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自动调节肺功能检查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66748发布日期:2019-04-20 05:33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座椅自动调节肺功能检查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座椅自动调节肺功能检查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肺功能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必要检查之一。主要用于检测呼吸道的通畅程度、肺容量的大小,对于早期检出肺、气道病变,评估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定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的疗效,鉴别呼吸困难的原因,诊断病变部位、评估肺功能对手术的耐受力或劳动强度耐受力及对危重病人的监护等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期临床意义在于:早期检出肺、呼吸道病变,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病等;鉴别呼吸困难的原因,判断气道阻塞的部位;评估肺部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外科手术,特别是胸部手术耐受力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长期吸烟的人也应定期做肺功能检查,以观察肺功能受损的情况,督促患者下决心戒烟;危重病人的监护等。有助于明确copd的严重程度,并依据疾病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肺功能检测中,要求患者需要采用坐姿,端坐在椅子上,然后将口腔位置对准肺功能检测仪连接的空腔吻合器上,然后按照医生的要求吹气进行肺功能检测。在临床中,上述检测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首先,在坐姿状态下,患者可以最优化的实现肺功能的检测需求,一旦肺功能检测仪固定后,口腔吻合器的位置就得到固定,要求患者在吹气时,口腔位置必须与吻合器的位置靠近才能实现吹气作业,但是由于患者身高,坐高,年龄大小的不同,采取坐姿后,口腔位置很难与吻合器的位置进行准确的照应,甚至一些身高坐姿较低或者年龄较小的患者根本不能够到吻合器,另外一些坐姿较高或者身高较高或者肥胖的患者会感觉吻合器距离太近。传统的方法是按照医生的要求对吻合器附近的凳子进行移动,横向位置靠近或者拉远实现调节,纵向距离靠垫高或者去掉凳子采用其他物品支撑患者采取坐姿的身体。上述操作一旦患者坐姿受到影响,最终将影响检测仪的检测结果,并且采用传统的移动和替换座椅的方法效率很低,有些病患严重的病人并不能自主移动椅子,造成检测过程效率降低,外部辅助人员移动又费力费时,严重影响肺功能检测仪检测工作的运行;其次,在采取坐姿进行肺功能检测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将口腔位置对应检测仪的吻合器,传统的吻合器的支撑是在肺功能吻合器输入管道的侧面利用一根固定杆将吻合器的气体输入管道支撑,气体输入管道的端部安装吻合器,患者口腔位置对准吻合器进行吹去,但是传统方法支撑后的吻合器的气体输入口位置是水平设置的,这就导致患者将一次行的口腔吻合器含在嘴中时,由于口腔的特殊生理结构,口腔内腔体的走向是倾斜向上的,收到舌头的阻挡,直向水平进入到口腔中的吻合器端部容易给患者造成异物感,甚至不舒服,同时患者也需要配合口腔吻合器的端部吹气位置,将头稍微的抬高才能实现吹气作业的顺利进行,由此可见,传统的肺功能检测仪器在这方面也是存在很大的缺陷的,从检测结果的精密程度和患者的使用体验上来看,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因此,生产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快捷简便,工作和运行效率高,整体设计结合人体仿生学原理,方便患者快速进行检查,方便医护人员进行调节和检查,使用方法简单易操作的座椅自动调节肺功能检查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快捷简便,工作和运行效率高,整体设计结合人体仿生学原理,方便患者快速进行检查,方便医护人员进行调节和检查,使用方法简单易操作的座椅自动调节肺功能检查系统及其使用方法,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诸多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座椅自动调节肺功能检查系统,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肺功能检查仪,设置在肺功能检查仪上的进气口通过导线与肺功能检查仪相连接的电脑分析主机,与电脑分析主机相连接的键盘和显示器,所述的底座上固定安装有支撑座,肺功能检查仪固定安装在支撑座上,在支撑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根平行设置的横向支撑杆,两根横向支撑杆的端部之间固定安装有旋转轴,旋转轴外侧套装有旋转筒,在旋转筒上开设有第一漏孔和第二漏孔,在第二漏孔、第一漏孔和旋转筒内部安装有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通过输气管与进气口相连通,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口腔吻合器相连通,在口腔吻合器对应的位置下方底座上安装有座椅自动调节装置,支撑座为长方体空腔结构,在支撑座内安装有分线板,分线板的外侧设置有外接电源线,肺功能检查仪和电脑分析主机通过导线与分线板相连接。

