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壳及微针阵列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246436发布日期:2019-11-27 19:42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模壳及微针阵列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壳及微针阵列的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使填充到模具的针状凹部的液体干燥以制造微针阵列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能够将胰岛素(insulin)及疫苗(vaccines)及hgh(humangrowthhormone:人类生长激素)等药剂注入到皮肤内而无疼痛感的新药剂型,已知有微针阵列(micro-needlearray)。微针阵列含有药剂,并将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的微针(也称作微细针或微小针)排列成阵列状。通过将该微针阵列粘贴于皮肤上,各微针刺入皮肤中,这些微针被吸收到皮肤内,能够将包含于各微针中的药剂注入到皮肤内。微针阵列也被称作经皮吸收片。

作为具有如上所述的微细模型的微针阵列的制造方法提出有各种方案。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内容:准备具有多个锥体状凹部的模具,将针的原料填充于凹部,将被填充的原料进行干燥处理而固化,并通过从模具脱模而制造微针阵列。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07492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通过使用柔软性高的橡胶等模具,容易使干燥后的微针阵列脱模。然而,在具有柔软性的模具中,随着进行被填充的液态材料的干燥,有时微针阵列本身以拉伸模具的方式变形,存在无法以预期的形状制造微针阵列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微针阵列的变形的模壳及微针阵列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模壳的一方式为,其具备:底座,支承具有柔软性、且表面具有多个针状凹部的模具的背面;及盖子,相对于底座装卸自如,并覆盖模具的表面,盖子在与底座之间夹持模具边缘部。

根据本方式,通过底座而支承具有柔软性的模具的背面,通过相对于底座装卸自如并覆盖模具表面的盖子而在与底座之间夹持模具边缘部,因此能够防止微针阵列的变形。

底座具备载置模具的座面部,盖子优选具备至少一部分与座面部平行且对置的模具固定部。由此,能够在模具固定部与座面部之间夹持模具边缘部。

模具固定部优选遍及模具边缘部的一圈而抵接于模具。由此能够适当地防止模具的变形。

盖子优选具备与模具固定部连接的覆盖部、且与多个针状凹部之间形成空间的覆盖部。由此能够适当地覆盖模具的表面。

底座优选具备立设于座面部并包围载置于座面部的模具的侧壁部。通过由侧壁部来限定模具的载置位置而能够适当地夹持模具边缘部。

侧壁部优选以比模具的厚度低的高度立设。通过以这种高度立设,能够适当地夹持模具边缘部。

优选具有设置在底座的侧壁部外周面的固定卡合部和设置在盖子的模具固定部的弹性卡合部,固定卡合部和弹性卡合部通过进行卡扣式卡合而固定底座和盖子。通过卡扣式卡合而能够将盖子适当地固定于底座。

在盖子中,释放卡扣式卡合的铰链杆优选设置在模具固定部。通过使用铰链杆而能够适当地释放卡扣式卡合。

优选盖子具备与模具固定部连接的筒部,并通过筒部和侧壁部接触而被嵌合固定。通过嵌合固定而能够适当地将盖子固定于底座。可以使筒部的内周与侧壁部的外周接触,也可以使筒部的外周与侧壁部的内周接触。

优选侧壁部和模具固定部被拧入固定。通过拧入固定而能够将盖子适当地固定于底座。可以使设置在侧壁部外周的外螺纹部和设置在模具固定部内周的内螺纹部拧入固定,也可以使设置在侧壁部内周的内螺纹部和设置在模具固定部外周的外螺纹部拧入固定。

盖子具有4克以上的质量,盖子可以支承于模具边缘部。盖子通过支承于模具边缘部而能够在与底座之间夹持模具边缘部。

优选模具具有设置在表面边缘部的堤部,盖子在与底座之间夹持模具的堤部。通过模具中具有堤部而能够适当地夹持模具边缘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微针阵列的制造方法的一方式为,包括如下工序:填充工序,在具有柔软性、且表面具有多个针状凹部的模具的针状凹部填充液态材料;及干燥工序,在将填充有液态材料的模具容纳于在盖子与底座之间夹持模具边缘部的模壳中的状态下,使液态材料干燥。

