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辅助约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91292发布日期:2019-06-13 15:40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新生儿护理辅助约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用具,具体的说是一种新生儿护理辅助约束装置。



背景技术:

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某些原因转入新生儿病房,新生儿科的各种仪器的声音及部分治疗护理操作,常使他们感到惊恐,因缺少安全感,而出现烦躁不安,四肢躁动,甚至抓伤自己,拔除气管插管、胃管、输液装置及其他管道,干扰治疗,甚至加重病情、发生意外,因此切实可行的约束方法非常必要。有些检查、治疗操作如床边摄片、PICC置管、脐静脉置管前也必须对新生儿进行适当的约束方可进行。目前临床上采取的方法是床边摄片用沙袋制动,PICC置管、脐静脉置管前将约束带缚于患儿四肢,再用止血钳将约束带固定于床单,有时患儿过于哭闹,可能会挣脱止血钳,肢体舞动而影响操作;在婴儿培养箱中的上呼吸机的新生儿,常常需要约束双上肢,防止意外拔管。由于婴儿培养箱中没有合适的位置可以固定约束带,我们约束带的一端只能系于婴儿培养箱箱门上,由于箱门高于婴儿床垫,因此当婴儿上肢活动时就会产生一个剪切力,容易造成患儿皮肤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方便护理、保证患儿的安全,防止患儿不自主的躁动,减少因患儿躁动所致意外拔管、坠床、抓伤等并发症,给予患儿四肢一定的约束,但又不影响正常的护理、治疗工作,特设计一种新生儿护理辅助约束装置。新生儿护理辅助约束装置可根据临床的需要放置患儿四肢,并能根据患儿的身长、体形可调节约束带的位置,使其能达到最佳固定体形位置。

新生儿护理辅助约束装置由底板、约束带、长插槽、横插槽、粘胶带组成。底板分二层,上层为软质材料、下层为硬质材料;长插槽与横插槽各组合成二组,每组由数个插槽组成;长插槽与底板长的方向平行,横插槽与底板横的方向平行,长插槽的长度比横插槽的长度长。约束带穿入插槽组内的二个插槽中,约束带宽度较插槽长度小,并能在插槽中移动位置,约束带二端放置粘胶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1中 1、底板;2、长插槽;3、约束带;4、粘胶带;5、横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新生儿护理辅助约束装置的底板(1)为长方形,分为上下二层,上层采用软质材料,下层采用硬质材料。软质材料使婴儿躺在上面比较舒适,如棉布料;下层采用硬质材料,能较好的固定婴儿,选用工程塑料为宜,长方形的尺寸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而定。

在底板(1)长的方向与横的方向设有二组长插槽(2)、二组横插槽(5),长插槽(2)与底板(1)长的方向平行、横插槽(5)与底板(1)横的方向平行,为了能适应不同婴儿的身高与体宽,每组的长插槽(2)与横插槽(5)各设计为数个,常选用四个。婴儿放置的位置为大字形时,用长插槽(2)与横插槽(5)作为固定下肢与上肢的基础,在每组长插槽(2)与横插槽(5)中的二个插槽内安置约束带(3);当婴儿放置的位置采用一字形时,上肢下垂贴在身体二边,所以上肢、下肢均用长插槽(2)作为固定的基础,将四根约束带(3)都穿入在长插槽(2)中,每组长插槽(2)中均安置二根约束带(3)。所以长插槽(2)的长度要比横插槽(5)长度要长得多,长插槽(2)常选35cm左右,横插槽(5)常选15cm左右。

为能方便的固定约束婴儿,约束带(3)选用棉质材料,在约束带(3)二端安置粘胶带(4),利用粘胶带(4)自身的粘附特性实现自由分解。为了能适应不同婴儿的身高与体型宽度,约束带(3)的宽度相比插槽的长度要小,常选3~5cm。

新生儿护理辅助约束装置的使用:

1、选择插槽穿入约束带(3),根据婴儿放置的体位,将约束带(3)穿入每组的长插槽(2)与横插槽(5)中或二组的长插槽(2)中,并在每组插槽中选用不同的插槽,使其最适合婴儿的身高与体形。

2、放置、固定婴儿,将底板(1)平放,婴儿放置其上,放置好体形,分别用约束带(3)固定、约束婴儿,并根据实际的情况,在插槽中移动约束带(3)的位置,达到最佳状况。

由于底板(1)下层采用硬质材料,用约束带(3)固定时不会产生移动方位,上层采用软质材料,婴儿放置其中比较适宜。这样能直到约束婴儿躁动,又不影响正常护理与治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