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机壳内部防护装置及CT机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6224发布日期:2019-09-13 22:33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CT机壳内部防护装置及CT机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CT机壳内部防护装置及CT机组件。



背景技术:

CT机是用X线束对人体的某一部分按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当X线射向人体组织时,部分射线被组织吸收,部分射线穿过人体被检测器接收,产生信号。

然而,CT机产生的X射线穿透人体将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若接触的X射线量过多,超过容许曝射量,就可能产生放射反应,甚至产生一定程度的放射损害。因此,急需一种能减少CT机产生的X射线接触人体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CT机壳内部防护装置,其能解决如何减少X摄像辐射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CT机壳内部防护装置,包括屏蔽X射线的软质防护壳、第一开口、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分别位于所述软质防护壳的前后位置,所述软质防护壳贴合于CT机的机壳内表面,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与CT机的进口和开口相对应,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供检测主体依次通过。

进一步地,所述软质防护层由铅橡胶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软质防护层外层还设有耐腐蚀、耐磨损的软质保护层,所述软质保护层粘贴于所述软质防护层。

进一步地,所述软质防护壳包括侧边壳,所述侧边壳上设有若干平面部和若干曲面部,所述平面部与所述曲面部圆滑过渡,所述侧边壳贴合于CT机的机壳上、下、左、右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软质防护壳包括前壳,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前壳,所述前壳贴合于CT机的机壳内的前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前壳位于所述侧边壳的一边,所述前壳、侧边壳为独立的软质壳体,由铅橡胶剪切而成,所述前壳与所述侧边壳粘贴在CT机的机壳内部后,二者的连接端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软质防护壳包括后壳,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后壳,所述后壳贴合于CT机的机壳内的后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后壳位于所述侧边壳的另一边,所述侧边壳、后壳为独立的软质壳体,由铅橡胶剪切而成,所述侧边壳与所述后壳粘贴在CT机的机壳内部后,二者的连接端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位于所述侧边壳的两边,所述前壳、后壳与所述侧边壳一体成型。

一种CT机组件,所述CT机组件包括CT机和所述的CT机壳内部防护装置,所述CT机壳内部防护装置安装于CT机的内部,所述第一开口与CT机的进口对应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CT机的出口对应连通。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CT机壳内部设置软质防护壳,且软质防护壳紧贴于CT机壳内部,可有效地减少X射线辐射人体其他区域,且软质防护壳可根据不同型号的CT机内部大小进行制作适配,可广泛适用推广,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实用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CT机壳内部防护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CT机壳内部防护装置一使用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CT机组件的立体图。

图中:100、CT机壳内部防护装置;110、软质防护壳;111、侧边壳;112、前壳;120、第一开口;130、第二开口;200、CT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3,一种CT机组件包括CT机壳内部防护装置100和CT机200。

CT机壳内部防护装置100包括软质防护壳110、第一开口120、第二开口130,第一开口120、第二开口130分别位于软质防护壳110的前后位置,软质防护壳110用胶水粘贴合于CT机200的机壳内表面,第一开口120、第二开口130与CT机200前后面的开口相对应。第一开口120和第二开口130供检测主体依次通过。

软质防护壳110由屏蔽X射线的软质材料制成,优选地,软质防护壳110由铅橡胶一体成型,一体成型后的软质防护壳110用胶水粘贴于CT机200的机壳内部。

优选地,软质防护壳110外层还设有耐腐蚀、耐磨损的软质保护层,软质保护层粘贴于软质防护层,在图中未显示。

软质防护壳110包括侧边壳111,侧边壳111上设有若干平面部和若干曲面部,平面部与曲面部圆滑过渡,侧边壳111贴合于CT机200的机壳上、下、左、右的内壁上。优选地,侧边壳111包括上边壳、下边壳、左边壳、右边壳,分别紧贴于CT机200的机壳内部的上、下、左、右壁。

软质防护壳110包括前壳112,第一开口120位于前壳112,前壳112贴合于CT机200的机壳内的前壁上。

前壳112位于侧边壳111的一边,前壳112、侧边壳111为独立的软质壳体,由一整块铅橡胶剪切而成,前壳112与侧边壳111粘贴在CT机200的机壳内部后,二者的连接端对接。

软质防护壳110包括后壳,后壳与前壳112相对,第二开口130位于后壳,后壳贴合于CT机200的机壳内的后壁上。

后壳位于侧边壳111的另一边,侧边壳111、后壳为独立的软质壳体,由铅橡胶剪切而成,侧边壳111与后壳粘贴在CT机200的机壳内后,二者的连接端对接。

前壳111和后壳位于侧边壳112的两边,优选地,前壳112、后壳与侧边壳111由铅橡胶一体成型。在前壳112、后壳、侧边壳111的形状与CT机200壳内部形状相同,CT机200壳内部有曲面位置,前壳112、后壳、侧边壳111剪切出相应的曲面部粘贴于CT机200壳内部有曲面位置,使曲面部圆滑过渡。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