根据本方式,在夹持填充有液态材料的模具边缘部的状态下使液态材料干燥,因此能够防止干燥工序中的微针阵列的变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微针阵列的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经皮吸收片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模具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3是沿图2的3-3线剖切的截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模壳的立体图。

图5是底座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载置了模具的底座及盖子的立体图。

图7是沿图4的7-7线剖切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8是在底座上安装了盖子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经皮吸收片的制造方法的各工序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杀菌工序的概略图。

图11是底座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载置了模具的底座及盖子的立体图。

图13是在底座上安装了盖子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4是在底座上安装了盖子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5是底座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载置了模具的底座及盖子的立体图。

图17是在底座上安装了盖子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8是在底座上安装了盖子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9是底座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载置了模具的底座及盖子的立体图。

图21是在底座上安装了盖子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由以下优选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变更,并能够利用除了本实施方式以外的其他实施方式。从而,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包括在专利申请范围内。

在此,图中用同一符号表示的部分为具有相同的功能的相同的要件。并且,本说明书中使用“~”来表示数值范围的情况下,用“~”表示的上限、下限的数值也包括在数值范围内。

<经皮吸收片的结构>

首先,对微针阵列(经皮吸收片)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经皮吸收片100的一例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经皮吸收片100相当于1注入量的贴片。经皮吸收片100具有正面(表面)100a及背面100b,由片材状片材部102及凸状模型110构成。

片材状是指相对于面积广的两个对置的正面100a及背面100b厚度薄且整体平坦的形状,正面100a及背面100b不需要完全平坦。并且,图1所示的片材部102在俯视下为圆形,但也可以是矩形、多边形、椭圆形等。

凸状模型110具有包含药剂而构成的多个针状凸部112。针状凸部112设置于正面100a。针状凸部112由针部114、连接针部114和片材部102的锥台部116构成。

在经皮吸收片100的正面100a配置多个锥台部116。锥台部116具有两个底面,具有由锥体面包围的立体构造。在锥台部116的两个底面中,面积广的底面(下底面)与片材部102连接。在锥台部116的两个底面中,面积窄的底面(上底面)与针部114连接。即,在锥台部116的两个底面中,远离片材部102的方向上的底面的面积变小。

针部114具有由面积广的底面和远离底面的前端面积最窄的形状。针部114的面积广的底面与锥台部116的上底面连接,因此针部114在远离锥台部116的方向上成为锥形形状。从而,由针部114和锥台部116构成的针状凸部112的整体从片材部102朝向前端具有锥形形状。在片材部102上设置有4~2500根多个针状凸部112。但并不限定于该根数。

图1中,锥台部116具有圆锥台的形状,针部114具有圆锥形状。根据针部114对皮肤的插入程度,能够将针部114前端的形状适当地变更为0.01μm以上且50μm以下的曲率半径的曲面或平坦面等。

<模具结构>

图2是表示用于制造(成型)经皮吸收片100的模具120的一例的立体图。并且,图3是沿图2的3-3线剖切的截面的局部放大图。模具120具有正面(表面)120a及背面120b,并由平坦部122、堤部124及凹状模型130构成。

平坦部122具有与经皮吸收片100的片材部102对应的平坦的形状。堤部124立设于正面120a的周缘部,并包围平坦部122。模具120的径向上的堤部124的宽度优选为1.5mm以上。由于背面120b是平坦的,因此模具120中堤部124的厚度比平坦部122的厚度大。

凹状模型130由设置在平坦部122的多个针状凹部132构成。针状凹部132具有与经皮吸收片100的针状凸部112对应的形状,并由与针部114对应的前端凹部134和与锥台部116对应的杯部136构成。

前端凹部134在模具120的深度方向(厚度方向)上具有锥形形状。前端凹部134能够将直径设为150μm~500μm,将高度设为150μm~2000μm。并且,杯部136在模具120的正面120a设置有开口,具有在模具120的深度方向上变窄的形状,在最窄的部分与前端凹部134连接。杯部136能够将直径设为500μm~1000μm,将高度设为100μm~500μm。

