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9236发布日期:2019-07-24 10:34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取骨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取骨器。



背景技术:

在骨科手术中,由于粉碎性骨折、骨缺损或者不连等,都需要做植骨治疗,在所有植骨材料中,又以取自病人自身的骨组织最好,因此,植骨手术用自体骨最多。过去,常规的取骨方法通过从切口暴露骨骼后用骨凿来凿取,操作粗糙,创伤大,并且取骨处容易发生血肿、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给病人带来痛苦。

后来,又开发了取骨器,取骨器通常由“T”形把手,加空心的套筒型环锯组成,套筒型环锯的一端与“T”形把手固定,另一端设有锯孔,取骨时,手握“T”形把手,锯齿对准取骨位置,手按压把手,按环锯齿的锯物方向拧动,一块带外螺纹的骨块即被取下。

但是,这样的取骨器虽然能够方便地将骨取下,但是,同样带了问题,首先,通过拧动的方法取骨,取骨时容易折断,一旦折断,又要重新取骨,对病人带来额外的疼痛,其次,由于是通过多次的拧动将骨取出来的,取出来的骨可能不平滑甚至是弯曲的,导致植骨困难;再次,这种取骨器基本上都是一体固定的结构,使用过之后必须全部废弃,不能循环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取骨器,以实现准确取骨的同时,提高取骨的成功率,并且使部分零部件能够循环使用,降低使用成本。

一种取骨器,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上设置有从上端至下端贯通的第一通孔;主衬套,所述主衬套嵌入固定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主衬套沿轴向,在与所述手柄的上端同侧的第一端,设置有内螺纹孔,在与所述手柄下端同侧的第二端,设置有直径大于所述内螺纹孔的大径的第一配合孔,所述第一配合孔与所述内螺纹孔沿所述主衬套的轴向连通;取骨套筒,所述取骨套筒的上端通过第一锁紧部可拆装地固定在所述第一配合孔内,下端设置有刀口部,所述取骨套筒沿轴向,设置有贯通所述取骨套筒的上端的第二配合孔及贯通所述刀口部的骨头收纳部,所述骨头收纳部与所述第二配合孔沿所述取骨套筒的轴向连通;调整部,所述调整部包括调整螺杆,所述调整部通过所述调整螺杆与所述主衬套的所述内螺纹孔的螺纹啮合而进行调整,并可收缩在所述骨头收纳部内或者显露在所述骨头收纳部外。

优选地,所述刀口部的外周设置有若干沿所述取骨套筒的轴向延伸的第一狭缝,所述第一狭缝贯通至所述骨头收纳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刀口部的外端的壁部的截面呈倒三角形状,包括设置在该壁部的外周面上的第一倒角及在设置在该壁部的内周面上的第二倒角。

优选地,所述刀口部的外周面上还设置有刻度线。

优选地,所述第一锁紧部包括设置在所述主衬套的第二端上的管螺纹部及与所述管螺纹部的外螺纹啮合的锁紧螺母,所述管螺纹部位于所述第一配合孔的下部,所述管螺纹部的壁部上,设置有若干贯通所述管螺纹部的壁部的端部并沿轴向延伸的第二狭缝。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取骨套筒的外周呈圆柱状,所述取骨套筒与所述管螺纹部的内孔之间,还套嵌有辅助隔环。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辅助隔环上设置有若干贯通其一端并沿轴向延伸的第三狭缝。

优选地,所述调整部还包括可拆装的调整棒,所述调整棒包括大径端及小径端,调整时,所述调整棒的小径端与所述第二配合孔嵌入配合并抵接至所述调整螺杆的一端,所述调整棒的大径端嵌入所述骨头收纳部,并通过所述调整螺杆的调整,收缩在所述骨头收纳部内或者显露在所述骨头收纳部外。

优选地,所述调整棒在其小径端,嵌套有弹性件。

优选地,所述手柄呈T型状,所述手柄的下端设置有把持部。

本实用新型针的一种取骨器,将设置有具有刀口部的可拆装的取骨套筒,通过敲击的办法,使刀口部切割骨头并将被切割的骨头收纳在由调整部调整好深度的骨头收纳部内,由于敲击迅速,不需要旋转,因此可以准确地取骨;另外,由于取骨套筒可以拆卸,因此,使用后可以只更换与人体直接接触的取骨套筒部分,而无需将整套取骨器废弃掉,使得部分零部件能够循环使用,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的取骨器的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b)是图1(a)的俯视图;

图2是图1(b)A-A处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实施例的取骨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4(a)是图1的实施例的主衬套的主视图;

图4(b)是图4(a)的B-B处的剖视图;

图5(a)是图1的实施例的取骨套筒的主视图;

图5(b)是图5(a)的C-C处的剖视图;

