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水祛皱的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85461发布日期:2019-05-03 21:16阅读:1056来源:国知局
一种补水祛皱的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护肤品领域,涉及一种补水祛皱的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人类对于美丽的追求和对逆转老化带来的影响的诉求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而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必然伴随着不可逆转的生理老化现象,最常见的表现为面部组织的松弛和皱纹的产生。一些护肤产品添加了维生素,可预防和改善皮肤干燥衰老现象,例如以烟酰胺、烟酸酯形式存在的维生素b3可作为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内源性酶辅助因子的前体,被用于护肤品产品中,但烟酰胺和烟酸酯作为化妆品配方,其水解的烟酸在低剂量下也会诱发强烈的皮肤红肿;同样作为典型的抗氧化剂的维生素e,可在紫外线照射后减少晒伤细胞中和自由基,并作为保湿剂使用,其活性可与维生素c结合来延长;众所周知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但其酸性过强,会损伤皮肤角质层。大部分补水祛皱类护肤品的主要缺陷在于效果缓慢而不确切,还易造成过敏等皮肤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皮肤角质层的阻碍,仅仅涂布于皮肤表面的护肤品很难被真正吸收,美容效果也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补水祛皱的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补水祛皱的微针贴片,包括底座和微针,多个针头均匀分布在底座上,底座和针头是由主体支撑成分构成,功效成分分散在主体支撑成分中;所述的主体支撑成分为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功效成分为活性肽p-wh。

所述的微针贴片面积4cm2-10000cm2;所述的微针针长为100μm-3000μm,微针基底直径100μm-1000μm;所述微针间距600μm-10000μm,所述微针阵列1-200针。优选,微针贴片面积4cm2-6cm2;微针针长为200μm-500μm,微针基底直径200μm-500μm;微针间距1700μm-2000μm,微针阵列140针。

所述的针头为棱锥形、圆锥形或类圆锥形,优选为类圆锥形。

所述的透明质酸分子量为10-400kda,优选为10kda、100kda、400kda。

一种补水祛皱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将透明质酸溶于超纯水中,配制浓度为2%~10%的透明质酸溶液,搅拌均匀后静置2h以上,并置于4℃冷藏,静置过夜,使透明质酸吸水充分膨胀至凝胶状,得到透明质酸凝胶。

2)将活性肽p-wh溶于超纯水中,配制浓度为100-800μg/ml的活性肽溶液。

3)将步骤2)中的活性肽溶液和步骤1)中的透明质酸凝胶按照体积比1:1~1:8混合,搅拌均匀后静置2h以上,并置于4℃冷藏,静置过夜,使混合液吸水充分膨胀至凝胶状。

4)在室温下,将步骤3)中凝胶状的混合液浇注于微针模板的模腔上,使混合液完全覆盖模腔,真空处理10-30min。

5)将微针模板置于通风处自然风干,固化后脱模干燥,得到补水祛皱的微针贴片,密封后于4℃下保存。

活性肽p-wh是一种相对分子量为941.2的九肽分子,具有刺激皮肤胶原蛋白分泌,防止皮肤、粗糙的抗衰老活性,已证明其几乎无细胞毒性和溶血性,同时无致敏性反应发生,并在血清中可稳定长达24小时,具有优秀的开发前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制备的微针贴片利用透明质酸与活性肽p-wh制成,透明质酸是天然保湿因子,是构成细胞外基质和细胞间质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细胞间的填充物,对于皮肤的形态、结构、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所用活性肽具有刺激皮肤细胞胶原蛋白分泌,对皮肤老化、粗糙进行预防及修复的作用,几乎无细胞毒性和溶血性,无类致敏性反应。将透明质酸与活性肽混合,其结合保湿补水及抗衰老修复皮肤作用,具有优秀的应用开发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成型的微针贴片示意图;

图2为微针贴片的制备流程图;

图3(a)和图3(b)为透明质酸p-wh混合微针荧光下局部放大图;

图4(a)和图4(b)为透明质酸fitc-p-wh混合微针荧光下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种补水祛皱的微针贴片如图1所示,制备流程如图2所示。

实施例1环氧树脂微针模板的制备

高度500μm,底径500μm,间距1800μm,10×14阵列的微针模板制作。步骤如下:

1)将环氧树脂a胶与环氧树脂b胶按照质量比3:1(或体积比2.5:1)混合,搅拌至滴胶里面无拉丝完全透明,于50℃条件下固化90min,使其进入熟化阶段,得到半固化环氧树脂膜。

2)将预备的金属微针置于半固化环氧树脂膜上,均匀按压,于常温下放置5h,得到厚度均一的微针模板。

3)测量所得微针模板厚度,将其放于室温下封装保存,并标记微针尺寸参数。

本实施例中的微针模板的参数为高度500±10μm,底径500±10μm,间距1800μm,阵列微针数10×14。

实施例2样品溶液制备

透明质酸p-wh活性肽混合液制备,步骤如下:

1)选用分子量为10kda、100kda和400kda的透明质酸,分别加入超纯水,将其配制成10%、5%、2%的透明质酸溶液,搅拌均匀后静置2h以上,将其置于4℃冷藏,静置过夜,使其吸水充分膨胀至凝胶状,备用。

2)称取活性肽p-wh4mg,将其溶于4ml超纯水中,配制成1mg/ml的药物浓度,再将其依次稀释成800μg/ml、200μg/ml、100μg/ml的浓度,备用。

3)称取fitc-p-wh(fitc荧光标签标记活性肽p-wh)2mg,溶于2ml的二甲基亚砜dmso中,配制成浓度为1mg/ml的fitc-p-wh溶液,再将其稀释成800μg/ml、200μg/ml、100μg/ml的浓度,备用。

4)将不同浓度的p-wh活性肽溶液、fitc-p-wh溶液分别与步骤1)中不同浓度的透明质酸溶液按照体积比1:4混合,搅拌均匀后静置2h以上,使其充分混匀,分别得到不同浓度的透明质酸p-wh活性肽混合液和透明质酸fitc-p-wh混合液,备用。

实施例3透明质酸可溶性空微针制备

透明质酸可溶性微针制备,步骤如下:

1)将实施例2中制备的透明质酸溶液放于室温条件下静置10min以上备用。

2)在室温下,将分子量为10kda、100kda和400kda、浓度分别为10%、5%、2%的透明质酸溶液分别滴加1ml(根据载药量、模板面积以及所需微针贴片厚度,可调整滴加溶液的次数)于洁净的环氧树脂微针模板的模腔上,保证透明质酸溶液完全覆盖模腔,真空处理10min。

3)将微针模板置于通风处自然风干,脱模干燥,密封后4℃保存备用。

实施例3用于与实施例4做空白对照。

实施例4透明质酸p-wh活性肽可溶性微针制备

透明质酸p-wh活性肽可溶性微针制备,步骤如下:

1)将实施例2中制备的透明质酸p-wh活性肽混合液放于室温条件下静置10min以上备用。

2)在室温下,将不同浓度的透明质酸p-wh活性肽混合液分别滴加1ml(根据载药量、模板面积以及所需微针贴片厚度,可调整滴加溶液的次数)于洁净的环氧树脂微针模板模腔上,保证混合液完全覆盖模腔,真空处理20min。

3)将微针模板置于通风处自然风干,脱模干燥,密封后4℃保存备用。

其中,高度500μm、底径500μm、间距1800μm的分子量为10kda的透明质酸p-wh微针贴片荧光下局部放大如图3(a)和图3(b)所示。

实施例5透明质酸fitc-p-wh可溶性微针制备

透明质酸fitc-p-wh可溶性微针制备,步骤如下:

1)将实施例2中制备的透明质酸fitc-p-wh混合液放于室温条件下静置10min以上备用。

2)在室温下,将不同浓度的透明质酸fitc-p-wh混合液分别滴加1ml(根据载药量、模板面积以及所需微针贴片厚度,可调整滴加溶液的次数)于洁净的环氧树脂微针模板模腔上,保证混合液完全覆盖模腔,真空处理30min。

3)将微针模板置于通风处自然风干,脱模干燥,密封后4℃保存备用。

其中,高度500μm、底径500μm、间距1800μm的分子量为10kda的透明质酸fitc-p-wh微针贴片荧光下局部放大图如图4(a)和图4(b)所示。

实施例5使用透明质酸fitc-p-wh微针贴片作为实施例4的效果验证,根据结果显示,透明质酸与p-wh活性肽混合后,p-wh可均匀分散于微针贴片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