另外,针状凹部132的形状并不限定于该例。也可以设为在前端凹部134与杯部136之间设置了圆柱、四棱柱、多棱柱等在深度方向上宽度恒定的中间凹部的形状。并且,也可以在锥形形状的前端形成到达背面120b并贯通模具120的贯通孔。针状凹部132的排列、间距、数量等根据经皮吸收片100所需的针状凸部112的排列、间距、数量等确定即可。

作为模具120中所使用的材料,优选为具有柔软性的原材料,进一步优选为透气性高的原材料。

作为透气性的代表的透氧性优选大于1×10-12(ml/s·m·pa),进一步优选大于1×10-10(ml/s·m·pa)。通过用透气性高的原材料制作模具120,能够通过从模具120的背面120b进行抽吸而抽吸填充到针状凹部132的液体,能够促进对针状凹部132内部的填充。并且,能够从背面120b侧排除存在于针状凹部132的空气。由此能够制造缺陷少的经皮吸收片100。

作为这种材料,具体而言,能够举出将硅酮树脂(例如dowcorningcorp.制sylgard184(注册商标)、shin-etsuchemica.co.,ltd.制1310st)、紫外线固化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环氧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聚甲醛树脂、聚四氟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酚醛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等通常的工程塑料进行熔融或溶解于溶剂的物质等。

其中,硅酮橡胶系原材料在基于反复加压的转印中具有耐久性,而且与原材料的剥离性良好,因此能够适当地使用。

<模壳结构(第1实施方式)>

图4是用于处理经皮吸收片100的模壳150的立体图。模壳150具备底座160及相对于底座160装卸自如的盖子180。

图5是底座160的立体图。底座160由聚丙烯、聚乙烯、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等构成。底座160通过注射成型加工而制作。并且,可以由sus(steelusestainless:钢用不锈钢)等金属通过切削加工而制作。底座160具备座面部162、通气部164、侧壁部166、固定卡合部168及座部170。

座面部162为在z方向的俯视下为圆形的薄板状部件。座面部162支承载置于底座160的模具120的背面120b。通气部164构成为网格状,并贯通座面部162以使其通气。通气部164配置在被载置的模具120的至少与凹状模型130对应的位置。

侧壁部166立设于座面部162。侧壁部166具有模具120的外形所容纳的形状,并限定模具120的载置位置。在图5所示例中,在z方向的俯视下两个半圆弧状侧壁部166沿座面部162的周围立设。

固定卡合部168沿侧壁部166的外周面配置。固定卡合部168为从侧壁部166的外周面突出的突起状部件。

座部170为圆筒状部件,将圆筒的中心轴设置成与z方向平行。在使座面部162与水平面即xy平面平行的状态下,座部170支承座面部162、侧壁部166。

图6是表示载置了模具120的底座160及盖子180的立体图。并且图7是沿图4的7-7线剖切的截面的剖视图。

载置于座面部162的模具120容纳于侧壁部166的内侧。模具120以正面120a朝向铅垂方向即z方向的上方且与xy平面平行的状态支承于座面部162。在模具120载置于座面部162的状态下,优选在多个针状凹部132的各自的正下方的位置,配置座面部162的通气部164的孔。

盖子180由聚丙烯、聚乙烯、abs树脂等构成。盖子180通过注射成型加工而制作。盖子180具备模具固定部182、覆盖部184、贯通孔186、弹性卡合部188及铰链杆190等。

模具固定部182为在z方向的俯视下中央部形成有同心圆状空洞的环形薄板状部件。在盖子180安装于底座160的状态下,模具固定部182的至少一部分与xy平面平行且与座面部162对置地配置。

覆盖部184由与模具固定部182的环形内径侧连接的锥体面184a及与锥体面184a连接的顶面184b构成。在盖子180安装于底座160的状态下,覆盖部184与设置在模具120的平坦部122上的多个针状凹部132之间形成空间。

在覆盖部184的锥体面184a上设置有贯通孔186。贯通孔186的形状、数量、大小及配置能够根据后述干燥工序的条件等适当地确定。贯通孔186与xy平面平行地设置。由于贯通孔186与xy平面平行地设置,因此能够抑制尘埃进入到模壳150的内部。由此,能够防止尘埃混入并附着于经皮吸收片100。另外,贯通孔186可以设置于覆盖部184的顶面184b。

