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关节突成形手术用磨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2458发布日期:2019-05-21 21:27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关节突成形手术用磨钻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组织磨出刀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关节突成形手术用磨钻。



背景技术:

现目前,手术用磨头的深度调节,在手持部位不动的情况下,一般是调节磨头刃口的伸出长度,但是,由于手持位置与磨削位置之间的距离加大,手持部位又是没有倚靠的位置,手部如果有抖动,这样的磨削准确度反而会降低,甚至会对磨削位置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也就不能保证磨削操作的安全性了;另外,手术用磨钻通常都是利用刀头的单向转动对骨组织进行磨削,单向转动使得刀头对骨组织的瞬时磨削量较大,创伤面较大,骨组织恢复较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控制手持位置,以有效调节磨头工作深度,并有效控制磨削质量的关节突成形手术用磨钻。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关节突成形手术用磨钻,包括磨头和外导管,在所述磨头上设有磨柄,该磨柄穿设在外导管中,所述外导管穿设在支撑杆中,在所述支撑杆上还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进水孔连接有进水管,所述出水孔连接有出水管;在该支撑杆上设有一段环形槽,在该环形槽位置处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操作套和调节座,所述调节座套设在环形槽上,在该调节座外侧壁上设有弹性装置,在所述弹性装置的外侧套设有操作套,拨动操作套,由弹性装置带动调节座在环形槽上移动,移动到位时,调节座与环形槽上的对应位置连接固定,控制手持的位置,以有效调节磨头的工作深度;

在所述外导管上还设有往复装置,在所述调节装置和往复装置之间还设有手柄,所述手柄套设在支撑杆上。

采用以上结构,沿外导管的轴向拨动操作套,操作套弹性装置带动调节座在环形槽上移动,当磨削位置的深度较浅时,缩小手持的位置与磨削位置之间的间距,磨头转动造成的轴向跳动降低,能降低磨削位置的损伤,提高了磨削质量;当磨削位置的深度较深时,只需要拨动操作套,使手持的位置与磨削位置之间的间距增大即可,在不影响磨头装夹的前提下,磨头转动造成的轴向跳动不会改变,能降低深处磨削位置的损伤,保证各个位置的磨削质量;移动到位时,调节座与环形槽上的对应位置连接固定,提高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另外,设置往复装置,磨头在往复旋转运动处理骨组织时会更平稳,能提高骨组织的磨削面或修复面的处理效果,伤口恢复更快,也能很好的控制磨削量,结构简单实用,操作便捷;手柄的设置便于手持调整。

为了便与移动和定位,作为优选,所述弹性装置限位套和限位环,所述限位套套设在外导管的外壁上,在所述调节座的外侧壁环设有第一环状凸台,在所述第一环状凸台上对称设有两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内均嵌设有一个钢球,所述钢球均冒出第一环状凸台外侧壁所在平面,该钢球与环形槽的对应位置卡接定位;在所述操作套的内侧壁上对应第一环状凸台的位置处设有第二环状凸台,所述钢球冒出第一环状凸台的一端与第二环状凸台外侧壁的对应位置抵接。

为了使移动更顺畅,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一环状凸台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弹簧,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弹簧,在所述第一弹簧上还连接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与第一弹簧相连接的一端套设在调节座的外侧壁上;在所述第二弹簧上还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套接在调节座对应端的外侧壁上。

为了便于生产,同时实现安装部件之间的联动,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二环状凸台的两端对称设有两个台阶孔,所述限位套插设入对应第一弹簧一端的台阶孔内,该限位套的外侧壁与台阶孔对应位置的内侧壁配合连接,所述限位套的内侧壁与调节座外侧壁的对应位置贴合连接。

为了简化结构,便于拆装,作为优选,所述往复装置包括连接套、输入偏心轴、输出偏心轴、前外壳和后外壳,所述连接套上设有条形孔,所述输入偏心轴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输出偏心轴与磨柄连接,所述前外壳套接在外导管上,所述后外壳套接在输入偏心轴上,该前外壳和后外壳连接形成一个空腔体,所述连接套设在该空腔体内,在所述前外壳的内侧设有向后延伸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延伸端穿设连接在后外壳的对应位置上,所述连接套的一端穿设在连接杆上,所述输入偏心轴上以及输出偏心轴的偏心端上均活动设有轴承,两个所述轴承均嵌套在连接套的条形孔内,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输入偏心轴带动磨头作往复旋转运动。

