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气管固定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2136发布日期:2019-05-15 23:08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医用气管固定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护理工具,特别涉及医用气管固定座。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医用气管固定座一般结构复杂且通过不具有弹性的布带固定,其技术缺陷在于:结构复杂且制造成本较高,无法配合吸痰装置使用,且布带容易将病人头部的皮肤勒红甚至形成压疮,且无法防止病人自行拔出气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医用气管固定座,其结构简单且制造成本较低,可配合具有吸痰功能的口水护理牙垫使用,可通过具有弹性的硅胶带固定在病人的头部以防止病人的皮肤被勒红甚至形成压疮,并且可在病人自行拔出气管时发出警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医用气管固定座,包括管状的固定座本体,固定座本体为弹性材质,固定座本体的一侧设有贯穿其管壁的缝隙,固定座本体的一端形成插入端且其另一端形成伸出端,伸出端的管壁外侧设有两个向上凸起的夹紧部,两个夹紧部分别设在缝隙的两侧。

作为改进,固定座本体的内壁上设有粘胶层并形成气管固定胶。

作为改进,固定座本体的管壁外侧设有两个耳板,两个耳板的端部分别向固定座本体的两侧外延伸。

作为改进,耳板的端部设有贯穿耳板的通孔并形成固定环,两个固定环之间设有硅胶带,硅胶带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固定环并通过绑扎与固定环连接。

作为改进,耳板的端部设有贯穿耳板的通孔并形成固定环,两个固定环之间设有硅胶带,硅胶带的两端分别设有绳子,硅胶带两端的绳子分别穿过两个固定环并通过绑扎与固定环连接。

作为改进,固定座本体的侧壁上设有贯穿固定座本体的观察孔。

作为改进,观察孔内设有覆盖观察孔的透明胶层。

作为改进,固定座本体上设有拔管监测器,拔管监测器包括电源模块、与电源模块连接的控制模块和两只相对设置的监测脚,两只监测脚之间形成监测间隙,两个夹紧部通过相互贴合并嵌入监测间隙内使缝隙闭合,两只监测脚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与控制模块连接的光源和光电传感器。

作为改进,拔管监测器上设有与控制模块连接的蜂鸣器和/或无线通信模块。

作为改进,拔管监测器的上设有环形的套绳。

有益效果:医用气管固定座可通过设在其一侧的缝隙开合,便于拆出气管并检查清洁护理病人的口腔。插入端从可穿过上垫体和下垫体之间的呼吸口和气管插入口并伸向病人的喉部,使其可配合具有吸痰功能的口水护理牙垫使用。两个耳板分别从病人的两个嘴角伸出并可防止固定座本体掉入病人口腔而造成意外伤害。硅胶带可调节长度且为弹性材质,可进一步防止病人头部的皮肤被勒红甚至形成压疮。拔管检测器上的监测脚可夹紧固定座本体的夹紧部并通过光电传感器监测气管是否被病人自行拔出,警告信号通过蜂鸣器发出和/或通过无线通信模块接入病房监控系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头肩部口水护理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头肩部口水护理巾在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头肩部口水护理巾在加装吸水垫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头肩部口水护理套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硅胶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口水护理牙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6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气管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拔管监测器的安装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拔管监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与说明书附图涉及的名词与标号包括:毛巾层1、防水层2、第一接触区3、第二接触区4、第三接触区5、第一吸水孔6、排水口7、收集袋8、固定带9、第二吸水孔10、第一水垫11、第二水垫12、固定点13、肩部保暖区14、吸水垫15、牙垫本体16、第一导管17、吸痰孔18、上垫体19、下垫体20、上咬合部21、下咬合部22、呼吸口23、气管插入口24、围挡25、第二导管26、第三导管27、固定座本体28、缝隙29、插入端30、伸出端31、夹紧部32、气管固定胶33、耳板34、固定环35、硅胶带36、绳子37、观察孔38、拔管监测器39、监测脚40、光源41、光电传感器42、蜂鸣器43、无线通信模块44、套绳45。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10,一种头肩部口水护理套装,包括头肩部口水护理巾、口水护理牙垫和医用气管固定座。

