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间歇性导尿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9346发布日期:2019-06-19 01:23阅读:592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间歇性导尿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耗材领域,尤其涉及一次性间歇性导尿包。



背景技术:

间歇性导尿术系指定期经尿道或腹壁窦道插入导尿管以帮助不能自主排尿或自主排尿不充分的患者,规律性的排除膀胱内的残余尿液,减少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感染,可使膀胱间歇性扩张,有利于保持膀胱容量和恢复膀胱的收缩功能。传统的间歇性导尿装置只是一根导尿管,需另配消毒物品,使用时还需配合量杯、便盆等工具对患者的尿液进行收集,操作麻烦,收集过程容易造成周围环境的污染;其次针对通过间歇性导尿管留取尿常规或尿培养留取时,在实操过程中由于标本收集容器在拿取,拆封的过程中易遭受污染,易造成尿液检查结果的不准确,而且操作步骤多,增加了医护人员工作负担,不便于临床操作,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次性间歇性导尿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次性间歇性导尿包,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次性间歇性导尿包,包括导尿管、第一阀门、第一流通孔、集尿瓶、连接管、取样管、第二阀门、第二流通孔、第三阀门、第三流通孔,所述的第一阀门贯穿导尿管下端,所述的第一阀门与导尿管转动相连,所述的第一流通孔位于第一阀门内部,所述的第一流通孔为圆形通孔,所述的集尿瓶位于导尿管底端,所述的集尿瓶顶端与导尿管底端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管位于集尿瓶左侧,所述的连接管与集尿瓶一体相连,所述的取样管位于集尿瓶右侧底端,所述的取样管与集尿瓶一体相连,所述的第二阀门贯穿连接管下端,所述的第二阀门与连接管转动相连,所述的第二流通孔位于第二阀门内部,所述的第二流通孔为圆形通孔,所述的第三阀门贯穿取样管,所述的第三阀门与取样管转动相连,所述的第三流通孔位于第三阀门内部,所述的第三流通孔为圆形通孔。

进一步,所述的连接管底端还设有集尿袋,所述的集尿袋与连接管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集尿瓶前端还设有刻度表,所述的刻度表与集尿瓶一体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集尿瓶内部顶端还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的第一单向阀与集尿瓶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集尿袋内部顶端还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的第二单向阀与集尿袋螺纹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次性间歇性导尿包,使用前,第一流通孔与导尿管处于重合的状态,第二流通孔与连接管处于重合的状态,第三流通孔与取样管处于交错的状态,导尿管、集尿瓶以及集尿袋处于连接的状态,使用时,医护人员首先将导尿管插入到患者的膀胱内,当导尿管插入患者膀胱后,患者膀胱内的尿液通过导尿管和第一流通孔进入集尿瓶内,当集尿瓶内装满尿液后,尿液通过连接管和第二流通孔进入集尿袋内,通过集尿袋的作用,实现对患者尿液的有效收集,当医护人员需要采集患者的尿样用作留尿培养时,操作如下:医护人员首先将第一阀门转动90°,使第一流通孔和导尿管处于交错的状态,此时,尿液被封堵在导尿管内,医护人员再转动第二阀门,使第二流通孔和连接管处于交错的状态,此时,尿液被封堵在连接管内,然后医护人员一只手握住导尿管下端,另一只手握住集尿瓶,接着医护人员逆时针旋转集尿瓶,使集尿瓶与导尿管相分离,然后医护人员一只手握住集尿瓶,另一只手握住集尿袋,接着医护人员顺时针旋转集尿瓶,使集尿瓶与集尿袋相分离,然后医护人员将导尿管底端插入集尿袋顶端,接着医护人员顺时针转动集尿袋,使集尿袋与导尿管通过螺纹相连固定,然后医护人员将第一阀门转动90°,使第一流通孔与导尿管处于重合的状态,此时,尿液可通过导尿管和第一流通孔进入集尿袋内,对于分离后的集尿瓶,医护人员可将第三阀门旋转90°,使第三流通孔与取样管处于重合的状态,医护人员可通过目视刻度表取出所需容量的尿液用做留尿培养,有效避免传统利用注射器抽取患者尿液操作不便,且容易造成污染的问题,减轻医护人员工作负担,该一次性间歇性导尿包,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省时省力,首先通过采用组合式机构的设计,方便拆卸和组合使用,通过集尿袋的配合使用,有效的简化了间导的操作流程,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其次避免传统间导方法收集尿标本过程中容易造成尿液污染的问题;再次对对于需要留取尿常规和尿培养的患者均可通过一次性间歇导尿包实现,而且配合组装拆卸功能,导尿和标本的留取同时完成,不需多余操作,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同时,所述的第一单向阀作用是为了防止集尿瓶内的尿液反流溢出造成污染,所述的第二单向阀作用是为了防止集尿袋内的尿液反流溢出造成污染,所述的集尿瓶为透明材质。

