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辅助行走轮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71334发布日期:2019-08-20 20:20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辅助行走轮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椅,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功能完善,安全,轻便,能够多方位调节形成多种模式的多功能辅助行走轮椅,属于轮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的社会,截止2017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41亿,占总人口的17.3%,伴随着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加,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老年人的视力不好,身体衰弱,肌肉无力,行走不便,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质量,并且其日常生活还需要人来照料,另外我国存在着较大一部分比重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他们通常伴有偏瘫和截瘫症状,严重影响着下肢肢体运动,医学研究表明,脑血管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受损的神经系统将会进行自动修复,但自然恢复过程比较缓慢,并且难以痊愈,但有效的康复训练可以使得神经系统功能重组和代偿,加速神经系统的修复,使患者恢复运动能力。

为了解决老年人和下肢疾病患者的出行问题,需要借助行走轮椅或助行器,但是现有的行走轮椅或助行器只能对腿脚不便的人群来说,增加了他们的出行的可能,普通的轮椅或助行器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它虽然能解决移动的问题,但高度位置一般都是固定的,而且一整天保持一个姿势,不利于障碍者的身心健康,然而他们要是想锻炼的话,还不得不求助于他人,其功能过于简单,并且安全性不足,而高端的智能助行机器人由于价格过于昂贵,而不能被大多数老人接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功能完善,安全,轻便,能够多方位调节形成多种模式的多功能辅助行走轮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辅助行走轮椅,包括底座,底座上方设置有能够随意调节椅座与椅背之间夹角的座椅,椅座与椅背之间的夹角由座椅调节装置驱动进行调整,底座的上方分别设置有用于驱动座椅进行高度调节的高度调节装置、有用于驱动座椅进行整体转动的角度调节装置,底座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驱动整体移动的移动驱动装置。

以下是本发明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进一步优化: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活动立柱,活动立柱的一侧位于中部偏下位置固定设置有安装座。

进一步优化:所述活动立柱通过安装座与固定安装在底座上的支撑架的前端转动连接。

进一步优化:所述支撑架的整体形状呈“∠”形,活动立柱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转动连接好后,支撑架的下端前侧与活动立柱接触形成有抵住活动立柱转动的支点。

进一步优化:所述活动立柱的内部活动设置有移动座,活动立柱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导向槽,移动座的两侧分别贯穿导向槽并与座椅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化:所述移动座由移动座驱动组件驱动沿导向槽移动并带动座椅移动实现对座椅高度的调节。

进一步优化:所述座椅调节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椅背后方两侧的座椅调节电机,座椅调节电机的输出端与椅座传动连接,座椅调节电机输出动力驱动椅座转动,用于调节椅座与椅背之间的夹角。

进一步优化: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底座上的角度调节电机,角度调节电机的输出端与安装座转动连接,且该连接处位于安装座与支撑架连接处的下方。

进一步优化:所述移动驱动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底座下方的后轮和前轮,底座上固定连接有分别驱动后轮转动的行走电机。

进一步优化:所述座椅上设置有用于提高障碍者使用时安全性的多用途安全带,座椅上靠近椅背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扶手。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初始状态为正常坐走模式,需要正常坐走模式时,使用者可以通过控制操作面板和主控制器控座椅调节电机输出动力使输出端伸出,带动椅座向上转动,使椅座与椅背之间的夹角调整为90°,方便使用者坐立;

然后再通过角度调节电机输出动力使输出端伸出,带动安装座绕安装座与支撑架连接处向下转动,使高度调节装置和座椅转动至与地面垂直,即为正常坐走模式。

当使用者,坐在座椅上时需要进行进行高度调节时,可以通过高度调节电机输出动力驱动丝杠转动,丝杠转动带动移动座沿导向槽移动,移动座移动带动座椅实现自动化调节高度。

当使用者,需要辅助行走模式锻炼行走能力时,通过座椅调节电机输出动力使输出端回缩,带动椅座向下转动,使椅座与椅背之间的夹角调整为180°,即为辅助行走模式;

然后使用者可再根据自己的身高通过调节座椅高度使座椅的扶手置于使用者腋下用于支撑使用者的身体,并通过多用途安全带能够防止使用者的身体前倾,进而能够提高安全性;

然后使用者可以随自己迈动的步伐控制行走电机输出动力并通过后轮驱动整体前进,实现使用者能够自身锻炼行走能力。

当使用者,需要平躺模式进行休息时,首先通过座椅调节装置调节椅座与椅背之间的夹角为180°,然后控制角度调节电机输出动力使输出端伸出,带动安装座绕安装座与支撑架连接处向上转动,使高度调节装置和座椅转动至与地面平行,即为平躺模式。