所述的座椅自动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底座上的两根平行设置的滑道,在滑道上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活动安装有滑轮,滑轮的上方安装有滑块,滑块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液压杆,滑块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液压杆,在底座的外侧端部纵向固定安装有纵向支撑板,第一液压杆的输出端与纵向支撑板的内壁相连接,第二液压杆的输出端与座板相连接,在座板的侧面安装有第一控制按键和第二控制按键,滑块为长方体空腔结构,在滑块内安装有液压站,液压站通过管路与液压泵相连接,液压泵通过管路与换向阀相连接,换向阀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控制按键和第二控制按键相连接,换向阀通过管路分别与第一液压杆和第二液压杆相连接,在滑块的外壁安装电路控制盒,电路控制盒的一端通过导线与液压泵、第一控制按键以及第二控制按键相连接,电路控制盒的另一端通过导线与分线板相连接。

所述的支撑座的一侧活动安装有工作桌,电脑分析主机安装在工作桌的下部,键盘和显示器设置在工作桌的上部,在支撑座的底部两侧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座固定块,支撑座固定块通过支撑座固定螺栓与支撑座相连接,支撑座固定块的底部与底座的上表面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底座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在底座的四个边角位置固定安装有底座固定螺栓,工作桌上开设有工作桌电源穿过孔,连接电脑分析主机和分线板的导线安装在工作桌电源穿过孔内。

所述的支撑座的顶部设置有限位固定框架,限位固定框架的内壁轮廓与肺功能检查仪的外壁轮廓相配合,肺功能检查仪固定安装在限位固定框架内,在支撑座的上部侧面开设有检查仪电源穿过孔,连接肺功能检查仪和分线板的导线安装在检查仪电源穿过孔内,在肺功能检查仪上设置有电源线接入口。

所述的旋转筒的为圆柱形空心结构,在旋转筒上开设有中心通孔,旋转轴安装在该中心通孔内,第一漏孔和第二漏孔对称分布在旋转筒的外壁上,第一漏孔和第二漏孔的孔径相等,并且第一漏孔的孔径不小于连接管的外径,连接管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漏孔的外侧,连接管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漏孔的外侧,连接管的中部设置在旋转筒的内侧,在设置在第一漏孔外侧的连接管的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块,在设置在第二漏孔外侧的连接管的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块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螺纹连接管,第二限位块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螺纹连接管,第一螺纹连接管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口腔吻合器相连接,第二螺纹连接管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口腔输气管相连接,输气管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进气口相连接。

所述的滑道的长度为0.5至1米,滑道的内侧端部与口腔吻合器的中心垂足在同一纵向垂直面上,滑道外侧端部设置在纵向支撑板的内侧,滑轮为四个,四个滑轮两两对称分布在两个滑槽内,滑轮的轮轴通过轮轴支架与滑块的底面相连接,第二液压杆输出端朝上垂直安装在滑块的顶面上,第二液压杆的安装方向与第一液压杆的安装方向相互垂直,第一液压杆的输出方向朝向纵向支撑板,在纵向支撑板上设置有与第一液压杆的输出端相对应的第一液压杆固定片,在座板的底部安装有与第二液压杆的输出端相对应的第二液压杆固定片。

