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管固定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8196发布日期:2019-08-09 21:28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管固定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床护理用品,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导管固定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均寿命的延长。住院老年患者越来越多,为治疗疾病而使用导管日益增多,如胃管、导尿管等,特别是意识不清,认知不清的患者,做好导管固定会有很大的困难。导管留置期间的安全和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着患者治疗转归和预后。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导管的意外脱出时有发生,给病人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有研究报道管道滑脱发生率达2.8%~20.6%,频繁拔管,脱管使病人家属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降低,甚至引发纠纷和投诉。如何确保导管安全,防止导管滑脱是护理管理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目前,临床上导管固定的方法有胶布固定法、棉布固定法、纱带固定法、止血带固定法、棉线绳固定法、瓶塞固定法等。胶布固定法是用胶布环绕导管,呈蝶形黏结在患者鼻翼及面颊部位,也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固定方法。然而,胶布固定法容易发生粘贴不牢、形象不美观等问题,且管道直接与皮肤接触增加了对局部皮肤的机械性刺激,也容易造成固定部位的压疮形成,甚至常致导管固定移位脱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管固定辅助装置,能有效的减少现有技术中的不良事件,同时还能有效的避免导管滑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导管固定辅助装置,包括:固定软管、系绳和挂耳辅助软管,所述固定软管的管壁上开设有一个用于固定导管的固定通孔,系绳引入固定软管中,系绳的两端均设于固定软管两端的外部,且系绳的两端均设置呈Y形,从而形成上端绳和下端绳;

所述挂耳辅助软管具有两根,与系绳的两端相适配,每根挂耳辅助软管上均开设有引入通孔,并以引入通孔为支点将挂耳辅助软管设置呈V形,从而形成上端软管和下端软管;

所述系绳的两个Y形端部通过引入通孔分别设于相应的挂耳辅助软管中,使系绳上的上端绳位于上端软管中,下端绳位于下端软管中;

所述系绳两端的上端绳相连,系绳两端的下端绳均连于相应的上端绳上。

所述的系绳为两根长度为65~70cm的棉线。

所述的固定软管、挂耳辅助软管均为硅胶材质制成。

所述的固定软管长度为25±0.5cm,其外径为4±0.5mm。

所述的挂耳辅助软管长度为20±0.5cm。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导管固定辅助装置,还具有以下几点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导管固定辅助装置采用双重固定方式,即使导管胶布脱落,仍会有固定辅助装置的有效保护,防止导管从鼻腔中滑落;

2)本实用新型导管固定辅助装置固定方法牢靠安全,方便患者活动,减轻患者的身心负担;

3)本实用新型导管固定辅助装置结构简单,设置方便,易于掌握,保持时间长,从而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4)本实用新型导管固定辅助装置应用于患者显得美观、整洁,给人舒适的感觉,且固定效果好,对患者的损伤小,从舒适医疗的原则出发,避免了因频繁更换导管或治疗皮肤损伤而引发的经济负担,家属和患者容易接受,从而增加了家属的满意度,降低了医患纠纷的发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导管固定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导管固定辅助装置中系绳相连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导管固定辅助装置用以固定导管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导管固定辅助装置固定导管后绑扎在患者脸部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导管固定辅助装置现场使用的状态图;

图6是图1本实用新型导管固定辅助装置A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1本实用新型导管固定辅助装置B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导管固定辅助装置,包括:固定软管1、系绳2和挂耳辅助软管3,所述固定软管1采用硅胶材质制成,长度为25±0.5cm,外径为4±0.5mm,其管壁上开设有一个用于固定导管的固定通孔11,系绳2引入固定软管1中,系绳2的两端均设于固定软管1两端的外部,且系绳2的两端均设置呈Y形,从而形成上端绳21和下端绳22。

较佳的,所述挂耳辅助软管3具有两根,也采用硅胶材质制成,长度为20±0.5cm,其与系绳2的两端相适配,每根挂耳辅助软管3上均开设有引入通孔31,并以引入通孔31为支点将挂耳辅助软管3设置呈V形,从而形成上端软管32和下端软管33。

较佳的,所述系绳2的两个Y形端部通过引入通孔31分别设于相应的挂耳辅助软管3中,使系绳2上的上端绳21位于上端软管32中,下端绳22位于下端软管33中。

较佳的,为了防止挂耳辅助软管3从系绳2的两端上滑落,在固定导管时先将所述系绳2两端的上端绳21相连,而系绳2两端的下端绳22均连于相应的上端绳21上(如图3所示)。而绑扎在患者脸颊位置上时,所述系绳2两端的上端绳21对应相连,两端的下端绳22对应相连(如图4所示)。

较佳的,所述的系绳2为两根长度为65~70cm的棉线组成。

本实施例以固定鼻胃管为例:

1)留置复乐凯鼻导管,将两根棉线的中间段从固定通孔11抽出,以双套结方式套入鼻骨管;

2)取3M胶布将鼻骨管按常规蝶形固定于鼻尖部;

3)将鼻胃管置于固定软管1的固定通孔11内,将两根棉线的两端分别置于固定软管1两端的外部;

4)两根棉线从固定软管1的端部分成两路,一路从耳上方绕过至枕后,另一路从耳下方过至枕后,(过耳朵时的棉线从挂耳辅助软管3穿过,以避免棉线勒伤耳朵)再将棉线分别打结固定,松紧适宜;

5)外露部分顺沿挂耳辅助软管3固定于一侧颊部处的挂耳辅助软管3上;

6)再进行标识,记录有名称、日期,并签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导管固定辅助装置通过简单的物理原理,用双线固定方法设计,防止导管滑落。在对于老年患者中应用能减少导管的滑脱的不良事件,同时最大程度的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增加患者的舒适度,美观度,从而增加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降低了医患纠纷的发生率。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