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65897发布日期:2019-07-03 03:24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脱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脱气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例如适合于设置在透析液调制装置的供水通道并从在该供水通道中流通的ro水除去气泡的情况的脱气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调制人工透析用透析液的透析液调制装置是公知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透析液调制装置中,需要在调制透析液时防止气泡混入到透析液中,因此,需要在用于调制透析液的供水通道设置脱气装置。

并且,以往,作为从液体除去气体的脱气装置,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2的脱气装置具备成为外筒的壁部14、成为配置于该壁部14的内方侧的内筒的壁部30、以及覆盖上述壁部14(外筒)的上端的盖54(参照专利文献2的图3)。并且,由于经由连接短管44(供给口)从切线方向向壁部30的内部供给液体,所以该液体沿着壁部30的内表面呈螺旋状地上升。伴随于此,使液体中的气泡靠近壁部30(内筒)的轴心侧后上升,并经由盖54的脱气孔口48向外部排出(参照段落0030)。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80354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307576号公报

此外,在专利文献2的脱气装置中,存在如下的问题。即,液体中的气泡沿着壁部30(内筒)的内表面呈螺旋状地上升,大部分的气泡从上方侧的盖54的排气孔向外部进行排气,但一部分较小的气泡会在混入到液体中的状态下从壁部30的上端部流入到相邻外方位置的外筒内,之后,经由外筒的连接短管46(排出口)向外部送出。因此,在专利文献2的脱气装置中,存在无法可靠地从液体进行脱气这样的问题。

并且,在将流量计设置于脱气装置的下游侧且该流量计为超声波式的情况下,气泡会影响基于超声波的流量测定而无法得到正确的测定结果,其结果是,调制的透析液的浓度会从所期望的值偏离,因此,需要可靠地从液体中除去气泡。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是一种脱气装置,所述脱气装置具备:形成为圆筒状的内筒、围绕该内筒配置的外筒、覆盖上述外筒的上端开口部的盖构件、形成于内筒的下部的供给口、形成于外筒的排出口、以及形成于盖构件的排气口,从供给口向内筒供给液体,使该液体成为沿着内筒的内表面的螺旋状的水流并上升,由此使液体所包含的气泡在聚集到内筒的轴心侧后经由上述排气口向外部排出,并且使越过内筒的上端部后的液体在沿着外筒的内周面流下后从排出口排出,所述脱气装置的特征在于,

设置有上端部与上述排气口连通且下端部位于上述内筒的内部的气泡收集筒,利用上述气泡收集筒捕集在上述内筒内上升的液体内的气泡并经由排气口向外部排出。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配备气泡收集筒,从而可以提供能够可靠地从液体除去气泡的脱气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剖视地示出图1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图3(a)和图3(b)分别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脱气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沿着图1的iv-iv线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5是沿着图1的v-v线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6是图3(b)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脱气装置2..供水通道

3..内筒3c..供给口

4..外筒4b..排出口

5..盖构件6..气泡收集筒

17a..排气口w..ro水

g..气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若针对图示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则在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1是脱气装置,该脱气装置1设置于调制透析液的透析液调制装置的供水通道2。

亦如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那样,透析液调制装置通过在混合罐内混合ro水和a液、b液来调制透析液,具备将混合罐与ro水的供给源连接的供水通道2。本实施例的脱气装置1配置于将ro水w的供给源与混合罐连接的供水通道2的中途,并从在该供水通道2内流通的ro水w除去气泡。

脱气装置1具备:下部成为大径部3a且比下部靠上方侧的部分成为小径部3b的带有台阶的圆筒状的内筒3、围绕该内筒3的小径部3b地固接在内筒3的大径部3a上的圆筒状的外筒4、从上方侧覆盖内筒3及外筒4并维持密封地一体固定于外筒4的上端开口部4a的盖构件5、由盖构件5支承并从上方将下端部6b插入到内筒3的小径部3b内的气泡收集筒6。