所述的第二液压杆的上部活塞杆上固定安装有座板固定块,座板固定块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座板固定杆,两根座板固定杆的顶部与座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座板为长方向板状结构,座板固定块为中间带孔的长方形片状结构,座板固定块通过焊接的方式套装在第二液压杆上部的活塞杆上,两根座板固定杆的一端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座板固定块的外壁相连接,两根座板固定杆的另一端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座板的底部中线位置相连接,座板的上部侧面固定焊接有纵向靠背,纵向靠背与纵向支撑板平行设置。

所述的底座的侧面固定安装有排线盒,排线盒的一端设置在支撑座的中心位置的下部外侧,在支撑座上开设有电路控制盒出线孔,在排线盒的一端顶部开设有与电路控制盒出线孔相配合的电路控制盒入线孔,在排线盒另一端安装有线路中转盒,电路控制盒通过导线与线路中转盒相连接,线路中转盒通过导线与分线板相连接,连接线路中转盒与分线板的导线设置在排线盒、电路控制盒出线孔以及电路控制盒入线孔内,所述的底座侧面固定安装有控制按键支撑盒,第一控制按键和第二控制按键安装在控制按键支撑盒的顶部。

一种如上所述的座椅自动调节肺功能检查系统,其使用方法如下:

在系统初始状态下,第一液压杆和第二液压杆处于收缩状态,座板的横向和纵向距离均处于口腔吻合器的最远距离,使用者采取坐姿坐在座板上,根据头部口腔的位置,按下第一控制按键或者第二控制按键进行调节,当按下第一控制按键时,第一液压杆开启运行,第一液压杆运行伸出,将滑块朝向口腔吻合器的底部位置移动,当按下第二控制按键时,第二液压杆开启运行,第二液压杆运行伸出,将座板朝上移动,根据需求对第一液压杆和第二液压杆的伸出状态进行调节,直至达到患者口部与口腔吻合器对应为止;

当患者口腔位置与口腔吻合器位置对应后,患者将口腔吻合器含在嘴中,并利用双手对口腔吻合器进行控制,在保证坐姿正确的前提下,将口腔吻合器顺势含在口中,在含口腔吻合器的过程中,口腔吻合器的进气口位置朝上倾斜,同时,旋转筒随着倾斜发生逆时针旋转,实现口腔吻合器倾斜位置与患者口腔内部结构的仿生对应,此时患者根据医生或者护士的要求进行吹气,完成肺功能检查,通过肺功能检查仪采集检查数据,并通过主机分析,分析后的数据通过显示器显示。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积极效果:首先,本产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克服了传统的坐姿状态下肺功能检测存在的缺陷,适用于不同身高、年龄、坐高人群的使用,使患者口腔位置与吻合器位置的对应变得轻松实现,不在收到个体差异因素的影响,并且过程试下了自动控制调节,不用患者在通过传统拉凳子的方式进行调节,省力省时,工作和运行效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无论患者采取坐姿后口部距离吻合器的位置是否合适,都能在进行调节后得到很好的对应,有助于提高自重的检查结果的精确度,同时节省了检查的时间,实现精准对应和高精度采集,患者和医护人员均可进行操作,通过安检的方式代替传统的搬运和移动,高效快捷;其次,有效的解决了患者在采取坐姿进行肺功能检测的过程中口腔位置对应检测仪的吻合器不精准不合适的问题,改变传统能吻合器输入管道的侧面利用一根固定杆将吻合器的气体输入管道支撑的缺陷,实现了吻合器的小范围自由旋转和转动,根据仿生学原理,将吻合器咬口位置与口腔内壁充分的结合,十二号患者的使用,提高检查的精准度,符合口腔生理结构,防止在吹起时漏气导致的检查结果不准确现象的发生,是使用时不会产生异物感,有助于吹气作业的顺利流畅的进行,从检测结果的精密程度和患者的使用体验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改进,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旋转筒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发明的旋转筒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5所示,一种座椅自动调节肺功能检查系统,包括底座1,安装在底座1上的肺功能检查仪33,设置在肺功能检查仪33上的进气口44,通过导线与肺功能检查仪33相连接的电脑分析主机46,与电脑分析主机46相连接的键盘24和显示器25,所述的底座1上固定安装有支撑座27,肺功能检查仪33固定安装在支撑座27上,在支撑座2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根平行设置的横向支撑杆36,两根横向支撑杆36的端部之间固定安装有旋转轴50,旋转轴50外侧套装有旋转筒37,在旋转筒37上开设有第一漏孔41和第二漏孔51,在第二漏孔51、第一漏孔41和旋转筒37内部安装有连接管38,连接管38的一端通过输气管43与进气口44相连通,连接管38的另一端与口腔吻合器40相连通,在口腔吻合器40对应的位置下方底座1上安装有座椅自动调节装置,支撑座27为长方体空腔结构,在支撑座27内安装有分线板45,分线板45的外侧设置有外接电源线28,肺功能检查仪33和电脑分析主机46通过导线与分线板45相连接。

