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导丝可控弯球囊导管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1023059阅读:5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无导丝可控弯球囊导管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球囊导管及其使用方法,尤其是一种可随血管自动弯曲的无导丝可控弯球囊导管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医用球囊导管技术。
背景技术
在已有的扩张球囊导管中,多采用导引导丝穿入到达体内相应的病变部位中,然后导管随着导引导丝的推进逐步推送到达器官(血管)病变部位。这种传统结构的扩张球囊导管,在比较平直的血管中推进时一般没有问题,但是在弯曲的血管中穿行推进时,往往要使用比较大的推送力,才能使导管在较大的推送力和血管壁的阻力下发生弯曲,进而穿越血管的弯曲部位。由于在推送过程中,导管是被动弯曲,导管弯曲时需要血管壁提供较大的力后才能发生,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在导管弯曲的时候血管壁也会承受较大的力,往往容易对血管造成伤害,存在给病人带来意外伤害的隐患;同时也会由于推送力过大导致导管打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不需要导引导丝的可控弯球囊导管装置,在不使用导引导丝的情况下,通过双球囊的设计来控制球囊的弯曲度,使球囊导管容易地通过弯曲的血管或病变部位。避免对血管造成伤害,给病人带来意外伤害的隐患。这种无导丝可控弯球囊导管装置,包括组合导管1、分叉型连接件4、外球囊6和内球囊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球囊6和内球囊9同轴心设置在组合导管I的导管中端5与导管远端8之间;并且,所述的外球囊6经组合导管I与设于分叉型连接件4上的外球囊充压接口 2相连通,所述的内球囊9经组合导管I与设于分叉型连接件4上的内球囊充压接口 3相连通,由此构成无导丝 可控弯球囊导管装置。所述的内球囊9直径为1- 3mm的球囊,所述的外球囊6采用直径2 - 15mm。所述内球囊9的两端设有显影点7。这种无导丝可控弯球囊导管装置的使用方法,分为在血管中推进进入病变部位和外球囊充压扩张血管病变部位两过程。A、在进行血管中推进的过程中,在遇到弯曲的血管时,使用显影液向内球囊缓慢充压,并通过X光等设备观察组合导管中球囊部分的位置;随着内球囊内压的逐渐增加,内球囊会逐渐弯曲,当内球囊轴向弯曲半径与需要推进血管的弯曲度半径大致相当时,通过操作者在体外旋转组合导管尾部调整组合导管前端部位的方向,选定位置后使组合导管的球囊部位穿过血管弯曲部位;随后对内球囊泄压至1- 2大气压,以便于下次通过血管弯曲部位继续使用。B、在球囊导管达到病变部位后,利用内球囊两端的显影点确定球囊的有效部位完全覆盖病变部位后,将内球囊完全泄压,然后将外球囊充压扩张,直至血管病变部位的直径达到手术要求为止。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提出的这种无导丝可控弯球囊导管装置,由于采用在导管前端设置的双球囊膨胀体内没有设置导丝,利用导管推送过程中导管的球囊部分主动弯曲的方式,使导管自然地适合血管的弯曲,从而实现导管在受控的条件下沿着血管穿越,减小导管的推送力。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组合导管2-外球囊充压接口 3-内球囊充压接口 4-分叉型连接件5-导管中端6-外球囊7-显影点8-导管远端9-内球囊。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并给实施例。这种无导丝可控弯球囊导管装置,包括组合导管1、分叉型连接件4、外球囊6和内球囊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球囊6和内球囊9同轴心设置在组合导管I的导管中端5与导管远端8之间;并且,所述的外球囊6经组合导管I与设于分叉型连接件4上的外球囊充压接口 2相连通,所述的内球囊9经组合导管I与设于分叉型连接件4上的内球囊充压接口 3相连通,由此构成无导丝可控弯球囊导管装置。所述的内球囊9采用直径为1- 3mm的球囊,所述的外球囊6采用直径2 - 15mm。所述内球囊9 的两端设有显影点7。这种无导丝可控弯球囊导管装置的使用方法为:分为在血管中推进进入病变部位和外球囊充压扩张血管病变部位两过程。A、在进行血管中推进的过程中,在遇到弯曲的血管时,使用显影液向内球囊缓慢充压,并通过X光等设备观察组合导管中球囊部分的位置;随着内球囊内压的逐渐增加,内球囊会逐渐弯曲,当内球囊轴向弯曲半径与需要推进血管的弯曲度半径大致相当时,通过操作者在体外旋转组合导管尾部调整组合导管前端部位的方向,选定位置后使组合导管的球囊部位穿过血管弯曲部位;随后对内球囊泄压至1- 2大气压,以便于下次通过血管弯曲部位继续使用。B、在球囊导管达到病变部位后,利用内球囊两端的显影点确定球囊的有效部位完全覆盖病变部位后,将内球囊完全泄压,然后将外球囊充压扩张,直至血管病变部位的直径达到手术要求为止。在手术过程中,首先让该球囊导管沿着鞘管进入病变部位的血管,随后通过内球囊充压接口 3充气升压,同时通过旋转鞘管外部的球囊导管本体,使内球囊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同步增大,直至球囊的弯曲度与血管的弯曲度相一致,使导管的前端顺利通过血管弯曲部位,从而带动整根球囊导管顺利通过血管弯曲部位。本发明采取在导管推送的过程中导管的球囊部分主动弯曲的方式,使导管自然适合血管的弯曲,使导管在受控的条件下沿着血管穿越,减小导管的推送力。