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消除痤疮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55354发布日期:2021-03-05 11:15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消除痤疮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消除痤疮的药物,特别是涉及一种以植物中药且全部为药食两用的中药为原料制成的,治疗多种疾病引发的痤疮的药物。


背景技术:

[0002]
痤疮是常见疾病,男女均可发病,尤其是青春期前后的男女最为多见。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部位多见于面部、胸背部等处。尽管治疗方法多样,但并未有特殊疗效的药物。由于发病时间持久,且无特效治疗药物,长期直接暴露在颜面部,发病后给患者的形象与心理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
[0003]
痤疮的形成原因较多,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与皮脂腺的过多分泌、毛囊颈部异常角化及阻塞、异常菌群(如痤疮棒状杆菌)与炎症的产生有关。上述病情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过度紧张、情志不悦、睡眠不足、劳累过度、饮食不当等不良影响,一些人处于内分泌功能紊乱、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瘀滞不畅、抗病能力下降等亚健康状态,致使痤疮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0004]
痤疮的形成常常是一种或多种疾病所致。中医药治疗痤疮从整体辨证施治,具有一定的优势。痤疮的发病率之高,对爱美女性影响之大,彰显了有效治疗痤疮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但目前从药物市场上来看,治疗痤疮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服用方便的药物少之又少,中成药亦不多见。针对发病率较高的痤疮,研究开发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对众多的患者无疑是一个福音。根据这一情况,天津市中医传承工作室导师、主任中医师王忠民教授对痤疮患者进行了广泛的、较长时间的临床研究,并获得了成功。
[0005]
发明一种具有疗效可靠而没有毒副作用、综合治疗痤疮效果显著的药物,特别是运用药食两用中药研制出该类疗效显著的药物,更具有安全有效特征,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发明人的出发点与最终目的。一种快速消除痤疮的药物中成药研制成功,填补了中成药快速有效治疗痤疮的空白。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痤疮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痤疮的发生,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有一定关系。进入青春期后,一些人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内分泌系统失去平衡,促进皮脂腺发育并因此产生大量皮脂。同时,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导致导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碍,最终形成角质栓即微粉刺。在毛囊中,由于多种微生物尤其是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所产生的脂酶分解皮脂生成游离脂肪酸,趋化炎症细胞和介质,会诱导并加重炎症反应。
[0007]
痤疮是一种影响患者美观、反复感染的皮肤病。中医称之为肺风粉刺、酒刺、风刺等。其发病,属肺风粉刺范畴,因颜面系肺、胃、大肠经所过之处,故与肺、胃、大肠经郁热有关。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云:“面疮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疮,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医宗金鉴
·
外科心法要诀》曰:
“……
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
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宜内服清肺饮,外敷颠倒散。”痤疮的形成,中医认为与郁热、瘀滞等有关。《素问
·
生气通天论》认为,郁是导致痤疮的一个重要因素,“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外科正宗》则认为痤疮
“……
由血热郁滞不散”有关。
[0008]
主任中医师王忠民在40余年临床实践中认识到,痤疮的形成与肝、肺、脾关系最为密切,在治疗上注重调理上述三脏。内分泌功能失调、皮脂腺分泌与感染,痤疮生成,实质上是脏腑功能异常的外在表现。情志不悦,精神抑郁,压力过大等不良精神因素,均可导致肝气郁结,久不缓解,则郁热化火,特别是油性皮肤、痰湿肥胖患者,会直接产生或加重该病;肺主气,主皮毛,具有宣发疏散之功,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宣发不利,则宿热于肺,复感风热邪毒,不得外泄则引起痤疮丛生;脾失健运,气血化生之源不足,膏粱厚味,饮食不节,肠胃乃伤,运化水湿不利,痰湿凝聚,阻滞脉络于上,引发气滞血瘀,郁于肌肤,则痤疮病生。据其病因病机,痤疮在外为标,其引发气血失调之脏腑为本。从整体观念为辨证治疗为依据,实施标本兼治之法,调理肝木,宣发肺脏,健运脾气,使阴血流畅,气机调达,生化如常,则肌肤滋润无恙。