内筒3的大径部3a的下端部封闭,小径部3b的下端部维持密封地固接于成为大径部3a的上表面的环状部的内周部。由此,大径部3a的内部与小径部3b的内部始终连通,ro水w能够在内筒3内流通。在本实施例中,由内筒3、外筒4及盖构件5围绕而成的内部空间成为临时收容ro水w并供ro水w流通的收容室8。

在大径部3a的圆周方向上的预定位置贯穿设置有供给口3c,供给管11的一端与该供给口3c连接。供给口3c沿大径部3a的切线方向形成,另外,与供给口3c连接的供给管11的端部及其相邻部分也沿大径部3a的切线方向被支承(参照图2)。

供给管11的另一端与成为上游侧的供水通道2连接,在比供给管11靠上游侧的供水通道2配置有脱气泵10。该脱气泵10由通过使叶轮旋转来运送液体的叶轮泵构成,比脱气泵10靠上游侧的液压相比于下游侧的液压而成为负压。因此,在该脱气泵10动作而使ro水w通过该脱气泵10时,溶解在该ro水w内的气体变得容易成为气泡。

脱气泵10由未图示的控制单元控制动作,在利用控制单元使脱气泵10动作时,利用该脱气泵10向下游侧供给ro水w。此时,通过使ro水w通过脱气泵10,从而促进溶解在ro水w内的气体成为气泡,包含有该气泡的ro水w经由脱气装置1的供给管11和供给口3c被供给到大径部3a内。

此时,由于供给管11以及供给口3c为大径部3a的切线方向,所以ro水w在沿着大径部3a的内周面流入到大径部3a内后,向上方侧的小径部3b流入,之后,在小径部3b内沿着其内周面成为螺旋状的水流并上升。

在本实施例中,从供给口3c向内径较大的大径部3a内供给ro水w,之后,向内径较小的小径部3b内导入ro水w,由此在小径部3b内提高ro水w的流速并产生强力的螺旋状的水流(参照图6)。另外,由于在内筒3的下部形成有大径部3a,所以能够以较大的半径使ro水w在大径部3a内旋转,由此能够可靠地产生螺旋状的水流。

伴随着ro水w在小径部3b内成为螺旋状的水流并上升,ro水w所包含的气泡g向小径部3b的轴心靠近并聚集,向轴心及其附近靠近并聚集后的气泡g一边呈螺旋状地移动一边浮起。在本实施例中,利用气泡收集筒6来捕集像这样在ro水w内浮起的气泡g并向外部排出(参照图6)。

外筒4的外径与内筒3的大径部3a相同,围绕内筒3的小径部3b地配置外筒4,并且将外筒4的下端部维持密封地固接于大径部3a的上表面外周部。由此,外筒4与内筒3的轴心一致。

外筒4的上端开口部4a位于比内筒3的上端部(小径部3b的上端部3ba)靠上方侧的位置,外筒4的上端开口部4a由盖构件5维持密封地封闭。

由此,在外筒4的内周面与内筒3的小径部3b的外周面之间、及小径部3b的上端部3ba与盖构件5之间形成有供ro水w流通的流体通道12。

在上述脱气泵10进行了动作时,若ro水w流入到内筒3的小径部3b内并沿着其内周面呈螺旋状地上升,则之后ro水w会越过小径部3b的上端部3ba而在液体通道12内装满(日文:満杯)并在该液体通道12内沿着外筒4的内周面流下。即,外筒4、内筒3及气泡收集筒6的内部被ro水w填满。此外,越过上端部3ba并流入到液体通道12的ro水w成为螺旋状的水流并在内筒3的周围流下。

在外筒4的下方侧、即液体通道12的下方侧贯穿设置有排出口4b,排出管13的一端与该排出口4b连接。排出管13的另一端与供水通道2的下游侧连接,在该供水通道2的下游侧设置有测定ro水w的流量的流量计14。

