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联通式双球囊子宫颈扩张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5628发布日期:2019-06-05 23:31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联通式双球囊子宫颈扩张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宫颈机械式扩张的单腔联通式双球囊子宫颈扩张导管。



背景技术:

临床上,对宫颈条件不佳的患者实施引产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产科治疗措施,目前,已知的引产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药物方法,另一种是物理方法。药物方法促进宫颈成熟措施的实施可能会使结局更加复杂,某些药物治疗不仅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和导致引产失败率上升,而且最终仍可能需借助剖腹产结束妊娠。

另一种是物理方法,原理为:利用机械力不断刺激子宫颈,进而激活胶原溶解酶,破坏宫颈的胶原纤维,使宫颈软化成熟。但是现有的子宫颈扩张导管(如cook子宫颈扩张导管),设计采用两个球囊分别位于宫颈两侧,靠宫颈口内外的双球囊压力挤压刺激宫颈,其作用有限,对于整个宫颈的作用较小,局限性较大,临床效果不满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腔联通式双球囊子宫颈扩张导管设计,可以持续扩张不断刺激宫颈成熟,有效缩短胎儿娩出时间,减缓病人临产痛苦。

具体方案:一种新型单腔联通式双球囊子宫颈扩张导管,包括管体以及前、后球囊,所述管体为单腔管的头端设有导头,该导头与管体头端密封连接,也可不设导头,直接采用前球囊包裹管体头端;所述管体在导头后方的位置设有前、后两个注水孔;所述球囊有两个,分别为前球囊和后球囊,前、后球囊均与管体密封连接,前、后注水孔分别位于前、后球囊内与相应球囊连通;管体后端设有接头;在使用时前球囊、后球囊分别置于宫腔和宫颈处,两球囊内部通过管体互通,根据液体等压强传递原理,前后球囊压强保持一致,可将宫腔内不断收缩的压力通过前球囊压强传递至宫颈部后球囊,使之扩张力逐渐增强。前球囊体积要求注水后可提供持续对宫腔内提供一定压力,建议最大体积不小于250mL;为避免对胎儿造成挤压长度不超过6厘米。后球囊长度覆盖子宫颈长度范围,可设计为3~6厘米,为满足可以持续对子宫颈施加扩张力,最大扩张直径不小于8厘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单腔联通式双球囊子宫颈扩张导管,该双球囊两球囊内部相通,根据液体等压强传递原则,可将宫腔内不断收缩的压力通过前球囊压强传递至宫颈部后球囊,使之扩张力逐渐增强,可以自然适应宫腔和宫颈形态进而调整压力机械扩张子宫颈的作用,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临床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有导头联通式双球囊子宫颈扩张导管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无导头联通式双球囊子宫颈扩张导管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联通式双球囊子宫颈扩张导管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如图1所示,所述管体1为细长状单腔管,所述管体1的头端设有导头3,该导头3与管体1头端密封连接;所述管体1在导头3下方的位置设有前注水孔6和后注水孔7;所述球囊有两个,分别为前囊2和后囊3,前囊2和后囊3与管体密封连接,前注水孔6位于前囊2内与前囊2连通,后注水孔7位于后囊3内与后囊3连通;管体1尾端设有接头4,通过接头4向球囊2注射生理盐水。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单腔联通式双球囊子宫颈扩张导管在使用时,将管体1插入到宫腔内,确保前囊2、后囊3分别完全进入宫腔和宫颈内,然后向接头5注入约100ml生理盐水,根据液体等压传递压力的原则,当宫腔内增强的压力传递至宫颈部球囊,使之压力增强,可以自然适应宫腔和宫颈形态进而调整压力,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临床效率。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精神,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做出其他变化,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