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椎间融合器打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83220发布日期:2019-10-15 20:13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椎间融合器打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手术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椎间融合器打入器。



背景技术:

在椎间融合手术中,需要用打入器夹持椎间融合器,并将其植入人体脊柱中。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头部带螺纹的打入器。首先将融合器旋入打入器的头部螺纹结构,然后将融合器植入人体后,反方向旋出螺纹,将打入器移出,植入完成。但是反方向旋出螺纹时,融合器会受到轻微扭力作用,当螺纹配合较紧时,扭力值会增大,增加了融合器松动的风险。

因此,本领域急需提供一种椎间融合器打入器,以简化椎间融合器的打入过程,且能够减小植入的椎间融合器松动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椎间融合器打入器,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反方向旋出螺纹时,融合器存在松动的风险的缺点,且简化了椎间融合器的打入过程,节约了植入时间。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椎间融合器打入器,所述椎间融合器打入器包括:

用于夹持椎间融合器的夹持结构,包括连接部和连接在连接部一端的夹紧件;

用于对夹紧件施加力以使夹紧件受力夹紧的施力结构;

连接部与施力结构相连。

所述椎间融合器打入器还包括与连接部和施力结构均相连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连接部外表面的凹槽中。

所述夹紧件包括多个夹片和与多个夹片分别连接的多个夹持板,多个夹持板与连接部相连。

所述多个夹片相互平行,多个夹持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所述连接部另一端设置有用于防止施力结构滑落的限位结构和定位结构。

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杆。

所述施力结构与连接部滑动连接。

所述施力结构包括套管,连接部套设于套管中,夹持件伸出套管。

所述施力结构靠近夹持件的一端连接有收口部,收口部由远离夹持件的一端向靠近夹持片的一端逐渐扩径。

所述套管表面设置有清洗孔。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椎间融合器打入器的使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夹紧件定位在椎间融合器上,操作者对施力结构施加力,进而施力结构对夹紧件施加力,夹紧件收紧,夹住椎间融合器,待椎间融合器放置到所需位置后,撤去施加到施力结构上的力,夹紧件张开,与椎间融合器分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椎间融合器打入器,适用于椎间融合手术,结构简单,避免了传统植入椎间融合器时通过螺纹实现椎间融合器的固定和旋出的结构;整个椎间融合手术中,椎间融合器不受任何扭力作用;降低了植入的椎间融合器松动的风险;

本发明提供的椎间融合器打入器通用性强,能够对多种椎间融合器实现夹持和松开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椎间融合器打入器通过弹性件的弹性功能,能够快速实现夹持和松开椎间融合器的功能,节省了旋入和旋出螺纹的时间成本,缩短了手术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椎间融合器打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椎间融合器打入器的剖面图;

图3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夹持结构2套管

3限位螺母4手柄

5弹簧6定位部

7尾帽8夹持件

9收口片10清洁孔

11杆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一种椎间融合器打入器,所述椎间融合器打入器包括:

用于夹持椎间融合器的夹持结构,包括连接部和连接在连接部一端的夹紧件;

用于对夹紧件施加力以使夹紧件受力夹紧的施力结构;

连接部与施力结构相连。

所述的椎间融合器打入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夹紧件定位在椎间融合器上,操作者对施力结构施加力,进而施力结构对夹紧件施加力,夹紧件收紧,夹住椎间融合器,待椎间融合器放置到所需位置后,撤去施加到施力结构上的力,夹紧件张开,与椎间融合器分离。

所述施力结构施对夹紧件施加力可使得夹紧件夹紧椎间融合器,去除该力,夹紧件松开椎间融合器,因此可完成椎间融合器的植物。

所述椎间融合器利用夹持代替了螺纹连接,避免了传统植入椎间融合器时通过螺纹实现椎间融合器的固定和旋出的结构;整个椎间融合手术中,椎间融合器不受任何扭力作用;降低了植入的椎间融合器松动的风险;通用性强,能够对多种椎间融合器实现夹持和松开效果。

所述椎间融合器打入器还包括与连接部和施力结构均相连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连接部外表面的凹槽中。

所述弹性件使得椎间融合器打入器夹持平稳并且能够快速松开椎间融合器,节省了旋入和旋出螺纹的时间成本,缩短了手术时间。所述弹性件只要能够实现上述功能即可,如可以为弹簧等。所述弹簧套设于连接部上,且弹簧直径大于连接部的最大直径。所述弹簧的弹簧丝直径大于连接部上凹槽的槽深。所述弹簧与施力结构可为紧配合,施力结构移动时弹簧能够收缩或张开。所述椎间融合器的打入器可设置多个弹性件,以起到更好的弹性效果。

所述夹紧件包括多个夹片和与多个夹片分别连接的多个夹持板,多个夹持板与连接部相连。夹片可根据椎间融合器上孔的结构确定形状;夹持板的强度高于夹片,以增加夹持件的使用周期。

所述多个夹片相互平行,多个夹持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多个夹持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方便施力结构施加作用力。

所述夹紧件也可包括张开的弹片。

所述连接部另一端设置有用于防止施力结构滑落的限位结构和定位部。

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尾帽,尾帽直径大于施力结构尺寸。

所述定位部包括带有标记的腔体,该腔体套设在连接部上,所述标记包括手柄、凹槽或花纹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以确定植入物椎间融合器的安装方向。

