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81609发布日期:2019-06-22 00:08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体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体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人均寿命大大增长,但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组织退化导致老年人亚健康程度加剧,其中发生率最高的是关节疾病,日常表现有晨僵,肩周炎,腰腹酸痛,膝关节痛,手脚冰凉等;对中青年来说,常会出现由于生理特性、生活饮食、工作因素导致的宫寒、颈椎酸痛、手脚冰凉、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

为了避免上述所述问题的发生,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在冬季,人体更加需要保暖,生活中通常的保暖方式是添加冬衣,而在许多地区温度太低,用衣服的保暖方式也解决不了寒冷的问题,尤其是人们在没有运动时,身体各部分处于静止状态,新陈代谢变慢,关节、肚子、腰部、后背、头部、颈部、脚等部位更加会感觉寒冷。市面上存在加热装置能够满足用户对某个身体部位进行热敷,但是现有的加热装置内的发热线大多是通过胶粘到无纺布上,不利于加热装置的柔软性和亲肤性,并且使加热装置的重量大,长期使用随着胶的老化,发热线容易松动,很容易导致电阻丝相互粘连,造成短路,安全性差;现有技术中的加热装置的基体大多采用无纺布,无纺布的透气性以及阻燃性都较差,大大降低了用户使用舒适性和安全性;此外,现有加热装置上的充电接口大多是暴露在装置表面,不易隐藏,影响美观和使用的便利性;再者,加热装置贴身使用热敷效果更好,但是现有的加热装置贴身后,亲肤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人体加热装置,该人体加热装置具有重量轻,透气性好,弹性强,亲肤效果好,便于使用和携带的特点。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体加热装置,包括:

基体以及以车缝方式固定在所述基体上的发热线、PCB板以及固定在所述PCB板上的微控制处理器和电压转换器;

所述电压转换器与所述微控制处理器电连接;

在所述基体上还固定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微控制处理器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能够采集所述保暖装置表面温度信息,并将该信息转换成电信号传送给所述微控制处理器;

所述基体由3D直立棉材料制成。

可选的,所述基体的上表面缝制设有与所述基体形状和尺寸均相同的纤维布;

在所述纤维布上开设有一漏孔,在所述漏孔的表面缝制有第一布袋,所述第一布袋的表面印制或刺绣有图标;

在所述第一布袋内固定设有充电插口;

所述充电插口上的电线穿过所述漏孔,与所述PCB板上的电压转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电压转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发热线电连接。

可选的,在所述PCB板上还固定设有LED指示灯,且所述LED指示灯被所述第一布袋遮挡;

所述LED指示灯与所述微控制处理器电连接,所述LED指示灯能够显示当前所述人体加热装置的运行状态,并且所述LED指示灯发出的光能够穿透所述第一布袋。所述第一布袋由织唛、植绒、刺绣等纺织布料制成。

可选的,在所述基体的下表面依次缝制设有两层莫代尔布,所述两层莫代尔布构成第二布袋;所述第二布袋用于盛放热敷药物。

可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紧贴所述第二布袋设置在所述基体上。

可选的,所述人体加热装置还包括: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微控制处理器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图标包括:电源图标,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所述电源图标的下方,按压所述电源图标能够触压到所述控制开关。

可选的,所述基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魔术贴公面和魔术贴母面。

可选的,在所述PCB板还固定设有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微控制处理器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蓝牙模块或WIFI模块。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人体加热装置,包括:基体以及以车缝方式固定在所述基体上的发热线、温度传感器、PCB板以及固定在所述PCB板上的微控制处理器和电压转换器;所述电压转换器与微控制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基体由3D直立棉材料制成;所述发热线采用车缝方式固定在3D直立棉上,相对现有技术中用胶水固定于无纺布内,本实用新型具有重量轻,透气性好,弹性好,阻燃性高的特点,且3D直立棉相比于胶水,更加环保;将充电插口、LED指示灯以及控制开关隐藏在装置内部,使加热装置从表面上看起来全为纺织布料元素,风格统一,而且加热装置表面没有突起物,便于贴身穿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人体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人体加热装置的工作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人体加热装置之充电插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人体加热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人体加热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人体加热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体;2、发热线;3、PCB板;4、微控制处理器;5、电压转换器;6、温度传感器;7、无线通信模块;8、纤维布;9、第一布袋;10、充电插口;11、LED指示灯;12、控制开关;13、电源图标;14、魔术贴公面;15、魔术贴母面;16、外部电源;17、智能终端;18、肩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体加热装置,包括:

基体1以及以车缝方式固定在所述基体1上的发热线2、PCB板3以及固定在所述PCB板3上的微控制处理器4和电压转换器5;

所述电压转换器5与所述微控制处理器4电连接;

在所述基体1上还固定设置有温度传感器6,所述温度传感器6与所述微控制处理器4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6能够采集所述保暖装置表面温度信息,并将该信息转换成电信号传送给所述微控制处理器4;

所述基体1由3D直立棉材料制成,所述3D直立棉具有透气性强和阻燃性能强的特点。

具体的,所述基体1的上表面缝制设有与所述基体1形状和尺寸均相同的纤维布8;

在所述纤维布8上开设有一漏孔,在所述漏孔的表面缝制有第一布袋9,所述第一布袋9的表面印制或刺绣有图标;

在所述第一布袋9内固定设有充电插口10;

所述充电插口10上的电线穿过所述漏孔,与所述PCB板3上的电压转换器5的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电压转换器5的输出端与所述发热线2电连接。

