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腱鞘炎的外用膏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95982发布日期:2020-02-11 13:16阅读:10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制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腱鞘炎的外用膏药。
背景技术
:腱鞘炎是一种肌肉过度活动后导致肌腱长期过度磨损而引起肌腱和腱鞘的损伤性炎症,发病部位肌肉、肌腱及其周围的筋膜和腱周组织充血、水肿,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痛等症状。腱鞘炎的西医治疗主要有制动、理疗、局部封闭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病情不太严重或者初始发病时,一般采取局部封闭保守治疗,常用的封闭药物有醋酸氢化可的松、醋酸曲安奈德或醋酸泼尼松龙等肾上腺皮质激素,起效迅速,但容易复发,长期使用易发生多种局部或全身性不良反应。腱鞘炎在中医理论中属于“伤筋”范畴,治疗方法主要采用按摩、针灸、功能锻炼等康复治疗,也有采用通经活络、活血化瘀、袪寒止痛等中药进行外敷、熏洗治疗,但效果一般。cn105853463a公开了一种治疗痈疮溃疡、促进肌肉生长的中药制剂,由冰片,煅炉甘石,煅龙骨,虫白蜡,煅石膏,轻粉,红粉,黄丹八味中药原料制成,商品名拔毒生肌散。方中黄丹辛凉质重,有毒力强,外用拔毒止痒、生肌敛疮;红粉辛热大毒,善拔毒提脓、祛腐生肌。二药相合,寒热同用,善拔毒祛腐生肌,故共为君药。轻粉辛寒有毒,善攻毒收湿;锻炉甘石甘平无毒,善生肌敛疮;锻龙骨、锻石膏涩敛而寒,能清热收湿敛疮。四药合用,助君药拔毒、生肌,故共为臣药。冰片辛苦凉清,外用清热止痛、消肿生肌;虫白蜡甘温无毒,善止血生肌。二药相合,助君臣药敛疮生肌,故为佐药。全方配伍,主拔毒生肌,兼能清热祛腐,故善治热毒内蕴所致的溃疡。但该药物治疗无任何外伤导致的腱鞘炎疗效欠佳。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治疗腱鞘炎的外用膏药。本发明提供的外用膏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煅炉甘石100-200份;轻粉20-50份;红粉20-50份;冰片10-30份;牛黄1-10份。优选地,各原料的重量份数是:煅炉甘石125份;轻粉35份;红粉35份;冰片20份;牛黄5份。优选地,所述牛黄为体外培育牛黄。上述中药材可以制成任何一种适合临床使用的外用膏药,如软膏、黑膏药,贴膏、乳膏、凝胶等,本发明优选的剂型是软膏。本发明在拔毒生肌散的基础上,根据腱鞘炎病情审定治法,按照一定的组方原则重新选定药物,酌定用量,使之用药精当,协调统一,配伍严谨,从而制约不利因素,发挥治疗作用。更重要的是,本发明还减少了黄丹等毒性药物的用量,降低了副作用,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说明。实施例各实施例及对比例的处方用量见表1。表1处方表制备方法:1)将除冰片、体外培育牛黄以外药材混合粉碎成细粉并混匀,冰片单独粉碎成细粉,体外培育牛黄本身即为粉末。2)取凡士林2500g,加热融化,将除冰片、体外培育牛黄以外的药材细粉加入凡士林中,搅拌均匀,继续搅拌至温度冷却至50℃以下,最后加入冰片和体外培育牛黄,搅拌至凝固,分装于软管中,即得。试验例1.抗肿胀试验采用小鼠二甲苯所致耳肿胀模型,测定各实施例对小鼠耳肿胀的抑制作用,具体方法如下:取健康昆明小鼠80只,雌雄各半,0.1ml二甲苯均匀涂于小鼠左耳前后两面致炎,1h后观察小鼠左耳郭肿胀情况,造模成功后将80只小鼠随机分为八组,包括实施例1-4组、对比例1、2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取相应的软膏分别涂抹0.5g于相应组别的小鼠致炎耳郭上,空白对照组涂抹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将0.1g体外培育牛黄(武汉健民大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用凡士林拌匀后涂抹于小鼠致炎耳郭上。3h后将小鼠颈椎脱位致死,沿耳郭基线剪下两耳,分别在同一部位用直径7mm打孔器打下一耳片,立即在分析天平上称重,求两耳片重量之差(δmg)来反映肿胀度,并计算肿胀抑制率。耳肿胀抑制率%=(对照组平均肿胀度-给药组平均肿胀度)/对照组平均肿胀度×100%,结果见表2。表2中药对耳肿胀模型的影响组别n肿胀度(mg)肿胀抑制率(%)空白对照组106.78±2.95—阳性对照组105.85±3.1313.7实施例1组103.20±2.57**52.8实施例2组103.59±2.06**47.0实施例3组103.75±2.40**44.7实施例4组103.43±2.17**49.4对比例1组104.83±2.3328.8对比例2组104.32±2.50*36.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p<0.01从以上试验可以看出,实施例1-4对二甲苯所致耳肿胀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说明本发明中药软膏具有抗肿胀和抗炎作用,且抑制率明显高于对比例1和2以及阳性对照,说明本发明在现有中药的基础上,通过处方加减和替换,显著提高了疗效。2.典型病例李某,女,42岁,2019年1月无任何诱因突发右手拇指疼痛,两个月后就诊,发病前未受外伤,无风湿、类风湿病史,无严重的心、肾、肝等器官功能性疾病。诊断时右手拇指红肿,疼痛严重,沿腱鞘有压痛,指呈半屈曲状,手指屈伸功能受限,被动伸直时疼痛加剧,屈伸时产生弹响,无发热症状,发病部位可触及约1cm长的硬结节,诊断为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就诊前曾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芬必得软膏涂抹患处,疼痛症状有轻微缓解,但红肿和功能受限未见消退。就诊后采用实施例1软膏治疗,每日涂抹患处两次,早晚各一次,治疗两周后复查,患处疼痛症状消失,红肿完全消退,关节已活动自如。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