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用负压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11016发布日期:2019-09-06 20:19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用负压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器材领域,具体是一种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用负压引流器。



背景技术: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于治疗创面的一项新技术,它利用生物半透膜使开放创面封闭,使用专用负压机产生一定的负压,通过引流管和敷料作用于清创后的创面。目前的研究证明,该疗法能够加速创面部位的血液循环,显著促进新生血管进入创面,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充分引流,减轻水肿,减少污染,抑制细菌生长,能够直接加快创面愈合,或为手术修复创造条件。是一种高效、简单、经济,促进创面愈合的纯物理疗法。

心脏外科手术进行体外循环时需要用到负压引流器,但是市面上使用能多次利用的负压引流器,体积过大,成本过高,且操作比较复杂,所以医院一般使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但是一次性负压引流器不能灵活调节引流速度,且使用完成后需要全部废气,浪费资源,增加成本,且固定不够稳定,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用负压引流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用负压引流器,包括密封头、套管、一次性引流管、固定环、箱盖、集污箱、集污槽、导轨、移动板、固定板、箱体、调速负压泵、固定架、固定螺栓、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箱体的底板顶面一侧设置有调速负压泵,调速负压泵的输出端经箱体一侧穿过和外界连通,调速负压泵的输入端和软管一端连接,软管另一端和集污箱一侧上部开设的出气口连接,集污箱固定在移动板顶面中部开设的方形凹槽里面,移动板底面上靠近其正面和背面位置处均横向设置有导轨的子轨,两条导轨的母轨设置在箱体的底板顶面另一侧,移动板和箱体的底板之间用导轨连接,集污箱的底板顶面中部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顶面中部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直径和集污槽的直径相对应,集污槽底部固定在固定板的圆形凹槽里面,集污箱顶部盖有箱盖,箱盖中部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内壁纹有螺纹,第二连接管和第一连接管同轴设置,第一连接管下部外侧设有螺纹,第一连接管下部和第二连接管螺纹连接,第一连接管上部外侧环形设置有固定基台,固定基台两侧对称开设有横向的圆柱形凹槽,所述圆形型凹槽里面纹有螺纹,第一连接杆正上方设置有固定环,固定环是由两块相同的弧形板对称设置,且两块弧形板的圆心重合,两块弧形板背向侧中部分别和一个固定架的横向杆一端连接,固定架的竖向杆内侧面底部和一个固定螺栓的固定端之间用旋转盘连接,所述旋转盘的外转环一侧和固定架的竖向杆连接,旋转盘的内转环背向固定架一侧和固定螺栓的固定端侧面固定连接,两侧设置的固定螺栓和固定基台两侧的圆柱形凹槽螺纹连接,一次性引流管一端经固定件中部穿过伸入集污槽里面,一次性引流管另一端经箱体另一侧顶部开设的圆形通孔穿过伸出箱体,一次性引流管另一端外面设置有套管,套管和一次性引流管同轴设置,一次性引流管另一端端口处设置有密封头,密封头和套管一端扣接,套管另一端和一次性引流管之间医用胶带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竖向中心轴的箱盖的圆形通孔的竖向中心轴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基台的顶面和第一连接管的顶面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环、固定架、固定螺栓和第一连接管构成固定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头和套管均由不锈钢金属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另一侧下部开设有方形通孔,所述方形通孔位置处设置有密封门,所述方形通孔底面的水平面和箱体底板的顶面重合,所述方形通孔的高度大于集污箱的高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调速负压泵灵活调节空气抽取速度,从而调节引流速度,利用固定环、固定架、固定螺栓、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对一次性引流管一端进行固定,利用套管和密封头对一次性引流管另一端进行固定,使体内循环排出的污液直接经一次性引流管进入集污槽,本装置每次使用只用更换引流管就行,节约资源,降低成本