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89278发布日期:2019-05-31 19:54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药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特征为血细胞减少,髓系细胞一系或多系病态造血,无效造血及高风险向白血病转化。多数mds以进行性骨髓衰竭为特征,病最终发展为白血病,但不同亚型转化成白血病的几率也不同,也有的呈现惰性发展,转白率较低。该病发病率近年来呈现增高趋势,发病率约为4-12/10万,大于70岁者高达20-35/10万,男性多于女性,多累及中老年人,但青少年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已成为常见的恶性血液病。

本病在诊断上的困难是病态造血不显著,或者病态造血与营养缺乏、化学药物影响、中毒、造血生长因子、炎症感染继发的病态造血难以鉴别。一些低增生性mds还要与骨髓低增生及骨髓纤维化区别开来。在治疗上主要是防止骨髓衰竭及控制并发症,阻止向白血病的转化。因为mds患者自然病程和预后差异性很大,治疗上宜个体化。应根据患者年龄、体能状况、依从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从而选择治疗方案。治疗上一般选择成分血输注,造血因子及免疫调节剂,化疗及骨髓移植等方法。低危组一般不推荐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高危组预后较差,可选择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但治疗并发症及死亡率相对也很高。

近年来在mds治疗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出现了一些针对恶性克隆的增值和演变的新对策,在解决并发症的发生和向白血病转化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个体化治疗方面差异性仍然很大,而且费用昂贵,推广起来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一种用于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竹节参,鹿角霜,女贞子,补骨脂,五爪龙,金雀根,冬凌草,羊蹄跟,穿山甲,半枝莲。

进一步的,所述中药组合物具体包括:竹节参10-20g,鹿角霜10-15g,女贞子10-15g,补骨脂10-15g,五爪龙10-20g,金雀根10-15g,冬凌草10-20g,羊蹄跟15-25g,穿山甲1-5g,半枝莲10-15g。

进一步的,所述中药组合物具体包括:竹节参15g,鹿角霜12g,女贞子12g,补骨脂12g,五爪龙15g,金雀根12g,冬凌草15g,羊蹄跟20g,穿山甲3g,半枝莲12g。

另一方面,一种用于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分别取竹节参,鹿角霜,女贞子,补骨脂,五爪龙,金雀根,冬凌草,羊蹄跟,穿山甲,半枝莲,加水600ml,煎煮30min,滤出药液;向药渣中再次加水400ml,煎煮20min,滤出药液;将两次药液合并后即得。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中,各药物的用量为:

竹节参15g,鹿角霜12g,女贞子12g,补骨脂12g,五爪龙15g,金雀根12g,冬凌草15g,羊蹄跟20g,穿山甲3g,半枝莲12g。

再一方面,上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药物中的应用。

进一步的,所述药物中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进一步的,所述药物包括汤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合剂、口服液或糖浆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用于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各中药按照“君、臣、佐、使”的配伍关系相互配合、共同作用,从而作用于病灶,发挥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临床实验表明,该中药组合物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76.7%,且疗效稳定,不易复发,无毒副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分别取竹节参15g,鹿角霜12g,女贞子12g,补骨脂12g,五爪龙15g,金雀根12g,冬凌草15g,羊蹄跟20g,穿山甲3g,半枝莲12g,加水600ml,然后煎煮30min,煎至药液剩余200ml左右,滤出药液;向药渣中再次加入400ml水,煎煮20min,煎至药液剩余200ml左右,滤出药液;将两次药液合并后即得。

实施例2

分别取竹节参10g,鹿角霜10g,女贞子10g,补骨脂10g,五爪龙10g,金雀根10g,冬凌草10g,羊蹄跟15g,穿山甲1g,半枝莲10g,加水600ml,然后煎煮30min,煎至药液剩余200ml左右,滤出药液;向药渣中再次加入400ml水,煎煮20min,煎至药液剩余200ml左右,滤出药液;将两次药液合并后即得。

实施例3

分别取竹节参20g,鹿角霜15g,女贞子15g,补骨脂15g,五爪龙20g,金雀根15g,冬凌草20g,羊蹄跟25g,穿山甲5g,半枝莲15g,加水600ml,然后煎煮30min,煎至药液剩余200ml左右,滤出药液;向药渣中再次加入400ml水,煎煮20min,煎至药液剩余200ml左右,滤出药液;将两次药液合并后即得。

得到药液后还可根据不同的制剂需要,向得到的药液中加入适宜的药用辅料,按照常规制剂工艺,制成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合剂、口服液或糖浆剂等多种剂型。

中医古代文献中没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名的记载,根据其证候将其归属为“虚劳”、“血证”等范畴。其证虚实夹杂,具体有如下论点:(1)本证虚劳主要是血虚,清代著名中医张璐认为:血虚在于肾,气虚在于脾,本证以肾虚为主,脾虚兼有之;(2)正气亏虚,热毒客于体内;(3)病势发展为正气虚,热毒内结,脉络瘀阻,正气日虚,邪毒日进,病情深重。

