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部放映成像装置以及背部放映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6989发布日期:2019-06-19 00:51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部放映成像装置以及背部放映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放射性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背部放映成像装置以及背部放映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X射线透视是利用人体各部分组织对X射线具有不同的吸收作用而实现的一种检查方法。其过程是:由X射线球管射入被检体的X射线束在穿透过程中,部分能量因吸收、散射而消失,其余能量经被检体不同组织的衰减后射出,携带着被检体内部的结构信息(X射线影像),经过X射线检测器,如荧光屏、影像增强器、影像板等转换为可见光影像,供检查者观察诊断。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通过使患者平躺或者站立的方式来进行X射线照射,对于站立不便的患者来说,站立式检测显然无法做到,而对于普通患者来说,平躺式则比较麻烦,同时当患者躺在病床上时容易乱动,从而造成最终成像会有运动模糊现象或者需要长时间照射以获取更加清晰的图像。

有鉴于此,设计制造出一种检测方便,对于各种类型的患者均适用,同时能够防止患者乱动造成图像不清晰的背部放映成像装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部放映成像装置,其检测流程方便,对于各种类型的患者均适用,同时能够防止患者乱动造成图像不清晰。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部放映成像系统,其检测流程方便,对于各种类型的患者均适用,同时能够防止患者乱动造成图像不清晰。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背部放映成像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座椅本体、X射线发生器、X射线检测板、检测板支撑架以及压力检测机构,座椅本体包括承载部和背靠部,背靠部的一端与承载部的一端转动连接,支撑架固定设置在承载部的底侧,且背靠部上设置有背靠垫,承载部上设置有坐垫,X射线发生器设置在背靠部并与背靠垫连接,检测板支撑架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背靠部远离承载部的一端,X射线检测板转动连接在检测板支撑架的另一端并选择性地与X射线发生器相对设置;压力检测机构包括第一压力检测组件、第二压力检测组件以及压力分析仪,第一压力检测组件设置在承载部并与坐垫连接,用于检测臀部压力值,第二压力检测组件设置在背靠部并与背靠垫连接,用于检测背部压力值,压力分析仪分别与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和第二压力检测组件电连接,X射线发生器与压力分析仪电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包括多个第一贴片式压力计和第一压力数据传输器,多个第一贴片式压力计均匀贴设在坐垫上并与承载部抵接,第一压力数据传输器设置在承载部并与多个第一贴片式压力计电连接,且第一压力数据传输器与压力分析仪电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压力检测组件包括多个第二贴片式压力计和第二压力数据传输器,多个第二贴片式压力计均匀贴设在背靠垫上并与背靠部抵接,第二压力数据传输器设置在背靠部并与多个第二贴片式压力计电连接,且第二压力数据传输器与压力分析仪电连接。

进一步地,检测板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第一支撑臂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背靠部远离承载部的一端,第二支撑臂的一端与第一支撑臂远离背靠部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支撑臂的另一端与X射线检测板的侧边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背靠部的顶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支耳,第一支撑臂远离第二支撑臂的一端具有有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接轴与第一连接支耳转动连接,且第一连接轴与第一连接支耳之间设置有第一阻尼件,以使第一连接轴与第一连接支耳之间阻尼连接。

进一步地,X射线检测板的侧边设置有第二连接支耳,第二支撑臂远离第一支撑臂的一端具有第二连接轴,第二连接轴与第二连接支耳转动连接,且第二连接轴与第二连接支耳之间设置有第二阻尼件,以使第二连接轴与第二连接支耳之间阻尼连接。

进一步地,支撑机构包括底座、高度调节组件以及支撑柱,高度调节组件设置在底座上,支撑柱的一端与承载部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高度调节组件连接,且支撑柱能够在高度调节组件的调节作用下靠近或者远离底座。

进一步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抬升气缸和导向套筒,导向套筒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底座上,导向套筒的另一端套设在支撑柱远离承载部的一端,抬升气缸容置在导向套筒内,且抬升气缸设置在底座上并与支撑柱抵接,用于抬升支撑柱。