所述的座椅自动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的两根平行设置的滑道20,在滑道20上开设有滑槽48,滑槽48内活动安装有滑轮5,滑轮5的上方安装有滑块4,滑块4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液压杆6,滑块4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液压杆8,在底座1的外侧端部纵向固定安装有纵向支撑板2,第一液压杆6的输出端与纵向支撑板2的内壁相连接,第二液压杆8的输出端与座板11相连接,在座板11的侧面安装有第一控制按键15和第二控制按键16,滑块4为长方体空腔结构,在滑块4内安装有液压站17,液压站17通过管路与液压泵19相连接,液压泵19通过管路与换向阀18相连接,换向阀18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控制按键15和第二控制按键16相连接,换向阀18通过管路分别与第一液压杆6和第二液压杆8相连接,在滑块4的外壁安装电路控制盒49,电路控制盒49的一端通过导线与液压泵19、第一控制按键15以及第二控制按键16相连接,电路控制盒49的另一端通过导线与分线板45相连接。

所述的支撑座27的一侧活动安装有工作桌23,电脑分析主机46安装在工作桌23的下部,键盘24和显示器25设置在工作桌23的上部,在支撑座27的底部两侧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座固定块29,支撑座固定块29通过支撑座固定螺栓30与支撑座27相连接,支撑座固定块29的底部与底座1的上表面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底座1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在底座1的四个边角位置固定安装有底座固定螺栓3,工作桌23上开设有工作桌电源穿过孔26,连接电脑分析主机46和分线板45的导线安装在工作桌电源穿过孔26内。所述的支撑座27的顶部设置有限位固定框架34,限位固定框架34的内壁轮廓与肺功能检查仪33的外壁轮廓相配合,肺功能检查仪33固定安装在限位固定框架34内,在支撑座27的上部侧面开设有检查仪电源穿过孔32,连接肺功能检查仪33和分线板45的导线安装在检查仪电源穿过孔32内,在肺功能检查仪33上设置有电源线接入口35。所述的旋转筒37的为圆柱形空心结构,在旋转筒37上开设有中心通孔,旋转轴50安装在该中心通孔内,第一漏孔41和第二漏孔51对称分布在旋转筒37的外壁上,第一漏孔41和第二漏孔51的孔径相等,并且第一漏孔41的孔径不小于连接管38的外径,连接管38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漏孔41的外侧,连接管38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漏孔51的外侧,连接管38的中部设置在旋转筒37的内侧,在设置在第一漏孔41外侧的连接管38的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块42,在设置在第二漏孔51外侧的连接管38的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块39,第一限位块42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螺纹连接管52,第二限位块39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螺纹连接管53,第一螺纹连接管5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口腔吻合器40相连接,第二螺纹连接管53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口腔输气管43相连接,输气管43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进气口44相连接。