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杆。

所述施力结构与连接部滑动连接。

所述施力结构包括套管,连接部套设于套管中,夹持件伸出套管,所述施力结构还可以为其它的结构,其只要能够对夹紧件施加作用力,使夹紧件夹紧,并且方便手术时快速去除作用力即可。

所述施力结构靠近夹持件的一端连接有收口部,收口部由远离夹持件的一端向靠近夹持片的一端逐渐扩径。收口部的设置进一步方便了施力结构对夹紧件施加作用力。所述收口部可以为多个连接在套管一端孔边缘的收口片,所述收口片设置在夹持板外表面,其夹紧件夹紧的过程中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

所述套管表面设置有清洗孔,便于打入器的清洗。

具体地:

所述椎间融合器打入器如图1~4所示,所述椎间融合器打入器包括夹持结构1,施力结构和弹性件;

夹持结构1包括杆体11和连接于杆体11一端的夹持件8;施力结构包括套管2,杆体11套设于套管2中,夹持件8伸出套管2;

杆体11表面设置有多个限位凹槽;多个弹性件分别设置于多个限位凹槽中;套管2套设于杆体11上,且套管2与弹性件固定连接,如焊接等,套管2与杆体11滑动连接;

夹持件8包括多个夹片和与多个夹片分别连接的夹持板,夹持板与杆体11相连,多个夹片相互平行,多个夹持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夹片可根据融合器上孔的结构确定形状;夹板的强度高于夹片,以增加其使用周期;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夹持件8也可为张开的弹片;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夹持件与杆体为一体结构;

所述夹片和夹持板的材质可为金属或塑料,其需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受力时能够收紧,在外力撤除后能够恢复原来的形状;

夹持杆1与套管2,为滑动配合,中间连接弹性件,可以实现两个夹持片8结构受力后,进行收口与张开动作;

椎间融合器打入器还包括设置于杆体11另一端的依次套设的限位螺母3、定位部6和尾帽7,且尾帽7与夹持件8的距离较远;

限位螺母3与套管2螺纹连接,且限位螺母3和套管2均与杆体11滑动连接;限位螺母3的设置方便使用者推动套管2;限位螺母3由于定位部6和限位部的设置实现了套管2向后的限位;

定位部6固定于尾帽7上(比如焊接等),且其直径沿着限位螺母3至尾帽7的方向逐渐增加;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位于所述定位部6内的杆体11上设置有限位台,定位部与限位台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槽,限位台与限位槽配合,用于进一步确保定位部6的稳定;

定位部6上设置有手柄4、凹槽或花纹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如手柄与凹槽或手柄与花纹等,以确定植入物椎间融合器的安装方向;所述手柄4为防滑手柄,且手柄4与尾帽7所在侧的杆体的夹角为锐角;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手柄4与定位部6为焊接连接;

尾帽7直径大于套管2或者定位部6的直径,且尾帽7设置有带有内螺纹的孔,杆体11一端插入该带有内螺纹的孔中,二者螺纹连接;

套管2靠近夹持件8一端设置有收口部,收口部由远离夹持件8的一端向靠近夹持片的一端逐渐扩径;具体地,收口部主要由多个连接在套管2端面的收口片9构成,且多个收口片9位于夹持件8表面;套管2向夹持件8一端移动时,收口片9也向夹持片8一端移动,同时压迫夹持件8的夹持板,使其向内收紧,进而带动夹片收紧,直至能够夹住融合器;

所述套管2表面设置至少一个清洗孔10,便于清洗夹持器;

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5,弹簧5套设于杆体11上,且位于杆体11上的限位凹槽中,且弹簧5外径大于杆体11的最大直径,内径大于杆体11上限位凹槽的槽深,所述弹簧5与套管2紧配合,套管2滑动时弹簧5收缩或张开。

所述椎间融合器打入器通过夹持件8的弹片结构及弹性件的复位功能,实现夹持和松开融合器的效果。整个植入及移出打入器过程中,融合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不会出现松动的风险。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夹持件8也可为张开的弹片结构,当与椎间融合器的安装槽初定位后,向前推动限位螺母3,限位螺母3会带动套管也向前移动。此时夹持件8的弹片结构受力收口,达到了夹持椎间融合器的效果。当植入完成后,松开限位螺母3,套管2通过弹性件的复位作用,后移至初始位置,此时作用于夹持件8的外力消失,夹持件8也恢复初始的张开状态。这时可以将打入器移出,植入完成。整个植入及移出打入器过程,融合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不会出现松动的风险。

所述椎间融合器的使用方法如下:

当椎间融合器打入器不使用时,弹簧5处于预压缩状态,夹持件8的弹片式夹片也为张开状态;当与融合器的安装槽初定位后,向前推动限位螺母3,限位螺母3会带动套管2也向前移动,此时套管2上设置的收口片,会给夹持件8的夹持板或弹片施加外力,使其向中间靠拢,实现收口,达到了夹持融合器的效果。

当植入完成后,松开限位螺母3,套管2通过弹簧5的复位作用,后移至初始位置,此时作用于夹持件8上的外力消失,夹持件8也恢复至初始的张开状态。这时可以将打入器移出,植入完成。整个植入及移出打入器过程,融合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不会出现松动的风险。

综上,所述椎间融合器打入器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夹持件的弹性功能及弹簧的复位功能,很快实现夹持和松开融合器的效果;2、节省了旋入和旋出螺纹的时间成本;3、结构简单,避让传统通过螺纹实现固定和旋出的结构;4、整个椎间融合手术中,融合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5、可以对多种融合器实现夹持和松开效果,通用性强。

申请人声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