本发明认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本质在于肾虚,其病机为肾虚邪毒内侵。治疗上应补肾益气,解毒通络。

竹节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肺、肝、脾经。补虚强壮,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用于体虚,食欲不振,虚劳咳血,吐血,便血,尿血,外伤出血,癥瘕,血瘀经闭,产后腹痛,风湿关节痛,痈肿。

鹿角霜:味咸涩、性温,归肝、肾经。温肾助阳,收敛止血。用于脾肾阳虚,食少,吐泻,白带,遗尿,尿频,崩漏下血,痈疽痰核及疮痒不敛。

补骨脂:性味苦、辛、温。咸,归脾、肾经。补肾壮阳,固精缩尿。用于肾虚阳痿,腰膝酸软冷痛,遗精,遗尿,五更泻,肾虚咳喘。

女贞子:甘,苦,性凉,无毒。归肝、肾经。补益肝肾,清虚热明目。用于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遗精,耳鸣,白发增多,骨蒸潮热,胃病痛风。

五爪龙:味甘、微苦,性平。祛风除湿,祛瘀消肿。用于风湿痿痹,腰腿痛,水肿,带下,痢疾,跌打损伤。

金雀根:辛、苦、平,归肺、脾经。清肺益脾,活血通脉降低血压。用于头晕,咳嗽,哮喘,湿热瘙痒,跌打损伤,关节风痛。

冬凌草:味苦甘,微寒,归肝脾经。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用于咽喉肿痛,扁桃体炎,感冒头痛,气管炎,慢性肝炎,乳腺癌,直肠癌。

羊蹄跟:苦、寒,归脾、胃、肝、大肠经。清热解毒,抗癌消炎,凉血止血,杀虫止痒,通便。用于鼻出血,便秘,淋浊,黄疸,癌瘤积毒,各型白血病。

穿山甲:味咸,微寒,入肝、胃经。活血化瘀,散结消痈,痛经下乳。用于癥瘕积聚,血瘀经闭,乳汁不通,痈肿,关节痹痛,麻木痉挛等。

半枝莲:味辛、苦,性寒,归肺、肝、肾经。清热解毒,化瘀利尿。用于疔疮肿痛,咽喉肿痛,跌扑伤痛,水肿,黄疸,蛇虫咬伤。

本发明使用补肾益气,解毒化瘀通络的方法,充分考虑各中药的归经和性味,选用鹿角霜、补骨脂、女贞子、竹节参补肾阴肾阳益气,五爪龙、金雀根祛湿清肺热,补脾胃。冬凌草、半枝莲清热解毒,化瘀。羊蹄跟、穿山甲解毒散结,通经络,通便。全方补虚而不留邪,去邪而不伤正,并选择各中药相互之间的配比,形成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4

病人王某某,男性,72岁,北京市朝阳区人,主因发现贫血三个月,于2005年4月12日入院治疗。

现病史:患者三个月前发现贫血,检查血常规,血色素为5.6克,经北京医院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遂住院治疗,经过输血及西医药治疗,血色素上升至8克,但出院后血色素又下降至5.6克,求助于中医治疗,本次发病以来,伴有气短,心慌,乏力,腰酸等症状,入院检查,白细胞6.2×109/l,hb5.6克,血小板250×109/l。骨髓检查可见病态造血,原始粒细胞为3%,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收入院治疗。

既往史:既往体健,糖尿病史三年,否认心脑血管史,无脾切除,手术及结蹄组织等病史,无感染及炎症征象。否认家族遗传史。

入院查体:体温36.2℃,心率65次/分,呼吸24次/分,bp110/7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贫血貌。神态清楚,行走正常,平卧位,查体合作。皮肤未见出血斑点,皮温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颈活动正常,口唇红、伸舌居中、咽无红肿、双侧扁桃体无肿大。颈静脉无充盈。胸部无畸形,双侧呼吸运动度一致,肋间隙无增宽及变窄,叩诊清音,双肺未闻及干湿性湿罗音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音纯,律正,略快,心率70次/分。腹软,无压痛、肝脾未及、脊柱无畸形。生理反应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入院后检查:血生化,肝肾功能正常,心电图正常,空腹血糖5.8mmol/l;尿常规:未见异常。

入院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入院后根据患者老年男性,患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有皮肤神疲乏力,腰酸气短等症状,辨证为气虚不足,肾虚,毒邪侵犯骨髓。给予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组合物的汤剂加重补肾药物治疗,住院三个月,患者神疲乏力,气短,腰酸等症状已明显好转,血色素升到8.2克,于2005年7月13日出院。出院后继续给予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组合物的汤剂加味治疗半年,来院复查,血色素为10克。继续服药上药,定期随访,一年后随访复查,血色素已恢复到12克,身体状态比较好,以后间断服药十三年,2018年7月复查,血常规仍然处于正常状态。