弹性卡合部188与模具固定部182的外径侧连接,相对于模具固定部182而设置在与覆盖部184相反的一侧。底座160的固定卡合部168和弹性卡合部188是用于彼此进行卡扣式卡合的部件。为了在底座160上安装盖子180,相对于与xy平面平行地支承模具120的底座160,将盖子180朝铅垂方向下方(-z方向)进行压入。此时,弹性卡合部188抵接于固定卡合部168,通过弹性一边向相对于侧壁部166远离的方向变形,一边越过固定卡合部168的阶梯差,固定卡合部168和弹性卡合部188进行卡扣式卡合。

在此,在7个部位设置了弹性卡合部188,但至少设置2个部位即可。

另外,侧壁部166以比模具120的厚度低的高度立设。即,若将模具120的厚度(将模具120载置于座面部162时的从座面部162至堤部124的上表面的高度)设为hm,将侧壁部166距离座面部162高度设为hw,则具有hm≥hw的关系。

并且,若盖子180安装于底座160,则模具固定部182的至少一部分与座面部162对置。因此若在载置了模具120的底座160上安装盖子180,则模具固定部182中与座面部162对置的部分遍及模具120的边缘部即堤部124的一圈而抵接。由此,在底座160的座面部162与盖子180的模具固定部182之间能够夹持模具120的边缘部即堤部124。从而,如后面所述,能够防止模具120的变形。

另外,模具固定部182所抵接的部分并不限定于堤部124,只要是模具120的边缘部即可。例如,若为不具有堤部124的模具120的情况,则抵接于除了凹状模型130以外的平坦部122的边缘部即可。并且,模具固定部182并不限定于遍及模具120的边缘部的一圈而抵接的方式,只要抵接于模具120的一部分即可。

铰链杆190与模具固定部182的外径侧连接,并分别与多个弹性卡合部188对应而设置在与弹性卡合部188相反的一侧。铰链杆190为用于释放卡扣式卡合的部件。为了使盖子180从底座160进行脱模,使各铰链杆190向分别靠近的方向变形。由此,将铰链杆190作为力点,将模具固定部182作为支点,将弹性卡合部188作为作用点,弹性卡合部188相对于侧壁部166向远离的方向变形。该状态下,相对于已固定的底座160朝铅垂方向上方(z方向)拉动盖子180,由此弹性卡合部188越过固定卡合部168的阶梯差,与固定卡合部168的卡合被释放,盖子180从底座160脱模。

在此,对侧壁部166以比模具120的厚度低的高度立设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侧壁部166以比模具120的厚度高的高度立设的情况下,即,具有hm<hw的关系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只要在模具固定部182设置凸部182a即可。

凸部182a在模具固定部182的图8中的下面侧沿模具固定部182呈环状立设。若盖子180安装于底座160,则凸部182a的至少一部分与座面部162对置。

并且,若将凸部182a的高度设为hc,则具有hc>hw-hm的关系。因此若将载置了模具120的底座160上安装盖子180,则模具固定部182不与图8中的侧壁部166的上表面抵接,而凸部182a遍及堤部124的一圈而抵接。由此,在座面部162与模具固定部182的凸部182a之间能够夹持模具120的边缘部即堤部124。

<经皮吸收片的制造方法>

图9是表示经皮吸收片100的制造方法的各工序的流程图。经皮吸收片100的制造方法包括填充工序(步骤s1)、盖子安装工序(步骤s2)、蒸发干燥工序(步骤s3)及脱模工序(步骤s4)。

〔填充工序(步骤s1)〕

在填充工序中,在载置于底座160上的模具120的针状凹部132填充作为液态材料的药剂溶液。另外,在填充工序中不使用盖子180。

药剂溶液包含作为药剂(有效成分)的药剂原液、糖类及添加剂等。并且,药剂溶液包含作为溶剂的水或乙醇等。药剂溶液的填充是通过基于喷墨头的吐出、基于点加头的点加或基于点胶机的滴加等而进行的。

〔盖子安装工序(步骤s2)〕

在盖子安装工序中,在载置了填充工序结束的模具120的底座160上安装盖子180。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固定卡合部168和弹性卡合部188进行卡扣式卡合而固定底座160和盖子180。由此,成为模具120容纳于模壳150的状态。

