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725393发布日期:2020-01-18 03:20阅读:1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方法。



背景技术:

血管通路对透析效果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透析成败的关键。随着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老年尿毒症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人数不断增加,其血管通路正逐渐成为血液透析治疗的难题。对周围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内瘘的患者,老年人心功能不耐受内瘘手术或患者存活期短,率先独立开展带涤纶套导管术以获得较理想的透析效果。但随着技术开展例次的增多,随之而来的并发症也接踵而至,例如:栓塞、涤纶套松动脱出等,为临床治疗、护理提出新的难题,对刚刚起步开展的技术无疑是沉重的打击。我科人员认识到带涤纶套导管术不仅仅是单一的医疗技术,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更多的操作、使用、维护者是护理人员,以往单一的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临床工作需要,更加全方面精心细致的护理才是能将导管的使用逐步推向正规,真正发挥临床作用的关键。

科室人员在工作中善于总结发现,经过长期临床工作摸索实践,制定并发明一系列规范措施并建立品管圈通过运用特性要因分析图、柏拉图、查检表等品管圈管理方法、pdca循环的管理模式及科室质控等管理手段,制定了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操作环节,同时通过小发明小创造的运用(各种维护评估表格、导管保护套等),精心有效的护理在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在延长导管的使用年限、减轻患者痛苦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年限短、并发症易发、增加了患者痛苦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方法,包括术前评估、心理护理、医生合作进行导管置入、导管使用、导管功能的识别和防范、用药指导、健康教育指导、重视专业化培训和制定并不断完善各项导管维护记录,所述心理护理需要在在置管前应做好患者思想工作,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血液透析置管的目的、步骤和重要性,操作方法,以及国家相关医保政策,同时请透析多年的留置导管患者现身说法,使患者大概了解血透的知识和疗效,对医护人员信任,消除其焦虑、恐惧心理,在患者成功留置涤纶套导管后,加强定期心理疏导,在出现并发症时,给予积极支持增强持续治疗信心,同时通过制定一套整体护理措施体系并通过开展品管圈先进管理方法、pdca循环的管理模式及科室质控等管理手段,持续改进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操作环节不断规范带涤纶套中心静脉的维护方法。

所述医生合作进行导管置入需要在术前做好导管室环境准备,备齐用物,为患者摆好体位,b超引导确定血管位置,医生设计好皮下隧道的弧度和皮肤出口位置,对皮肤消毒皮肤,护士协助在置管过程中进行无菌物品传递,辅助进行皮下隧道走行、调整涤纶套距皮肤出口位置,置管后试导管通畅,给予肝素钠封管,再次皮肤导管消毒,辅料固定,带患者拍x光片,确定导管尖端位于右心房入口;

所述导管使用包括以下步骤:(1)严格无菌操作。上机前,进行留置导管操作时,必须戴好口罩、帽子、无菌手套,给患者戴口罩,禁止交谈;

(2)严格消毒导管及皮肤。取下一次性无菌帽前,消毒导管动静脉端口、导管夹子及导管出口处皮肤,消毒范围包括穿刺处皮肤、导管周围以及导管出口处皮肤范围至少10cm,待干后铺无菌治疗巾;

(3)避免导管口暴露在空气中过久,卸下动脉端或静脉端口上的无菌帽,螺旋消毒导管处2遍,随即接上无菌注射器,同法消毒另一端口,并接上无菌注射器,尽量避免留置导管接口开放于空气中;

(4)检查导管动静脉通畅。动静脉端消毒后用注射器(2-5ml)分别抽吸弃去上次封管的肝素盐水混合液各2ml,推注在距导管>10cm的纱布上。仔细观察有无血凝块,是否通畅,确认通畅后,用10ml左右的生理盐水分别脉冲式冲洗双腔导管,然后再准备上机。操作时避免人员走动;

(5)透析室空气定期消毒、通风每天2次,每次30—60min;

(6)治疗结束下机时更换无菌帽,每操作一例患者必须更换一双无菌手套,每次更换一次性无菌帽;

