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支具关节的调节卡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2722发布日期:2019-08-23 22:56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支具关节的调节卡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支具关节的调节卡盘。



背景技术:

关节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过支具可以预防、矫正畸形,补偿功能和辅助治疗骨关节及神经肌肉疾患。

目前,现有的用于支具关节的调节卡盘往往不能根据需要灵活调整两部分支具之间的角度,不能限制支具关节在一定范围内活动,有可能对使用者造成二次伤害,不利于使用者康复。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实现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要实现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支具关节的调节卡盘,方便调节支具角度,限制关节可在一定范围内屈伸活动。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支具关节的调节卡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转动支条、限位锁和至少一个调节齿轮;

所述固定部上设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的一侧设有限位柱,所述转动支条上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转动支条通过铰接轴可转动的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限位柱穿设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每个所述调节齿轮均设有一个第二限位槽,且均可转动的套设在所述铰接轴上,所述限位柱穿过所述第二限位槽;

所述限位锁包括锁片和限位开关,所述锁片的一端设有与所述调节齿轮相匹配的限位齿,所述限位开关能够带动所述锁片沿所述调节齿轮的径向移动,所述限位齿与所述调节齿轮啮合时,所述限位锁阻止所述调节齿轮转动。

优选地,包括两个所述调节齿轮,且两个所述调节齿轮能够相对转动。

优选地,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调节齿轮和所述锁片外侧,所述壳体上设有开槽和至少两个夹片,所述限位开关设有至少一个凸柱,所述限位开关穿过所述开槽与所述锁片固定连接,所述凸柱设置在两个所述夹片之间,或设置在所述夹片与所述壳体之间。

优选地,所述夹片设置在所述开槽内,两个所述夹片相对设置,所述限位开关设有一个所述凸柱,所述凸柱设置在两个所述夹片之间。

优选地,所述夹片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两个所述夹片相背设置,所述限位开关设有两个所述凸柱,两个所述凸柱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夹片与所述壳体的侧壁之间。

优选地,所述锁片上设有长圆孔,所述转动支条的一侧设有连接柱,所述长圆孔套设在所述连接柱上,且所述长圆孔的长度方向沿所述调节齿轮的径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锁片上还设有辅助长孔,所述辅助长孔位于所述长圆孔远离所述调节齿轮的一侧,且长度方向沿所述调节齿轮的径向设置,所述转动支条上还设有辅助固定柱,所述辅助固定柱穿设在所述辅助长孔内,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调节齿轮上设有拨片,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三限位槽,所述调节齿轮的拨片穿设在所述第三限位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三限位槽分为两段,两个所述调节齿轮的拨片分别穿设在两段所述第三限位槽内。

优选地,所述拨片伸出所述第三限位槽的一端套设有拨片帽。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节卡盘可用于支具关节,能够灵活调节两部分支具之间的相对位置,限定支具只在一定范围内可相对转动,使用者可以根据康复情况调节适合自己的关节屈伸活动范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支具关节的调节卡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益于使用者逐步康复,避免了支具调节不便对使用者造成二次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调节卡盘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调节卡盘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转动支条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固定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调节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限位开关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调节卡盘分解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A部分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调节卡盘分解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的B部分放大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限位开关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第一关节部;20:第二关节部;30:壳体;301:开槽;302:夹片;303:第三限位槽;

311:限位开关;312:凸柱;313:锁片;314:长圆孔;315:辅助长孔;

32:转动支条;321:第一限位槽;322:连接柱;323:辅助固定柱;

33:固定部;331:铰接轴;332:限位柱;

34:调节齿轮;341:第二限位槽;342:拨片;343:拨片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节卡盘,用于跟腱靴支具,调节卡盘包括限位锁、转动支条32、固定部33和两个调节齿轮34。如图2至图4所示,固定部33上设有铰接轴331,铰接轴331一侧设有限位柱332,转动支条32上设有用于穿设铰接轴331的过孔和第一限位槽321,转动支条32通过铰接轴331可转动的与固定部33连接,限位柱332穿设在第一限位槽321内。如图3所示,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槽321的中部位于用于穿设铰接轴331的过孔的正下方。优选地,第一限位槽321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50~180°。

如图5所示,每个调节齿轮34均设有若干个沿周向分布的齿状结构,一个用于穿设铰接轴331的过孔和一个第二限位槽341,两个调节齿轮34均可转动的套设在铰接轴331上,且两个调节齿轮34能够相对转动,限位柱332依次穿过两个第二限位槽341。转动支条32相对于固定部33转动时,限位柱332在第一限位槽321和两个第二限位槽341重合的范围内移动。