为了简化结构,便于操作,作为优选,所述输入偏心轴单旋转连接在驱动装置上,输入端在条形孔内的单向旋转运动带动连接套做往复旋转运动,并转化为输出端的往复旋转运动,由此经输出偏心轴带动磨头作往复旋转转动。

为了简化结构,便于操作,作为优选,所述输入偏心轴以及输出偏心轴上均设有固定杆,每个所述固定杆上均插设固定有一个轴承。

为了提高使用舒适性,作为优选,在所述操作套外侧壁的中部还设有一个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槽底与对应端的操作套外侧壁之间设有一段过渡斜面,以便于手部握持。

为了便于清洗,作为优选,在所述支撑杆上对应外导管的一侧,沿轴向设有四个透气孔。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移动操作套的位置,以达到调节磨头磨削深度的目的,避免了磨头二次固定的误差,往复装置提高了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结构简单实用,操作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2的仰视图。

图4为图2的A处放大图。

图5为调节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操作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往复装置的安装结构爆炸图。

图8为往复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磨头1和外导管2等组成,在所述磨头1上设有磨柄,该磨柄穿设在外导管2中,所述外导管2穿设在支撑杆21中,在所述支撑杆21上还设有进水孔211和出水孔212,所述进水孔211连接有进水管,所述出水孔212连接有出水管;在所述支撑杆21上对应外导管2的一侧,沿轴向设有四个透气孔22。

在该支撑杆21上设有一段环形槽31,在该环形槽31位置处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操作套4和调节座5,在所述操作套 4外侧壁的中部还设有一个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槽底与对应端的操作套4外侧壁之间设有一段过渡斜面,以便于手部握持;所述调节座 5套设在环形槽31上,在该调节座5外侧壁上设有弹性装置,所述弹性装置限位套6和限位环7,所述限位套6套设在外导管2的外壁上,在所述调节座5的外侧壁环设有第一环状凸台51,在所述第一环状凸台51上对称设有两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内均嵌设有一个钢球52,所述钢球52均冒出第一环状凸台51外侧壁所在平面,该钢球52与环形槽31的对应位置卡接定位。

在所述操作套4的内侧壁上对应第一环状凸台51的位置处设有第二环状凸台41,所述钢球52冒出第一环状凸台51的一端与第二环状凸台41外侧壁的对应位置抵接。在所述第一环状凸台51的一端抵接有第一弹簧81,另一端抵接有第二弹簧82,在所述第一弹簧81 上还连接有限位套6,所述限位套6与第一弹簧81相连接的一端套设在调节座5的外侧壁上;在所述第二弹簧82上还连接有限位环7,所述限位环7套接在调节座5对应端的外侧壁上。

在所述第二环状凸台41的两端对称设有两个台阶孔9,所述限位套6插设入对应第一弹簧81一端的台阶孔9内,该限位套6的外侧壁与台阶孔9对应位置的内侧壁配合连接,所述限位套6的内侧壁与调节座5外侧壁的对应位置贴合连接。

拨动操作套4,由弹性装置带动调节座5在环形槽31上移动,移动到位时,调节座5与环形槽31上的对应位置连接固定,控制手持的位置,以有效调节磨头的工作深度。

在所述外导管2上还设有往复装置,所述往复装置包括连接套 11、输入偏心轴111、输出偏心轴112、前外壳113和后外壳114,所述输入偏心轴111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输出偏心轴112与磨柄连接,所述前外壳113套接在外导管2上,所述后外壳114套接在输入偏心轴111上,该前外壳113和后外壳114连接形成一个空腔体,所述连接套11设在该空腔体内,在所述前外壳113的内侧设有向后延伸的连接杆121,所述连接杆121的延伸端穿设连接在后外壳114的对应位置上,所述连接套11的一端穿设在连接杆121上,所述输入偏心轴111上以及输出偏心轴112的偏心端上均设有固定杆115,每个所述固定杆115上均插设固定有一个轴承,两个所述轴承均套接在连接套11内,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所述输入偏心轴111单旋转连接在驱动装置上,输入端的单向旋转运动带动连接套11做往复旋转运动,并转化为输出端的往复旋转运动,由此经输出偏心轴112带动磨头1 作往复旋转转动。