图5(c)是图5(b)的D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图1(a)至图5(c),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目的是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对说明性的实施例所进行的描述旨在要结合附图来进行阅读,其将被视作整个书面说明书的一部分。在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描述中,任何方向或方位的引用仅仅旨在便于说明,而并非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关术语如“正面”、“背面”、“上部”、“下部”、“上端”、“下端”、“侧部”、“外侧”、“内侧”、“中部”、“内部”、“外部”、“下部的”、“上部的”、“水平的”、“垂直的”、“上方”、“下方”、“向上”、“向下”、“顶部”和“底部”)及其派生词(例如,“水平地”、“向下地”、“向上地”等)应当被解释为下文所述的或在讨论中的附图所示的方位。这些相关术语仅为方便说明之用,而不能要求设备按照特定方位进行构造或操作,除非有明确说明。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应被确切地限制于对可单独存在或在其它特征组合中存在的特征的一些可能的非限制性组合进行说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界定。

正如当前设想,本次公开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优模式或实践模式。本实用新型并非旨在从限制层面上进行理解,而是通过结合附图提供仅供说明使用的实用新型示例,以告知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构造。在附图的各种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图1(a)是本实用新型的取骨器的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图1(b)是图1(a)的俯视图,图2是图1(b)A-A处的剖视图,图3是图1的实施例的取骨器的爆炸示意图。

参照图1(a),图1(b),图2,图3,一种取骨器,包括:呈T型状的手柄1,手柄1上设置有从T型状的上端1a贯通至下端1b的第一通孔11,手柄1的两端设置有便于人手拿取的把柄13,手柄1的下端设置有把持部12,把持部12的长度尺寸设置为大致超过成年人的拳头,以便于医生操作时手握住该把持部12对取骨器进行敲击。

第一通孔11内嵌入固定有主衬套2,在本实施例中,从加工的便捷性、操作的稳定性及后期拆卸的方便性出发,手柄1的侧部设置有分别从第一通孔11的两侧贯通手柄1的两处第一销孔14,并且两处第一销孔14至少部分穿过第一通孔11。与此对应,主衬套2上设置有与该两处第一销孔14对应的两处第二销孔23,主衬套2嵌入第一通孔11内后,在该两处第一销孔14、第二销孔23上过盈地嵌入两个销轴24,从而将主衬套2与手柄1固定。当然,在别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一通孔11内设置内螺纹,在主衬套2上设置外螺纹,通过螺纹连接将手柄1及主衬套2固定。或者,也可以直接将主衬套2过盈地嵌入在第一通孔11内。

主衬套2的两端分别突出于手柄1,其中,与手柄1的上端1a同侧的第一端2a,稍微突出于手柄1即可,如突出5mm-10mm即可。

图4(a)是图1的实施例的主衬套的主视图,图4(b)是图4(a)的B-B处的剖视图。参照图2、图3、图4(a)、图4(b),主衬套2上,沿轴向,与手柄1的上端1a同侧的第一端2a,设置有内螺纹孔21,与手柄1的下端同侧的第二端2b,设置有直径大于内螺纹的大径的第一配合孔22,第一配合孔22与内螺纹孔21沿主衬套2的轴向连通。

取骨套筒3的上端3a通过第一锁紧部4可拆装地固定在第一配合孔22内。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取骨套筒3的快速拆装,第一锁紧部4包括设置在主衬套2的第二端2b上的管螺纹部41及与管螺纹部41的外螺纹啮合的锁紧螺母42,管螺纹部41位于第一配合孔22的下部,管螺纹部41的壁部上,设置有若干贯通管螺纹部41的壁部的端部并沿轴向延伸的第二狭缝43,第二狭缝43的作用在于,当锁紧螺母42往管螺纹部41的上部拧动时,将管螺纹部41朝向中心变形,从而卡紧取骨套筒3。因此,为了便于管螺纹部41的变形,管螺纹部41的壁部可以设置得很薄。同样地,为了便于取骨套筒3嵌入位于管螺纹部41上部的第一配合孔22,管螺纹部41的内孔直径可以稍大于第一配合孔22的直径。

安装时,将取骨套筒3穿过管螺纹部41,嵌入主衬套2的第一配合孔22,直至抵接至内螺纹孔21与第一配合孔22轴向连通的一端,由于第一配合孔22的直径大于内螺纹的大径,因为在该连通处,形成轴向方向定位取骨套筒3的一个定位部23。然后,将锁紧螺母42朝上拧紧,从而抱持住取骨套筒3,防止取骨套筒3脱落。

取骨器使用过后,可以拧松锁紧螺母42,而将主要与人体接触的取骨套筒3拆卸下来,而手柄1及主衬套2在进行消毒后,仍然可以循环使用,因此,可以降低使用成本。

由于取骨套筒3为一次性使用的,在一个改进实施例中,取骨套筒3的外周可以设置为圆柱状,以进一步降低加工成本,由于管螺纹部41的内径直径稍微大于与取骨套筒3的外周配合的第一配合孔22的直径,为了防止管螺纹部41无法抱持住取骨套筒3,还可以在取骨套筒3与管螺纹部41的内孔之间,套嵌有辅助隔环44,辅助隔环44可以由具有弹性材料的材料加工而成,如橡胶、医疗用纱布等,也可以使用金属材料加工,并在辅助隔环44上设置有若干贯通其一端并沿轴向延伸的第三狭缝441以便于辅助隔环44的变形。