参照图1至3,一种头肩部口水护理巾,包括毛巾层1、设在毛巾层1上的防水层2和设在防水层2与毛巾层1之间的可更换的吸水层,吸水层可以是一次性吸水纸,毛巾层1、防水层2和吸水层形成三层复合结构,毛巾层1的上部形成第一接触区3,毛巾层1的中部形成第二接触区4,毛巾层1的下部形成第三接触区5,防水层2设在第一接触区3和第二接触区4之间,防水层2上设有若干通孔并形成若干第一吸水孔6。参照图2,病人的口鼻腔分泌物可通过第一吸水孔6流入吸水层并被吸水层吸收,从而保持防水层2干爽,只需定期更换吸水层就能保持防水层2持续干爽,可防止病人的头颈部皮肤因潮湿而产生各种皮肤问题,并且免于频繁更换整个床单位,有利于保持床单位整洁并降低清洁成本。为了可将过多的口鼻腔分泌物从毛巾层1的两侧导出,防水层2的各边被缝合在毛巾层1的上表面,防水层2的左右两端分别延伸到与毛巾层1的左右边缘,防水层2的形状为长方形。为了收集过多的口鼻腔分泌物,防水层2的两端分别设有缺口并形成排水口7,排水口7的下方设有可更换的收集袋8,收集袋8的口部与排水口7相对,收集袋8可通过魔术贴等方式可分离地贴合在毛巾层1上。为了防止病人的头肩部与头肩部护理巾之间发生错位,防水层2上设有两根固定带9,固定带9的根部缝合在毛巾层1上,固定带9的端部可通过魔术贴等方式相互搭接并贴合固定。为了防止口鼻腔分泌物向病人的颈部溢流,固定带9的表层为防水材料,固定带9的表层设有若干通孔并形成若干第二吸水孔10,固定带9的内部设有可更换的吸水层。

参照图1至3,为了防止病人的头部产生压疮,第一接触区3的中部设有环形水垫并形成第一水垫11。为了方便病人侧卧并进一步防止病人的头部产生压疮,第一水垫11的两侧分别设有与第一水垫11连通的环形水垫并形成第二水垫12。为了进一步防止口鼻腔分泌物溢流,参照图3,防水层2上方设有可更换的吸水垫15,第一接触区3与第二接触区4之间设有用于固定吸水垫15的两个固定点13,吸水垫15可以是纸尿片等一次性吸水用品。为了给病人的肩部提供额外的保暖,第三接触区5的中部设有缺口并在第三接触区5的两端分别形成肩部保暖区14。参照图2至3,肩部保暖区14可采用加厚的保暖毛巾材质,肩部保暖区14可环绕在病人的颈部周围并覆盖病人的肩部,肩部保暖区14可塞入被褥中,进一步提升保暖效果。

参照图4至7,一种口水护理牙垫,包括牙垫本体16和设在牙垫本体16上的第一导管17,为了从病人口腔内部吸收过多的口水或痰液,牙垫本体16和/或导管上设有与第一导管17连通的若干个孔并形成若干个吸痰孔18。牙垫本体16为硅胶垫或内充有气体且质地柔软的气垫,可防止病人的牙齿和牙龈损伤。为了适应有牙病人的口腔状况,牙垫本体16可包括上垫体19和设在上垫体19的底部的下垫体20,上垫体19的根部与下垫体20的根部相连,上垫体19的顶部向下凹陷并形成上咬合部21,下垫体20的底部向上凹陷并形成下咬合部22。病人的牙齿可咬合在上咬合部21和下咬合部22内,可进一步防止牙垫本体16移位并防止病人的牙齿和牙龈损伤。为了从病人口腔内部吸收过多的口水或痰液,吸痰孔18分布在上咬合部21和下咬合部22内且分布在上垫体19的顶面和下垫体20的底面。