如图3所示,所述充电插口10为小型DC充电插口;具体尺寸见图3,图中单位为毫米。所述充电插口10从装置内部(PCB板3)引出电线,所述充电插口10固定在第一布袋9内,用布袋外表面的布遮挡,用电时,通过该插电插口与外部电源16连接,该结构使加热装置从表面上看起来全为纺织布料元素,风格统一;加热装置表面没有突起物,便于贴身穿戴;也避免了外部物质对接头部分的堵塞,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在所述PCB板3上还固定设有LED指示灯11,且所述LED指示灯11被所述第一布袋9遮挡;

所述LED指示灯11与所述微控制处理器4电连接,所述LED指示灯11能够显示当前所述人体加热装置的运行状态,并且所述LED指示灯11发出的光能够穿透所述第一布袋9。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基体1的下表面依次缝制设有两层莫代尔布,所述两层莫代尔布构成第二布袋;所述第二布袋用于盛放热敷药物(如:艾绒、精油等)。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温度传感器6紧贴所述第二布袋设置在所述基体1上;所述发热线2缝制固定在所述基体1的上表面上,即,温度传感器6安装在发热线2的背面。在使用时,用户将基体1的下表面贴在身体的特定部位,即第二布袋贴近人体,将温度传感器6紧贴所述第二布袋设置在所述基体1上能够使温度传感器6更准确的采集到实际用户热敷的温度,该结构不同于现有技术中将温度传感器6设置在发热线2的表面,因为发热线2表面的温度并不能更好的表示用户热敷的温度,因为经过基体1的传导,发热线2产生的热量会有一定的损失;此外,温度传感器6安装在发热线2的背面,实现线温检测到面温检测,减少了发热片的热阻抗因受压方式,车缝方式等导致不确定的因素。本实用新型将温度传感器6紧贴所述第二布袋设置,能够更好的采集热敷温度,提高了用户体验。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人体加热装置还包括:控制开关12,所述控制开关12与所述微控制处理器4电连接。所述图标包括:电源图标13,所述控制开关12设置在所述电源图标13的下方,按压所述电源图标13能够触压到所述控制开关12。将控制开关12隐藏在加热装置的内部,能够使加热装置从表面上看起来全为纺织布料元素,风格统一,而且加热装置表面没有突起物,便于贴身穿戴。

此外,在所述PCB板3还固定设有无线通信模块7,所述无线通信模块7与所述微控制处理器4电连接。可选的,所述无线通信模块7为蓝牙模块或WIFI模块。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护腰的结构示意图,用户在使用时,只需将加热装置围在腰上,基体1的下表面即带有第二布袋的那一面贴近用户身体,并将设置在基体1两侧的魔术贴公面14与魔术贴母面15相粘,再将充电插口10与外部电源16连接。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护膝的结构示意图,用户在使用时,只需将加热装置围在膝盖上,基体1的下表面即带有第二布袋的那一面贴近用户身体,并将设置在基体1两侧的魔术贴公面14与魔术贴母面15相粘,再将充电插口10与外部电源16连接。

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护肩的结构示意图,用户在使用时,只需将加热装置围在一个肩膀上,基体1的下表面即带有第二布袋的那一面贴近用户身体,并将设置在基体1两侧的魔术贴公面14与魔术贴母面15相粘,此外,该基体1的一端设有两根肩带,通过肩带与胳膊固定,进一步加强加热装置与肩膀的紧固性。

类似的,还可以存在加热装置用于对人体的后背、头部、颈部、脚等部位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保温控制系统及其人体加热装置在实际使用中,首先,加热装置在出厂时,在微控制处理器4上预设一个出厂温度,当用户使用时,先将加热装置固定在人体的某一个部位,然后将充电插口10连接充电线与外部电源16连接,此时,所述LED指示灯11显示绿色(预设温度为50摄氏度),此时,按压一下控制开关12,所述LED指示灯11显示蓝色(预设温度为60摄氏度),再按压一下控制开关12,所述LED指示灯11显示红色(预设温度为65摄氏度)。如果以上三档温度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可通过智能终端17(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与加热装置内的蓝牙模块或WIFI模块无线连接,当智能终端17与人体加热装置无线连接成功后,智能终端17通过配套的应用软件向人体加热装置发送修改设置温度的指令,所述人体加热装置通过所述蓝牙模块或WIFI模块接收智能终端17下发的指令,并相应的调节人体加热装置的温度。

所述微控制处理器4为8051单片机;所述温度传感器6为TMP102低功耗数字温度传感器;具体的,所述温度传感器6采集人体加热装置所贴部位的温度,将采集到的温度信号传输给微控制处理器4,所述微控制处理器4通过处理,控制电压转换器5的输出电压,如果温度传感器6采集的温度高于设置温度,所述微控制处理器4会控制电压转换器5的输出电压降低,从而能降低发热线2的温度;反之,所述微控制处理器4控制电压转换器5的输出电压升高,从而升高发热线2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人体加热装置的基体1由3D直立棉材料制成;所述发热线2采用车缝方式固定在3D直立棉上,相对现有技术中用胶水固定于无纺布内,本实用新型具有重量轻,透气性好,弹性好,阻燃性高的特点,且3D直立棉相比于胶水,更加环保;将充电插口10、LED指示灯11以及控制开关12隐藏在装置内部,使加热装置从表面上看起来全为纺织布料元素,风格统一,而且加热装置表面没有突起物,便于贴身穿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