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颅脑创伤手术后的护理康复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64171发布日期:2019-07-03 03:16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颅脑创伤手术后的护理康复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方便颅脑创伤手术后的护理康复床。



背景技术:

开颅手术,亦称穿颅术,是颅骨外科手术的一种,指通过机械设备打开患者颅骨,从而进行一些非常规治疗,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术后患者需要躺在护理床上静养,医生定期查看患者的恢复情况,直到伤口愈合能正常活动为止,目前,市面上的护理床多为通用型护理床,并没有针对开颅手术患者使用的康复护理床,在静养期间,患者头部伤口愈合时会出现瘙痒的情况,患者容易在熟睡或不经意间触碰头部,影响伤口的愈合,而且患者双腿长时间放在病床上,无法进行有效运动,导致身体机能退化,难以满足病人康复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颅脑创伤手术后的护理康复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颅脑创伤手术后的护理康复床,包括床板,所述床板的底端四角均焊接有支撑腿,所述床板的顶端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所述床板的顶端右侧螺钉连接有呈前后对称的两个伸缩机构,位于后侧的所述伸缩机构的顶端轴接有挡板的一端,位于前侧的所述伸缩机构的顶端与挡板的另一端螺钉连接,所述床板的上表面左侧开设有矩形孔,所述矩形孔的内腔左侧轴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右侧中心位置开设有呈l形的卡槽,所述支撑板的底端中心位置螺钉连接有旋转机构,所述第一护栏的右侧顶端中心位置内嵌有卡动机构;

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凹形板、矩形槽、弧形槽、矩形板、第一支撑座、空心杆、第一把手、第一弹簧和钢球;

两个所述伸缩机构上的凹形板分别螺钉连接在床板的顶端前后两侧右端,若干个所述矩形槽从上至下设置在凹形板的正面右侧,所述矩形槽的右侧壁开设有弧形槽,所述矩形板插接在凹形板的内腔,所述矩形板的前侧底端安装有第一支撑座,位于后侧的所述矩形板的顶端与挡板的底端后侧轴接,位于前侧的所述矩形板的顶端与挡板的底端前侧螺钉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座的内腔轴接有空心杆,所述空心杆的前侧左端安装有第一把手,所述空心杆的内腔从左至右分别插接有第一弹簧和钢球,且钢球的外壁延伸出空心杆的内腔与弧形槽的内腔插接;

所述卡动机构包括箱体、导杆、滑块、第二弹簧、卡杆和第二把手;

所述箱体内嵌在第一护栏的右侧顶端中心位置,且箱体的左侧延伸出第一护栏的左侧壁,两个所述导杆沿上下方向分别安装在箱体的内腔前后两侧,所述导杆的外壁从上至下分别套接有滑块和为滑块提供向上弹力的第二弹簧,所述滑块的右侧安装有可与卡槽卡接的卡杆的一端,所述卡杆的另一端延伸出箱体的内腔右侧,所述滑块的左侧中心位置安装有第二把手的一端,所述第二把手的另一端延伸出箱体的内腔左侧。

优选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二支撑座、转轴、配重轮和踏板;

所述第二支撑座的顶端与支撑板的底端中心位置螺钉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座的内腔前后两侧底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安装有配重轮,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延伸出第二支撑座的前后外壁与踏板螺钉连接。

优选的,若干个所述矩形槽从上至下间隙排列在凹形板的前侧右端,且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矩形槽之间的间距为3cm。

优选的,所述空心杆的右侧开口处长度小于钢球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矩形孔的内壁纵截面形状为阶梯形,且支撑板与矩形孔相适配插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踏板相对于转轴的中心点旋转180度重合。

优选的,所述卡杆的右侧面从上至下向右侧倾斜。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方便颅脑创伤手术后的护理康复床,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伸缩机构能对挡板的高度进行上下调整,从而能针对胸部厚度不同的患者进行手臂隔挡,防止患者在熟睡或不经意间手臂抬起触碰头部,能避免伤口受到损伤,减轻了护理人员的负担。

2、本发明通过卡动机构能对旋转后的支撑板实现固定,从而使患者的双腿能在旋转机构上进行运动,防止身体机能退化,大大的满足了病人康复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正面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伸缩机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伸缩机构正面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a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的旋转机构右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b处放大图。

图中:1、床板,2、支撑腿,3、第一护栏,4、第二护栏,5、挡板,6、凹形板,7、矩形槽,8、弧形槽,9、矩形板,10、第一支撑座,11、空心杆,12、第一把手,13、第一弹簧,14、钢球,15、矩形孔,16、支撑板,17、卡槽,18、第二支撑座,19、转轴,20、配重轮,21、踏板,22、箱体,23、导杆,24、滑块,25、第二弹簧,26、卡杆,27、第二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方便颅脑创伤手术后的护理康复床,包括床板1,床板1的底端四角均焊接有支撑腿2,床板1的顶端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护栏3和第二护栏4,通过第一护栏3和第二护栏4对患者进行防护,保证患者能平稳的躺在床板1上,床板1的顶端右侧螺钉连接有呈前后对称的两个伸缩机构,位于后侧的伸缩机构的顶端轴接有挡板5的一端,挡板5用于对患者手臂隔挡,防止患者手臂抬起触碰到头部造成头部损伤,位于前侧的伸缩机构的顶端与挡板5的另一端螺钉连接,床板1的上表面左侧开设有矩形孔15,矩形孔15的内腔左侧轴接有支撑板16,支撑板16的上表面与床板1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保证患者躺在床板1上的静养舒适度,支撑板16的上表面右侧中心位置开设有呈l形的卡槽17,受卡槽17的形状作用卡杆26能卡在卡槽17内,从而可实现支撑板16的固定,支撑板16的底端中心位置螺钉连接有旋转机构,第一护栏3的右侧顶端中心位置内嵌有卡动机构;

