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发机构及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57910发布日期:2019-10-28 22:18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击发机构及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击发机构及吻合器。



背景技术:

消化道疾病是人类高发的疾病之一,在治疗过程中,常使用吻合器代替医生的手工操作对消化道等生理组织进行吻合。直线型吻合器是一种常见的外壳手术器械,大多采用线性装订方式,在手术时对食管、胃、肠道等生理组织吻合。

直线型吻合器一般包括器械平台和可拆卸地安装于该平台的头部,头部可以通过穿刺器穿过身体上的小切口以接近手术部位实施手术。具体地,器械平台包括击发把手,可拆卸的头部包括一钉匣外壳和安装于钉匣外壳远端的钉头部,钉匣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击发组件,钉头部为实施切割和缝合动作的部分。在击发把手的驱动下,击发组件可以驱动钉头部完成缝切手术。

现有的直线型吻合器中,在手术没有准备完成时,医生可能会因为粗心或者经验不足而错误地握持击发把手,导致吻合器的误击发,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对患者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击发机构及吻合器,在销柱插入到致动杆的止挡槽中时,操作者无法握持击发把手进行吻合器的击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击发机构,用于吻合器,所述击发机构包括:致动杆,所述致动杆开设有一止挡槽;击发把手,所述击发把手具有第一位置,所述击发把手的内部设置有一销柱,所述销柱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销柱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且所述击发把手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销柱的第一端突出于所述击发把手的第一端而进入所述止挡槽,所述击发把手相对于所述致动杆不可旋转;拨压钮,所述拨压钮沿第一方向运动时,压制所述销柱的第一端朝向所述击发把手的第二端的方向运动,以使得所述销柱从所述第一状态进入所述第二状态。

可选地,还包括平衡块,所述平衡块包括旋转部和连接部,所述平衡块的连接部与所述拨压钮相连接,所述平衡块的旋转部沿第一方向旋转时,带动所述拨压钮沿第一方向运动。

可选地,所述击发把手的内部设置有一销槽,所述销柱设置于所述销槽中,且所述销柱的第二端与所述销槽之间设置有销柱复位件,所述销柱仅有沿所述销槽限定方向的直线运动。

可选地,所述销柱复位件为压簧,所述销柱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销柱的第二端压缩所述压簧变形。

可选地,所述销柱和所述拨压钮上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拨压钮沿第一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配合部按压所述第二配合部,使得所述销柱的第一端朝向所述击发把手的方向运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均为凸台,或,所述第一配合部为凸台,所述第二配合部为凹台,或,所述第一配合部为凹台,所述第二配合部为凸台。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合部为凸台,所述凸台包括止挡部和台阶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为与所述止挡部相配合的凹台。

可选地,所述拨压钮包括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相连接的拨压部,所述拨压部穿设于所述吻合器的壳体中。

可选地,所述吻合器的壳体上设置有拨压钮限位件,所述拨压钮限位件位于所述拨压钮沿第一方向运动的路径上。

可选地,所述击发把手还具有第二位置,所述销柱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销柱的第一端与所述止挡槽脱离,所述击发把手可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旋转。

可选地,所述止挡槽的近端设置有朝向所述致动杆的内部凹进的弧线槽,所述销柱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且所述击发把手从所述第二位置旋转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弧线槽与所述销柱的第一端相配合且引导所述销柱的第一端进入所述止挡槽。

可选地,所述击发把手上还设置有驱动件,所述致动杆具有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所述止挡槽的近端和远端分别设置有齿条和推进齿;

所述致动杆处于所述第三位置,且所述击发把手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旋转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推进齿相接触,并推动所述致动杆向所述吻合器的远端移动进入所述第四位置;

所述致动杆处于所述第四位置,且所述击发把手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旋转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齿条相接触,并推动所述致动杆向所述吻合器的远端移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吻合器,所述吻合器包括所述的击发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击发机构及吻合器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吻合器的击发机构,通过销柱和致动杆的配合实现吻合器的击发保险,在吻合器闭合后,医生是需要调整钉头部的组织的堆叠状态,例如展平组织,使其达到可以击发的状态。在组织未达到可击发状态时,销柱插入致动杆中的止挡槽中,限制击发把手的旋转动作,击发把手的驱动件不能驱动致动杆而无法推动致动杆向远端移动,操作者无法握持击发把手进行吻合器的击发,从而避免吻合器在没有做好手术准备之前就被击发;在按压钮沿第一方向运动时,可以压制销柱而使其脱离止挡槽而不限制击发把手的旋转动作,可以使把手旋转至驱动件可以驱动致动杆而进行吻合器的击发;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应用于直线型吻合器,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吻合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击发机构与吻合器本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击发机构处于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销柱与拨压钮和齿条配合的示意图;