附图说明

图1是一次性间歇性导尿包主视图;

图2是集尿瓶部位放大图;

图3是导尿管、集尿瓶以及集尿袋分离状态图;

图4是导尿管与集尿袋相连状态图。

导尿管1、第一阀门2、第一流通孔3、集尿瓶4、连接管5、取样管6、第二阀门7、第二流通孔8、第三阀门9、第三流通孔10、集尿袋401、刻度表402、第一单向阀403、第二单向阀404。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次性间歇性导尿包,包括导尿管1、第一阀门2、第一流通孔3、集尿瓶4、连接管5、取样管6、第二阀门7、第二流通孔8、第三阀门9、第三流通孔10、集尿袋401、刻度表402、第一单向阀403、第二单向阀404,所述的第一阀门2贯穿导尿管1下端,所述的第一阀门2与导尿管1转动相连,所述的第一流通孔3位于第一阀门2内部,所述的第一流通孔3为圆形通孔,所述的集尿瓶4位于导尿管1底端,所述的集尿瓶4顶端与导尿管1底端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管5位于集尿瓶4左侧,所述的连接管5与集尿瓶1一体相连,所述的取样管6位于集尿瓶4右侧底端,所述的取样管6与集尿瓶4一体相连,所述的第二阀门7贯穿连接管5下端,所述的第二阀门7与连接管5转动相连,所述的第二流通孔8位于第二阀门7内部,所述的第二流通孔8为圆形通孔,所述的第三阀门9贯穿取样管6,所述的第三阀门9与取样管6转动相连,所述的第三流通孔10位于第三阀门9内部,所述的第三流通孔10为圆形通孔,所述的连接管5底端还设有集尿袋401,所述的集尿袋401与连接管5螺纹相连,所述的集尿瓶4前端还设有刻度表402,所述的刻度表402与集尿瓶4一体相连,所述的集尿瓶4内部顶端还设有第一单向阀403,所述的第一单向阀403与集尿瓶4螺纹相连,所述的集尿袋401内部顶端还设有第二单向阀404,所述的第二单向阀404与集尿袋4螺纹相连。

该一次性间歇性导尿包,使用前,第一流通孔3与导尿管1处于重合的状态,第二流通孔8与连接管5处于重合的状态,第三流通孔10与取样管6处于交错的状态,导尿管1、集尿瓶4以及集尿袋401处于连接的状态,使用时,医护人员首先将导尿管1插入到患者的膀胱内,当导尿管1插入患者膀胱后,患者膀胱内的尿液通过导尿管1和第一流通孔3进入集尿瓶4内,当集尿瓶4内装满尿液后,尿液通过连接管5和第二流通孔8进入集尿袋401内,通过集尿袋401的作用,实现对患者尿液的有效收集,当医护人员需要采集患者的尿样用作留尿培养时,操作如下:医护人员首先将第一阀门2转动90°,使第一流通孔3和导尿管1处于交错的状态,此时,尿液被封堵在导尿管1内,医护人员再转动第二阀门7,使第二流通孔8和连接管5处于交错的状态,此时,尿液被封堵在连接管5内,然后医护人员一只手握住导尿管1下端,另一只手握住集尿瓶4,接着医护人员逆时针旋转集尿瓶4,使集尿瓶4与导尿管1相分离,然后医护人员一只手握住集尿瓶4,另一只手握住集尿袋401,接着医护人员顺时针旋转集尿瓶4,使集尿瓶4与集尿袋401相分离,然后医护人员将导尿管1底端插入集尿袋401顶端,接着医护人员顺时针转动集尿袋401,使集尿袋401与导尿管1通过螺纹相连固定,然后医护人员将第一阀门2转动90°,使第一流通孔3与导尿管1处于重合的状态,此时,尿液可通过导尿管1和第一流通孔2进入集尿袋401内,对于分离后的集尿瓶4,医护人员可将第三阀门9旋转90°,使第三流通孔10与取样管6处于重合的状态,医护人员可通过目视刻度表402取出所需容量的尿液用做留尿培养,有效避免传统利用注射器抽取患者尿液操作不便,且容易造成污染的问题,减轻医护人员工作负担,同时,所述的第一单向阀403作用是为了防止集尿瓶4内的尿液反流溢出造成污染,所述的第二单向阀404作用是为了防止集尿袋401内的尿液反流溢出造成污染,所述的集尿瓶4为透明材质。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