如前述那样,外筒4、内筒3及气泡收集筒6的内部被ro水w填满,在该状态下,在液体通道12内呈螺旋状地流下的ro水w经由排出口4b和排出管13而向供水通道2排出。

此时,利用流量计14测定ro水w的流量。该流量计14是卡曼涡流式超声波流量计(日文:カルマン渦式超音波流量計),通过利用超声波来检测在作为流路的排出管13内产生的卡曼涡流,从而对ro水的流量进行测定。假若在ro水w中混入有气泡的情况下,则基于流量计14的测定精度会下降,但根据本实施例的脱气装置1,由于能够可靠地从ro水w除去气泡g,所以能够尽可能地抑制流量计14的精度降低,并进行基于流量计14的高精度的测定。由此,能够使在混合罐内调制的透析液的浓度成为所期望的值,进而能够提高透析装置的治疗效率。

如图6放大示出的那样,盖构件5具备:在中心形成有贯通孔的带有台阶的圆板状的封闭构件16、和维持密封地固接于该封闭构件16的上表面的帽状构件17。

封闭构件16的外周部维持密封地一体固接于外筒4的上端开口部4a。在封闭构件16的上表面固定有托架18,通过将该托架18安装于未图示的支承框,从而沿铅垂方向支承脱气装置1的外筒4、内筒3及气体收集筒6。

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将气泡收集筒6插入到内筒3的内部,由此,通过使在内筒3的小径部3b内的ro水w内上升的气泡g进入到气泡收集筒6的内部,从而可靠地进行捕集。

气泡收集筒6形成为直径比内筒3的小径部3b小的圆筒状,气泡收集筒6的轴向长度为小径部3b的上端部3ba与封闭构件16相隔的距离的约3倍左右。

气泡收集筒6的上端部6a嵌接于封闭构件16的下方的内周部,气泡收集筒6的下端部6a从上方侧插入到内筒3的小径部3b内并保持预定的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以使气泡收集筒6的轴心与内筒3的轴心一致的方式将气泡收集筒6保持于封闭构件16,气泡收集筒6的下端部6b在围绕内筒3的轴心的状态下被插入到内筒3中。气泡收集筒6的轴向的一半以上被插入到内筒3的小径部3b内。在气泡收集筒6的下方侧的外周面与围绕该外周面的小径部3b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使ro水w向液体通道12流通的液体通道15。

因此,在ro水w从供给口3c流入到内筒3的小径部3b内并在其内部成为螺旋状的水流而上升时,ro水w从气泡收集筒6的下端部6b流入到内部并上升而到达帽状构件17的内部,并且,ro水w经由气泡收集筒6与内筒3的小径部3b之间的液体通道15而越过小径部3b的上端部3ba并流入到液体通道12,液体通道12内被ro水w装满。即,成为在收容室8的大致整个区域内填满ro水w的状态。

伴随着ro水w在小径部3b内成为螺旋状的水流并上升,包含在ro水w内的气泡g由于向小径部3b的轴心及其附近靠近并聚集而成为更大的气泡g。之后,通过使该气泡g沿着小径部3b的轴心及其近旁上升,从而使该气泡g从气泡收集筒6的下端部6b进入内部并进行捕集,之后,将其收容在上方侧的帽状构件17的内部。

在帽状构件17的上部设置有用于排出气泡g的排气口17a,排气管21的一端与该排气口17a连接。该排气管21的另一端与未图示的排水配管连接。另外,在排气管21的中途设置有止回阀22,并且在该止回阀22相邻的下游侧设置有电磁开闭阀v1。该电磁开闭阀v1由未图示的控制单元控制动作,控制单元在为了调制透析液而使上述脱气泵10动作时将电磁开闭阀v1打开。

如前述那样,由气泡收集筒6捕集的气泡g在气泡收集筒6内上升,进而被收容在封闭构件16以及帽状构件17的内部,之后,经由排气口17a、排气管21及未图示的排水配管向外部排出。