在别的实施例中,第一锁紧部4同样可以在第一配合孔22内设置内螺纹,在取骨套筒3的外部设置外螺纹,将取骨套筒3与主衬套2通过螺纹配合锁紧。或者,第一锁紧部4可以如手柄1与主衬套2的固定方式一样,通过销轴24固定;或者,第一锁紧部4可以在取骨套筒3上设置内螺纹,在主衬套2上设置外螺纹连接;或者,第一锁紧部4在第一配合孔22内设置有凹陷的卡孔,在取骨套筒3的外部设置与该凹陷的卡孔配合的卡块等等。

以下对取骨套筒3进行详细说明。图5(a)是图1的实施例的取骨套筒的主视图,图5(b)是图5(a)的C-C处的剖视图,图5(c)是图5(b)的D处的局部放大图。

参照图5(a),图5(b)、图5(c),如上所述,取骨套筒3的上端3a通过第一锁紧部4可拆装地固定在第一配合孔22内。取骨套筒3的下端3b设置有刀口部31,取骨套筒3沿轴向,设置有贯通取骨套筒3的上端3a的第二配合孔32及贯通刀口部31的骨头收纳部33,骨头收纳部33与所述第二配合孔32沿取骨套筒3的轴向连通。

刀口部31的主要作用在于切割所要提取的骨,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直接敲击取骨器的方式,使刀口部31切割,因此刀口部31可以设置得锋利。在位于刀口部31的外端的壁部31a的截面呈倒三角形状,该壁部,包括设置在该壁部31a的外周面上的第一倒角312及在设置在该壁部31a的内周面上的第二倒角313。实际上,在刀口部31的外端的壁部31a上设置第一倒角312及第二倒角313,除了使刀口部31锋利以外,更重要的功能在于,刀口部31的壁部31a的倒角,可以便于取骨套筒3的刀口部31切入骨头,形成一个基本的切口后,由于骨头收纳部33在具有第二倒角313的区域的内径,实际上大于其他区域的内径,这使得切取到的骨头的尺寸被骨头收纳部其他区域的尺寸要大,骨头在骨头收纳部33内处于被挤压的状态。一方面,保证了骨头的尺寸,另一方面,也能防止骨头折断。而取完骨头后,由于骨头收纳部33内的骨头相比于刀口部31外的骨头被挤压了,因此,只要稍微摆动骨头,便可以将骨头掰断,从而将掰断的骨头收纳在骨头收纳部33里取出来。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医生在取骨时,从其他医疗设备的显示屏上观察取骨的实际情况,刀口部31的外周设置有若干沿取骨套筒3的轴向延伸的第一狭缝311,第一狭缝311贯通至骨头收纳部33。

进一步地,为便于医生在取骨时,从该医疗设备的显示屏上观察已经取到的骨头的尺寸,刀口部31的外周面上还设置有刻度线(未图示)。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取骨套筒3是一次性的,并且,不同的手术当中,可能需要切取到不同的尺寸的骨头。因此,取骨套筒3可以具有任意医生取骨时所需要的尺寸的骨头收纳部33,医生只需要在取骨之前换上不同的取骨套筒3即可。

参照图1(a)、图2、图3,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医生能够准确地把握取到的骨头的尺寸,还设置有调整部5。调整部5包括调整螺杆51,调整部5通过调整螺杆51与主衬套2的内螺纹孔21的螺纹啮合而进行调整,并可收缩在骨头收纳部33内或者显露在骨头收纳部33外。

调整螺杆51从手柄1的上端拧入内螺纹孔21,并且穿过第一配合孔22、第二配合孔32抵接至骨头收纳部33内。调整螺杆51位于手柄1的一端设置有旋钮部52,旋钮部52通过任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式与调整螺杆51固定。敲击取骨时,便是通过敲击旋钮部52而使取骨套筒3切入骨头。因此,旋钮部52优选硬质的材料,如金属材料,镶嵌有金属的硬质塑料等,并且,为了防止敲击旋钮部52时打滑,旋钮部52的一端设置有凹陷部53。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调整螺杆51在骨头收纳部33的位置,可以方便地实现调整骨头收纳部33的深度,从而帮助医生在取骨之间便确定好所要取的骨头的长度。

进一步地,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调整螺杆51直接调整骨头收纳部33的深度,一来调整螺杆51的长度太长,不利于调整,二来调整螺杆51在取骨时也直接接触了人体,不能再次使用。

因此,在一个改进的实施例中,调整部5还包括可拆装的调整棒52,调整棒52包括大径端521及小径端522,调整时,调整棒52的小径端522与第二配合孔32嵌入配合并抵接至调整螺杆51的一端,调整棒52的大径端521嵌入骨头收纳部33,并通过调整螺杆51的调整,收缩在骨头收纳部33内或者显露在骨头收纳部33外。另外,为增加调整棒52的滑动摩擦力,调整棒52在其小径端522,嵌套有弹性件523,弹性件523的材质可以是橡胶圈或者别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公知的能够运用于医疗器械的材料。

通过调整棒52的使用,可以大大地缩短调整螺杆51的长度,并且,调整螺杆51不用直接接触人体,还能再次使用。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的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方式进行组合,为了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另行说明。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当涵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