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5633发布日期:2019-06-05 23:31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负压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负压引流管。



背景技术:

腹部外科术后腹腔渗血渗液、积脓感染等情况非常常见,常在腹腔内或手术野内积聚,损伤组织、继发感染或加剧感染,因此需要在腹腔内放置一引流物将腹腔脓液和坏死组织从腹腔引流到体外,防治感染扩散,促使手术野死腔缩小或闭合、促进腹腔内吻合口和切口愈合。例如消化道瘘时,漏出到腹腔的液体主要是胃液、肠液、胰液、胆汁等消化液,对吻合口和腹腔脏器腐蚀性较强;消化液无法排除干净时,腹腔感染自然无可避免,炎症、组织坏死以及脓肿在腹腔快速形成,大量渗出的炎性坏死物质和肠内容物容易引起引流管侧孔阻塞,进一步加重消化液积聚及腹腔感染,形成恶性循环。冲洗和引流可稀释腹腔脓液和坏死物质并引出,减少漏出的消化液及形成的脓液在腹腔的聚集,减少毒素的吸收、减轻消化液对组织和肠壁的腐蚀,并降低腹腔感染的发生风险或使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降低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风险,并加速瘘口愈合的进程。而瘘与感染相互促进,在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中,感染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如不能引流充分,感染就无法控制,患者死亡风险居高不下。单纯使用抗生素并不能提高腹腔感染的控制率,必须在充分引流的基础上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但消化道瘘患者或者腹腔感染者,腹腔引流液往往十分粘稠,腹腔中坏死物质难以通过普通的引流管排出。临床上现有的引流管是对感染灶进行持续滴水稀释冲洗的同时主动吸引,但存在两大问题:1 .通畅性差:腹腔内管壁侧孔位置、数量和大小的设计不合理,导致冲洗的范围太小、冲洗流量和速度太低,对浓稠堵塞物冲击力不足,当堵塞物凝结到一定程度时引流管负压吸引作用大大减弱;2 .拔管时易残留残液:腹腔内管壁侧孔数量和大小的设计不足以对腹腔内积聚液体充分引流。针对上述不足,有必要寻求一种新办法解决腹腔引流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负压引流管,能够更好有效的解决引流孔堵塞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负压引流管,包括外管和设于外管内的内管,所述外管的头端封闭,外管的头端侧壁设有若干引流孔,内管外壁与外管内壁之间设有间隙形成引流腔室;所述引流孔集中分布在外管的引流段上,所述引流孔为锥形孔,引流孔在外管的外壁开口直径大于内壁开口直径,引流孔的边缘设有两条以上的切口;所述内管插入外管的一端外壁设有将引流孔向外扩张的气囊,所述气囊为圆柱状。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方法,当引流孔出现堵塞时,停止负压引流,并对气囊进行充气;气囊膨胀后对外管的引流段进行向外扩张,从而撑开引流孔,使卡在引流孔处的堵塞物能够脱离引流孔,回复引流孔的引流能力。

作为改进,所述气囊设在对应的引流段内,气囊的长度与引流段的长度相似。

作为改进,所述气囊的长度为4~6cm。

作为改进,引流孔的外壁开口直径为3mm,内壁开口直径为2mm。

作为改进,所述切口的长度为3mm。

作为改进,引流孔的边缘一共圆周均匀设有四条切口。

作为改进,所述内壁的管壁内设有对气囊充气的气道。

作为改进,所述气囊的内壁与内管的外壁之间设有抗压扁的硬套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方法,当引流孔出现堵塞时,停止负压引流,并对气囊进行充气;气囊膨胀后对外管的引流段进行向外扩张,从而撑开引流孔,使卡在引流孔处的堵塞物能够脱离引流孔,回复引流孔的引流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外管内部示意图。

图2为外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负压引流管,包括外管1和内管2,所述外管1的头端封闭,外管1的尾端设有连接头,内管2的一端插入外管1内,内管2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头穿出并与引流袋连接。

如图1、2所示,外管1的头端侧壁设有若干引流孔6,所述引流孔6集中分布在外管1的引流段上,内管2外壁与外管1内壁之间设有间隙形成引流腔室3。所述引流孔6为锥形孔,引流孔6在外管1的外壁开口直径大于内壁开口直径,引流孔6的外壁开口直径为3mm,内壁开口直径为2mm。引流孔6的边缘设有两条以上的切口7,所述切口7的长度为3mm;本实施例中,引流孔6的边缘一共圆周均匀设有四条切口7,相当于在引流孔6处设置十字切口,该十字切口能够使引流孔6在受到挤压时能够扩张。所述内管2插入外管1的一端外壁设有将引流孔6向外扩张的气囊4,所述内壁的管壁内设有对气囊4充气的气道;所述气囊4为圆柱状,所述气囊4设在对应的引流段内,气囊4的长度与引流段的长度相似,所述气囊4的长度为5cm。由于气囊4膨胀后不仅对外管1具有挤压力,其同样对内管2具有挤压力,所述气囊4的内壁与内管2的外壁之间设有抗压扁的硬套管5。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方法,当引流孔6出现堵塞时,停止负压引流,并对气囊4进行充气;气囊4膨胀后对外管1的引流段进行向外扩张,从而撑开引流孔6,使卡在引流孔6处的堵塞物能够脱离引流孔6,回复引流孔6的引流能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