(7)封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手卫生原则,洗手、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同时协助患者戴口罩,卸下动脉端血路管接头,随即用抽满生理盐水20ml的注射器接上,以防导管口在空气中暴露过久,用适度的力量脉冲式推注10mi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将导管中残留血液冲入血管内,使导管腔内及管头周围充满生理盐水,再用导管动静脉腔标注的容量肝素盐水弹丸注入,并于注射毕前夹闭导管,以保持正压,防止血液回流,消毒管口末端及管口周围,擦净管周的血迹,以避免导管暂住菌和定植菌滋生环境形成,最后拧紧一次性无菌帽,用无菌纱布包裹,放入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保护套中妥善安置;

所述导管功能的识别和防范需要根据感染、血栓形成和脱管的不同表现进行总结并制定相关应急措施流程,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术前评估包括,查看患者及家属对“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了解程度,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患者及家属能够配合治疗、护理的依从性。

进一步地,所述导管功能的识别和防范中的血栓形成包括:导管腔内血栓形成部分或完全堵塞导管、导管周围形成纤维鞘和导管尖端血栓形成三种。

进一步地,所述导管功能的识别和防范的过程中发生脱管,对脱管局部按压止血,立即到医院就诊,在导管维护单中记录,记录范围包括导管长度和外观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用药指导应遵医嘱按时使用尿激酶或其他药物,作为预防性溶栓封管,必要时遵医嘱服用相关口服剂;长期使用相关抗凝剂患者,应定期检测凝血功能,观察其牙龈,眼底有无出血,皮肤有无出血点现象,将每名患者分配与固定责护负责,每次治疗时给予指导,离院后电话随访,确保如有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

进一步地,所述重视专业化培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来提高医护人员对操作技术水平、熟练程度、无菌技术和手卫生的依从性,以确保导管安全和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小发明小制作应用:制定并不断完善各项导管维护记录,建立导管维护可追溯机制,制定告知书、导管维护记录、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封管记录等表格;发明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保护套,进一步解决导管固定--避免涤纶套因导管自身重力与皮肤松开、杜绝细菌感染---避免外源性细菌侵入、独创导管信息标注问题--注明患者基本信息、导管用途、就医信息、家属联系方式等。

进一步地,所述全方位、多种模式宣教的开展,包括对病人饮食用药、皮肤护理、导管固定、病情观察等方面进行床旁宣教、电话随访、微信指导,是病人得到专业、个性化的专科宣教指导,利于提高护理治疗依从性,避免并发症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开展关于带涤纶套中心静脉维护相关的品管圈活动,通过运用特性要因分析图、柏拉图、查检表等品管圈管理方法、pdca循环的管理模式及科室质控等管理手段,制定了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操作环节,提高了科室护理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对导管维护情况进行监督及持续改进,维持患者导管正常治疗使用,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一种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性能优良,实用性强等优点;本发明大大降低血液透析带涤纶套导管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使用时限,为改善血管通路问题,使患者得到良好的透析治疗发挥重要作用,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另外新技术开展在收获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也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取得双赢的社会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中心静脉管路脱落的应急预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介绍。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提供了一种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维护方法,包括术前评估、心理护理、医生合作进行导管置入、导管使用、导管功能的识别和防范、用药指导、健康教育指导、重视专业化培训和制定并不断完善各项导管维护记录,所述心理护理需要在在置管前应做好患者思想工作,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血液透析置管的目的、步骤和重要性,操作方法,以及国家相关医保政策,同时请透析多年的留置导管患者现身说法,使患者大概了解血透的知识和疗效,对医护人员信任,消除其焦虑、恐惧心理,在患者成功留置涤纶套导管后,加强定期心理疏导,在出现并发症时,给予积极支持增强持续治疗信心;

所述医生合作进行导管置入需要在术前做好导管室环境准备,备齐用物,为患者摆好体位,b超引导确定血管位置,医生设计好皮下隧道的弧度和皮肤出口位置,对皮肤消毒皮肤,护士协助在置管过程中进行无菌物品传递,辅助进行皮下隧道走行、调整涤纶套距皮肤出口位置,置管后试导管通畅,给予肝素钠封管,再次皮肤导管消毒,辅料固定,带患者拍x光片,确定导管尖端位于右心房入口;