所述的滑道20的长度为0.5至1米,滑道20的内侧端部与口腔吻合器40的中心垂足在同一纵向垂直面上,滑道20外侧端部设置在纵向支撑板2的内侧,滑轮5为四个,四个滑轮5两两对称分布在两个滑槽48内,滑轮5的轮轴通过轮轴支架与滑块4的底面相连接,第二液压杆8输出端朝上垂直安装在滑块4的顶面上,第二液压杆8的安装方向与第一液压杆6的安装方向相互垂直,第一液压杆6的输出方向朝向纵向支撑板2,在纵向支撑板2上设置有与第一液压杆6的输出端相对应的第一液压杆固定片7,在座板11的底部安装有与第二液压杆8的输出端相对应的第二液压杆固定片13。所述的第二液压杆8的上部活塞杆上固定安装有座板固定块9,座板固定块9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座板固定杆10,两根座板固定杆10的顶部与座板11的底部固定连接,座板11为长方向板状结构,座板固定块9为中间带孔的长方形片状结构,座板固定块9通过焊接的方式套装在第二液压杆8上部的活塞杆上,两根座板固定杆10的一端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座板固定块9的外壁相连接,两根座板固定杆10的另一端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座板11的底部中线位置相连接,座板11的上部侧面固定焊接有纵向靠背12,纵向靠背12与纵向支撑板2平行设置。所述的底座1的侧面固定安装有排线盒22,排线盒22的一端设置在支撑座27的中心位置的下部外侧,在支撑座27上开设有电路控制盒出线孔31,在排线盒22的一端顶部开设有与电路控制盒出线孔31相配合的电路控制盒入线孔47,在排线盒22另一端安装有线路中转盒21,电路控制盒49通过导线与线路中转盒21相连接,线路中转盒21通过导线与分线板45相连接,连接线路中转盒21与分线板45的导线设置在排线盒22、电路控制盒出线孔31以及电路控制盒入线孔47内,所述的底座1的侧面固定安装有控制按键支撑盒14,第一控制按键15和第二控制按键16安装在控制按键支撑盒14的顶部。

一种如上所述的座椅自动调节肺功能检查系统,其使用方法如下:在系统初始状态下,第一液压杆6和第二液压杆8处于收缩状态,座板11的横向和纵向距离均处于口腔吻合器40的最远距离,使用者采取坐姿坐在座板11上,根据头部口腔的位置,按下第一控制按键15或者第二控制按键16进行调节,当按下第一控制按键15时,第一液压杆6开启运行,第一液压杆6运行伸出,将滑块4朝向口腔吻合器40的底部位置移动,当按下第二控制按键16时,第二液压杆8开启运行,第二液压杆8运行伸出,将座板11朝上移动,根据需求对第一液压杆6和第二液压杆8的伸出状态进行调节,直至达到患者口部与口腔吻合器40对应为止;当患者口腔位置与口腔吻合器40位置对应后,患者将口腔吻合器40含在嘴中,并利用双手对口腔吻合器40进行控制,在保证坐姿正确的前提下,将口腔吻合器40顺势含在口中,在含口腔吻合器40的过程中,口腔吻合器40的进气口位置朝上倾斜,同时,旋转筒37随着倾斜发生逆时针旋转,实现口腔吻合器40倾斜位置与患者口腔内部结构的仿生对应,此时患者根据医生或者护士的要求进行吹气,完成肺功能检查,通过肺功能检查仪33采集检查数据,并通过主机46分析,分析后的数据通过显示器25显示。

系统在肺功能检查仪33的基础上,对座椅的自动调节和口腔吻合器40的高效运行进行了独创性的设计。弥补了目前在肺功能检查过程中的诸多缺陷,实现了范围广泛人群的使用,不在收到现有技术缺陷的制约,从整体上有助于肺功能检查的高效运行,避免了因传统缺陷产生的测量中断、不精确现象的发生。

