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处方信息的录入系统和读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04378发布日期:2019-10-18 22:28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药品处方信息的录入系统和读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科技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品处方信息的录入系统和读取系统。



背景技术:

按时、正确的服药对于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慢性疾病,药物的长期正确合理使用和良好的依从性是防止疾病发展及并发症发生的最佳方式。

现在,患者服用药物的时候往往依赖于两方面的信息,一是共性的信息,来自药品说明书,二是个性化的信息,来自医嘱处方单。现有的患者用药管理方式有以下可以改进的空间:一是可以电子化个性化的信息,实现用药提醒;二是可以电子化个性化和共性的信息,方便从不同的设备查看,尤其是对于老年人,药物说明书的和医嘱处方单的字体均过小不便查看,可以采取使用设备朗读等方式;三是可以记录用药情况,方便对用药依从性的管理和分析。

在以上患者管理的可改进方面,智能药盒技术正试图做出部分改进。现有的智能药盒技术可以实现用药提醒和用药记录,存在以下缺点和不足:一是医生开药和个人设置之间存在中间环节,个性化的信息需要个人录入;二是依赖于手机设置或者需使用药盒设置,对于老年人来说存在困难;三是智能药盒容量较小,能容纳的药物数量有限,添加药物比较麻烦;四是能容纳的药物种类有限,在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存在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药品处方信息的录入系统及读取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用药提醒和用药提醒不智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药品处方信息的录入系统,包括医生终端、处方信息编码子系统、电子标签信息写入设备;

医生终端获取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将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发送给处方信息编码子系统;

处方信息编码子系统将处方信息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处方信息发送给电子标签信息写入设备;

电子标签信息写入设备将编码后的处方信息写入电子标签;其中,写入处方信息的电子标签设置在目标药品的容器表面,以供病人终端基于对电子标签的读取获取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目标药品名称、目标药品用法、目标药品用量、目标药品禁忌和目标药品注意事项。

进一步地,所述处方信息编码子系统,进一步用于:

将处方信息进行抽取和压缩,以符合电子标签的存储容量要求,同时为电子标签添加标签验证码。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标签为nfc标签、rfid标签、二维码标签或条形码标签。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药品处方信息的读取系统,包括电子标签信息读取设备、处方信息解码系统、处方信息处理系统和用户终端;

电子标签信息读取设备,基于读取设置在目标药品的容器表面电子标签的方式,获取编码后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将编码后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发送给处方信息解码系统;

处方信息解码系统将编码后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进行解码后获得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

处方信息处理系统对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进行处理;基于对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的处理结果,对用户终端执行相应操作。

进一步地,处方信息解码系统首先通过电子标签验证码验证所述电子标签是否首次被读取。

进一步地,处方信息解码系统若确认电子标签首次被读取,则获取目标药品说明书信息,并生成目标药物的用药提醒任务;相应的,处方信息处理系统在用户终端中添加目标药物的用药提醒任务。

进一步地,处方信息解码系统若确认电子标签首次被读取,则获取目标药品说明书信息,并生成目标药物的用药记录任务,计算并记录用户终端对应患者的药物依从性;相应的,处方信息处理系统在用户终端中添加目标药物的用药记录任务。

进一步地,处方信息解码系统若确认电子标签首次被读取,则获取目标药品说明书信息,并生成目标药物的目标药品信息的智能问答系统任务;相应的,处方信息处理系统在用户终端中添加目标药物的目标药品信息的智能问答系统任务;

所述智能问答系统任务包括发起随访提问功能和接受患者提问功能;其中,所述发起随访提问功能用于向用户终端发起药物使用感受询问、是否出现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询问,对药物是否满意的询问;接受患者提问功能用于回答患者提出的关于用药问题。