所述导管使用包括以下步骤:(1)严格无菌操作。上机前,进行留置导管操作时,必须戴好口罩、帽子、无菌手套,给患者戴口罩,禁止交谈;

(2)严格消毒导管及皮肤。取下一次性无菌帽前,消毒导管动静脉端口、导管夹子及导管出口处皮肤,消毒范围包括穿刺处皮肤、导管周围以及导管出口处皮肤范围至少10cm,待干后铺无菌治疗巾;

(3)避免导管口暴露在空气中过久,卸下动脉端或静脉端口上的无菌帽,螺旋消毒导管处2遍,随即接上无菌注射器,同法消毒另一端口,并接上无菌注射器,尽量避免留置导管接口开放于空气中;

(4)检查导管动静脉通畅。动静脉端消毒后用注射器(2-5ml)分别抽吸弃去上次封管的肝素盐水混合液各2ml,推注在距导管>10cm的纱布上。仔细观察有无血凝块,是否通畅,确认通畅后,用10ml左右的生理盐水分别脉冲式冲洗双腔导管,然后再准备上机。操作时避免人员走动;

(5)透析室空气定期消毒、通风每天2次,每次30—60min;

(6)治疗结束下机时更换无菌帽,每操作一例患者必须更换一双无菌手套,每次更换一次性无菌帽;

(7)封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手卫生原则,洗手、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同时协助患者戴口罩,卸下动脉端血路管接头,随即用抽满生理盐水20ml的注射器接上,以防导管口在空气中暴露过久,用适度的力量脉冲式推注10mi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将导管中残留血液冲入血管内,使导管腔内及管头周围充满生理盐水,再用导管动静脉腔标注的容量肝素盐水弹丸注入,并于注射毕前夹闭导管,以保持正压,防止血液回流,消毒管口末端及管口周围,擦净管周的血迹,以避免导管暂住菌和定植菌滋生环境形成,最后拧紧一次性无菌帽,用无菌纱布包裹,放入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保护套中妥善安置;如遇高凝者,应考虑加大肝素封管浓度,甚至选用纯肝素封管,每2~3周用肝素加尿激酶常规封管,以防止导管内血栓形成,且每次记录封管的时间、封管用药情况、皮肤状态、导管通畅情况等,为后续护理提供追溯记录。

所述导管功能的识别和防范需要根据感染、血栓形成和脱管的不同表现进行总结并制定相关应急措施流程,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阐述,所述术前评估包括,查看患者及家属对“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了解程度,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患者及家属能够配合治疗、护理的依从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阐述,所述导管功能的识别和防范中的血栓形成包括:导管腔内血栓形成部分或完全堵塞导管、导管周围形成纤维鞘和导管尖端血栓形成三种。后两种类型血栓形成见于较长时间留置导管的患者,主要表现是血液透析时引血困难,但回血通畅。分析可能原因:留置导管管腔长、留置导管使用时间长、患者高凝状态、肝素量不足或管路受压扭曲,则易引起血栓形成。为预防血栓形成每次血液透析结束后,用生理盐水10ml左右脉冲式正压冲洗双侧管腔,再用肝素盐水封管,尿激酶肝素混合液或单纯尿激酶每2~3周封管1次。对已形成血栓的患者,可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溶栓时,必须注意无菌操作,严格消毒导管接口及导管外周。溶栓后,抽出保留导管内的尿激酶及残余血液,观察有无血凝块及量,按医嘱给予封管。建立“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封管记录单”,每次护理后需要对封管药液、时间、封管后效果进行记录。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阐述,所述导管功能的识别和防范的过程中发生脱管,对脱管局部按压止血,立即到医院就诊,在导管维护单中记录,记录范围包括导管长度和外观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阐述,所述用药指导应遵医嘱按时使用尿激酶或其他药物,作为预防性溶栓封管,必要时遵医嘱服用相关口服剂;长期使用相关抗凝剂患者,应定期检测凝血功能,观察其牙龈,眼底有无出血,皮肤有无出血点现象,将每名患者分配与固定责护负责,每次治疗时给予指导,离院后电话随访,确保如有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阐述,所述重视专业化培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来提高医护人员对操作技术水平、熟练程度、无菌技术和手卫生的依从性,以确保导管安全和延长使用寿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阐述,所述制定并不断完善各项导管维护记录,建立导管维护可追溯机制,制定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告知书、导管维护记录、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封管记录等表格,各班次在护理操作后及时详尽记录,通过科室质控等管理手段,对导管维护情况进行监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阐述,所述健康教育指导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深静脉留置导管的重要性,了解并掌握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换药的频率,感染的特征,督促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导管出口处皮肤清洁干燥,不宜游泳泡澡,如需淋浴,应先将导管及皮肤出口处用无菌敷料贴封闭,以免淋湿后导致感染,淋浴结束后,及时消毒,更换无菌敷料贴;