伸缩机构包括凹形板6、矩形槽7、弧形槽8、矩形板9、第一支撑座10、空心杆11、第一把手12、第一弹簧13和钢球14;

两个伸缩机构上的凹形板6分别螺钉连接在床板1的顶端前后两侧右端,若干个矩形槽7从上至下设置在凹形板6的正面右侧,矩形槽7的右侧壁开设有弧形槽8,弧形槽8与钢球14的接触面为弧形面,当钢球14在空心杆11的作用下向前侧移动时,弧形槽8可挤压钢球14向左侧移动,从而能实现钢球14与弧形槽8的自动分离,矩形板9插接在凹形板6的内腔,矩形板9的前侧底端安装有第一支撑座10,位于后侧的矩形板9的顶端与挡板5的底端后侧轴接,位于前侧的矩形板9的顶端与挡板5的底端前侧螺钉连接,第一支撑座10的内腔轴接有空心杆11,空心杆11的前侧左端安装有第一把手12,通过第一把手12可便于空心杆11的移动,空心杆11的内腔从左至右分别插接有第一弹簧13和钢球14,第一弹簧13为旋转弹簧,弹性系数为25n/cm,第一弹簧13受到拉伸或挤压后产生弹性形变,去除外力后恢复至初始状态,第一弹簧13为钢球14提供一个向右侧的弹力,且钢球14的外壁延伸出空心杆11的内腔与弧形槽8的内腔插接;

卡动机构包括箱体22、导杆23、滑块24、第二弹簧25、卡杆26和第二把手27;

箱体22内嵌在第一护栏3的右侧顶端中心位置,且箱体22的左侧延伸出第一护栏3的左侧壁,两个导杆23沿上下方向分别安装在箱体22的内腔前后两侧,通过两个导杆23对滑块24进行限位,从而使滑块24可垂直上下移动,导杆23的外壁从上至下分别套接有滑块24和为滑块24提供向上弹力的第二弹簧25,第二弹簧25为旋转弹簧,弹性系数为30n/cm,第二弹簧25受到拉伸或挤压后产生弹性形变,去除外力后恢复至初始状态,滑块24的右侧安装有可与卡槽17卡接的卡杆26的一端,卡杆26的另一端延伸出箱体22的内腔右侧,滑块24的左侧中心位置安装有第二把手27的一端,第二把手27的另一端延伸出箱体22的内腔左侧。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旋转机构包括第二支撑座18、转轴19、配重轮20和踏板21;

第二支撑座18的顶端与支撑板16的底端中心位置螺钉连接,第二支撑座18的内腔前后两侧底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19,转轴19的外壁安装有配重轮20,通过配重轮20为转轴19的旋转提供一个阻力,从而为患者登踏踏板21时提供一个阻力,能有效提高运动效果,转轴19的两端分别延伸出第二支撑座18的前后外壁与踏板21螺钉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若干个矩形槽7从上至下间隙排列在凹形板6的前侧右端,且每两个相邻的矩形槽7之间的间距为3cm,通过多个矩形槽7可使矩形板9进行最小移动单位为3cm的上下移动,便于挡板5对患者胸部进行隔挡。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空心杆11的右侧开口处长度小于钢球14的直径,避免钢球14与空心杆11的内腔脱离。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矩形孔15的内壁纵截面形状为阶梯形,且支撑板16与矩形孔15相适配插接,确保支撑板16能停留在矩形孔15内,对旋转机构实现固定。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两个踏板21相对于转轴19的中心点旋转180度重合,通过两个踏板21可便于患者用双脚驱动转轴19旋转。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卡杆26的右侧面从上至下向右侧倾斜,当卡槽17在支撑板16的带动下向上翻转时,卡槽17将向左侧挤压卡杆26的斜面,受自身斜面作用卡杆26的受力方向发生改变,可使卡杆26向下移动挤压第二弹簧25,从而能使卡槽17套在卡杆26上。

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

使用时,松动挡板5上的螺栓,解除对挡板5的固定,便可使需要静养的患者躺在床板1上,头部朝向第二护栏4,再将挡板5重新固定在前侧伸缩机构的矩形板9上,完成患者的安放,向左侧推动第一把手12,可使空心杆11和钢球14向前侧转动,弧形槽8的内壁推动钢球14向空心杆11内移动挤压第一弹簧13,直至空心杆11与矩形槽7脱离,解除对矩形板9的固定,根据患者胸部的高度向上或向下移动矩形板9,挡板5跟随矩形板9向上或向下移动,直至挡板5贴近患者胸部,再向右侧拉动第一把手12,使空心杆11向相对应位置的矩形槽7内插入,矩形槽7的侧壁挤压钢球14向左侧移动,直至空心杆11完全插入矩形槽7内,第一弹簧13推动钢球14向右侧移动插入弧形槽8内,对空心杆11固定,从而完成挡板5的高度调节,挡板5对患者手臂实现隔挡,防止患者手臂抬起触碰到头部,当患者做康复运动时,向上翻转支撑板16,旋转机构跟随支撑板16向上翻转,当卡槽17与卡杆26的右侧斜面接触时,卡槽17将挤压卡杆26向下移动,直至支撑板16与第一护栏3完全贴合,第二弹簧25在自身弹力作用下通过滑块24推动卡杆26向上移动与卡槽17卡接,便可对旋转后的旋转机构进行固定,患者双脚放在两个踏板21上,在配重轮20的重力作用下患者的双脚可来回往复运动,确保患者能保持住肢体的灵活度,从而使该装置能对患者胳膊进行隔挡,防止触碰到头部造成损伤,而且患者能在床板1上进行双腿的运动,既便于医生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又能防止患者的身体机能下降,更利于推广。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