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导丝穿线的顺应性球囊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8830发布日期:2019-04-13 01:02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导丝穿线的顺应性球囊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导丝穿线的顺应性球囊导管。



背景技术:

在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顺行开通失败,或顺行进入内膜下无法返回动脉真腔内,这个时候临床中多采用双向成形术,即经腘动脉或膝下动脉逆行穿刺,逆行开通后,将逆行的导丝送入顺行的导管腔内(穿线技术),建立完整通路后进行后续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等治疗。然而在因顺行的导管在血管中不固定,导管与周围血管腔存在较大空隙,逆行的导丝不易进入顺行的导管腔内,造成穿线困难,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让患者及医务人员接受大量的射线辐射。

以球囊导管代替顺行的普通导管,虽能固定导管远端,但普通球囊导管的球囊部分距离头端仍有一些距离,仍无法消除头端与血管腔之间的空隙。

因此,寻找一种既能固定导管头端位置,又能消除头端与血管腔之间的空隙的办法,使穿线技术更容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导丝穿线的顺应性球囊导管,这种球囊导管既能固定导管头端位置,又能消除头端与血管腔之间的空隙,降低了穿线技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辐射剂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导丝穿线的顺应性球囊导管,包括导管本体,还包括球囊、导管加强件以及导管座,所述导管本体由头端、内管和外管组成,所述头端与内管的远端连接,所述内管设置在外管内部,所述内管内部形成导丝通道,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的区域形成注液通道,所述内管的远端密封套装有球囊,所述注液通道的远端与球囊相通,所述导管座内从右至左依次设置有主通道和缓冲通道,所述导管座内还设置有与缓冲通道连通的副通道,所述导管座的端部对应缓冲通道的出口连接有导管加强件,所述内管和外管均穿设在导管加强件内部,所述内管的近端穿过缓冲通道并与主通道的出口密封连通,所述外管的近端与缓冲通道的出口密封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管座对应主通道的进口延伸设置有主接头,所述导管座对应副通道的进口延伸设置有副接头,所述副接头通过软管与压力泵的输出端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头端采用聚氨酯头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管设置有三层结构,三层结构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层、中层和内层,所述内层和外层均为聚合物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层采用尼龙层,所述外层采用聚氨酯层,所述中层采用金属丝缠绕结构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管为单层结构,外管采用聚氨酯管体,所述导管本体的有效长度为110~13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球囊采用硅橡胶囊体,所述球囊扩张后的直径为4~6mm,球囊扩张后的长度为9~11mm,球囊的远端向外扩张后突出于头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球囊中的内管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显影环和第二显影环,所述第一显影环和第二显影环均采用铂铱合金显影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管加强件采用尼龙加强件,所述导管座采用聚碳酸酯管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下肢动脉成形术中,通过使用压力泵从副接头向注液通道内注射含造影剂的液体,可使球囊扩张,既能使导管头端位置固定,又能消除头端与血管腔之间的空隙,降低了穿线技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辐射剂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用于导丝穿线的顺应性球囊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用于导丝穿线的顺应性球囊导管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管本体,11-头端,12-内管,121-内层,122-中层, 123-外层,13-外管,14-导丝通道,15-注液通道,16-第一显影环,17-第二显影环,2-球囊,3-导管加强件,4-导管座,41-主通道,42- 副通道,43-缓冲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导丝穿线的顺应性球囊导管,包括导管本体1,还包括球囊2、导管加强件3以及导管座4,所述导管本体1由头端11、内管12和外管13组成,所述头端11与内管12的远端连接,所述内管12设置在外管13 内部,所述内管12内部形成导丝通道14,所述内管12和外管13之间的区域形成注液通道15,所述内管12的远端密封套装有球囊2,所述注液通道15的远端与球囊2相通,所述导管座4内从右至左依次设置有主通道41和缓冲通道43,所述导管座4内还设置有与缓冲通道43连通的副通道42,所述导管座4的端部对应缓冲通道43的出口连接有导管加强件3,所述内管12和外管13均穿设在导管加强件3内部,所述内管12的近端穿过缓冲通道43并与主通道41的出口密封连通,所述外管13的近端与缓冲通道43的出口密封连通。

其中,所述导管座4对应主通道41的进口延伸设置有主接头,所述导管座4对应副通道42的进口延伸设置有副接头,所述副接头通过软管与压力泵(图中未示出)的输出端连通。

所述头端11优选采用聚氨酯头端。头端11具有一定弹性和柔软性,在介入手术过程中能够在导丝引导下顺利到达指定病变部位,并减少球囊导管对人体血管的损伤。

所述内管12设置有三层结构,三层结构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层123、中层122和内层121,所述内层121和外层123均为聚合物层。

可优选地,所述内层121采用尼龙层,所述外层123采用聚氨酯层,所述中层122采用金属丝缠绕结构层,中层122的材质优选为 304V不锈钢。所述外管13为单层结构,外管13优选采用聚氨酯管体,所述导管本体1的有效长度为110~130cm。

所述球囊2优选采用硅橡胶囊体,所述球囊2扩张后的直径为4~ 6mm,球囊2扩张后的长度为9~11mm。此顺应性球囊2扩张后,依据所在血管管腔的扩张,消除导管与周围血管之间的腔隙。同时球囊 2的远端向外扩张后突出于头端11。使得导管头端截面形成“U”形,便于逆行的导丝穿入完成穿线技术。

所述球囊2中的内管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显影环16和第二显影环17,所述第一显影环16和第二显影环17均优选采用铂铱合金显影环。

所述导管加强件3采用尼龙加强件,所述导管座4采用聚碳酸酯管座。

可以理解的是,文中所述的远端指距离导管座4较远的一端,近端指距离导管座4较近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下肢动脉成形术中,通过使用压力泵从副接头向注液通道15内注射含造影剂的液体,可使球囊2扩张,既能使导管的头端11位置固定,又能消除头端与血管腔之间的空隙,降低了穿线技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辐射剂量。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