在所述调节装置和往复装置之间还设有手柄10,所述手柄10套设在支撑杆21上。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由图1到图8所示,两个钢球52分别放入第一环状凸台51上的两个对称设置的通孔中,两个钢球52均冒出第一环状凸台51外侧壁所在的平面,第二环状凸台41的外侧面与该钢球52的冒出端抵接,同时,钢球52与环形槽31的对应位置卡接定位;而此时,操作套5的内侧壁与限位套6的外侧壁贴合连接,而限位套6的内侧壁又是与调节座5的外侧壁贴合连接的,且第一环状凸台5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弹簧81和第二弹簧82,而第一弹簧81与限位套6连接,第二弹簧82与限位环7连接。

沿外导管2的轴向拨动操作套5,当向左移动时,手指抵压住操作套4外侧壁左侧的过渡斜面位置,操作套5向左移动,第二环状凸台41的左端挤压第一弹簧81,而此时,由于钢球52未离开环形槽31的槽位,再加上第二环状凸台41抵接住钢球52,调节座4不移动,随着操作套5继续向左移动,第二环状凸台41的外侧壁与钢球52脱离,限位环7在第二弹簧82的弹性拉力作用下,带动调节座4移动,钢球52可以在环形槽31上轴向移动,移动到位时,钢球52落在环形槽31的对应槽位里,松开操作套5,在第一弹簧81 的弹性力作用下,操作套5向右回移,第二环状凸台41的外侧壁与钢球52再次抵接,这样,缩小手持的位置与磨削位置之间的间距,磨头转动造成的轴向跳动降低,能降低磨削位置的损伤,提高了磨削质量。

反之,操作套5再向右移动时,只需要向右拨动操作套5,手指抵压住操作套4外侧壁右侧的过渡斜面位置,操作套5向右移动,第二环状凸台41的右端挤压第二弹簧82,而此时,由于钢球52未离开环形槽31的槽位,再加上第二环状凸台41抵接住钢球52,调节座4不移动,随着操作套5继续向右移动,第二环状凸台41的外侧壁与钢球52脱离,限位套6在第一弹簧81的弹性拉力作用下,带动调节座4移动,钢球52可以在环形槽31上轴向移动,移动到位时,钢球52落在环形槽31的对应槽位里,松开操作套5,在第二弹簧81的弹性力作用下,操作套5向左回移,第二环状凸台41 外侧壁的下端面与钢球52再次抵接,这样,使手持的位置与磨削位置之间的间距增大,在不影响磨头装夹的前提下,当磨削位置的深度较深时,磨头1转动造成的轴向跳动不会改变,能降低深处磨削位置的损伤,保证各个位置的磨削质量,提高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

接着,启动驱动装置(未标示),输入偏心轴111带动偏心端转动,输入偏心轴111的固定杆115上插设固定有轴承(未标示),该轴承位置嵌套在连接套11条形孔的一端;输入偏心轴111偏心端的偏心转动,以及对应位置的轴承在连接套11条形孔内的滑动配合,便带动穿设在连接杆121上的连接套11作出圆周方向上的左、右向 (即图8中a和b状态所示的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往复移动,同时,输出偏心轴112的固定杆115上也插设固定有轴承,该轴承嵌套入连接套11条形孔的另一端,该输出偏心轴112与磨柄连接,故输入偏心轴111带动连接套11做出往复移动,从而带动输出偏心轴 112也做出同样的往复移动,使得与输出偏心轴112连接的磨柄和磨头1也相应的做出往复移动,这样的往复旋转运动处理骨组织时会更平稳,能提高骨组织的磨削面或修复面的处理效果,伤口恢复更快,也能很好的控制磨削量。

在磨削的过程中,由于支撑杆21是沿手术导管(未标示)进入关节突位置,在关节突周围空间一定的情况下,从进水管注入水,水沿进水孔211流到磨削位置,磨削位置堆积的液体以及磨削碎渣便从出水孔212流出,经出水管排到收集位置,能提高骨组织的磨削面或修复面的处理效率;四个透气孔(22)便于清洗,也减轻了支撑杆21的重量;手持手柄10,便于使用,还能迅速调整使用状态,结构简单实用,操作便捷。

本实用新型未描述部分与现有技术一致,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