓3份、茯苓3份,甘草1份。

实施例3一种防治乌鳢诺卡氏菌病的中药添加剂

一种防治乌鳢诺卡氏菌病的中药添加剂,其重量组份:大黄5份、贯众5份、紫草5份、五倍子2份、金樱子2份、大蒜粉2份、黄连3份、黄芪2份、白术2份、枳壳4份、川芎3份、陈皮5份、泽泻3份、猪苓3份、茯苓3份,甘草2份。

实施例4一种防治乌鳢诺卡氏菌病的中药添加剂的制备方法

一种防治乌鳢诺卡氏菌病的中药添加剂药物,是由下述方法制备:

(1)按实施例1、2或3所述一种防治乌鳢诺卡氏菌病的中药添加剂的原料配比称取各组份,去除杂质,用凉白开水迅速淘洗,沥干;然后将上述获得的原材料草药晒干,投入粉碎机粉碎成细粉;采用冷浸法的方式,先将粉碎的药物放入浸渍锅,加入原料总和70%的酒精,酒精的添加量以没过药粉3cm为宜,盖好盖,浸渍5d,在浸渍过程中,应经常振摇或搅拌,以加快浸出;然后取出浸渍液,过滤,并压榨药渣,将所得的压榨液与浸出液合并;将药渣再放入浸渍器中,再加入70%的酒精,浸渍5d,再次压榨药渣,将所得的压榨液与浸出液合并;将两次浸泡液混合在一起,再次过滤,浓缩并除去乙醇,得粘稠液体,即为1号药液,备用;

(2)按一种防治乌鳢诺卡氏菌病的中药添加剂的原料配比称取各组份,去除杂质,用凉白开水迅速淘洗,沥干;然后将上述获得的原材料草药晒干,投入粉碎机粉碎成细粉。将研磨好的细药粉加6倍重量的水浸泡40分钟。放入煎煮锅内,煎煮30分钟,滤除去药渣,取滤液。将药渣又放入煎煮锅内,煎煮30分钟,再次滤除去药渣,取滤液。将二次滤液合并,浓缩成粘稠状液体,既得2号药液;

(3)将1号和2号药剂混合,粘稠度适中,即得一种防治乌鳢诺卡氏菌病的中药添加剂。

实施例5乌鳢诺卡氏菌病治疗方法

使用方法:在每100kg乌鳢预混料(粉状料)中拌入1kg本中药添加剂和100g利福平原粉(浓度含量为98%以上)+氟苯尼考100g,搅拌均匀,制成适口的乌鳢药饵;将制备好的药饵投喂具有初期发病症状的乌鳢,每天两次,连用7d。

疗效标准:防治乌鳢诺卡氏菌病的中药添加剂防治乌鳢诺卡氏菌病,疗效判定主要依据乌鳢诺卡氏菌病的症状是否消失。服药5d为一个疗程,具体疗效分为三级:

1)治愈:乌鳢投喂饲料5d后,不再有死鱼,活鱼诺卡氏菌病症状基本消失,乌鳢活动、食欲基本恢复正常;

2)好转:乌鳢投喂饲料5d后,仍有少量死鱼,活鱼诺卡氏菌病症状减轻消失,乌鳢活动、食欲好转,逐渐恢复正常;

3)无效:乌鳢投喂饲料5d后,仍有大量死鱼,活鱼诺卡氏菌病症状仍然比较严重,乌鳢活动、食欲均未好转;

本人在2010-2016年的6年间,共对20例乌鳢诺卡氏菌病进行了治疗,其中用中药添加剂和利福平原粉+氟苯尼考混合药物治疗,治愈19例,逐渐好转1例,治愈率95.0%,有效率100%;对照组用利福平原粉+氟苯尼考的纯抗生素治疗,治愈12例,逐渐好转8例,治愈率60.0%,有效率100%。

实施例6中药添加剂临床疗效实验

1、实验验方法

白城月亮泡水库、德惠夏家店渔场、九台国营渔场、长春新立城水库、长春石头口门水库等5个单位,从2013-2018年共挑选20例(每例都有2个以上的池塘同时发病)的初发乌鳢诺卡氏菌病的渔场进行试验。现将试验报告汇编如下:

将用本中药添加剂和利福平+氟苯尼考药饵治疗的发病鱼塘以s代表,编号为1-20号;将只用利福平+氟苯尼考和乌鳢预混料制成的传统治疗药饵治疗的发病鱼塘以d代表,编号为1-20号,进行对比试验;对发病鱼塘投喂药饵,每日上下午各1次,连用5日;具体情况详见表1和表2;

表1s-实验组

中药添加剂和利福平+氟苯尼考药饵治疗乌鳢诺卡氏菌病的治愈率:(19÷20)×100%=95%

只用利福平+氟苯尼考治疗乌鳢诺卡氏菌病的治愈率:(12÷20)×100%=60%

2、结果解析

从表3得出,s-中药添加剂和利福平+氟苯尼考药饵治疗实验组的乌鳢成活率为95.2%,治愈率95%;d-利福平+氟苯尼考药饵治疗实验组乌鳢成活率87.4,治愈率60%。s组比d组成活率高7.8%,治愈率高35个百分点。两者差距非常明显。

结果表明,用乌鳢诺卡氏菌病的专用中药添加剂结合利福平+氟苯尼考治疗乌鳢诺卡氏菌病比单纯使用利福平+氟苯尼考治疗乌鳢诺卡氏菌病能明显提高鱼类成活率,对减少乌鳢诺卡氏菌病的危害有显著的作用。

采用本发明“一种防治乌鳢诺卡氏菌病的中药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治疗乌鳢诺卡氏菌病的中药添加剂具有成本低、制备容易,无毒副作用、且疗效显著。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新药。临床实践证明,该药的治愈率95.0%,有效率10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