另外,在嵌接有气泡收集筒6的上端部6a的封闭构件16的内周面,在圆周方向上的多个部位形成有切口部19。利用上述多个切口部19将比气体收集筒6的上端部6a靠上方侧的盖构件5的内部空间及排气口17a与成为气体收集筒6的外方侧的液体通道12连通。因此,在气泡g未被气体收集筒6捕集而经由该气体收集筒6的外方侧的液体通道15在液体通道12内的上部积存时,该气泡g会在切口部19内通过并收容在帽状构件17的内部,与已经被气泡收集筒6捕集的气泡g一起经由排气口17a、排气管21以及排水配管向外部排出。

本实施例的脱气装置1在排气管21设置有电磁开闭阀v1,在使脱气泵10动作并经由供水通道2及设置于该供水通道2的脱气装置1向未图示的混合罐运送ro水w时,即在调制透析液时,将电磁开闭阀v1打开。此时,捕集收容室8内的ro水w的气泡g并从排气管21向外部排出。

另一方面,在使脱气泵10停止时,即在停止透析液的调制时,利用控制单元也将电磁开闭阀v1关闭,由此,阻止从排气口17a排出的气泡g(气体)向盖构件5内回流。

此外,在透析液调制中,有时会产生电磁开闭阀v1的动作故障、设置有该电磁开闭阀v1的排气管21的堵塞等故障,为了检测这样的故障,在盖构件5的内部配置有浮标26。

即,在封闭构件16与帽状构件17的内部空间配置有沿着升降轴25升降的环状的浮标26。升降轴25通过衬垫27维持密封地安装于帽状构件17的贯通孔17b,在升降轴25的外周部能够升降地安装有环状的浮标26。在浮标26的内部埋设有磁铁,在升降轴25的上部安装有磁性开关28。该磁性开关28经由线缆29与控制单元连接。

在使ro水w在脱气装置1的收容室8内流通的通常的透析液调制时,如图3(b)以及图6所示,流入到收容室8内的ro水w流入至盖构件5的内部,ro水w的液面wa上升至盖构件5的帽状构件17的位置。在该通常的透析液调制时,浮标26处于上升端,并通过磁力而磁吸附于磁性开关28,控制单元经由线缆29而将该情况识别为磁性开关28接通。

在该透析液调制中,在电磁开闭阀v1正常打开且经由排气管21、未图示的排水配管将气泡g毫无障碍地排出的情况下,浮标26不会下降至下降端,因此,磁性开关28不会断开。

与此相对,在透析液调制中,在电磁开闭阀v1未正常打开或产生了排气管21、排水配管的堵塞的情况下,不会经由排气管13进行排气,因此,帽状构件17内部的气泡g增加,ro水w的液面wa降低,并且浮标26下降至下降端位置(该图6的状态)。于是,由于磁性开关28持续断开,所以该情况会经由线缆29而被控制单元识别。在该情况下,控制单元判断为存在电磁开闭阀v1的异常或排出管21、排水配管堵塞等异常,并针对该信息使警报鸣响。

在以上的结构中,在利用透析液调制装置调制透析液时,利用控制单元使脱气泵10动作,并且将电磁开闭阀v1打开(参照图1、图6)。

于是,从ro水w的供给源经由供水通道2和脱气泵10向收容室8运送ro水w。此时,由于ro水w会通过脱气泵10,所以溶解在ro水w内的气体成为气泡g,包含有该气泡g的ro水w经由供给管11和供给口3c而被供给到大径部3a内。于是,ro水w成为螺旋状的水流并提高流速地从大径部3a向上方侧的小径部3b流入,之后,在小径部3b内成为螺旋状的水流并沿着该小径部3b的内周面上升。

像这样,伴随着ro水w在小径部3b内成为螺旋状的水流并上升,ro水w所包含的气泡g向小径部3b的轴心及其附近靠近并聚集,像这样向轴心侧靠近并聚集的气泡g和包含有该气泡g的ro水w会呈螺旋状地浮起并进入到气泡收集筒6的内部。

由此,气泡g被气泡收集筒6捕集,并在该气泡收集筒6的上端开口部6a内通过而收容在上方侧的帽状构件17内,之后,经由排气口17a和排气管21及未图示的排水配管将气泡g排出。另外,由于ro水w通过气泡收集筒6的内部并流入至比该气泡收集筒6的上端部6a靠上方的盖构件5的内方,所以ro水w的液面wa位于帽状构件17的内部。

