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握式输液托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3463发布日期:2019-08-07 01:55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握式输液托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液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半握式输液托具。



背景技术:

输液又名打点滴或者挂水。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一次给药在 100ml以上)注射液。通常包装在玻璃或塑料的输液瓶或袋中,不含防腐剂或抑菌剂。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持续而稳定地进入静脉,以补充体液、电解质或提供营养物质,背景脊柱外科在使用静脉留置针过程中,由于入院患者几乎每位要采用静脉输液,临床对症治疗的药物多属刺激性;输液时间较长,超过4小时,输液量大于800毫升;收住患者以老年人居多,手背皮肤松弛,静脉条件差;输液敷贴容易皱褶,静脉置管软针反折,输液不通畅;患者认为留置针为软管,非钢针,输液部位可以随意乱动;毛巾卷、卷筒纸等临时手部固定器,稳定性和舒适度差,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等原因。

现有的输液托具,无法调节其使用大小,无法适应手掌大小不同的人群,且无法调节其整体高度,使用时稳定性和舒适度较低,不利于广泛推广使用,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半握式输液托具,解决了无法调节其使用大小,无法适应手掌大小不同的人群,且无法调节其整体高度,使用时稳定性和舒适度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半握式输液托具,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表面的两侧从左至右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框和第二移动框,所述箱体内壁底部的两侧均通过安装杆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贯穿箱体的两侧且延伸至箱体的外部,所述壳体内壁的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表面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的顶部与壳体内壁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螺纹块的底部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推杆,两个所述推杆相离的一端均贯穿壳体且延伸至壳体的外部,两个所述推杆位于壳体外部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移动框和第二移动框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底部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底端依次贯穿壳体和箱体且延伸至箱体的底部,所述转杆位于箱体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柄,所述第一移动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前握部,所述第二移动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后握部,所述第一移动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大拇指放置块。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内壁两侧之间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表面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底部与壳体的顶部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块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稳定块,所述稳定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稳定杆,所述稳定杆的顶端贯穿箱体且延伸至箱体的外部,所述稳定杆位于箱体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掌心托板。

进一步地,所述丝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齿轮,所述第一转动齿轮的表面啮合有第二转动齿轮,所述第二转动齿轮的表面贯穿箱体且延伸至箱体的外部,所述第二转动齿轮的轴心处与箱体的表面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移动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手腕放置板,所述前握部和后握部的一侧均设置有垫片。

进一步地,所述转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两侧均通过支撑架与箱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壳体配合使用的开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半握式输液托具,通过转柄转动转杆,转杆带动第二锥形齿轮转动,第二锥形齿轮带动第一锥形齿轮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带动螺纹块移动,螺纹块带动推杆移动,两个推杆分别带动第一移动框和第二移动框移动,调节第一移动框与第二移动框之间的距离,以便于适应手掌大小不同的人群,提高了其实用性,转动第二转动齿轮,第二转动齿轮带动第一转动齿轮转动,第一转动齿轮带动丝杆转动,丝杆带动移动块移动,移动块通过连杆带动稳定块移动,稳定块通过稳定杆带动掌心托板移动,调节掌心托板的使用高度,以便于适应不同的人群,将其掌心顶起,能有效维持手部自然处于半握拳状态,避免患者随意乱动,使手背皮肤松弛合适,静脉血管绷直,避免留置针软管在静脉中屈曲反折和输液敷贴的皱褶,保持输液通畅,提高外周静脉置管时间,能节省患者的医疗费用,达到物尽所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箱体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前握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第一移动框、3-第二移动框、4-安装杆、5-壳体、6- 螺纹杆、7-螺纹块、8-推杆、9-第一锥形齿轮、10-第二锥形齿轮、11-转杆、 12-转柄、13-前握部、14-后握部、15-垫片、16-丝杆、17-移动块、18-连杆、 19-稳定块、20-稳定杆、21-掌心托板、22-第一转动齿轮、23-手腕放置板、 24-轴承、25-开口、26-第二转动齿轮、27-大拇指放置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半握式输液托具,包括箱体1,箱体1表面的两侧从左至右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框2和第二移动框3,箱体1内壁底部的两侧均通过安装杆4固定连接有壳体5,壳体5的两侧分别贯穿箱体1的两侧且延伸至箱体1的外部,壳体5内壁的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螺纹杆6,螺纹杆6表面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块7,螺纹杆6 表面的两侧设置有方向相反的螺纹,螺纹块7的顶部与壳体5内壁的顶部滑动连接,螺纹块7的底部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推杆8,两个推杆8相离的一端均贯穿壳体5且延伸至壳体5的外部,两个推杆8位于壳体5外部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移动框2和第二移动框3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螺纹杆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9,第一锥形齿轮9的底部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10,第二锥形齿轮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杆11,转杆11的底端依次贯穿壳体5 和箱体1且延伸至箱体1的底部,转杆11位于箱体1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柄12,第一移动框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前握部13,前握部13为一弧形块,以便于患者使用,第二移动框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后握部14,第一移动框2 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大拇指放置块27,箱体1内壁两侧之间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丝杆16,丝杆16表面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移动块17,丝杆16表面的两侧设置有方向相反的螺纹,移动块17的底部与壳体5的顶部活动连接,移动块17 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杆18,连杆18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稳定块19,稳定块19 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稳定杆20,稳定杆20的顶端贯穿箱体1且延伸至箱体1的外部,稳定杆20位于箱体1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掌心托板21,丝杆1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齿轮22,第一转动齿轮22的表面啮合有第二转动齿轮26,第二转动齿轮26的表面贯穿箱体1且延伸至箱体1的外部,第二转动齿轮26的轴心处与箱体1的表面转动连接,第二移动框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手腕放置板23,前握部13和后握部14的一侧均设置有垫片15,转杆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轴承24,轴承24用于提高转杆11的稳定性,轴承24的两侧均通过支撑架与箱体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箱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壳体5 配合使用的开口25。

使用时,通过转柄12转动转杆11,转杆11带动第二锥形齿轮10转动,第二锥形齿轮10带动第一锥形齿轮9带动螺纹杆6转动,螺纹杆6带动螺纹块7移动,螺纹块7带动推杆8移动,两个推杆8分别带动第一移动框2和第二移动框3移动,调节第一移动框2与第二移动框3之间的距离,以便于适应手掌大小不同的人群,提高了其实用性,转动第二转动齿轮26,第二转动齿轮26带动第一转动齿轮22转动,第一转动齿轮22带动丝杆16转动,丝杆16带动移动块17移动,移动块17通过连杆18带动稳定块19移动,稳定块19通过稳定杆20带动掌心托板21移动,调节掌心托板21的使用高度,以便于适应不同的人群,将其掌心顶起,能有效维持手部自然处于半握拳状态,避免患者随意乱动,使手背皮肤松弛合适,静脉血管绷直,避免留置针软管在静脉中屈曲反折和输液敷贴的皱褶,保持输液通畅,提高外周静脉置管时间,能节省患者的医疗费用,达到物尽所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