进一步地,若确认电子标签非首次被读取,则对目标药物的用药记录次数加一;相应的,用户终端中目标药物的用药记录次数加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药品处方信息的录入系统和读取系统,药品处方信息的读取系统,包括电子标签信息读取设备、处方信息解码系统、处方信息处理系统和用户终端;电子标签信息读取设备,基于读取设置在目标药品的容器表面电子标签的方式,获取编码后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将编码后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发送给处方信息解码系统;处方信息解码系统将编码后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进行解码后获得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处方信息处理系统对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进行处理;基于对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的处理结果,对用户终端执行相应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用药提醒和用药提醒不智能的问题。直接从医生处方中获取个性化的药物用法用量信息,实现用药提醒。无需个人操作电子设备录入信息,简单方便实用。将药物说明书和医嘱处方单电子化,方便用简单的方式查询和通过智能问答的方式查询。可以在不同类型设备,尤其是有语音能力的设备上查看。对于老年人来说,非常方便易用。可以记录用药情况,方便对药物依从性进行管理和分析。可支持多人多种药物的场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药品处方信息的录入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药品处方信息的读取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药品处方信息的录入系统。如图1所示,药品处方信息的录入系统包括医生终端11、处方信息编码子系统12、电子标签14信息写入设备13;

医生终端11获取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将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发送给处方信息编码子系统12;

处方信息编码子系统12将处方信息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处方信息发送给电子标签14信息写入设备13;

电子标签14信息写入设备13将编码后的处方信息写入电子标签14;其中,写入处方信息的电子标签14设置在目标药品的容器表面,以供病人终端基于对电子标签14的读取获取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目标药品名称、目标药品用法、目标药品用量、目标药品禁忌和目标药品注意事项。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处方信息编码子系统,进一步用于:

将处方信息进行抽取和压缩,以符合电子标签的存储容量要求,同时为电子标签添加标签验证码。

进一步,所述电子标签为nfc标签、rfid标签、二维码标签或条形码标签。

药品处方信息的录入系统和读取系统,药品处方信息的录入系统,包括医生终端、处方信息编码子系统、电子标签信息写入设备;医生终端获取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将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发送给处方信息编码子系统;处方信息编码子系统将处方信息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处方信息发送给电子标签信息写入设备;电子标签信息写入设备将编码后的处方信息写入电子标签;其中,写入处方信息的电子标签设置在目标药品的容器表面,以供病人终端基于对电子标签的读取获取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药品处方信息的录入系统,所述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目标药品名称、目标药品用法、目标药品用量、目标药品禁忌和目标药品注意事项。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用药提醒和用药提醒不智能的问题。直接从医生处方中获取个性化的药物用法用量信息,实现用药提醒。无需个人操作电子设备录入信息,简单方便实用。将药物说明书和医嘱处方单电子化,方便用简单的方式查询和通过智能问答的方式查询。可以在不同类型设备,尤其是有语音能力的设备上查看。对于老年人来说,非常方便易用。可以记录用药情况,方便对药物依从性进行管理和分析。可支持多人多种药物的场景。

在本发明任一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药品处方信息的录入系统,所述处方信息编码子系统,进一步用于:将处方信息进行抽取和压缩,以符合电子标签的存储容量要求,同时为电子标签添加标签验证码。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用药提醒和用药提醒不智能的问题。直接从医生处方中获取个性化的药物用法用量信息,实现用药提醒。无需个人操作电子设备录入信息,简单方便实用。将药物说明书和医嘱处方单电子化,方便用简单的方式查询和通过智能问答的方式查询。可以在不同类型设备,尤其是有语音能力的设备上查看。对于老年人来说,非常方便易用。可以记录用药情况,方便对药物依从性进行管理和分析。可支持多人多种药物的场景。

在本发明任一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药品处方信息的录入系统,所述电子标签为nfc标签、rfid标签、二维码标签或条形码标签。