如图1和图2所示,限位锁包括锁片313和限位开关311,锁片313的一端设有与调节齿轮34周边的齿状结构相匹配的限位齿。限位开关311能够带动锁片313沿调节齿轮34的径向移动,将限位齿插入调节齿轮34的齿状结构中。当限位齿与两个调节齿轮34啮合时,限位锁可锁定两个调节齿轮34,阻止两个调节齿轮34转动。限位齿的厚度不应过小,优选地,限位齿的厚度等于两个调节齿轮34的厚度。

如图1所示,优选地,调节卡盘还包括壳体30,壳体30设置在调节齿轮34和锁片313外侧。如图6所示,壳体30上设有开槽301,开槽301内设有两个夹片302,两个夹片302相对设置。如图7所示,限位开关311背侧设有一个凸柱,安装时,限位开关311由壳体30的外侧穿过开槽301与锁片313固定连接,凸柱312设置在两个夹片302之间。

优选地,如图6所示,两个夹片302的末端设有相对的凸起部。进一步优选地,凸起部的长度不小于调节齿轮34的齿状结构的高度。凸起部在两个夹片302之间形成了具有一定形变量的限位结构,当移动限位开关311时,凸柱312沿两个夹片302之间的滑道移动,移动至夹片302的凸起部的位置后,夹片302发生形变,凸柱312移至凸起部的另一侧。凸起部和凸柱312的配合使得锁片313不会在重力作用下落下,干扰调节齿轮34的转动,且向下移动后不会轻易弹起,能够更好的锁定调节齿轮34。并且使用者推动限位开关311时,使用者能够感觉到凸柱312经过夹片302发生卡顿和声响,方便使用者判断限位锁是否移动了足够的距离。此处的上、下为图1和图2中的方位,即使用者穿戴支具并保持直立状态的方位。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限位结构对凸柱312进行限位,例如采用锯齿形的夹片302等。

优选地,如图2所示,锁片313上设有长圆孔314,如图3所示,转动支条32的一侧设有连接柱322,长圆孔314套设在连接柱322上,且长圆孔314的长度方向沿调节齿轮34的径向设置。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2所示,锁片313上还设有辅助长孔315,辅助长孔315位于长圆孔314远离调节齿轮34的一侧,且长度方向沿调节齿轮34的径向设置。如图3所示,转动支条32上还设有辅助固定柱323,辅助固定柱323穿设在辅助长孔315内,与壳体30固定连接。

当移动限位开关311时,锁片313向调节齿轮34平移,连接柱322在长圆孔314的范围内移动,辅助固定柱323穿设在辅助长孔315范围内移动,避免锁片313发生晃动,使得锁片313能够准确与调节齿轮34啮合,或者解除啮合。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壳体30上设有过孔,铰接轴331为空心结构,壳体30可通过螺钉或固定帽可转动的连接在铰接轴331一端。

如图2所示,优选地,调节齿轮34上还设有一个拨片342,壳体30上设有第三限位槽303,调节齿轮34的拨片342设置在调节齿轮34的一侧,拨片342呈折角结构,一端穿设在第三限位槽303内。转动支条32相对于固定部33转动时,拨片342在第三限位槽303的范围内移动,第三限位槽303能够进一步限制调节齿轮34的移动范围,并且可以避免拨动拨片342时超出调节齿轮34可转动的范围。

进一步优选地,第三限位槽303分为两段,两个调节齿轮34的拨片342分别穿设在两段第三限位槽303内,其中一段第三限位槽303对应的圆心角为90°,可限制踝关节向前转动的范围为0~90°,另一端第三限位槽303对应的圆心角为30°,可限制踝关节向后转动的范围为0~30°。在此情况下,调节卡盘有方向性,安装时需要注意其位置。壳体30上还可以设置角度的刻度值,方便读取转动的角度。

为方便使用者移动调节齿轮34,优选地,拨片342伸出第三限位槽303的一端套设有拨片帽343。

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卡盘用于跟腱靴支具,跟腱靴支具可分为腿部固定部和脚部固定部,腿部固定部设有第一关节部10,第一关节部10上设有第一铰接孔和第一限位孔,第一限位孔为弧形长孔。转动支条32与第一关节部10相对固定,转动支条32上用于穿设铰接轴331的过孔与第一铰接孔重合,第一限位槽321与第一限位孔重合。

脚部固定部设有第二关节部20,第二关节部20上设有第二铰接孔和第二限位孔。固定部33的铰接轴331穿设在第二铰接孔内,限位柱332穿设在第二限位孔内,固定部33与第二关节部20相对固定。