〔蒸发干燥工序(步骤s3)〕

在蒸发干燥工序中,在将模具120容纳于模壳150的状态下,使所填充的药剂溶液蒸发干燥。蒸发干燥工序优选在能够进行温度及湿度的调整的干燥库中进行。

若在底座160上安装盖子180,则模具固定部182遍及模具120的边缘部即堤部124的一圈而抵接,在底座160的座面部162与盖子180的模具固定部182之间夹持模具120的边缘部即堤部124。因此在蒸发干燥工序中能够以适当的速度控制干燥速度,而且能够防止模具120的变形。

〔脱模工序(步骤s4)〕

在脱模工序中,将经过蒸发干燥工序而形成的片材(经皮吸收片100)从模具120进行脱模。

如上所述,根据经皮吸收片100的制造方法,通过使用模壳150而能够覆盖模具120的正面120a,而且防止经皮吸收片100的变形以制造经皮吸收片100。

另外,填充工序优选在无菌环境下进行。该情况下,在将模具120及模壳150搬入无菌环境下之前需要进行杀菌。

图10是表示杀菌工序的概略图。图10表示使用了高压釜60的杀菌工序。高压釜60通过由高温蒸气提高内部压力而进行杀菌。通过将模壳150配置于高压釜60而能够进行高压蒸气杀菌处理。

另外,在图10所示例中,将盖子180倒置并载置于底座160。即,为铰链杆190支承于固定卡合部168的状态。通过如此载置盖子180,具有无菌蒸气容易卷入模壳150内部的模具120,或者干燥性提高的效果。

<第2实施方式>

关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壳200进行说明。另外,对与模壳150共同的部分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11是模壳200的底座210的立体图。底座210具备座面部162、通气部164、侧壁部166及座部170。与底座160不同的是,在底座210的侧壁部166的外周面未设置有固定卡合部168。侧壁部166的外周面沿内周面与z方向平行地设置。

图12是表示载置了模具120的底座210及盖子220的立体图。并且,图13是在底座210上安装了盖子220的状态的剖视图。

盖子220具备模具固定部182、覆盖部184、贯通孔186及圆筒部192等。

圆筒部192与模具固定部182的外径侧连接,并相对于模具固定部182设置在与覆盖部184相反的一侧。圆筒部192的内径与底座210的侧壁部166的外径一致。因此圆筒部192的内周与侧壁部166的外周接触而嵌合固定盖子220和底座210。

与模壳150同样地,侧壁部166以比模具120的厚度低的高度立设。即,若将模具120的厚度(高度)设为hm,将距离侧壁部166的座面部162的高度设为hw,则具有hm≥hw的关系。由此,在底座210上安装了盖子220时,在底座210的座面部162与盖子220的模具固定部182之间能够夹持模具120的边缘部即堤部124。

<第3实施方式>

对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壳230进行说明。另外,对与模壳200共同的部分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14是表示模壳230的图。模壳230具备底座240及盖子250。图14表示在载置了模具120的底座240上安装了盖子250的状态。

底座240的侧壁部166及座部170为具有相同直径的一体的圆筒状部件,比座面部162更靠z方向上方为侧壁部166,z方向下方为座部170。侧壁部166以比模具120的厚度高的高度立设。

盖子250具备模具固定部182、覆盖部184、贯通孔186及圆筒部194。

圆筒部194具有圆筒形状,图14中z方向的下端与模具固定部182连接。圆筒部194的外径与底座240的侧壁部166的内径一致。由此圆筒部194的外周与侧壁部166的内周接触而嵌合固定盖子250和底座240。

在底座240上安装了盖子250的状态下,模具固定部182与模具120的边缘部即堤部124接触。从而,在底座240的座面部162与盖子250的模具固定部182之间能够夹持模具120的边缘部即堤部124。

<第4实施方式>

对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壳260进行说明。另外,对与模壳200共同的部分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15是模壳260的底座270的立体图。底座270具备座面部162、通气部164、侧壁部166及座部170。在侧壁部166的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部172。