近场通信(nearfieldcommunication),是一种新兴的技术,使用了nfc技术的设备(比如手机)可以在彼此靠近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交换,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连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通过在单一芯片上集成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通信的功能,利用移动终端实现移动支付、电子票务、门禁、移动身份识别、防伪等应用。

rfid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电子标签,操作快捷方便,在超市中频繁使用。

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常见的二维码为qrcode,qr全称quickresponse,是一个近几年来移动设备上超流行的一种编码方式,它比传统的barcode条形码能存更多的信息,也能表示更多的数据类型。条形码(barcode)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常见的条形码是由反射率相差很大的黑条(简称条)和白条(简称空)排成的平行线图案。条形码可以标出物品的生产国、制造厂家、商品名称、生产日期、图书分类号、邮件起止地点、类别、日期等许多信息,因而在商品流通、图书管理、邮政管理、银行系统等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用药提醒和用药提醒不智能的问题。直接从医生处方中获取个性化的药物用法用量信息,实现用药提醒。无需个人操作电子设备录入信息,简单方便实用。将药物说明书和医嘱处方单电子化,方便用简单的方式查询和通过智能问答的方式查询。可以在不同类型设备,尤其是有语音能力的设备上查看。对于老年人来说,非常方便易用。可以记录用药情况,方便对药物依从性进行管理和分析。可支持多人多种药物的场景。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药品处方信息的读取系统,包括电子标签信息读取设备21、处方信息解码系统22、处方信息处理系统23和用户终端24;

电子标签信息读取设备21,基于读取设置在目标药品的容器表面电子标签的方式,获取编码后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将编码后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发送给处方信息解码系统22;

处方信息解码系统22将编码后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进行解码后获得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

处方信息处理系统23对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进行处理;基于对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的处理结果,对用户终端24执行相应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处方信息解码系统首先通过电子标签验证码验证所述电子标签是否首次被读取。

其中,处方信息解码系统若确认电子标签首次被读取,则获取目标药品说明书信息,并生成目标药物的用药提醒任务;相应的,处方信息处理系统在用户终端中添加目标药物的用药提醒任务。

进一步,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用户终端包括智能手机,智能手环,智能音箱,机器人等。具体而言:智能手机可通过nfc,应用程序或微信等实现电子标签的接触或非接触记录;智能手环在日常佩戴的过程中可以在拿取药盒过程中自动非接触记录;智能音箱、机器人等终端可通过接触记录或语音交互等方式记录。

进一步,处方信息解码系统若确认电子标签首次被读取,则获取目标药品说明书信息,并生成目标药物的用药记录任务,计算并记录用户终端对应患者的药物依从性;相应的,处方信息处理系统在用户终端中添加目标药物的用药记录任务。

又进一步,处方信息解码系统若确认电子标签首次被读取,则获取目标药品说明书信息,并生成目标药物的目标药品信息的智能问答系统任务;相应的,处方信息处理系统在用户终端中添加目标药物的目标药品信息的智能问答系统任务;

所述智能问答系统任务包括发起随访提问功能和接受患者提问功能;其中,所述发起随访提问功能用于向用户终端发起药物使用感受询问、是否出现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询问,对药物是否满意的询问;接受患者提问功能用于回答患者提出的关于用药问题。

再进一步,若确认电子标签非首次被读取,则对目标药物的用药记录次数加一;相应的,用户终端中目标药物的用药记录次数加一。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药品处方信息的读取系统,包括电子标签信息读取设备、处方信息解码系统、处方信息处理系统和用户终端;电子标签信息读取设备,基于读取设置在目标药品的容器表面电子标签的方式,获取编码后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将编码后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发送给处方信息解码系统;处方信息解码系统将编码后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进行解码后获得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处方信息处理系统对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进行处理;基于对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的处理结果,对用户终端执行相应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用药提醒和用药提醒不智能的问题。直接从医生处方中获取个性化的药物用法用量信息,实现用药提醒。无需个人操作电子设备录入信息,简单方便实用。将药物说明书和医嘱处方单电子化,方便用简单的方式查询和通过智能问答的方式查询。可以在不同类型设备,尤其是有语音能力的设备上查看。对于老年人来说,非常方便易用。可以记录用药情况,方便对药物依从性进行管理和分析。可支持多人多种药物的场景。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药品处方信息的读取系统,其特征在于,处方信息解码系统首先通过电子标签验证码验证所述电子标签是否首次被读取。处方信息解码系统若确认电子标签首次被读取,则获取目标药品说明书信息,并生成目标药物的用药提醒任务;相应的,处方信息处理系统在用户终端中添加目标药物的用药提醒任务。处方信息解码系统若确认电子标签首次被读取,则获取目标药品说明书信息,并生成目标药物的用药记录任务,计算并记录用户终端对应患者的药物依从性;相应的,处方信息处理系统在用户终端中添加目标药物的用药记录任务。