实施例5

病人张某某,男性,68岁,北京市通州人,主因气短乏力,腰酸一个月,于2017年9月25日入院治疗。

现病史:患者一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气短乏力等症状,到潞河医院检查发现贫血,经骨髓检查,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型),经用西药治疗效果不理想,求助于中医治疗,我院门诊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为8.2×109/l,血色素为6.5克,血小板280×109/l。根据病史及以往检查结果,门诊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型)收住院治疗。

既往史:既往患高血压病十年、无糖尿病史,无手术史,无感染及炎症征象。否认家族遗传史。

入院查体:体温36.2℃,心率78次/分,呼吸26次/分,bp120/78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贫血貌。神态清楚,行走正常,平卧位,查体合作。皮肤粘膜未见出血斑点,皮温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颈活动正常,口唇红,伸舌居中,咽无红肿,双侧扁桃体无肿大。颈静脉无充盈。胸部无畸形,双侧呼吸运动度一致,肋间隙无增宽及变窄,叩诊清音,双肺未闻及干湿性湿罗音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音纯,律正,略快,心率78次/分。腹软,无压痛、肝脾未及、脊柱无畸形。生理反应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入院后检查:血生化,肝肾功能正常,血糖血脂不高,心电图正常。尿常规:未见异常。

入院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入院后根据老年男性,患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有贫血,气短,腰酸等症状,辨证为气血不足,肾虚,邪毒内侵。给予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组合物的汤剂加味治疗,住院一个月,患者气短,腰酸等症状已明显好转,于2017年10月26日出院。出院后继续给予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组合物的汤剂治疗3个月,来院复查,血色素为8.6克。无气短,腰酸等症状,继续服药一年,2018年11月10日复查,血色素为10.5克。继续服药巩固治疗。

实施例6

为了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骨髓异常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对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和保定市第一中医院的6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典型病例进行系统临床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并记录其病史、病情、年龄及原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经临床诊断,治疗组的30例病例和对照组的30例均患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区别在于所处的发病时期不同。

治疗组:在原有西药基础上,给予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组合物的汤剂,口服,每日2次,每次200毫升,连用12周为一疗程。

对照组:安特尔(十一酸睾酮胶丸),用量为40mg,每日2次,连用12周。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判断,参照1994年01月全国第四届血细胞学术会议修订标准。

1、外周血1系、2系或全血细胞减少,偶可白细胞增多或血小板增多,可见有核红细胞或巨大红细胞或其他病态造血现象。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亦可增生减低,至少有两系病态造血现象,仅有红系病态造血诊断意义不大。骨髓活检alip阳性。

3、除外其他引起病态造血的疾病如红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瘫,巨幼红细胞贫血等。诊断mds后,按骨髓及外周血中原始细胞%多少进一步分为ra、ras、raeb、raebt,至于cmml已为白血病不再列入mds。

ra:外周血原始细胞无或<1%,骨髓原始细胞<0.5%。

ras:同ra,但骨髓中环形铁粒幼细胞>铁粒细胞的15%。

raeb:外周血原始细胞<5%,骨髓原始细胞5~20%。

raebt:外周血原始细胞>5%,骨髓原始细胞20~30%。

判定疗效参照《血液病疗效与诊断标准》。

基本缓解:三系增生正常,无病态造血,骨髓原始细胞比例<0.05,血常规:hb>110g/l,中性粒细胞≧1.0109/l,血小板≧100×109/l。

部分缓解:与完全缓解血常规标准一致,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下降50%。

无效:未达到部分缓解,疾病进一步恶化。

基于以上疗效评定标准,采用spss13.0医学统计处理,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临床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

表1基于《血液病疗效与诊断标准》判定疗效的临床实验结果

由表1可知,基于《血液病疗效与诊断标准》,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的有效率为76.7%。

中医症状评价标准:对本病头晕目眩,乏力气短,面色苍白,出血等症状根据无、轻、中、重四级程度,分别计0-3分。

显效:治疗后主症积分值减少70%以上,头晕,胸闷,紫绀明显好转,出血止。

有效:主症积分值减少30%-60%,头晕,胸闷,紫绀好转。

无效:主症积分不足30%,头晕,胸闷憋气严重,仍有出血表现。具体可参照表2进行评分。

表2临床症候积分表

基于以上评价标准,采用spss13.0医学统计处理,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的采用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临床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经统计学处理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

表3基于中医症状评价标准的临床实验结果

由表3可知,基于中医症状评价标准,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症状改善的治疗的有效率为90%。

此外,在上述临床实验中,我们对患者用药前后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做了检查并记录,对比未发现异常,可见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无毒副作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达到76.7%,且治愈后不易复发,无毒副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