第一关节部10和第二关节部20部分重合,固定部33上的铰接轴331穿过第一铰接孔后,依次穿过转动支条32和两个调节齿轮34的过孔,限位柱332穿过第一限位孔后,依次穿过第一限位槽321和两个第二限位槽341。

当然,转动支条32可以是第一关节部10的一部分,即转动支条32与第一关节部10是一体式结构。固定部33可以是第二关节部20的一部分,即固定部33与第二关节部20是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当调节卡盘位于初始状态时,即使用者穿戴跟腱靴支具保持直立时,限位柱332位于第一限位槽321的中部,且两个调节齿轮34的第二限位槽341对称设置,两个调节齿轮34和第一限位槽321重合的范围达到最小,限位柱332位于两个第二限位槽341的一端。

由于初始状态限位柱332位于第一限位槽321的中部,调整跟腱靴支具的腿部固定部和脚部固定部的相对位置时,可以限制腿部固定部相对脚部固定部向前、向后两个方向的移动范围。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第一限位槽321的位置和可移动范围。

使用时,向上移动限位开关311,锁片313与调节齿轮34解除啮合,通过拨动拨片342转动调节齿轮34,调整第二限位槽341和第一限位槽321重合的部分,进而灵活调整转动支条32可相对固定部33移动的范围,即调整支具的关节屈伸活动范围。调整好后,向下移动限位开关311,锁片313与调节齿轮34啮合,锁定调节齿轮34,凸柱312和夹片302相互配合,确保锁片313不会自行弹起。

实施例二

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调节卡盘可用于膝关节交叉韧带支具。本实施例中调节卡盘包括一个调节齿轮34,且转动支条32上的第一限位槽321与实施例一不同,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槽321的端部位于用于穿设铰接轴331的过孔的正下方,优选地,第一限位槽321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20~150°。进一步优选地,第三限位槽303分为两段,调节齿轮34的拨片342可穿设在任一段第三限位槽303内,每段第三限位槽303对应的圆心角为120°,可限制膝关节向后转动的范围为0~120°。在此情况下,调节卡盘有方向性,安装时需要注意其位置。

膝关节交叉韧带支具可分为大腿固定部和小腿固定部,大腿固定部设有第一关节部10,第一关节部10上设有第一铰接孔和第一限位孔,第一限位孔为弧形长孔。转动支条32与第一关节部10相对固定,转动支条32上用于穿设铰接轴331的过孔与第一铰接孔重合,第一限位槽321与第一限位孔重合。

小腿固定部设有第二关节部20,第二关节部20上设有第二铰接孔和第二限位孔。固定部33的铰接轴331穿设在第二铰接孔内,限位柱332穿设在第二限位孔内,固定部33与第二关节部20相对固定。

第一关节部10和第二关节部20部分重合,固定部33上的铰接轴331穿过第一铰接孔后,依次穿过转动支条32和调节齿轮34的过孔,限位柱332穿过第一限位孔后,依次穿过第一限位槽321和第二限位槽341。

当然,转动支条32可以是第一关节部10的一部分,即转动支条32与第一关节部10是一体式结构。固定部33可以是第二关节部20的一部分,即固定部33与第二关节部20是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当调节卡盘位于初始状态时,即使用者穿戴膝关节交叉韧带支具保持直立时,限位柱332位于第一限位槽321和第二限位槽341的端部,调节齿轮34的第二限位槽341和第一限位槽321重合的范围达到最大。

由于初始状态限位柱332位于第一限位槽321的端部,调整大腿固定部和小腿固定部的相对位置时,可以限制小腿固定部只相对大腿固定部向后移动,避免小腿能够向前移动,对使用者的关节造成负担。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第一限位槽321的位置和可移动范围。

实施例三

如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中,壳体30的开槽301设置在壳体30的两侧,两个夹片302相背设置,分别设置在壳体30的内侧侧壁上。限位开关311上设有两个凸柱312,安装后,限位开关311穿设在壳体30上,两个凸柱312分别设置在两个夹片302与壳体30的侧壁之间。

优选地,夹片302的末端设有朝向壳体30的侧壁的凸起部,进一步优选地,凸起部的长度不小于齿状结构的高度。夹片302和壳体30与凸柱312配合,确保锁片313在锁定后不会自动弹起,在打开后不会自行落下,调节卡盘不发生晃动。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节卡盘可用于调节支具关节的角度,能够灵活调节两部分支具之间的相对位置,并且可以限定支具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相对转动,使用者可以根据康复情况调整适合自己的关节屈伸活动范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支具关节的调节卡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益于使用者逐步康复,避免了支具对使用者造成二次伤害。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