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愈合疝气修补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9657发布日期:2019-07-10 10:09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促愈合疝气修补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创手术用的修补材料,具体是一种促愈合疝气修补钉,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疝气,即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采用疝气修补片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世界范围流行的术式。目前在临床上使用较多的疝气修补片可分为:聚酯类,聚丙烯类,和膨体聚四氟乙烯类。中国专利公开号:CN1775188,发明名称:聚丙烯经编疝气修补片及制备方法,该申请利用医用级的聚丙烯单丝编制制备了一种疝气修补片,该修补片具有良好的性能,但由于聚丙烯易与内脏发生粘连,在使用上具有一定局限性。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921048,发明名称:一种改性以后的聚丙烯纤维单丝网布制备的疝气网塞,该申请利用经表面处理后的聚丙烯单丝网布制备了一种疝气网塞,该疝气网塞能更有效的填补疝气患处,相比传统意义上的聚丙烯类疝气修补片,该疝气修补片在术中缝合少,排异反应也有所降低。中国专利公开号: CN106880874,发明名称:一种人工复合疝气修补片及其制备方法,该申请利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胶原复合的纳米纤维材料制备了一种人工复合疝气补片,该疝气补片的生物相容性良好,复合的纳米纤维有利于诱导纤维细胞粘附到真皮层,从而修复受损组织。

目前所用的疝气修补片均需通过开刀将修补片置于腹腔,并将修补片缝合于腹腔内,术后会形成较大伤口且愈合周期较长。针对上述问题,现阶段的主要解决方法是利用腹腔镜或减少缝线的使用,但在临床中均有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促愈合疝气修补钉,它主要解决目前疝气修补术术后留有较大创口且伤口愈合时间较长的问题,同时可避免传统修补片缝合固定带来的问题。该促愈合疝气修补钉可由一微小创口推入腹腔实现疝气修补,无须缝合固定,较大程度上减小创伤面的产生,并可以加快疝气的修复以及创口的愈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促愈合疝气修补钉,该促愈合疝气修补钉由阻隔帽、支撑筒、定位片和桥接架构成,阻隔帽位于支撑筒的上方,定位片位于支撑筒的下方,阻隔帽与支撑筒之间缝合连接,支撑筒与定位片之间缝合连接,阻隔帽与定位片的中心线与支撑筒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支撑筒呈圆柱体中空状,桥接架为圆柱体,其圆周面上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均匀分布的通孔,孔径为200~500μm,桥接架活动地置于支撑筒中,两者形成滑动配合。

其中,阻隔帽直径与支撑筒外直径之比为1.2:1,定位片直径与支撑筒外直径之比为1.2:1,阻隔帽为多孔膜,孔径为2~10μm,顶部为圆弧面,底部为圆形平面,帽厚为3~5mm;支撑筒呈圆柱体中空状,高度为5~15mm,壁厚为2~5mm,筒壁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小孔,孔径为200~500μm,定位片为膜或织物,厚度为1~2mm,桥接架高度与支撑筒高度相等。

阻隔帽、支撑筒和定位片的成分均为聚乳酸或聚己内酯或两者的混合物,桥接架的成分为胶原蛋白。

其中,所述的阻隔帽经过腹部微创口,通过施加一定的外力进入腹腔并于内脏接触。由于阻隔帽上的孔径较小,人体的组织细胞无法通过,因此组织细胞也无法定向生长,所以可以起到很好的防粘连的效果,支撑筒长度与人体腹壁厚度大致相同,可起到支撑疝气修补钉推入腹腔的作用,且支撑筒的孔径大于人体组织细胞,人体组织细胞可以通过。桥接架圆周面上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均匀分布的通孔,有利于人体组织细胞的爬行生长,同时,桥接架由胶原蛋白制备,与细胞的生物相容性优良,且胶原蛋白中含有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可被细胞缓慢吸收,因此桥接架可缓慢降解,为细胞的繁殖生长提供空间,最终可达到疝气愈合的目的。定位片在疝气修补钉进入腹腔后对其起固定作用,可防止疝气修补钉在腹腔内的滑移。