系统将操作人员操作指导的区域和患者检查的区域进行了分开式的处理,同时又将两个区域限定至单独的底座1上,利用底座固定螺栓3将底座1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承载体,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将底座1设置到高标准的无菌环境或者特殊的隔离环境内,整体拆卸和安装方便,易于管理。在上述基础上,为操作人员提供专门的操作区域,使操作区域得到了规范化,并利用肺功能检查仪33、电脑分析主机46、键盘24和显示器25综合进行数据的采集和记录等功能,完善了传统检查中出现的信息统计和记录中的缺陷,并未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的专门的相对分开的工作区域,在保证分开工位的同时,有方便患者和医护人员进行沟通,提高了检查的效率。

通过滑轮和滑道配合的方式,实现滑轮在滑槽内的滑动,配合两个液压杆的横向和纵向的伸出或者收缩的运行,实现对滑块上部座板的调节,通过这种调节方式完成患者坐姿位置横向和纵向的变化,达到患者调整后位置口部与口腔吻合器40位置的精准定位。第一控制按键15和第二控制按键16设置在座板11内侧位置的上部,方便患者和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即可以满足医护人员工作区域内医护人员对座板11进行合理的调节,也可以满足患者自行调节。具有自主活动能力的人,可以进行自主调节。一部分活动受限的患者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医护人员的辅助进行调节,充分考虑了检查中出现的不理因素,达到最优的高效结果。

支撑座27通过固定的方式安装,支撑座27的高度采取一般坐姿可控值进行时合计,用于满足一般身高和坐高人群的使用,顶部采取固定方式将肺功能检查仪33进行固定,同时支撑座27也进行固定,自上而下形成一个牢固的固定整体,即使患者操作不当碰触仪器,也不会发生晃动或者移动,避免了设备的损坏,同时提供了稳定的支撑,方便后期检查的进行。产品将电源引入部分合理的设计在支撑座27内部,外接电源线设计在侧面,整体电源引入部分进行了合理的遮挡,同时在工作桌23、支撑座27上均设计了方便引线的孔,将电源危险部分和需要连接的部分合理的进行归纳,在支撑座27的后部设计开合门,方便电源线的布置和连接。另外,系统充分考虑了使用的安全性,设计了排线盒22、电路控制盒49以及线路中转盒21,在进行座椅调节的过程中,保证了线路连接的安全和稳定性的同时,提供了在座板11横向移动的过程中,底部线路的稳定连接和可空性的变量操作,同时将多余的线路进行隐藏,线路中转盒21设置在滑道20下方外侧的底座侧面,在保证线路余量的同时,能够对不需要的线路进行保护,提高了安全性。

旋转筒37进行了独创性突破设计,采用底部双侧开孔的结构,将连接管38套装在旋转筒37内,并通过两侧底部的开孔将连接管38的两端透出,实现与肺功能检查仪33和口腔吻合器40的连接,在使用时,可以根据患者自身口腔的生理特征,缓和性的将吻合器与人体口部进行结合,提高了产品的实用性。

产品的使用方法严格结合产品独特的设计结构,操作和运行的同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对第一控制按键15和第二控制按键16的控制实现坐姿的适当性调整,同时患者自身通过第一控制按键15和第二控制按键16进行坐姿适当性调整,另外,在患者进行调整后,医护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再次微调,控制按键15第一次按下时,第一液压杆6开启运行,第一液压杆6运行伸出,第二次控制按键15时,第一液压杆6收缩,当第一次按下第二控制按键16时,第二液压杆8开启运行,第二液压杆8运行伸出,当第二次按下第二控制按键16时,第二液压杆8开启运行,第二液压杆8收缩。同时,第一控制按键15可设计为两个,一个控制第一液压杆6的升起作业,一个控制第一液压杆6的收缩作业,第二控制按键16可设计为两个,一个控制第二液压杆86的升起作业,一个控制第二液压杆8的收缩作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