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手操作使导管自动前送的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98417发布日期:2019-07-17 06:00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手操作使导管自动前送的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留置针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单手操作使得导管自动前送的留置针。



背景技术:

现有留置针穿刺过程:右手持白色针翼并固定导管座,左手随针尖方向去除护针帽,进行排气;左手持Y形接管,左右平行转动针芯,Y形接管与针翼保持同一平面;左手一直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拇指及食指持针翼及抵住针座,以15-30度角,针尖直刺静脉,导管内见回血后降低至5-10度角,再进针2毫米;

左手持Y形接管,右手持针翼,将针芯后撤2-3毫米;左手再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导管座及针翼将导管与针芯一起全部送入血管;最后左手持Y形接管固定导管座,右手持针翼将针芯整个撤出导管座。

由于儿童天性活泼容易乱动不配合,护士须要始终用一只手固定穿刺部位,因而无法将针芯后撤2-3毫米,需要两人配合才能进行。

而晚上夜间一人值班时,极易造成无法穿刺或穿刺失败,尤其是躁动不配合的患者,必须用一只手固定穿刺部位,虽然单手也可以将针芯后撤2-3毫米,但往往由于用力过大或作用力与导管不在一条直线上,导致已经刺入的导管被带出或者针尖刺破静脉,最终导管送入失败,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并且针芯后撤2-3毫米,导管包裹住针尖,这一操作需要护士大量的实验练习和实际操作才能实现,一般需要半年实际临床时间。

鉴于上述原因,现有的静脉留置针一人穿刺后,需要两只手配合才能将针芯后撤2-3毫米,十分不方便,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手操作使导管自动前送的留置针,克服左手在紧绷穿刺部位皮肤固定血管时人手不够用,其能够将导管前送包裹针尖,取代针芯后撤2-3毫米的操作,单手完成穿刺,更加安全,成功率更高,减少护士工作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单手操作使导管自动前送的留置针,包括导管、导管座、白色隔离塞、针芯、Y形接管、针座、针翼,白色隔离塞固定在导管座内,针芯的底部与针座固定连接,针芯插入导管座穿过白色隔离塞、导管,针座的侧壁连接针翼,导管座与Y形接管相通,还包括压簧;压簧设在导管座内,压簧被压缩在针座与白色隔离塞之间,针芯穿过压簧;导管座的外壁向外凸起形成圆弧形的突圆,突圆上开设有缺口,缺口其中一个平面共面于Y形接管中心线与导管座中心线所交叉的平面,缺口夹角为70-91度;针翼的内侧设有向内凹陷的卡口,突圆插入卡口内形成卡紧配合,卡口的深度为1.5-2毫米;卡口与突圆在缺口处分离,压簧伸长。操作时,左手绷紧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静脉留置针,当静脉穿刺还没有回血时,卡口与突圆的位置保持吻合不分离,当有回血时,左手保持原状,右手转动针翼使卡口与突圆分离并保持针座不动,被压缩的弹簧伸长,利用弹簧的弹力使白色隔离塞前移从而带动导管前移,使针尖被包裹在导管内,从而保护血管壁免受刺伤,再将针芯和导管送入一起全部送入血管,此时左手再松开皮肤协助右手一起推进套管回抽针芯完成最终置管,简化了操作流程,操作方便。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突圆的外侧面为圆弧面。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针翼的上下表面设有若干凸块,增大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单手操作使导管自动前送的留置针,其包括压簧,将压簧设在导管座内,导管座的外壁凸起的突圆与针翼上凹陷的卡口相配合,能够使压簧被压缩在白色隔离塞和针座之间,突圆上开设有缺口,缺口能够使得卡口与突圆分离,保持针座不动,压簧释放压力伸长,白色隔离塞被向前顶动,带动导管座向前移动,导管包裹住针尖,取消针芯后撤2-3毫米的操作,更加安全,穿刺成功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突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突圆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单手操作使导管自动前送的留置针,包括导管01、导管座02、白色隔离塞03、针芯04、Y形接管05、针座06、针翼07,白色隔离塞固定在导管座内,针芯的底部与针座固定连接,针芯插入导管座穿过白色隔离塞、导管,针座的侧壁连接针翼,导管座与Y形接管相通,还包括压簧08,压簧设在导管座内,压簧被压缩在针座与白色隔离塞之间,压簧的一端抵靠在白色隔离塞底部,压簧的另一端套入并抵靠在针座上,针芯从压簧中间穿过;针翼的内侧设有向内凹陷的卡口070,卡口的深度为1.5-2毫米,卡口为长条形;针翼的上下表面设有若干凸块071,凸块用于增大手持时的摩擦力;

导管座的外壁向外凸起形成圆弧形的突圆020,突圆的外侧面为圆弧面0200,突圆的位置与卡口的位置相对应,突圆插入卡口内形成卡紧配合,限制针翼上下移动,当针翼可以正常旋转,突圆上开设有缺口021,突圆从缺口处插入卡口,缺口包括两个平面,其中一个平面0210共面于Y形接管中心线与导管座中心线所交叉的平面,共面设计方便制造生产,缺口夹角A为70-91度,针翼旋转至与手背垂直90度时,卡口与突圆在缺口处分离,压缩被释放伸长,或者针翼倾斜向Y形接管能更好脱离突圆;突圆的外侧面为圆弧面,能够减少对患者手背的压迫;

穿刺时,右手持针翼,左手持Y形接管,先转动针翼带动针芯转动以检查针芯是否通畅,转动针翼时突圆在卡口内活动,避免针翼与突圆卡死;

左手一直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拇指及食指持针翼及抵住针座,以15-30度角,针尖直刺静脉,导管内见回血后降低至5-10度角,再进针2毫米;左手继续固定穿刺部位不动,右手持针翼缓慢旋转,针翼垂直于手背时突圆从卡口内脱离,此时右手持针翼底座针座保持不动,压簧释放压力,压簧就会伸长把白色隔离塞向前顶,白色隔离塞向前移动的时候,导管座和导管也会向前移动,导管前端包裹住针尖并插入血管内,然后右手直接将针芯和导管一起全部送入血管,最后左手和右手配合将针芯抽出;在此过程中,减少了现有穿刺过程中的后撤针芯2-3毫米的操作,用导管前移进行替代,导管直接将针尖包裹,血管不会被刺破,也不存在针芯后撤将导管带出的情况,导管和针芯一起全部送入血管的操作更加方便,单手也能完成整个穿刺,穿刺成功率更高,实用性更强。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