图5~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销柱与拨压钮配合的示意图;

图7~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9~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按压击发把手时击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击发机构处于保险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击发机构处于可击发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吻合器本体 6 销柱

11 拨压钮限位件 61 销柱的第一端

2 固定把手 62 销柱的第二端

3 击发把手 63 第一配合部

31 击发把手的第一端 631 止挡部

32 击发把手的第二端 632 台阶部

4 驱动件 7 销柱复位弹簧

5 致动杆 8 拨压钮

51 齿条 81 第二配合部

511 齿条槽 82 拨压部

52 弧线槽 821 手指位

53 止挡槽 9 平衡块

54 推进齿 91 旋转部

58 平滑部 92 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吻合器的击发机构,所述击发机构包括:致动杆,所述致动杆开设有一止挡槽;击发把手,所述击发把手具有第一位置,所述击发把手的内部设置有一销柱,所述销柱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销柱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且所述击发把手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销柱的第一端突出于所述击发把手的第一端而进入所述止挡槽,所述击发把手相对于所述致动杆不可旋转复位;拨压钮,所述拨压钮沿第一方向运动时,压制所述销柱的第一端朝向所述击发把手的第二端的方向运动,以使得所述销柱从所述第一状态进入所述第二状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吻合器,包括所述击发机构。所述吻合器不限于直线型吻合器,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吻合器。

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击发机构中,通过销柱和致动杆的配合实现吻合器的击发保险,在吻合器未达到可击发状态时,销柱处于第一状态,销柱插入致动杆中的止挡槽中,限制击发把手的旋转复位,击发把手的驱动件与致动杆不能相互作用,即使按压击发把手也无法推动致动杆向远端移动,操作者无法握持击发把手进行吻合器的击发,从而避免吻合器的误击发。因此,销柱在第一状态时,吻合器处于保险状态,吻合器无法正常击发。在按压钮沿第一方向运动时,可以压制销柱而使其脱离止挡槽而不限制击发把手的旋转动作。

下面结合附图分别介绍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的击发机构的结构。

如图1~12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击发机构和其中组件的结构。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击发机构包括致动杆5、击发把手3和拨压钮8。所述致动杆5开设有一止挡槽53;所述击发把手3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击发把手3的内部设置有一销柱6,所述销柱6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销柱6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且所述击发把手3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销柱6的第一端61突出于所述击发把手3的第一端31而进入所述止挡槽53,所述击发把手3相对于所述致动杆5不可旋转;所述拨压钮8沿第一方向运动时,压制所述销柱6的第一端61朝向所述击发把手3的第二端32的方向运动,以使得所述销柱6从所述第一状态进入所述第二状态。该实施例中的第一方向即为图4中指示的B的方向。在该实施例中,销柱6处于第二状态时,销柱向击发把手3的第二端方向缩进以脱离止挡槽53。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击发机构与吻合器本体配合的示意图。吻合器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所述致动杆5,致动杆5的远端与推刀组件相连接。致动杆5具有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第三位置位于第四位置的近端,致动杆5从第四位置继续向吻合器的远端移动时,可以推动推刀组件实现吻合器的击发。吻合器本体1设置有一个固定把手2,所述击发把手3的第一端31枢转地连接至吻合器本体1,并且击发把手3和吻合器本体1之间设置有击发把手复位结构,此击发把手复位结构可以是拉簧、扭簧、压簧等结构。击发把手3被操作者握持时,可以相对于吻合器本体1沿图中A方向旋转。图1中示出的击发把手3的位置为第二位置,此时击发机构处于初始状态,操作者握持击发把手3,使得击发把手3的第二端32靠近固定把手2时,击发把手3进入第一位置,操作者松开击发把手3时,击发把手3可以在击发把手复位结构的作用下,沿与A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击发把手3的第二端32远离固定把手2,击发把手3返回至第二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远端和近端是相对于操作者来说的,其中,远端指的是距离操作者较远的一端,近端指的是距离操作者较近的一端。例如,在图1的视角中,吻合器本体1的远端指的是图中左边一端,近端指的是图中右边一端。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击发机构处于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此时,击发把手32处于第二位置,销柱6处于第一状态。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击发把手3的内部设置有一销槽33,所述销柱6设置于所述销槽33中,所述销柱6仅可以沿销槽33所限定的方向上运动,且所述销柱6的第二端62与所述销槽33之间设置有销柱复位件7。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销柱复位件7为压簧,所述销柱6受到拨压钮8朝向击发把手3的第二端32的方向的压力时,销柱6从第一状态进入所述第二状态,同时,所述销柱6的第二端62压缩所述压簧变形,即所述销柱6的第一状态为凸伸状态,所述销柱6的第二状态为缩进状态。在拨压钮8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时,拨压钮8不再压制销柱6,销柱6在压簧的变形恢复力的作用下重新返回至第一状态。