图16是表示载置了模具120的底座270及盖子280的立体图。并且,图17是在底座270上安装了盖子280的状态的剖视图。

盖子280具备模具固定部182、覆盖部184、贯通孔186及圆筒部192等。圆筒部192与模具固定部182的外径侧连接,并相对于模具固定部182设置在与覆盖部184相反的一侧。在圆筒部192的内周面设置有内螺纹部196。圆筒部192的内螺纹部196和底座240的侧壁部166的外周面的外螺纹部172构成为能够螺合。由此,盖子280和底座270被拧入固定。

与模壳200同样地,侧壁部166以比模具120的厚度低的高度立设。由此,在底座270的座面部162与盖子280的模具固定部182之间能够夹持模具120的边缘部即堤部124。

<第5实施方式>

对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壳290进行说明。另外,对与模壳230共同的部分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18是表示模壳290的图。模壳290具备底座300及盖子310。图18表示在载置了模具120的底座300安装了盖子310的状态。

底座300的侧壁部166及座部170为具有相同直径的一体的圆筒状部件,比座面部162更靠z方向上方为侧壁部166,z方向下方为座部170。侧壁部166以比模具120的厚度高的高度立设。在侧壁部166的内周面设置有内螺纹部174。

盖子310具备模具固定部182、覆盖部184、贯通孔186及圆筒部194。

圆筒部194具有圆筒形状,图18中z方向的下端与模具固定部182连接。在圆筒部194的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部198。圆筒部194的外螺纹部198和底座300的侧壁部166的内周面的内螺纹部174构成为能够螺合。由此盖子310和底座300被拧入固定。

在底座300上安装了盖子310的状态下,模具固定部182与模具120的边缘部即堤部124接触。从而在底座300的座面部162与盖子310的模具固定部182之间能够夹持模具120的边缘部即堤部124。

<第6实施方式>

对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壳320进行说明。另外,对与模壳200共同的部分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19是模壳320的底座330的立体图。底座330具备座面部162、通气部164、侧壁部166及座部170。侧壁部166及座部170是具有相同直径的一体的圆筒状部件,比座面部162更靠z方向上方为侧壁部166,z方向下方为座部170。

图20是表示载置了模具120的底座330及盖子340的立体图。并且,图21是在底座330上安装了盖子340的状态的剖视图。

盖子340具备覆盖部184、贯通孔186及圆筒部199。圆筒部199具有恒定厚度的圆筒形状,在z方向上方侧一端设置有覆盖部184。在盖子340安装在底座330的状态下,圆筒部199的至少一部分与座面部162对置。

侧壁部166以比模具120的厚度低的高度立设。如图21所示,在底座330上安装了盖子340的状态下,盖子340的圆筒部199载置于模具120的边缘部即堤部124,圆筒部199中与座面部162对置的部分被支承于模具120的堤部124。即,圆筒部199作为遍及堤部124的一圈而抵接的模具固定部而发挥功能。从而,在底座330的座面部162与盖子340的圆筒部199之间能够夹持模具120的边缘部即堤部124。

盖子340优选具有4克以上的质量,更优选具有5克以上的质量。由此能够更适当地防止模具120的变形。

并且,若盖子340的质量大,则在以质量来管理药剂溶液的填充量的情况下,存在测量精度差的问题。并且,存在模壳320的平衡变差、输送时模壳320颠倒等风险。从而盖子340优选具有20克以下的质量,进一步优选具有10克以下的质量。

符号说明

60-高压釜,100-经皮吸收片,100a-正面100b-背面,102-片材部,110-凸状模型,112-针状凸部,114-针部,116-锥台部,120-模具,120a-正面120b-背面,122-平坦部,124-堤部,130-凹状模型,132-针状凹部,134-前端凹部,136-杯部,150-模壳,160-底座,162-座面部,164-通气部,166-侧壁部,168-固定卡合部,170-座部,172-外螺纹部,174-内螺纹部,180-盖子,182-模具固定部,184-覆盖部,184a-锥体面,184b-顶面,186-贯通孔,188-弹性卡合部,190-铰链杆,192-圆筒部,194-圆筒部,196-内螺纹部,198-外螺纹部,199-圆筒部,200-模壳,210-底座,220-盖子,230-模壳,240-底座,250-盖子,260-模壳,270-底座,280-盖子,290-模壳,300-底座,310-盖子,320-模壳,330-底座,340-盖子,s1~s4-经皮吸收片的制造方法的各工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