本发明构思巧妙,结构合理,能够实现正常坐走、座椅高度调节、辅助行走、平躺等多种功能,四种功能集一体涵盖了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移动的需求,并且通过辅助行走功能,使用者能够随自己迈动的步伐控制整体前进,实现使用者能够自身锻炼行走能力,能够提高康复训练效果,并且整体结构简单,轻便,功能完善,使用方便,安全性高。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正常坐走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高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座椅高度调节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辅助行走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辅助行走模式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平躺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平躺模式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主架;12-支架;13-支撑架;2-座椅;21-椅背;22-椅座;23-多用途安全带;24-扶手;25-控制操作面板;26-脚踏板;3-座椅调节装置;31-座椅调节电机;32-连接板;4-高度调节装置;41-活动立柱;42-安装座;43-移动座;44-导向槽;45-丝杠;46-高度调节电机;47-调节减速器;5-角度调节装置;51-角度调节电机;6-移动驱动装置;61-后轮;62-行走电机;63-行走减速器;64-前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多功能辅助行走轮椅,包括底座1,底座1上方设置有能够随意调节椅座22与椅背21之间夹角的座椅2,椅座22与椅背21之间的夹角由座椅调节装置3驱动进行调整,底座1的上方分别设置有用于驱动座椅2进行高度调节的高度调节装置4、有用于驱动座椅2进行整体转动的角度调节装置5,底座1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驱动整体移动的移动驱动装置6。

所述椅座22与椅背21相互靠近的一端转动连接组成座椅2。

如图1-3所示,所述底座1的整体结构包括主架11,所述主架11的两端前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架12,所述主架11上位于主架11的中部位置固定设置有整体形状呈“∠”形的支撑架13。

这样设计,使底座1的整体结构符合工程力学原理,使底座1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固,支撑强度大,并且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的减轻整体体重,使整体更加轻便。

如图1-3所示,所述移动驱动装置6包括设置在主架11两端下方的后轮61,所述主架11上固定连接有分别驱动两后轮61转动的行走电机62,行走电机62的输出端分别通过行走减速器63与后轮61的转轴传动连接,用于实现驱动后轮61转动带动底座1整体移动。

所述两支架12的前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前轮64。

这样设计,可以通过后轮61和前轮64接触地面支撑底座1实现移动,整体结构符合工程力学原理,并且行走电机62通过行走减速器63能够驱动后轮61转动,进而驱动底座1整体实现自动化移动。

当两行走电机62同步转动驱动后轮61转动时,实现驱动底座1整体前进或者后退。

当控制两行走电机62的转速不同驱动后轮61转动时,通过两行走电机62之间的差速转动实现驱动底座1整体进行转向。

如图1-2和图4所示,所述高度调节装置4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的活动立柱41,所述活动立柱41的一侧位于中部偏下位置固定设置有安装座42。

所述活动立柱41通过安装座42与支撑架13的前端转动连接。

所述安装座42通过螺栓紧固件或销轴实现与支撑架13的前端转动连接。

所述活动立柱41通过安装座42与支撑架13转动连接好后,所述支撑架13的下端前侧与活动立柱41接触形成有抵住活动立柱41转动的支点。

这样设计,符合工程力学原理,能够有效的防止活动立柱41继续绕安装座42与支撑架13转动连接处向后转动,进而能够限定活动立柱41的位置。

所述活动立柱41的内部活动设置有移动座43,活动立柱4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导向槽44,移动座43的两侧分别贯穿导向槽44并与座椅2固定连接。

所述移动座43由移动座驱动组件驱动沿导向槽44移动并带动座椅2移动实现对座椅2的高度的调节。

所述移动座驱动组件包括转动安装活动立柱41内部沿活动立柱41长度方向设置的丝杠45,所述移动座43与丝杠45螺纹连接,所述丝杠45转动带动移动座43移动。

所述活动立柱41上固定设置有用于驱动丝杠45转动的高度调节电机46,所述高度调节电机46的输出端通过调节减速器47与丝杠45传动连接。

如图1-2和图5所示,这样设计,可以通过高度调节电机46输出动力并通过调节减速器47驱动丝杠45转动,丝杠45转动带动移动座43沿导向槽44移动,移动座43移动带动座椅2实现自动化调节高度。

如图1-2和图6-7所示,所述座椅调节装置3包括分别设置在椅背21后方两侧的座椅调节电机31,所述座椅调节电机31的输出端分别活动连接有连接板32,所述连接板32远离座椅调节电机31的一端与椅座22固定连接。