,能灵活调节引流的速度,降低患者的不适,箱体式结构固定稳定,引流管不会产生缠绕、打结的现象,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用负压引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用负压引流器中固定件分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用负压引流器中固定件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用负压引流器中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用负压引流器中密封头和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密封头1、套管2、一次性引流管3、固定环4、箱盖5、集污箱6、集污槽7、导轨8、移动板9、固定板10、箱体11、调速负压泵12、固定架13、固定螺栓14、第一连接管15和第二连接管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用负压引流器,包括密封头1、套管2、一次性引流管3、固定环4、箱盖5、集污箱6、集污槽7、导轨8、移动板9、固定板10、箱体11、调速负压泵12、固定架13、固定螺栓14、第一连接管15和第二连接管16,箱体11的底板顶面一侧设置有调速负压泵12,利用调速负压泵12灵活调节空气抽取速度,从而调节引流速度,调速负压泵12的输出端经箱体11一侧穿过和外界连通,调速负压泵12的输入端和软管一端连接,软管另一端和集污箱6一侧上部开设的出气口连接,集污箱6固定在移动板9顶面中部开设的方形凹槽里面,移动板9底面上靠近其正面和背面位置处均横向设置有导轨8的子轨,两条导轨8的母轨设置在箱体11的底板顶面另一侧,移动板9和箱体11的底板之间用导轨8连接,集污箱6的底板顶面中部设置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顶面中部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直径和集污槽7的直径相对应,集污槽7底部固定在固定板10的圆形凹槽里面,集污箱6顶部盖有箱盖5,箱盖5中部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连接管16,第二连接管16的竖向中心轴的箱盖5的圆形通孔的竖向中心轴重合,第二连接管16内壁纹有螺纹,第二连接管16和第一连接管15同轴设置,第一连接管15下部外侧设有螺纹,第一连接管15下部和第二连接管16螺纹连接,第一连接管15上部外侧环形设置有固定基台,所述固定基台的顶面和第一连接管15的顶面重合,固定基台两侧对称开设有横向的圆柱形凹槽,所述圆形型凹槽里面纹有螺纹,第一连接杆15正上方设置有固定环4,固定环4是由两块相同的弧形板对称设置,且两块弧形板的圆心重合,两块弧形板背向侧中部分别和一个固定架13的横向杆一端连接,固定架13的竖向杆内侧面底部和一个固定螺栓14的固定端之间用旋转盘连接,所述旋转盘的外转环一侧和固定架13的竖向杆连接,旋转盘的内转环背向固定架13一侧和固定螺栓14的固定端侧面固定连接,两侧设置的固定螺栓和固定基台两侧的圆柱形凹槽螺纹连接,使其能深入集污槽里面,所述固定环4、固定架13、固定螺栓14和第一连接管15构成固定件,将一次性引流管3一端经固定件中部穿过,然后转动两侧固定螺栓14,移动固定架13,从而调整固定环4的尺寸对一次性引流管3进行固定,然后将第一连接管15下部固定在第二连接管16里面,固定一次性引流管3时调整引流管穿过长度,使一次性引流管3一端经固定件中部穿过能伸入集污槽7里面,一次性引流管3另一端经箱体11另一侧顶部开设的圆形通孔穿过伸出箱体11,一次性引流管3另一端外面设置有套管2,套管2和一次性引流管3同轴设置,一次性引流管3另一端端口处设置有密封头1,所述密封头1和套管2均由不锈钢金属制成,密封头1和套管2一端扣接,套管2另一端和一次性引流管3之间医用胶带固定连接,利用套管2和密封头1对一次性引流管3另一端进行固定,使体内循环排出的污液直接经一次性引流管3进入集污槽7,所述箱体11另一侧下部开设有方形通孔,所述方形通孔位置处设置有密封门,所述方形通孔底面的水平面和箱体11底板的顶面重合,所述方形通孔的高度大于集污箱6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箱体一侧的密封门打开,将移动板抽出,将一次性引流管一端经固定件中部穿过,然后转动两侧固定螺栓,移动固定架,从而调整固定环的尺寸对一次性引流管进行固定,然后将第一连接管下部固定在第二连接管里面,固定一次性引流管时调整引流管穿过长度,使其能深入集污槽里面,之后将一次性引流管另一端经箱体另一侧顶部的圆形通孔穿过,将移动板推入箱体里面,之后关闭密封门,将一次性引流管另一端经套管里面穿过,在一次性引流管另一端端口处安装密封头,然后将密封头扣在套管一端,然后拉近一次性引流管,将套管另一端和引流管之间用医用胶带固定,手术时调整调速负压泵速度,之后使用,使用完成后密封件和套管拆开,对其进行清洗,将密封门打开,将移动板抽出,将箱盖打开,将集污槽拿出对其进行清理,然后将固定件卸下,控制固定环的尺寸至一次性引流管能拉动,将其拉出对其处理,然后对密封头、套管、集污槽和集污箱进行消毒处理,进行后续使用。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