[0009]
一种快速消除痤疮的药物,以传统的辨证施治为基本准则,根据痤疮发生的机理,从疏肝解郁、宣肺散热、健脾化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入手,以冀疏泄功能复常,肺之郁热得以消散,痰湿凝聚有效化解,毒邪皮脂一并清除,导管堵塞快速畅通,如斯综合治理则痤疮可除。用药君臣佐使分明,配方恰如其分,辨证与辨病结合,中医与西医合参,所用药物均经现代医学有关药理实验证明,其调理脏腑气血、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皮肤修复、消除痤疮病灶的显效性与可靠性,证明其改善脏腑功能、增强免疫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的显效性与可靠性,而且每味药物均提示没有毒副作用,是一种综合治疗痤疮的优良药物。
[0010]
本发明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快速消除痤疮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以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用常规制备方法制成:豆豉10-90份、白扁豆10-50份、青果10-90份、玫瑰花10-60份、蒲公英10-60份、金银花10-90份、白茅根10-90份、马齿苋10-60份、杏仁10-45份、桃仁10-90份、当归10-60份、花椒10-60份、紫苏子10-60份、桑叶10-60份。
[0011]
上述原料药及用量配方,是发明人经多年与多家医疗机构联合临床试验才得出的,在上述用量范围内均具有显著的疗效。
[0012]
本发明的药物配方选择豆豉、白扁豆、青果、玫瑰花、蒲公英、金银花、白茅根、马齿苋、杏仁、桃仁、当归、花椒、紫苏子、桑叶进行配伍,各味药物功效之间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达到疏肝解郁、宣发肺脏、健脾益气、清热解毒、活血祛痘、通便排毒的显著疗效。
[0013]
本发明药物中豆豉宣郁除烦,解肌发表,具有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消除疲劳等作用,豆豉中含有很高的豆激酶,豆激酶具有溶解血栓的作用;白扁豆健脾和胃,和中化湿,消毒解暑,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等功效;青果清热解毒,健脾化痰,生津利咽,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等作用;玫瑰花疏肝解郁,活血行气,芳香开窍,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系消痘美容之佳品;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具有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具有增加雌二醇含量效果,可有效对抗雄性激素,有益于治疗痤疮;金银花清热解毒,善治痈肿疔疮,具有抗菌、抗病毒,药理研究证实对痤疮丙酸杆菌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白茅根清热凉血,清肺利湿,具有抗菌、增强免疫力等作用;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利湿,善治痈肿恶疮,具有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力等作用;杏仁宣肺止咳,通
便化痰,具有抗菌等作用;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消肿止痛,具有抗菌、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当归补血活血,润肠通便,抗氧化、抗损伤、增强免疫力等,对痤疮丙酸杆菌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花椒性温,入脾肾经,防止清热解毒药物过于含量,同时对痤疮丙酸杆菌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紫苏子善降肺气,化痰止咳,通便泄火,具有抗菌、抗过敏等作用;桑叶下气益阴,清肺化痰,凉血止咳,具有抗菌、抗氧化等作用。
[0014]
该方诸药组合,具有调理肝肺脾三脏功能、解毒消肿祛痘等功能,可标本兼治,有效治疗多种疾病引发的痤疮,临床观察证实,见效尤其迅速,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诸药配合相得益彰,完全符合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也符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基本特色。
[0015]
不仅如此,上述药物的药理作用,均有相关药理研究或动物试验结论。
[0016]
本发明药物可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成内服剂型。本发明药物可以将原料药研成粉混合均匀成散剂、冲剂、颗粒剂、口服液。可以将各原料药水煎后浓缩成煎液得有效成份,再制备成各种口服剂,但这些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17]
本发明药物也可采用半仿生提取法(sbe)、超临界流体萃取(sfe)、微波提取(mae)、酶提取(ete)、超声波提取(uae)、半仿生提取(seb)、压榨提取(pe)、连续逆流提取(cce)、组织破碎提取(ste)、免加热提取(hfe)、常温超高压提取(uhpe)、空气爆破提取(aee)等方法提取有效成分,上述提取方式均在本发明药物的保护范围。
[0018]
本发明优选的采用如下胶囊剂型。
[0019]