另外,此时,内筒3及液体通道12内也被ro水w填满,并且,经由液体通道15而越过内筒3的上端部3ba后的ro水w向下方侧流下,并经由排出口4b和排出管13返回到下游侧的供水通道2,之后,被供给到与供水通道2的下游端连接的混合罐内。即,向混合罐供给由脱气装置1除去气泡g后的ro水w。另外,在像这样经由供水通道2向混合罐供给ro水w时,利用配置于供水通道2的流量计14来测定液体的流量。

此外,在气泡g未被上述气泡收集筒6捕集而存在于通过液体通道15并越过内筒3的上端部3ba后的ro水w内的情况下,该气泡g在聚集到成为液体通道12的上端的封闭构件16的下表面的位置、即外筒4内的上端后,经由切口部19而被收容在帽状构件17的内部,与已经被收容在该帽状构件17内的气泡g一起经由排气管21排出。

此外,当气泡g在向内筒3的小径部3b内流入并呈螺旋状地上升的ro水w的内部较少时,不仅外筒4及气泡收集筒6内会被ro水w填满,而且盖构件5内部的整个区域(收容室8的整个区域)也会被ro水w填满,但在该情况下,ro水w也会在排气口17a和排气管21中流通并向未图示的排水配管排出。

另一方面,当在小径部3b内呈螺旋状地上升的ro水w内临时大量地产生气泡g时,ro水w的液面wa会沿着气泡收集筒6的内周面大幅地下降。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气泡收集筒6的轴向长度设定成即使在气泡收集筒6内的ro水w的液面wa最大地下降的情况下,气泡收集筒6的下端部也位于液面wa的下方。即,即使在气泡g大量积存在气泡收集筒6内的情况下,该气泡g也不会穿过气泡收集筒6的下端部6b而向液体通道15侧泄漏。

并且,之后,若ro水w内的气泡g的量减少,则ro水w的液面wa会再次在气泡收集筒6内上升。

此外,在透析液调制中,由于液面wa会稍许上下移动,因此,只要电磁开闭阀v1等没有异常,则浮标26就会断续地位于上升端而使磁性开关28接通。与此相对,在电磁开闭阀v1未正常打开或产生了排气管21、排水配管的堵塞的情况下,不会经由排气管13进行排气。因此,由于帽状构件17内的浮标26下降至下降端位置,所以磁性开关28持续断开。于是,控制单元判断为存在电磁开闭阀v1的异常或排出管21、排水配管堵塞等异常,并针对该信息使警报鸣响。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例的脱气装置1中,由于在内筒3内部的上方侧配置有气泡收集筒6,所以能够利用气泡收集筒6高效且可靠地捕集并除去沿着内筒3的轴心上升的ro水w内的气泡g。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脱气装置1,由于能够可靠地从ro水w除去气泡g,所以能够尽可能地抑制流量计14的精度降低,并进行基于流量计14的高精度的测定。由此,能够使在混合罐内调制的透析液的浓度成为所期望的值,进而能够提高透析装置的治疗效率。

此外,也可以省略上述实施例中的电磁开闭阀v1、浮标26、升降轴25及磁性开关28。

另外,作为上述流量计14,并不限于上述超声波流量计,在将液体中的气泡会影响测定的传感器设置于流路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脱气装置1就可以发挥效果。

而且,对于设置于供水通道2的脱气泵10而言,也是只要是可以产生气泡的泵即可,可以采用任意方式的泵。

另外,本实施例的脱气装置1也可以用于与透析液调整装置的下游侧连接的透析用监视装置(控制台)、内置有透析液调制装置的个人用透析装置的透析液体回路。

而且,本实施例的脱气装置1不仅能够应用于透析系统的液体回路,而且还能够广泛地应用于需要从在液体通道内流通的液体除去气泡的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