所述座椅调节电机31为推杆电机,由市面上购买获得,属于现有技术,其工作原理为利用直流电机正反转经减速齿轮带动其输出端进行伸缩。

这样设计,能够通过座椅调节电机31输出动力用于调节椅座22与椅背21之间的夹角,当座椅调节电机31输出动力驱动输出端回缩时,带动椅座22向下转动,使椅座22与椅背21之间的夹角调整为180°,即为辅助行走模式;

当座椅调节电机31输出动力驱动输出端伸出时,带动椅座22向上转动,使椅座22与椅背21之间的夹角调整为90°,即为正常坐走模式。

如图1-3和图8-9所示,所述角度调节装置5包括转动安装在主架11上且位于主架11中部位置的角度调节电机51,所述角度调节电机51的输出端与安装座42转动连接,且该连接处位于安装座42与支撑架13连接处的下方。

所述角度调节电机51为推杆电机,由市面上购买获得,属于现有技术,其工作原理为利用直流电机正反转经减速齿轮带动其输出端进行伸缩。

这样设计,能够使角度调节电机51输出动力驱动安装座42绕安装座42与支撑架13连接处转动,进而带动高度调节装置4和座椅2进行转动;

当角度调节电机51输出动力使输出端伸出时,能够驱动安装座42绕安装座42与支撑架13连接处向上转动,使高度调节装置4和座椅2转动至与地面平行,即为平躺模式;

当角度调节电机51输出动力使输出端回缩时,能够驱动安装座42绕安装座42与支撑架13连接处向下转动,使高度调节装置4和座椅2转动至与地面垂直,即为正常坐走模式或辅助行走模式。

如图1-2所示,所述座椅2上靠近椅座22的前端位置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脚踏板26,通过脚踏板26,使用者在使用时可以方便的将脚放置在脚踏板26上。

如图6所示,所述座椅2上设置有用于提高障碍者使用时安全性的多用途安全带23。

如图1-3所示,所述座椅2上靠近椅背21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扶手24,所述扶手24上设置有分别用于控制座椅调节电机31、高度调节电机46、角度调节电机51、行走电机62动作的控制操作面板25。

所述底座1的下方分别固定设置有电池箱14和控制箱15。

所述电池箱14内安装有电池组用于为座椅调节电机31、高度调节电机46、角度调节电机51、行走电机62提供电力。

所述控制箱15内安装有主控制器,用于实现自动化控制座椅调节电机31、高度调节电机46、角度调节电机51、行走电机62动作。

如图1-2所示,在使用时,初始状态为正常坐走模式,需要正常坐走模式时,使用者可以通过控制操作面板25和主控制器控座椅调节电机31输出动力使输出端伸出,带动椅座22向上转动,使椅座22与椅背21之间的夹角调整为90°,方便使用者坐立;

然后再通过角度调节电机51输出动力使输出端伸出,带动安装座42绕安装座42与支撑架13连接处向下转动,使高度调节装置4和座椅2转动至与地面垂直,即为正常坐走模式。

如图1-2和图4-5所示,当使用者,坐在座椅1上时需要进行进行高度调节时,可以通过高度调节电机46输出动力驱动丝杠45转动,丝杠45转动带动移动座43沿导向槽44移动,移动座43移动带动座椅2实现自动化调节高度。

如图6-7所示,当使用者,需要辅助行走模式锻炼行走能力时,通过座椅调节电机31输出动力使输出端回缩,带动椅座22向下转动,使椅座22与椅背21之间的夹角调整为180°,即为辅助行走模式;

然后使用者可再根据自己的身高通过调节座椅2高度使座椅2的扶手24置于使用者腋下用于支撑使用者的身体,并通过多用途安全带23能够防止使用者的身体前倾,进而能够提高安全性;

然后使用者可以随自己迈动的步伐控制行走电机62输出动力并通过后轮61驱动整体前进,实现使用者能够自身锻炼行走能力。

如图8-9所示,当使用者,需要平躺模式进行休息时,首先通过座椅调节装置3调节椅座22与椅背21之间的夹角为180°,然后控制角度调节电机51输出动力使输出端伸出,带动安装座42绕安装座42与支撑架13连接处向上转动,使高度调节装置4和座椅2转动至与地面平行,即为平躺模式。

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实现正常坐走、座椅高度调节、辅助行走、平躺等多种功能,四种功能集一体涵盖了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移动的需求,并且通过辅助行走功能,使用者能够随自己迈动的步伐控制整体前进,实现使用者能够自身锻炼行走能力,能够提高康复训练效果,并且整体结构简单,轻便,功能完善,使用方便,安全性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