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0020]
(1)按比例称取原料,备用;
[0021]
(2)将所述重量比的豆豉、白扁豆、青果、玫瑰花、蒲公英、金银花、白茅根、马齿苋、杏仁、桃仁、当归、花椒、紫苏子、桑叶14味药验收合格后交付专业中药制药厂提取;
[0022]
(3)由药厂依照中药提取常规方法与程序进行提取;
[0023]
(4)将提取的药粉分装成瓶装胶囊剂,每瓶60粒,每粒含中药提取药粉0.45g;
[0024]
(5)由药厂将成品交付临床试验。
[0025]
本发明药物经临床使用结果表明,有下述优点:
[0026]
1、本发明选用天然食用植物药为原料,各组份符合药品法规定和中医处方原则,突出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病因治疗与对症治疗相结合的基本特色;
[0027]
2、本发明药物提取后无须煎煮,口感良好,服用方便,各味药物组方前后均无毒无害,正常剂量服用没有发现任何副作用;
[0028]
3、本发明药物对脏腑功能、气血瘀滞、痤疮等不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也有良好的预防保健作用,适用范围广泛;
[0029]
4、本发明药物均精选于卫生部规定可药食两用的品种,安全性更高,治疗中痤疮患者可长期服用;
[0030]
5、本发明药物具有良好的兼顾性,对患者容易出现的胸闷不舒、食欲不振、气血亏虚、四肢乏力等症状,具有一定的兼顾治疗作用;
[0031]
6、本发明药物标本兼治,见效迅速。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临床应用统计进一步说明本发明药物的效果。
[0033]
实施例1:胶囊剂制备
[0034]
将豆豉15kg、白扁豆12kg、青果15kg、玫瑰花18kg、蒲公英20kg、金银花20kg、白茅根15kg、马齿苋18kg、杏仁10kg、桃仁10kg、当归15kg、花椒10kg、紫苏子10kg、桑叶10kg,由中药制药厂提取加工,制成胶囊剂,每粒0.45g。
[0035]
实施例2:片剂制备
[0036]
将豆豉15kg、白扁豆12kg、青果15kg、玫瑰花18kg、蒲公英20kg、金银花20kg、白茅根15kg、马齿苋18kg、杏仁10kg、桃仁10kg、当归15kg、花椒10kg、紫苏子10kg、桑叶10kg,由中药制药厂提取加工,制成片剂,每片0.5g。
[0037]
本发明药物临床观察
[0038]
一、一般资料
[0039]
为证实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于2015年7月-2016年12月,三级甲等医院中医门诊治疗男女痤疮患者196例,年龄16-36岁,其中女155例,男41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97例;年龄为16-35岁,平均年龄(22.5
±
5.9)岁;病程0.5-7.5年,平均病程(2.7
±
1.51)年。对照组99例;年龄为16-36岁,平均年龄(22.9
±
5.2)岁;病程0.5-8.0年,平均病程(2.6
±
1.65)年。两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0040]
诊断分级:两组病例均符合痤疮诊断标准;临床分级依据phllisbury分类法分为i-iv度。i度:黑头粉刺,散发至多发;炎症性皮损,散发。ii度:i度+潜在性脓疱,炎症性皮损数目增加,主要局限于颜面部。iii度:ii度+神在性炎症性皮损,发生于颜面、颈部、胸背部。iv度:iii度+囊肿,易形成疤痕,主要发生于上半身。观察组97例,i度、ii度、iii度、iv度分别为45例、39例、13例,对照组99例,i度、ii度、iii度、iv度分别为47例、38例、14例。两组分级数据经ridi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临床具有可比性。
[0041]
入选标准:符合痤疮临床诊断,年龄在16-36岁,积极配合治疗并完成规定疗程者,治疗前未曾服用相关药物治疗者。
[0042]
排除标准:合并有肝肾功能不全、重症糖尿病、脂质代谢疾病、恶性肿瘤患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近2个月内使用过相关药物治疗者;治疗期间终止治疗或更换药物、治法者;不符合入选标准、资料不全或无法判断疗效者。
[0043]
二、试验方法
[0044]
对照用药:对照组予0.3%维胺酯乳膏外涂,口服维胺酯胶囊(均为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50mg,2次/d;治疗组在上述用药的基础上,加服一种快速消除痤疮的药物,胶囊剂(江苏颐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代加工生产),每粒0.45g,每日3次,每次4粒;2组均清淡饮食,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忌酒;2组均在治疗2个月后评定疗效。
[0045]
疗效标准:依据国家有关中药新药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确定。皮损全部消退,仅留色素沉着,无新疹出现为临床治愈;皮损减少70%以上,偶有新疹出现者为显效;皮损减少30%以上,仍有新疹出现为有效;经2个月治疗后皮损减少不足30%,或反而增加者为无效。总显效率=临床治愈率+显效率。
[0046]
统计分析:采用spss10.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0047]
疗效分析:观察组97例中临床治愈56例(57.7%),显效29例(29.9%),有效10例
(10.3%),无效2例(2.1%),总显效率为87.6%;对照组99例中临床治愈21例(21.2%),显效30例(30.3%),有效33(33.3%)例,无效15(15.2%)例,总显效率为51.5%。临床观察结果证明,一种快速消除痤疮的药物治疗痤疮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