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急诊负压吸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31907发布日期:2019-05-22 02:54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急诊负压吸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急诊负压吸引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便携式急诊负压吸引装置。



背景技术:

急诊医学科或急诊医学中心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综合医院急诊设有内、外、妇、儿、五官等专科诊室。因此,急诊科的工作可以说是医院总体工作的缩影,直接反映了医院的急救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和人员素质水平。90年代的急诊科突出了科室的特色和融入了重症监护的优势,因而在现代急救医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21世纪现代急诊医学科已发展为集急诊、急救与重症监护三位一体的大型的急救医疗技术中心和急诊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可以对急、危、重病人实行一站式无中转急救医疗服务,被喻为现代医学的标志和人类生命健康的守护神。

负压吸引装置,是各个临床科室所必备的重要医疗设备之一,尤其在手术室、急诊科、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中更是必不可少的。它利用真空工作原理,在腔体内产生负压,从而将腔体内的液体导引出来,达到排污净化之目的。急诊医学科或急诊医学中心因其特殊性,所需要的负压吸引装置需要具备功能和作用于常规的负压引流装置不相同,尤其是在便携性、负压稳定可调及功能性上均存在缺陷。

综上所述,目前现有技术的负压吸引装置,因其便携性、负压的稳定性及调整不适合急诊医学使用,不能在医疗机构急诊或室外抢救过程进行稳定和功能性的负压吸引,不适合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急诊负压吸引装置,便于携带使用,同时自身能提供稳定和功能性的负压在急诊过程中进行负压吸引,适合急诊医学科或急诊医学中心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便携式急诊负压吸引装置,包括壳体和盖体,壳体为上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上端为可拆卸盖合的盖体,壳体上安装透明可视窗口和方形开口,方形开口端安装闭合开口的伸缩门,所述盖体上端有旋转把手,并安装引流管导管;

所述壳体内通过隔层分隔负压容器腔和功能腔体,负压容器腔内放置可分离的负压容器,负压容器上端安装吸引接头和负压接头,功能腔体上端安装可拆卸的收纳盒,收纳盒搭在隔层与功能腔体内壁设置的与隔层处于同一平面的凸台上,收纳盒下端的功能腔体内侧固定安装微型气泵,微型气泵的进气管穿过隔层到达负压容器腔内可与负压接头衔接,微型气泵下端安装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包括显示单元、检测单元、处理单元和控制单元,检测单元分别与微型气泵的出气管和穿过隔层并穿入负压容器的检测探头连接,检测负压容器内压力及微型气泵出气管的压力,并通过处理单元处理后从显示单元显示,控制单元与微型气泵的控制端连接控制微型气泵工作,所述微型气泵的出气管穿过控制器到达功能腔体底部安装的风机,功能腔体底部为出风网格。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壁粘有一层弹性垫覆盖整个内壁,壳体内部的顶端为有盖体衔接端与盖体密封衔接;

所述壳体内通过分隔负压容器腔和功能腔体的隔层低于壳体开口端3-5cm。

进一步的,所述负压容器置于负压容器腔,不会相对活动,吸引管接头伸入至负压容器底部,负压接头伸入负压容器上端2-4cm,上端穿出负压容器,通过衔接管与微型气泵的进气管衔接。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安装透明可视窗口对应壳体内的负压容器,方形开口对应着控制器,控制器、微型气泵和风机安装在壳体内的蓄电池供电,同时壳体上安装有充电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安装提拉把手或背带过线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急诊负压吸引装置在急诊负压吸引中的应用。

一种便携式急诊负压吸引装置在急诊负压吸引中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打开壳体的盖体,将位于收纳盒中的连接管道拿出,分别将负压接头与微型气泵的进气管衔接、将吸引接头连接吸引管并从盖体的引流管导管穿出,之后在不弯折壳体内管道的情况下降盖体密封盖合,使负压容器不会相对活动;

之后将从壳体中引出的吸引管接上吸引接头,同时通过壳体的方形开口端对应的控制器调节微型气泵的相关参数,进而选择合适的负压;

通过壳体上安装提拉把手或背带过线环将整个壳体挂载或携带,同时在急诊过程中进行吸引操作,通过控制器的显示单元实时监测负压参数,同时也可以根据控制器调整负压;

使用完成之后将连接管移除,在收纳盒内放置新的管道组件,同时清理负压容器内的积液,进行消毒后备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便携式急诊负压吸引装置,包括壳体和盖体,壳体内通过隔层分隔负压容器腔和功能腔体,负压容器腔内放置可分离的负压容器,负压容器上端安装吸引接头和负压接头,功能腔体上端安装可拆卸的收纳盒,收纳盒下端的功能腔体内侧固定安装微型气泵,微型气泵的进气管穿过隔层到达负压容器腔内可与负压接头衔接,微型气泵下端安装控制器;首先,负压吸引装置的位于壳体内,方便整体的携带和使用,同时不易破坏、损坏和导致引流管滑脱,整个负压吸引装置携带时只需要将壳体和盖体进行携带即可,也是和户外急救;其次,壳体内通过隔层分隔负压容器腔和功能腔体,负压容器和提供负压源的微型气泵、控制和检测负压源的控制器分开,能增加负压的稳定性和调节的便捷性,能有效的调节和控制相对的负压;最后,控制器检测负压并实时显示在显示单元,易于检测负压而避免负压的不稳定给急救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本发明的便携式急诊负压吸引装置,便于携带使用,同时自身能提供稳定和功能性的负压在急诊过程中进行负压吸引,适合急诊医学科或急诊医学中心推广应用。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便携式急诊负压吸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便携式急诊负压吸引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便携式急诊负压吸引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便携式急诊负压吸引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控制器的控制原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壳体,2-盖体,3-透明可视窗口,4-方形开口,5-伸缩门,6-引流管导管,7-负压容器腔,8-功能腔体,9-负压容器,10-收纳盒,11-凸台,12-微型气泵,13-进气管,14-吸引接头,15-负压接头,16-控制器,17-出气管,18-检测探头,19-显示单元,20-检测单元,21-控制单元,22-风机,23-出风网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

