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多功能脊椎康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92831发布日期:2020-03-27 19:50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化多功能脊椎康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智能化多功能脊椎康复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脊椎康复大多是在后背处固定一块较长的夹板,再通过连接带绕到患者身前,这种方式的夹板高度不能调节,需要针对不同的患者设计多种规格的护具,大大增加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的智能化多功能脊椎康复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化多功能脊椎康复系统,它包括有左胸护具、右胸护具、胯护具,左胸护具、右胸护具俯视均呈u形,且左胸护具、右胸护具槽体相对,左胸护具、右胸护具之间通过水平调节件连接,胯护具俯视呈c形,其c形槽口位于身体前侧,腰部位置的胯护具上设有内外贯穿的腰孔,胯护具后侧与左胸护具、右胸护具之间通过垂直调节件连接,位于人体前侧的左胸护具、右胸护具顶部均呈下凹的弧形。

所述的胯护具前部一侧表面设有控制器,胯护具前部另一侧设有电源,垂直调节件、水平调节件均采用丝杆电机或气缸制成,控制器、电源、垂直调节件、水平调节件之间通过电连接。

所述的左胸护具、右胸护具、胯护具均采用树脂制成,其转角处采用弧形圆滑过渡。

所述的垂直调节件为四条,分别位于胯护具的前部两侧和后部两侧。

本发明在采用上述方案后,左胸护具、右胸护具分别位于左、右腑下,在左胸护具、右胸护具前、后的上部、下部各开一个水平连接孔,水平调节件两端设有连接带,连接带连接左胸护具、右胸护具的水平连接孔上,左胸护具、右胸护具前、后侧底部以及胯护具前、后侧顶部开垂直调节孔,垂直调节件两端设有连接带,连接带连接在垂直调节孔上,在护具安装后,通过控制器控制左胸护具、右胸护具之间的距离,以及左胸护具、右胸护具与胯护具之间的高度,从而使相应不同高度的患者使用,使康复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垂直调节件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为:参见附图1和附图2,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智能化多功能脊椎康复系统包括有左胸护具1、右胸护具2、胯护具3,左胸护具1、右胸护具2俯视均呈u形,且左胸护具1、右胸护具2槽体相对,左胸护具1、右胸护具2之间通过水平调节件4连接,胯护具3俯视呈c形,其c形槽口位于身体前侧,左胸护具1、右胸护具2、胯护具3均采用树脂制成,其转角处采用弧形圆滑过渡,腰部位置的胯护具3上设有内外贯穿的腰孔,胯护具3后侧与左胸护具1、右胸护具2之间通过垂直调节件5连接,垂直调节件5为四条,分别位于胯护具3的前部两侧和后部两侧,位于人体前侧的左胸护具1、右胸护具2顶部均呈下凹的弧形,胯护具3前部一侧表面设有控制器6,胯护具3前部另一侧设有电源7,垂直调节件5、水平调节件4均采用丝杆电机或气缸制成,控制器6、电源7、垂直调节件5、水平调节件4之间通过电连接。采用本实施例后,左胸护具、右胸护具分别位于左、右腑下,在左胸护具、右胸护具前、后的上部、下部各开一个水平连接孔,水平调节件两端设有连接带,连接带连接左胸护具、右胸护具的水平连接孔上,左胸护具、右胸护具前、后侧底部以及胯护具前、后侧顶部开垂直调节孔,垂直调节件两端设有连接带,连接带连接在垂直调节孔上,在护具安装后,通过控制器控制左胸护具、右胸护具之间的距离,以及左胸护具、右胸护具与胯护具之间的高度,从而使相应不同高度的患者使用,使康复效果更好,控制器及控制电路采用xx研究院的智能5.0系统。

在设计时,将左胸护具、右胸护具的内衬设成与肋骨走向贴合的形状,从而使护具在佩带后与身体更贴合,同时在左胸护具、右胸护具的腋窝位置设下凹的定位槽,防止护具与腋下位置发生磨擦。

胯护具3底部可以通过护带连接,从而形成内裤(三角裤)的形式,在与左胸护具、右胸护具连接后形成整体,其连接的连接带可以通过手动或电机带动进行牵引和调节,连接带可以采用一条或多条,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牵引,如整条牵引适合上身体较为强壮者使用,多条连接则适合用于体弱内有伤者使用(可以避开伤部)。

垂直调节件5、水平调节件4可以采用气动杆、丝杆电机的形式制作,也可以用伸缩杆式,手动调节,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垂直调节件5、水平调节件4的具体设置可以在采用气动杆、丝杆电机的情况下,将气动杆的活塞杆或丝杆电机的丝杆一端设成中空的,在内插装一条支杆,支杆用于连接左胸护具、右胸护具,在不使用气动杆、丝杆电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拉出或缩进支杆来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多功能、多种调节方式以及多方式定位的效果。

控制器可以根据人体操作习惯置于右侧,同时将其设在胯护具3上,从而防止微弱电流对部分人群(比如心脏病起搏器的干扰),实现人体工程学设置。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发明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