提高了导管进入病变部位的容易程度,在导管进入病变部位的过程中直接使用导管装置,无需导引导丝引导。在不使用导引导丝的情况下,通过双球囊的设计来控制球囊的弯曲度,使球囊导管容易的通过弯曲的血管或病变部位。本发明采取在导管推送的过程中导管的球囊部分主动弯曲的方式,使导管自然适合血管的弯曲,使导管在受控的条件下沿着血管穿越,减小导管的推送力。在工作过程中,具体步骤如下:本技术方案中的球囊部分分为:外球囊6和内球囊9,在整个组合导管结构中,夕卜球囊和传统的球囊导管同样需要折叠压握,在手术过程中,组合导管I沿着鞘管进入病变部位,在遇到血管弯曲或变形时,传统的导管只能随导引导丝的大力推送过去,而本发明则采用将内球囊9打压,在一定压力的作用下,使内球囊9在弯曲的血管中自行弯曲。由于冲压后的内球囊的弯曲会带动外部球囊同步弯曲,导致整个导管的前端的部分(球囊部分)会弯曲,而弯曲的方向可以通过在外部旋转组合导管加以调整实现,球囊的弯曲随着球囊压力的增大而增大,直到球囊的弯曲和血管的弯曲相一致,这样就可以保证组合导管的远端顺利通过弯曲部位,而前端的通过会带动整根导管顺利通过弯曲部位,减少了导管穿越弯曲部位的难度,同时该种类型的导管将在手术过程中避免使用引导丝。由于采用双球 囊的设计,因此在实现的方式上,内球囊采用直径为I _3mm的球囊,具体长度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外球囊采用直径2 -15mm。双球囊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完成连接。球囊和充压口之间采用双腔管或者双管结构进行连接。导管进入病变部位的容易程度,在导管进入病变部位的过程中直接使用导管装置,无需导引导丝引导。在不使用导引导丝的情况下,通过双球囊的设计来控制球囊的弯曲度,使球囊导管容易的通过弯曲的血管或病变部位。与传统的导管相比,该技术方案提出的这种无导丝可控弯球囊导管装置的优势在于:1、避免了传统的手术采用导引导丝对导管进行引导;2、变传统的导管被动弯曲为导管主动弯曲适应血管的形状,大大减轻了导管推送的难度。在传统的导引导丝的方式下,血管弯曲时,导管往往需要在顶到血管内壁才能弯曲,而尤其是血管弯曲的曲率半径较小时,往往导管受到较大的力才能开始弯曲,而这种情况往往容易造成血管的损伤。而本技术方案在遇到血管弯曲时,导管前端随着血管主动弯曲,避免了大力顶到血管导致血管损伤。3、传统导管设置一个导丝腔,以利于导引导丝的引导,而本技术方案中的球囊,因为不再使用导引导丝引导,因此不用在设置导丝腔,这样整个手术过程中,人体体液只接触导管的外表面部分,与传统导管相比减少了体液接触导管的内表面,减少了手术过程意外感染的概率。4、能有效避免传统手术中出现的导管的导丝腔抱死导引导丝现象的发生,有利于导管的推送和回撤。
权利要求
1.一种无导丝可控弯球囊导管装置,包括组合导管(I)、分叉型连接件(4)、外球囊(5)和内球囊(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球囊(5)和内球囊(7)同时设置在组合导管(I)的导管中端(9)与导管远端(8)之间;并且,所述的外球囊(5)经组合导管(I)与设于分叉型连接件(4)上的外球囊充压接口(2)相连通,所述的内球囊(7)经组合导管(I)与设于分叉型连接件(4)上的内球囊充压接口(3)相连通,由此构成无导丝可控弯球囊导管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导丝可控弯球囊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球囊(7)采用直径为1- 3mm的球囊,所述的外球囊(5)采用直径2 - 15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导丝可控弯球囊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球囊(9)的两端设有显影点(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导丝可控弯球囊导管装置,其使用方法分为在血管中推进进入病变部位和外球囊充压扩张血管病变部位两过程; A、在进行血管中推进的过程中,在遇到弯曲的血管时,使用显影液向内球囊(9)缓慢充压,并通过X光等设备观察组合导管中球囊部分的位置;随着内球囊(9)内压的逐渐增加,内球囊会逐渐弯曲,当内球囊轴向弯曲半径与需要推进血管的弯曲度半径大致相当时,通过操作者在体外旋转组合导管尾部调整组合导管前端部位的方向,选定位置后使组合导管的球囊部位穿过血管弯曲部位;随后对内球囊(9)泄压至1- 2大气压,以便于下次通过血管弯曲部位继续使用。
B、在球囊导管达到病变部位后,利用内球囊两端的显影点(7)确定球囊的有效部位完全覆盖病变部位后,将内球囊完全泄压,然后将外球囊充压扩张,直至血管病变部位的直径达到手术要求为 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无导丝可控弯球囊导管装置,包括组合导管(1)、分叉型连接件(4)、外球囊(5)和内球囊(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球囊(5)和内球囊(7)同时设置在组合导管(1)的导管中端(9)与导管远端(8)之间;并且,所述的外球囊(5)经组合导管(1)与设于分叉型连接件(4)上的外球囊充压接口(2)相连通,所述的内球囊(7)经组合导管(1)与设于分叉型连接件(4)上的内球囊充压接口(3)相连通,由此构成无导丝可控弯球囊导管装置。
文档编号A61M25/10GK103239795SQ20131017350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13日
发明者李长亮, 顾海军 申请人:上海凯利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