一种便携式急诊负压吸引装置,包括壳体1和盖体2,壳体1为上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上端为可拆卸盖合的盖体2,壳体1上安装透明可视窗口3和方形开口4,方形开口4端安装闭合开口的伸缩门5,所述盖体2上端有旋转把手,并安装引流管导管6;

所述壳体1内通过隔层分隔负压容器腔7和功能腔体8,负压容器腔7内放置可分离的负压容器9,负压容器9上端安装吸引接头14和负压接头15,功能腔体8上端安装可拆卸的收纳盒10,收纳盒10搭在隔层与功能腔体8内壁设置的与隔层处于同一平面的凸台上,收纳盒10下端的功能腔体8内侧固定安装微型气泵12,微型气泵12的进气管13穿过隔层到达负压容器腔7内可与负压接头15衔接,微型气泵12下端安装控制器16;

所述控制器16包括显示单元19、检测单元20、处理单元和控制单元21,检测单元20分别与微型气泵12的出气管13和穿过隔层并穿入负压容器9的检测探头18连接,检测负压容器9内压力及微型气泵12的出气管17的压力,并通过处理单元处理后从显示单元19显示,控制单元21与微型气泵12的控制端连接控制微型气泵12工作,所述微型气泵12的出气管17穿过控制器16到达功能腔体8底部安装的风机22,功能腔体8底部为出风网格23。

所述壳体1内壁粘有一层弹性垫覆盖整个内壁,壳体内1部的顶端为有盖体衔接端与盖体2密封衔接;

所述壳体1内通过分隔负压容器腔7和功能腔体8的隔层低于壳体1开口端3-5cm。

所述负压容器9置于负压容器腔7,不会相对活动,吸引接头14伸入至负压容器9底部,负压接头15伸入负压容器7上端2-4cm,上端穿出负压容器7,通过衔接管与微型气泵12的进气管13衔接。

所述壳体1上安装透明可视窗口3对应壳体1内的负压容器9,方形开口4对应着控制器16,控制器16、微型气泵12和风机22安装在壳体1内的蓄电池供电,同时壳体1上安装有充电接口。

所述壳体1上安装提拉把手或背带过线环。

实施例2

如实施例1所述的便携式急诊负压吸引装置在急诊负压吸引中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打开壳体的盖体,将位于收纳盒中的连接管道拿出,分别将负压接头与微型气泵的进气管衔接、将吸引接头连接吸引管并从盖体的引流管导管穿出,之后在不弯折壳体内管道的情况下降盖体密封盖合,使负压容器不会相对活动;

之后将从壳体中引出的吸引管接上吸引接头,同时通过壳体的方形开口端对应的控制器调节微型气泵的相关参数,进而选择合适的负压;

通过壳体上安装提拉把手或背带过线环将整个壳体挂载或携带,同时在急诊过程中进行吸引操作,通过控制器的显示单元实时监测负压参数,同时也可以根据控制器调整负压;

使用完成之后将连接管移除,在收纳盒内放置新的管道组件,同时清理负压容器内的积液,进行消毒后备用。

本发明的便携式急诊负压吸引装置,包括壳体和盖体,壳体内通过隔层分隔负压容器腔和功能腔体,负压容器腔内放置可分离的负压容器,负压容器上端安装吸引接头和负压接头,功能腔体上端安装可拆卸的收纳盒,收纳盒下端的功能腔体内侧固定安装微型气泵,微型气泵的进气管穿过隔层到达负压容器腔内可与负压接头衔接,微型气泵下端安装控制器;首先,负压吸引装置的位于壳体内,方便整体的携带和使用,同时不易破坏、损坏和导致引流管滑脱,整个负压吸引装置携带时只需要将壳体和盖体进行携带即可,也是和户外急救;其次,壳体内通过隔层分隔负压容器腔和功能腔体,负压容器和提供负压源的微型气泵、控制和检测负压源的控制器分开,能增加负压的稳定性和调节的便捷性,能有效的调节和控制相对的负压;最后,控制器检测负压并实时显示在显示单元,易于检测负压而避免负压的不稳定给急救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本发明的便携式急诊负压吸引装置,便于携带使用,同时自身能提供稳定和功能性的负压在急诊过程中进行负压吸引,适合急诊医学科或急诊医学中心推广应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