进一步地,背部放映成像装置还包括脚撑机构,脚撑机构与承载部远离背靠部的一端连接并相对承载部倾斜设置。

一种背部放映成像系统,包括显示装置和背部放映成像装置,背部放映成像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座椅本体、X射线发生器、X射线检测板、检测板支撑架以及压力检测机构,座椅本体包括承载部和背靠部,背靠部的一端与承载部的一端转动连接,支撑架固定设置在承载部的底侧,且背靠部上设置有背靠垫,承载部上设置有坐垫,X射线发生器设置在背靠部并与背靠垫连接,检测板支撑架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背靠部远离承载部的一端,X射线检测板转动连接在检测板支撑架的另一端并选择性地与X射线发生器相对设置;压力检测机构包括第一压力检测组件、第二压力检测组件以及压力分析仪,第一压力检测组件设置在承载部并与坐垫连接,用于检测臀部压力值,第二压力检测组件设置在背靠部并与背靠垫连接,用于检测背部压力值,压力分析仪分别与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和第二压力检测组件电连接,X射线发生器与压力分析仪电连接。显示装置与X射线检测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背部放映成像装置,将X射线发生器设置在背靠部并与背靠垫连接,检测板支撑架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背靠部远离承载部的一端,X射线检测板转动连接在检测板支撑架的另一端并选择性地与X射线发生器相对设置;将第一压力检测组件设置在承载部并与坐垫连接,用于检测臀部压力值,第二压力检测组件设置在背靠部并与背靠垫连接,用于检测背部压力值,压力分析仪分别与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和第二压力检测组件电连接,X射线发生器与压力分析仪电连接。在实际使用时,通过手动扳动检测板支撑架,使得X射线检测板与X射线发生器相对设置,病患坐在坐垫上并靠在背靠垫上,打开X射线发生器对病患进行X射线照射,当病患在照射过程中乱动时,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和/或第二压力检测组件能够检测到压力变化,并根据压力变化计时控制X射线发生器关闭,避免产生运动模糊现象,也避免了X射线长时间照射病患。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背部放映成像装置,其检测流程方便,对于各种类型的患者均适用,同时能够防止患者乱动造成图像不清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背部放映成像装置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背部放映成像装置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背部放映成像装置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X射线检测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支撑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背部放映成像装置;110-支撑机构;111-底座;113-高度调节组件;1131-抬升气缸;1133-导向套筒;115-支撑柱;130-座椅本体;131-承载部;133-背靠部;135-坐垫;137-背靠垫;150-X射线发生器;160-X射线检测板;170-检测板支撑架;171-第一支撑臂;173-第二支撑臂;175-第一连接支耳;177-第二连接支耳;178-第一连接轴;179-第二连接轴;180-压力检测机构;181-第一压力检测组件;1811-第一贴片式压力计;1813-第一压力数据传输器;183-第二压力检测组件;1831-第二贴片式压力计;1833-第二压力数据传输器;185-压力分析仪。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第一实施例

结合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部放映成像装置100,包括支撑机构110、座椅本体130、X射线发生器150、X射线检测板160、检测板支撑架170、压力检测机构180以及脚撑机构(图未示),座椅本体130包括承载部131和背靠部133,背靠部133的一端与承载部131的一端转动连接,支撑架固定设置在承载部131的底侧,且背靠部133上设置有背靠垫137,承载部131上设置有坐垫135,X射线发生器150设置在背靠部133并与背靠垫137连接,检测板支撑架170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背靠部133远离承载部131的一端,X射线检测板160转动连接在检测板支撑架170的另一端并选择性地与X射线发生器150相对设置。压力检测机构180分别与坐垫135和背靠垫137连接,用于检测臀部压力和背靠压力。脚撑机构与承载部131远离背靠部133的一端连接并相对承载部131倾斜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X射线发生器150设置在背靠部133的背面,并外接电源以及启动设备,能够进行远程遥控启动。此外,在背靠部133的背面的两侧还设置有遮挡板,该遮挡板为铅板,能够遮挡X射线发生器150发出的X射线,避免X射线向背靠部133的两侧泄漏。

压力检测机构180包括第一压力检测组件181、第二压力检测组件183以及压力分析仪185,第一压力检测组件181设置在承载部131并与坐垫135连接,用于检测臀部压力值,第二压力检测组件183设置在背靠部133并与背靠垫137连接,用于检测背部压力值,压力分析仪185分别与第一压力检测组件181和第二压力检测组件183电连接,X射线发生器150与压力分析仪185电连接。

参见图3,第一压力检测组件181包括多个第一贴片式压力计1811和第一压力数据传输器1813,多个第一贴片式压力计1811均匀贴设在坐垫135上并与承载部131抵接,第一压力数据传输器1813设置在承载部131并与多个第一贴片式压力计1811电连接,且第一压力数据传输器1813与压力分析仪185电连接。

第二压力检测组件183包括多个第二贴片式压力计1831和第二压力数据传输器1833,多个第二贴片式压力计1831均匀贴设在背靠垫137上并与背靠部133抵接,第二压力数据传输器1833设置在背靠部133并与多个第二贴片式压力计1831电连接,且第二压力数据传输器1833与压力分析仪185电连接。

在实际进行检测时,病患坐在坐垫135上,同时背靠在背靠垫137上,多个第一贴片式压力计1811同时采集臀部压力数据并通过第一压力数据传输器1813传递至压力分析仪185,多个第二贴片式压力计1831同时采集背部压力数据并通过第二压力数据传输器1833传递至压力分析仪185。当病患坐在座椅本体130上不动时,压力分析仪185收集到的臀部压力数据和背部压力数据保持不变,当病患移动或者挪动时,臀部压力数据和/或背部压力数据会发生变化,具体地,当病患臀部挪动时,臀部压力数据发生变化,当病患背部挪动时,背部压力发生变化,当病患全身挪动时,臀部和背部的压力数据都会发生变化。压力分析仪185分析到压力数据发生变化后便控制X射线发生器150关闭,使得X射线发生器150停止发射X射线,等到压力分析仪185分析到的压力数据稳定后重新启动X射线发生器150。