如图3至图6所示,该实施例中,击发机构进一步还包括平衡块9,所述平衡块9包括旋转部91和连接部92,所述平衡块9的连接部92与所述拨压钮8相固定连接,所述旋转部91枢轴设定于所述固定把手2,所述旋转部91沿第一方向旋转时,带动所述拨压钮8沿第一方向运动。所述平衡块9也可以可旋转地固定于吻合器本体1的壳体上,例如,在吻合器本体1的壳体内侧设置对应的旋转轴,平衡块9套设在旋转轴的外部,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平衡块9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固定方式。

因此,该实施例通过平衡块9、拨压钮8和销柱6的配合,通过拨压钮8的运动即可以改变销柱6的状态。拨压钮8的运动始终以平衡块9为中心,且拨压钮8相对于吻合器本体1,沿平衡块9的轴向方向上不产生位移,提高了击发机构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并且方便操作者使用。

如图3~6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销柱6和所述拨压钮8上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一配合部63和第二配合部81,所述拨压钮8沿第一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配合部63按压所述第二配合部81,使得所述销柱6的第一端61朝向所述击发把手3的第二端32的方向运动。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63为凸台,所述凸台包括止挡部631和台阶部632,所述第二配合部81为与所述止挡部631相配合的凹台。在图4的视角中,止挡部631位于台阶部632的上方,止挡部631与第二配合部81直接配合。在其他替代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所述第一配合部63和第二配合部81均设置为凸台,或者将所述第一配合部63设置为其他形状的凸台,所述第二配合部81为凹台,或者将所述第一配合部63设置为凹台,所述第二配合部81为凸台等等。在平衡块9沿第一方向旋转时,带动拨压钮8沿第一方向运动,拨压钮8的凹台处压迫销柱6的凸台,而朝斜向下的方向压缩压簧7,使得销柱6的第一端61朝击发把手3的第二端32的方向移动,销柱6可以从第一状态进入第二状态。

所述拨压钮8包括与所述第二配合部81相连接的拨压部82,所述拨压部82穿设于所述吻合器的壳体中且凸伸出所述壳体之外。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拨压部82有两个,分别穿设于所述吻合器本体1的两侧壳体中。进一步地,在所述吻合器的壳体上还设置有拨压钮限位件11,所述拨压钮限位件11位于所述拨压钮8沿第一方向运动的路径上,用于对拨压钮8沿第一方向的移动进行限位。拨压部82上还可以分别设置一个手指位821,方便操作者从壳体的左右两边都可以操作。

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止挡槽53的近端可以设置有朝向所述致动杆5的内部凹进的弧线槽52,所述销柱6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且所述击发把手3从所述第二位置旋转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弧线槽52与所述销柱6的第一端61相配合且引导所述销柱6的第一端61进入所述止挡槽53。