本实用新型具提供的促愈合疝气修补钉具有以下优点:

该促愈合疝气修补钉仅需通过微创手术便可进入人体,不会造成大创口。该修补钉上部阻隔帽孔径很小,人体组织细胞无法穿越,可有效的防止脏器与阻隔帽发生粘连。同时,该修补钉中间的支撑筒可起到支撑疝气修补钉推入腹腔的作用,且支撑筒上的孔径大于人体组织细胞,细胞可以通过,有利于细胞的生长。桥接架圆周面上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均匀分布的通孔,有利于人体组织细胞的爬行生长,同时,桥接架由胶原蛋白制备,与细胞的生物相容性优良,胶原蛋白中含有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可被细胞缓慢吸收,因此桥接架可缓慢降解,为细胞的繁殖生长提供空间,最终可达到疝气愈合的目的,定位片在疝气修补钉进入腹腔后对其起固定作用,可防止疝气修补钉在腹腔内的滑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

一种促愈合疝气修补钉,该促愈合疝气修补钉由阻隔帽1、支撑筒2、定位片3和桥接架4构成,阻隔帽1位于支撑筒2的上方,定位片3位于支撑筒2的下方,阻隔帽1与支撑筒2之间缝合连接,支撑筒2与定位片3之间缝合连接,阻隔帽1与定位片3的中心线与支撑筒2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支撑筒2呈圆柱体中空状,桥接架 4为圆柱体,其圆周面上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均匀分布的通孔,孔径为 200~500μm,桥接架4活动地置于支撑筒2中,两者形成滑动配合。

其中,阻隔帽1直径与支撑筒2外直径之比为1.2:1,定位片3 直径与支撑筒2外直径之比为1.2:1,阻隔帽1为多孔膜,孔径为 2~10μm,顶部为圆弧面,底部为圆形平面,帽厚为3~5mm;支撑筒 2呈圆柱体中空状,高度为5~15mm,壁厚为2~5mm,筒壁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小孔,孔径为200~500μm,定位片为膜或织物,厚度为 1~2mm,桥接架高度与支撑筒高度相等。

其中,阻隔帽1、支撑筒2和定位片3的成分均为聚乳酸或聚己内酯或两者的混合物,阻隔帽1由聚乳酸或聚己内酯或两者的混合物通过盐析法制备,支撑筒2由聚乳酸或聚己内酯或两者的混合物通过冻干法制备,定位片3由聚乳酸或聚己内酯或两者的混合物通过干燥成膜法制备,桥接架4由胶原蛋白通过冻干法制备,阻隔帽1、支撑筒2和定位片3分别进行缝合连接,桥接架4活动地置于支撑筒2内,并形成滑动。由于阻隔帽1的孔径较小,人体的组织细胞无法通过,因此组织细胞也无法定向生长,所以可以起到很好的防粘连的效果。支撑筒2长度与人体腹壁厚度大致相同,可起到支撑疝气修补钉推入腹腔的作用,且支撑筒2的孔径大于人体组织细胞,有利于诱导人体组织细胞的生长,帮助疝气的修复及创口的生长。定位片3在疝气修补钉进入腹腔后对其起固定作用,可防止疝气修补钉在腹腔内的滑移。

本实用新型的促愈合疝气修补钉的工作原理如下:

疝气修补钉在临床使用时,将疝气修补钉经过腹部微创口,通过施加一定的外力进入腹腔,其中,阻隔帽进入腹腔覆盖在疝气患处,阻隔内脏与疝气患处,同时可以起到很好的防粘连的效果,支撑筒支撑阻隔帽进入腹腔,由于其孔径大于人体组织细胞,可诱导人体组织细胞的生长,桥接架圆周面上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均匀分布的通孔,有利于人体组织细胞的爬行生长,同时,桥接架由胶原蛋白制备,与细胞的生物相容性优良,胶原蛋白中含有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可被细胞缓慢吸收,因此桥接架可缓慢降解,为细胞的繁殖生长提供空间,最终可达到疝气愈合的目的,在疝气修补钉进入腹腔后利用固定片对修补钉进行固定,防止修补钉在体内的滑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