(2)每次治疗后,导管应妥善放置于“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保护套”中,防止导管自身重力或衣物牵拉脱出。日常活动不受限制,但应避免置管侧上肢持重物或进行剧烈的运动,最好穿对襟的上衣,避免导致管路牵拉、打折、受压。一旦出现置管处疼痛或管路滑脱,应立即行局部压迫止血,并立即到医院就医。

(3)平时要注意留置导管动、静脉上的夹子是否夹紧,一次性无菌小帽是否拧紧,导管内是否有血液反流,如有要立即到医院重新进行肝素封管;

(4)“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保护套”信息卡上已标明此管路用途,要严格限制导管作为其他医疗应用如抽血、输液、输血等,如遇急救(无其他血管途径时),使用后必须按血透后导管的处理要求严格封管,以免堵塞;

(5)导管保护套,每位患者需备两个,每次上机治疗时取下(待清洗消毒后下次使用),治疗结束更换另一个已消毒的导管套。

(6)每日监测体温变化,观察置管处皮肤有无红、肿、热、痛及分泌物,如有体温异常,局部出现分泌物等症状,要立即就医,并遵医嘱按时用药。

(7)保持必需的蛋白质、热量摄人,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8)开展多种形式的离院随访指导:电话随访:责护每半月询问了解饮食用药、导管自我护理情况,叮嘱及时复查;微信指导:建立“一患一责护医生”群模式,每名患者有自己专职责护医生负责,随时动态上传导管维护情况,解答问题实时反馈,责护医生并通过微信平台发放宣教指导要点,便于查阅。提高维护的依从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阐述,所述重视专业化培训需要根据血液透析标准操作规程等相关规定,在科室内制定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维护技术操作规范,建立规范化的培训模式。内容包括置管操作、手卫生、中心静脉置管的维护、健康宣教内容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为保证质量,制定培训计划,定期进行评估,考核工作人员的操作规范性。

因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高龄,伴有糖尿病、冠心病、血管硬化等疾病,使患者外周血管通路不断枯竭,带涤纶套中心静脉置管作为半永久性血管通路解决了此类透析病人的生命线问题。该类导管通过在皮下建立隧道,以导管自身的涤纶套作为支架,使皮下组织在涤纶套内粘连并封闭了导管处的皮肤入口,使之更加牢固,相对不易脱出,减少感染机会,承担了导管自身重量。但因导管费用较常规中心静脉导管高,使用寿命受维护效果影响等因素控制,因此整体化、规范的护理体系尤为重要。科室在通过开展品管圈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特性要因分析图、柏拉图、查检表等方法结合pdca循环的管理模式及科室质控等管理手段,制定了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操作环节。同时积极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即制作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保护套,平时可将导管置于保护套中,在涤纶套的基础上承担导管自身重量并固定导管,避免导管下坠脱出皮肤,同时可避免与衣物摩擦,有效防止外源性污染;此保护套材质为棉布,与患者皮肤接触时不仅可减少患者皮肤过敏的发生,平时还便于清洁消毒;另外此保护套设立导管记录卡,可记录患者导管相关信息,例如导管名称、用途、置入日期、深度(包括病情及就医信息、家属联系方式、导管信息及用途)等,相当于导管的身份证,便于操作核实查对。

本发明大大降低血液透析带涤纶套导管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使用时限,为改善血管通路问题,使患者得到良好的透析治疗发挥重要作用,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另外新技术开展在收获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也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取得双赢的社会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