该实施例中,所述击发把手3上还设置有驱动件4,致动杆5的下方还设置有齿条51和推进齿54,所述齿条51位于所述推进齿54的近端,且所述齿条51和推进齿54之间还设有平滑部58,齿条51和推进齿54分别可以跟击发把手3的驱动件4相配合。初始状态下,所述致动杆5处于所述第三位置,当所述击发把手3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旋转时,所述驱动件4与所述推进齿54相接触,并驱动所述致动杆5向所述吻合器的远端移动进入所述第四位置;所述致动杆5处于所述第四位置,且所述击发把手3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旋转时,所述驱动件4进入所述齿条51区域,并可以进一步推动所述致动杆5向所述吻合器的远端移动,以推动推刀组件,进而击发吻合器。

下面结合图9~12具体介绍该实施例的击发机构在各种状态下的结构。

在初始位置时,如图2所示,销柱6的第一端61突出于击发把手3,且位于齿条51的区域,所述驱动件4位于平滑部58。

在吻合器闭合时,如图9和图10所示,为击发把手3被握持时,击发把手3处于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旋转的过程中的两个位置。此过程中致动杆5从第三位置进入第四位置,如图9所示,为击发把手3稍微被握持的状态,此时销柱6处于第一状态中,但已经被弧线槽52轻微压缩,销柱6的第一端61仍突出于击发把手3。如图10所示,为击发把手3被握持最大的状态,此时销柱6仍处于第一状态,且销柱6已经到达弧线槽52的最远端。即在击发把手3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旋转时,销柱6的第一端61被弧线槽52引导逐渐靠近止挡槽53的位置。此时继续握持击发把手3,如图11所示,击发把手3向第一位置旋转至驱动件4与推进齿54接触,继续按压击发把手3,击发把手3可以通过驱动件4推动具有推进齿54的致动杆5向吻合器的远端移动,致动杆5被推动沿图中C方向移动而进入第四位置。而销柱6进入止挡槽53中。

此时,由于致动杆5被推动到第四位置,如果击发把手3返回至第二位置,驱动件4的位置会与齿条51的位置相对,在操作者继续按压击发把手3,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旋转时,驱动件4会进一步推动齿条51向吻合器的远端移动,即可击发吻合器。然而,在手术准备完成前,如果操作者错误地按压了击发把手3,则会造成吻合器的误击发。因此,在图11的状态下,由于销柱6的第一端61是插在止挡槽53中的,止挡槽53限制了销柱6的旋转运动,也就限制了击发把手3的旋转复位运动,击发把手3无法从图11中的第一位置返回至第二位置,操作者也就无法再次按压击发把手3,避免了在手术准备完成前的误击发。

而在图11的状态下,如果向下按压拨压钮8,拨压钮8以平衡块9的旋转部91为中心沿第一方向旋转运动,带动销柱6的第一端61朝击发把手3的第二端32的方向移动,销柱6的第一端与致动杆5的止挡槽53脱离,止挡槽53不再限制击发把手3的旋转。此时操作者松开击发把手3,击发把手3在击发把手复位结构的复位作用下可以返回至第二位置,进入图12的状态。击发把手3复位后,可以松开拨压钮8,销柱6重新进入第一状态。

如图12所示,为该实施例的击发机构处于可击发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此时,致动杆5处于第四位置,击发把手3的驱动件4与齿条51配合。如果握持击发把手3,使得击发把手3沿A方向从第二位置旋转至第一位置,驱动件4会通过齿条51推动致动杆5向吻合器的远端移动,实现吻合器的击发。为了避免销柱6的第一端61对击发把手3的旋转造成过大的阻力,可以在齿条51与销柱6的第一端61配合的部分进一步开设一个齿条槽511,使得销柱6的第一端61沿齿条槽511向齿条的远端移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击发机构及吻合器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吻合器的击发机构,通过销柱和致动杆的配合实现吻合器的击发保险,在吻合器闭合后,医生是需要调整钉头部的组织的堆叠状态,例如展平组织,使其达到可以击发的状态。在组织未达到可击发状态时,销柱插入致动杆中的止挡槽中,限制击发把手的旋转动作,击发把手的驱动件不能驱动致动杆而无法推动致动杆向远端移动,操作者无法握持击发把手进行吻合器的击发,从而避免吻合器在没有做好手术准备之前就被击发;在按压钮沿第一方向运动时,可以压制销柱而使其脱离止挡槽而不限制击发把手的旋转动作,可以使把手旋转至驱动件可以驱动致动杆而进行吻合器的击发;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应用于直线型吻合器,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吻合器。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