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使用药囊增强型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30869发布日期:2019-04-17 03:28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次性使用药囊增强型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学器材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一次性使用药囊增强型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气管内插管(endotrachealintubation)是通过口腔或鼻腔经喉把特质的气管内导管(endotrachealtube,习称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这一技术在围术期及危重症保证病人呼吸道通畅和有效通气至关重要。

全身麻醉及重症监护室患者气管导管属异物,易致机械性刺激诱发患者发生呛咳而激活交感肾上腺素系统,引起儿茶酚胺的大量释放致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增加术后出血、切口裂开及精神创伤等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

对于麻醉复苏期间呛咳的预防,目前多数会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右旋美托咪啶及曲马多等麻醉药品干预,但同时带来患者苏醒延迟以及增加患者pacu滞留时间,尤其对于如肥胖及困难气道病人在麻醉恢复期拔管时更需要病人自主呼吸及气道保护性反射恢复充分,而在肥胖病人麻醉复苏期使用以上药物时更要慎重;此外神经外科病人手术过程、麻醉复苏期以及留气管导管在神经外科icu时均禁忌病人呛咳,而这部分病人使用以上麻醉药品干预后更易干扰患者的苏醒。

使用常规的气管导管于插管前进行环甲膜穿刺行气道内喷洒局麻药这一有创性操作本身即会引起病人气道内出血又会增加患者的呛咳;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喷洒局麻药,需要熟练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及患者的充分配合;而且以上措施需要在病人清醒下仅能防治插管过程中的呛咳反应,而尤其对于长时间脑外科病人手术后麻醉恢复期该防治效果不确切。若经气管导管内给药,药物易粘于气管导管内壁,需要较多容量的药且只能进入套囊下方。目前有给药口位于充气球囊上方、下方、上下方均有、声门上下给药,其缺点是充气球囊与气管壁很难充分地接触药物,声门上出药会影响病人自主咳嗽咳痰等气道保护性反射且咽喉不适症状增加等。还有一种带缓释囊气管导管,其缺点是无法调节给药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调节给药速度,不会引起呛咳可使药物充分扩散的给药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一次性使用药囊增强型气管导管,包括给药单向活瓣,所述给药单向活瓣上连接设有给药管,所述给药管置于气管导管内壁中,所述气管导管上连接设有麻醉机呼吸回路接口,麻醉机呼吸回路接口远离给药单向活瓣的一侧设有充气囊充气活瓣,所述充气囊充气活瓣上连接设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连接在气管导管内壁中,所述气管导管上连接设有药囊,所述药囊内包裹设有充气球囊,所述气管导管的管体内壁上均匀设置有数个钢丝。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充气囊充气状态下通过给药活瓣给局麻药后药囊内布满局麻药,排药微孔致充气囊壁与气管内壁接触的部位均匀布满局麻药,结构简单,给药方便简洁,对于正行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患者气管内给药时无需暂时拔除回路;对于正在进行手术且患者头部被无菌单覆盖时,麻醉医生可以随时无需弯腰去无菌单下寻找气管导管行气管内给药;给药阀和充气阀以不同颜色和形状区分,以更便于使用该导管;节约局麻药给药容量,不额外过多地增加气道分泌物;使用范围广,不仅适用于各级医院手术室,而且适用于各科icu(神经内外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外科、胸外科)、急诊科及危重症病人转运,尤其适用于肥胖、困难气道、需术后于手术室内拔管的神经外科病人、高返流误吸的病人及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病人拔除气管导管时;气管导管的管体内壁采用钢丝进行保障其不容易被压瘪变形,不干扰病人自主的咳嗽咳痰等气道保护性反射,也不增加咽喉不适症状,近手术结束时给予局麻药提早停止输注镇静镇痛药,即安全高效地抑制病人呛咳,又能待患者神志呼吸充分恢复下拔管,提高麻醉复苏室的周转速率,缩短术后手术室滞留时间。

作为改进,所述药囊壁上围绕充气球囊周围有多排微孔,所述给药单向活瓣和给药管长度之和为1.5米。

作为改进,所述气管导管的侧壁上设置有与药囊和充气球囊相连的通道,所述充气囊充气活瓣通过充气管和充气球囊相连,所述给药单向活瓣通过给药管和药囊相连。

作为改进,所述气管导管的尖端设置有侧孔。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一次性使用药囊增强型气管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给药单向活瓣,2、给药管,3、麻醉机呼吸回路接口,4、气管导管,5、充气囊充气活瓣,6、充气管,7、药囊,8、充气球囊,9、钢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一种一次性使用药囊增强型气管导管,包括给药单向活瓣1,所述给药单向活瓣1上连接设有给药管2,所述给药管2置于气管导管4内壁中,所述气管导管4上连接设有麻醉机呼吸回路接口3,麻醉机呼吸回路接口3远离给药单向活瓣1的一侧设有充气囊充气活瓣5,所述充气囊充气活瓣5上连接设有充气管6,所述充气管6连接在气管导管4内壁中,所述气管导管4上连接设有药囊7,所述药囊7内包裹设有充气球囊8,所述气管导管4的管体内壁上均匀设置有数个钢丝9。

所述药囊7壁上围绕充气球囊8周围有多排微孔,所述给药单向活瓣1和给药管2长度之和为1.5米。

所述气管导管4的侧壁上设置有与药囊7和充气球囊8相连的通道,所述充气囊充气活瓣5通过充气管6和充气球囊8相连。

所述给药单向活瓣1通过给药管2和药囊7相连。

所述气管导管4的尖端设置有侧孔。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一次性使用带药囊增强型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给药单向活瓣及其给药管、麻醉机呼吸回路接口、充气囊充气活瓣及其充气管、气管导管、药囊、充气球囊、尖端侧孔及钢丝。气管导管的一端设置有麻醉机呼吸回路接口,气管导管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充气球囊,包绕充气球囊外有药囊,药囊壁上围绕充气囊周围有多排微孔,给药后通过微孔使局麻药充分分布于充气囊壁与气管内壁接触的部位,给药单向活瓣其给药管长度约1.5米。气管导管的侧壁上设置有与药囊和充气球囊相连的通道,充气囊充气活瓣通过其充气管和充气球囊相连,给药单向活瓣通过及其给药管和药囊相连,气管导管的管体内壁上均匀设置有数个钢丝,气管导管的尖端设置有个侧孔。

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次性使用药囊增强型气管导管,包括给药单向活瓣,所述给药单向活瓣上连接设有给药管,所述给药管置于气管导管内壁中,所述气管导管上连接设有麻醉机呼吸回路接口,麻醉机呼吸回路接口远离给药单向活瓣的一侧设有充气囊充气活瓣,所述充气囊充气活瓣上连接设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连接在气管导管内壁中,所述气管导管上连接设有药囊,所述药囊内包裹设有充气球囊,所述气管导管的管体内壁上均匀设置有数个钢丝。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给药方便简洁,即安全高效地抑制病人呛咳,又能待患者神志呼吸充分恢复下拔管,提高麻醉复苏室的周转速率,缩短术后手术室滞留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李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02.19
技术公布日:2019.04.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