其中,药物依从性是指患者用药与医嘱的一致性,而从药物治疗的角度,药物依从性是指患者对药物治疗方案的执行程度。药物依从性可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超过或不足剂量用药、增加或减少用药次数等)和完全不依从(完全不服药)3类。部分依从和完全不依从统称为不(非)依从(noncompliance),两者都是药物依从性差的表现。任何药物应用到患者身上时,均有一定的剂量、恰当的用药时间和次数、正确的给药途径、空腹或餐后服用和规定的疗程等一系列的要求。如果因为种种原因,患者在这一过程中任一方面上偏离了治疗方案的用药要求,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不依从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可能会造成药物的不良反应增加(尤其是擅自增加药物剂量或用药次数时),药效减弱或丧失(当不足剂量用药或减少用药次数时),从而使患者的病程延长,病情加重,甚至导致严重的药源性疾病。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药品处方信息的读取系统,包括电子标签信息读取设备、处方信息解码系统、处方信息处理系统和用户终端;电子标签信息读取设备,基于读取设置在目标药品的容器表面电子标签的方式,获取编码后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将编码后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发送给处方信息解码系统;处方信息解码系统将编码后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进行解码后获得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处方信息处理系统对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进行处理;基于对目标药品的处方信息的处理结果,对用户终端执行相应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用药提醒和用药提醒不智能的问题。直接从医生处方中获取个性化的药物用法用量信息,实现用药提醒。无需个人操作电子设备录入信息,简单方便实用。将药物说明书和医嘱处方单电子化,方便用简单的方式查询和通过智能问答的方式查询。可以在不同类型设备,尤其是有语音能力的设备上查看。对于老年人来说,非常方便易用。可以记录用药情况,方便对药物依从性进行管理和分析。可支持多人多种药物的场景。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药品处方信息的读取系统,处方信息解码系统若确认电子标签首次被读取,则获取目标药品说明书信息,并生成目标药物的目标药品信息的智能问答系统任务;相应的,处方信息处理系统在用户终端中添加目标药物的目标药品信息的智能问答系统任务;

所述智能问答系统任务包括发起随访提问功能和接受患者提问功能;其中,所述发起随访提问功能用于向用户终端发起药物使用感受询问、是否出现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询问,对药物是否满意的询问;接受患者提问功能用于回答患者提出的关于用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用药提醒和用药提醒不智能的问题。直接从医生处方中获取个性化的药物用法用量信息,实现用药提醒。无需个人操作电子设备录入信息,简单方便实用。将药物说明书和医嘱处方单电子化,方便用简单的方式查询和通过智能问答的方式查询。可以在不同类型设备,尤其是有语音能力的设备上查看。对于老年人来说,非常方便易用。可以记录用药情况,方便对药物依从性进行管理和分析。可支持多人多种药物的场景。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药品处方信息的读取系统,若确认电子标签非首次被读取,则对目标药物的用药记录次数加一;相应的,用户终端中目标药物的用药记录次数加一。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用药提醒和用药提醒不智能的问题。直接从医生处方中获取个性化的药物用法用量信息,实现用药提醒。无需个人操作电子设备录入信息,简单方便实用。将药物说明书和医嘱处方单电子化,方便用简单的方式查询和通过智能问答的方式查询。可以在不同类型设备,尤其是有语音能力的设备上查看。对于老年人来说,非常方便易用。可以记录用药情况,方便对药物依从性进行管理和分析。可支持多人多种药物的场景。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