参见图4,检测板支撑架170包括第一支撑臂171和第二支撑臂173,第一支撑臂171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背靠部133远离承载部131的一端,第二支撑臂173的一端与第一支撑臂171远离背靠部133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支撑臂173的另一端与X射线检测板160的侧边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背靠部133的顶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支耳175,第一支撑臂171远离第二支撑臂173的一端具有有第一连接轴178,第一连接轴178与第一连接支耳175转动连接,且第一连接轴178与第一连接支耳175之间设置有第一阻尼件,以使第一连接轴178与第一连接支耳175之间阻尼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X射线检测板160的侧边设置有第二连接支耳177,第二支撑臂173远离第一支撑臂171的一端具有第二连接轴179,第二连接轴179与第二连接支耳177转动连接,且第二连接轴179与第二连接支耳177之间设置有第二阻尼件,以使第二连接轴179与第二连接支耳177之间阻尼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阻尼件是连接在转轴上,并使得转轴有阻尼地转动的轴承结构。故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手动扳动第一支撑臂171、第二支撑臂173或X射线检测板160来调整X射线检测板160的位置,并将X射线检测板160调整至与X射线发生器150相对应的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X射线检测板160通过导线与外接的图像显示装置电连接,用于依据接收到的X射线信号生成X射线图像。

参见图5,支撑机构110包括底座111、高度调节组件113以及支撑柱115,高度调节组件113设置在底座111上,支撑柱115的一端与承载部131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高度调节组件113连接,且支撑柱115能够在高度调节组件113的调节作用下靠近或者远离底座111。

高度调节组件113包括抬升气缸1131和导向套筒1133,导向套筒1133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底座111上,导向套筒1133的另一端套设在支撑柱115远离承载部131的一端,抬升气缸1131容置在导向套筒1133内,且抬升气缸1131设置在底座111上并与支撑柱115抵接,用于抬升支撑柱115。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套筒1133的顶端设置有防脱环,支撑柱115的底端外周面设置有防脱凸起,防脱环与防脱凸起相对应,从而防止支撑柱115从导向套筒1133中脱出。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部放映成像装置100,将X射线发生器150设置在背靠部133并与背靠垫137连接,检测板支撑架170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背靠部133远离承载部131的一端,X射线检测板160转动连接在检测板支撑架170的另一端并选择性地与X射线发生器150相对设置;将第一压力检测组件181设置在承载部131并与坐垫135连接,用于检测臀部压力值,第二压力检测组件183设置在背靠部133并与背靠垫137连接,用于检测背部压力值,压力分析仪185分别与第一压力检测组件181和第二压力检测组件183电连接,X射线发生器150与压力分析仪185电连接。在实际使用时,通过手动扳动检测板支撑架170,使得X射线检测板160与X射线发生器150相对设置,病患坐在坐垫135上并靠在背靠垫137上,打开X射线发生器150对病患进行X射线照射,当病患在照射过程中乱动时,第一压力检测组件181和/或第二压力检测组件183能够检测到压力变化,并根据压力变化计时控制X射线发生器150关闭,避免产生运动模糊现象,也避免了X射线长时间照射病患。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背部放映成像装置100,其检测流程方便,对于各种类型的患者均适用,同时能够防止患者乱动造成图像不清晰。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部放映成像系统,包括显示装置和背部放映成像装置100,其中背部放映成像装置100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背部放映成像装置100包括支撑机构110、座椅本体130、X射线发生器150、X射线检测板160、检测板支撑架170以及压力检测机构180,座椅本体130包括承载部131和背靠部133,背靠部133的一端与承载部131的一端转动连接,支撑架固定设置在承载部131的底侧,且背靠部133上设置有背靠垫137,承载部131上设置有坐垫135,X射线发生器150设置在背靠部133并与背靠垫137连接,检测板支撑架170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背靠部133远离承载部131的一端,X射线检测板160转动连接在检测板支撑架170的另一端并选择性地与X射线发生器150相对设置;压力检测机构180包括第一压力检测组件181、第二压力检测组件183以及压力分析仪185,第一压力检测组件181设置在承载部131并与坐垫135连接,用于检测臀部压力值,第二压力检测组件183设置在背靠部133并与背靠垫137连接,用于检测背部压力值,压力分析仪185分别与第一压力检测组件181和第二压力检测组件183电连接,X射线发生器150与压力分析仪185电连接。显示装置与X射线检测板160电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