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骨小梁宏微结构的骨组织工程支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82387发布日期:2019-04-12 23:56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口腔医用制品制作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仿骨小梁宏微结构的骨组织工程支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成骨材料,虽然能促进骨组织生长,但主要问题在于:一是无利于成骨的宏观和微观结构,成骨速度慢;二是不能很好地解决预防感染的问题;三是在用于骨增量的效率和效果方面欠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仿骨小梁宏微结构的骨组织工程支架制作方法,能用于各类骨增量手术,采用了仿骨小梁的利于加速成骨的宏观和微观结构,能预防感染,提高成骨效率和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有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仿骨小梁宏微结构的骨组织工程支架制作方法,有以下步骤:

1)所述工程支架宏观结构分为2层,外层用于与软组织接触,制作的外层厚度为0.05-0.1mm,表面光滑,可屏蔽软组织长入;制作的内层为人体快速成骨期骨小梁结构,截面直径约0.5-2mm,用cad软件设计并用3d打印软件生成打印文件;

2)采用能降解的聚己内酯材料作为结构支撑材料,质量份为50-80份;

3)采用可诱导成骨的羟基磷灰石作为功能填料,质量份为20-50份;

4)采用直径为0.2-100微米的可常温溶解的氯化钠及抗生素颗粒作为微观结构成形材料,质量份为5-30份;

5)将步骤2)-4)的各种材料均匀混合,用造粒机制造成颗粒状;

6)根据步骤1)3d打印软件生成的打印文件,用融积成形3d打印机打印成形;

7)将打印体在常温蒸馏水中超声震荡10-30分钟,充分溶解掉氯化钠颗粒,在打印体上形成微观结构孔隙;

8)消毒后能作为骨增量产品使用。

其中,所述骨小梁结构为圆柱形状的单元结构交错堆积组成。

其中,所述氯化钠及抗生素颗粒,按重量份,氯化钠:5-30份,抗生素:5-30份,用造粒机制成的混合材料颗粒;所述抗生素为广谱抗生素,例如四环素、土霉素或者青霉素。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能用于各类骨增量手术,采用了仿骨小梁的利于加速成骨的宏观和微观结构,能预防感染,提高成骨效率和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所述融积成形3d打印机和3d打印机的软件,采用融积成形打印机,由中国北京实诺泰克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口腔医用3d打印机和配套3d打印机的软件。

实施例1:

1)所述工程支架宏观结构分为2层,外层用于与软组织接触,制作的外层厚度为0.05-0.1mm,表面光滑,可屏蔽软组织长入;制作的内层为人体快速成骨期骨小梁结构,截面直径约0.5-2mm,用cad软件设计并用3d打印软件生成打印文件;

2)采用能降解的聚己内酯材料作为结构支撑材料,质量份为50份;

3)采用可诱导成骨的羟基磷灰石作为功能填料,质量份为40份;

4)采用直径为0.2-100微米的可常温溶解的氯化钠及抗生素颗粒作为微观结构成形材料,质量份为10份;

5)将步骤2)-4)的各种材料均匀混合,用造粒机制造成颗粒状;

6)根据步骤1)3d打印软件生成的打印文件,用融积成形3d打印机打印成形;

7)将打印体在常温蒸馏水中超声震荡10-30分钟,充分溶解掉氯化钠颗粒,在打印体上形成微观结构孔隙;

8)消毒后能作为骨增量产品使用。

实施例2:

1)所述工程支架宏观结构分为2层,外层用于与软组织接触,制作的外层厚度为0.05-0.1mm,表面光滑,可屏蔽软组织长入;制作的内层为人体快速成骨期骨小梁结构,截面直径约0.5-2mm,用cad软件设计并用3d打印软件生成打印文件;

2)采用能降解的聚己内酯材料作为结构支撑材料,质量份为60份;

3)采用可诱导成骨的羟基磷灰石作为功能填料,质量份为20份;

4)采用直径为0.2-100微米的可常温溶解的氯化钠及抗生素颗粒作为微观结构成形材料,质量比为20份;

5)将步骤2)-4)的各种材料均匀混合,用造粒机制造成颗粒状;

6)根据步骤1)3d打印软件生成的打印文件,用融积成形3d打印机打印成形;

7)将打印体在常温蒸馏水中超声震荡10-30分钟,充分溶解掉氯化钠颗粒,在打印体上形成微观结构孔隙;

8)消毒后能作为骨增量产品使用。

实施例3:

1)所述工程支架宏观结构分为2层,外层用于与软组织接触,制作的外层厚度为0.05-0.1mm,表面光滑,可屏蔽软组织长入;制作的内层为人体快速成骨期骨小梁结构,截面直径约0.5-2mm,用cad软件设计并用3d打印软件生成打印文件;

2)采用能降解的聚己内酯材料作为结构支撑材料,质量份为70份;

3)采用可诱导成骨的羟基磷灰石作为功能填料,质量份为25份;

4)采用直径为0.2-100微米的可常温溶解的氯化钠及抗生素颗粒作为微观结构成形材料,质量份为5份;

5)将步骤2)-4)的各种材料均匀混合,用造粒机制造成颗粒状;

6)根据步骤1)3d打印软件生成的打印文件,用融积成形3d打印机打印成形;

7)将打印体在常温蒸馏水中超声震荡10-30分钟,充分溶解掉氯化钠颗粒,在打印体上形成微观结构孔隙;

8)消毒后能作为骨增量产品使用。

实验效果对比:

根据临床10例报告,本发明实施例1-3与现有成骨材料羟基磷灰石的对比例进行对比:

如上所述,便可较为充分的实现本发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为合理的实施实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包括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任何基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上非实质性变性变更均包括在本发明包括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骨小梁宏微结构的骨组织工程支架制作方法,有以下步骤:1)所述工程支架宏观结构分为2层,用CAD软件设计并用3D打印软件生成打印文件;2)采用聚己内酯材料作为结构支撑材料;3)采用羟基磷灰石作为功能填料;4)采用氯化钠及抗生素颗粒作为微观结构成形材料;5)将步骤2)‑4)的材料均匀混合,制成颗粒状;6)用融积成形3D打印机打印成形;7)将打印体在常温蒸馏水中超声震荡10‑30分钟,充分溶解掉氯化钠颗粒,在打印体上形成微观结构孔隙;8)消毒后能作为骨增量产品使用。本发明能用于各类骨增量手术,采用了能降解的材料,能预防感染,提高成骨效率和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孙玉春;周永胜;刘云松;王勇;李榕;陈虎;陈科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01.25
技术公布日:2019.04.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