为了进一步防止过多的口水或痰液溢流,第一导管17的一侧设有第二导管26,第二导管26的端部设有弧形胶片形成的围挡25,第二导管26与围挡25的内侧连通,围挡25的一边设有粘胶,第一导管17与第二导管26的根部汇合并形成第三导管27。粘胶与病人嘴唇周围的皮肤贴合,使围挡25可接收从病人口部流出的口水或痰液并通过第二导管26将其引出。为了收集过多的口水或痰液,第三导管27的管口与收集袋8或负压球连接。收集袋8可方便地更换。当口水或痰液过多时,可接入负压球主动收集清理口水或痰液。

参照图4至10,为了便于给病人安装辅助呼吸的气管,上垫体19和下垫体20的端部的边缘围成呼吸口23,上垫体19和下垫体20的根部相交处设有与呼吸口23相通的气管插入口24,当牙垫本体16被放入口腔时,气管插入口24对准病人的喉部并使气管可穿过气管插入口24并插入病人的喉部。

一种医用气管固定座,包括管状的固定座本体28,固定座本体28为弹性材质。为了使固定座本体28可开合以便插入气管,固定座本体28的一侧设有贯穿其管壁的缝隙29,固定座本体28可通过缝隙29张开以便安装气管。固定座本体28的一端形成插入端30且其另一端形成伸出端31,插入端30从可穿过上垫体19和下垫体20之间的呼吸口23和气管插入口24并伸向病人的喉部,使气管可穿过固定座本体28伸入病人的喉部。伸出端31可伸出病人的口腔以外以便于医护人员对固定座本体28进行操作。伸出端31的管壁外侧设有两个向上凸起的夹紧部32,两个夹紧部32分别设在缝隙29的两侧。两个夹紧部32的侧面设有凹槽以便通过夹子使夹紧部32聚拢,可以使固定座本体28夹紧插入其中的气管。为了进一步固定气管,固定座本体28的内壁上设有粘胶层并形成气管固定胶33。气管固定胶33可在夹紧部32聚拢状态下贴紧气管并可在缝隙29张开状态下脱离气管。为了限定固定座本体28的位置并防止因其移位造成意外伤害,固定座本体28的管壁外侧设有两个耳板34,两个耳板34的端部分别向固定座本体28的两侧外延伸。两个耳板34可分别从病人的两个嘴角向外伸出,可防止伸出端31掉入病人口腔内并造成意外伤害。为了进一步限定固定座本体28的位置,耳板34的端部设有贯穿耳板34的通孔并形成固定环35,两个固定环35之间设有硅胶带36,硅胶带36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固定环35并通过绑扎与固定环35连接。硅胶带36通过绑扎可调节有效长度,可适应不同头围的病人。硅胶带36为弹性材质,可进一步防止病人头部的皮肤被勒红甚至形成压疮。为了使硅胶带36更好地绑扎在固定环35上,耳板34的端部设有贯穿耳板34的通孔并形成固定环35,两个固定环35之间设有硅胶带36,硅胶带36的两端分别设有绳子37,硅胶带36两端的绳子37分别穿过两个固定环35并通过绑扎与固定环35连接。为了便于观察并调节气管的长度,固定座本体28的侧壁上设有贯穿固定座本体28的观察孔38,医护人员可通过观察孔38看到气管上的刻度。为了加强固定座本体28的整体性并防止杂物通过观察孔38掉入病人的口腔内,观察孔38内设有覆盖观察孔38的透明胶层。

参照图8至10,为了监测气管是否被病人自行拔出,医用气管固定座上设有拔管监测器39,拔管监测器39包括电源模块、与电源模块连接的控制模块和两只相对设置的监测脚40,两只监测脚40之间形成监测间隙,两个夹紧部32通过相互贴合并嵌入监测间隙内使缝隙29闭合并夹紧气管,为了监测拔管检测器是否被拔出固定座本体28,两只监测脚40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与控制模块连接的光源41和光电传感器42。为了针对拔管检测器被意外拔出而发出警报,拔管监测器39上设有与控制模块连接的蜂鸣器43和/或无线通信模块44,无线通信模块44可与病房监控系统连接,由值班人员远程统一监控。为了使拔管监测器39与气管连动,拔管监测器39的上设有环形的套绳45,气管穿过套绳45并插入病人的喉部,套绳45通过收缩紧套在气管外。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